雍正王朝:如何收服鄔思道?四阿哥胤禛的操作,絕對可以給滿分

2020-12-23 清朝那些人

「江南募捐」歸來以後,已經被晉封為「雍郡王」的皇四子胤禛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那就是留住鄔思道並令其心甘情願的擔任「世子們的西席大人」,當然,這只是鄔思道的掩護身份。

但正如四福晉所言:「就說這位鄔先生吧,一開口就老氣橫秋的,說什麼山野草莽、刑餘之人,不敢出任世子的先生。一句話,拿上堂了」,鄔思道絕非尋常的攀龍附鳳之人,更不為逐名奪利,講規矩、重禮數,甚至還明顯帶有讀書人的高傲和執拗。

面對如此人物,皇四子胤禛該如何收服?

第一招:講禮數

在鄔思道的門外,皇四子胤禛領著幾乎全府的人在等待,這裡面就包括胤禛的兩位世子和地位等同於胤禛的四福晉。

注意,這並非故作隆重,而是一種態度,一種明顯區別於鄔思道單獨入府時的態度。按照四福晉之前的說法,鄔思道剛入府時,年秋月甚至都沒在身邊伺候,只被當成了一個「吃白食的門客」而已。胤禛的真正態度,勢必會讓鄔思道感覺到被重視、被推崇的反差。更重要的是,如此舉動會讓鄔思道感覺到,胤禛才是「識貨之人」,才是懂人才、惜人才、重人才的所在。

有了切身感受的轉變,我們再來看胤禛具體表現:

「我在外面辦差多日不歸,您在舍下受委屈了!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您要答應做我世子們的西席大人!」

在說話之前,皇四子胤禛有一個鄭重的「作揖」舉動。注意,此時的胤禛剛剛晉封為「郡王」,而且還是當朝皇子,拋開了「君臣之禮」、拋開了貴重身份、拋開了與生俱來的高高在上,胤禛此舉不光是做給鄔思道看的,更是做給全府上下看的。就這一個「作揖」,鄔思道在四爺府的地位就被明確確立。

當然,胤禛此舉更為重要的作用是表明自己對鄔思道的重視,更是將鄔思道架到一個至高的位置上,想下下不來、想說說不出。

只是,對於胤禛的表現,鄔思道雖極為受用,但也必須表現出適當的謙遜;當然,還有鄔思道之前堅持的「漢人規矩」還沒有完成。所以,鄔思道還不能答應:

「鄔某不才,我不是不願意,是怕耽誤了世子們的學業啊!」

皇四子胤禛等的就是鄔思道的這句話:

「我知道你們漢人的規矩大,所以特帶世子們按你們漢人老輩的規矩,在堂屋裡準備了作拜,鄔先生就不要推遲了!」

這裡有個問題:胤禛既然明知道「漢人規矩大」,為何一開始不告訴鄔思道已經準備了作拜,非得等到鄔思道推遲以後,才給予說明呢

這就是所謂的「方式方法」,就是胤禛的具體策略:

如果一開始就說明了「拜西席的作拜儀式」,鄔思道再出現必然會有的謙虛推辭時,胤禛該如何應對?也就是說,對鄔思道作揖是第一步;言語的安慰和拉攏,是第二步;準備好的作拜儀式,才是讓鄔思道無法拒絕的第三步。三步的順序不能亂、不能變,依次加重、逐步見效,並最終達到目的。

說白了,胤禛的三步策略大體意思為:我先把你架到高位上,下不來,讓你不好意思拒絕;然後,再針對府上慢待的態度給予道歉和安撫,讓你沒理由拒絕;最後,我再滿足你一直堅持的「漢人規矩」,讓你不得不答應。

第二招:講知遇

入夜,皇四子胤禛和鄔思道開始了第一次深入交談。這時候,鄔思道提出了一個問題:

「鄔某一介寒儒,又是坐過牢的刑餘之人,四爺為什麼要請鄔某出任世子的先生呢?」

注意,鄔思道的這個問題並不是問的「原因」,而是問的自己的「工作範圍」

堂堂當朝皇子,而且還是當朝郡王,皇四子胤禛想為世子找幾個學問大的老師還不容易?正如鄔思道所言,他是一個坐過牢的刑餘之人,而且在文壇和士大夫階層也幾無地位可言,所以,胤禛之所以請他絕不是為了教世子讀書,肯定是另有目的。

對此,鄔思道也十分清楚,但他必須讓胤禛給予明確說明。

為什麼?

明確了「幕僚」身份,鄔思道才能明確今後的工作內容;才能確定今後和胤禛的言談內容;才能明白自己在四爺府的準確位置。

然後,胤禛背誦了鄔思道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讓其達到了兩個目的:

1、十年前的一篇文章,還能從當朝郡王的口中如此熟悉的背誦出來,為「知己」

2、就因為一篇文章,胤禛就看出了鄔思道身上的「大才」並禮敬有加,收為己用,為「知遇」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所謂「知遇之恩、終身難報」,一個坐過牢的刑餘之人,窮酸潦倒的一介寒儒,遇上一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知己」,可謂是人生的終極夢想。如此,鄔思道必傾盡全力、盡心相助。

更重要的是,鄔思道還能明確自己的身份——除了世子的西席大人,還是胤禛的幕僚。因為這篇文章就是「勸諫篇」,因為胤禛背誦的內容就是「皇帝煉成」的關鍵所在。教世子,肯定用不著這些內容;在「九子奪嫡」出現端倪的敏感時期,胤禛就是想用這幾句話告訴鄔思道:請先生助我

第三招:講策略

好了,明確了自己的雙重身份以後,鄔思道開始為胤禛分析其正面臨的差事——「追比國庫欠款」。只是,在鄔思道給出了極為詳細、理性的分析,並給出了的建議——「一定要接下這個差事」後,胤禛卻打了一個哈欠,給出了這樣的回應:

「夜深了,先生安歇了吧!」

注意,胤禛的這個「哈欠」,才是收服鄔思道最為關鍵的所在:

1、對於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雖然有過了解和調查,但還不能真正做到「知根知底」、「瞭然於胸」,所以,胤禛尚不能在其面前表現出任何的奪嫡心思。也就是說,此時的胤禛還未對鄔思道絕對信任;對其的意見和建議,也不能完全信任。

這份信任什麼時候才能給予呢?

等到胤禛主動接下「追比欠款」的差事,觀察康熙皇帝的具體反應即可!

2、對於鄔思道,皇四子胤禛雖然給予了絕對尊重,但他還必須明確兩人之間的「主僕關係」,明確自己在整個奪嫡過程中的領導地位。說白了,鄔思道只是一個提供建議的「幕僚」,絕不能凌駕在胤禛之上,替胤禛做主。

所以,等到鄔思道給出第一個建議時,哪怕再合理、再有效,皇四子胤禛也絕不會聽取,最起碼在表面上絕不能執行。因為他需要讓鄔思道知道:提供建議,是你的責任;但聽不聽,是我的權力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皇四子胤禛想要徹底收服鄔思道,還必須在將其架到最高處以後,再狠狠的將其拉下來,給予適當敲打。

我對你禮敬有加,是敬重你的「大才」;但你可不能「恃才而驕」,更不能擺不清自己的位置。你給出建議,我聽了,你是幕僚,你在四爺府便有崇高的位置;但如果你給出的建議,我不聽,你就只是個西席大人而已,你在四爺府的位置就會一落到底。我能把你捧起來,也能把你率下去,該怎麼擺清自己的位置,該怎麼盡心盡力,你自己看著辦!

只用了3招,鄔思道便被皇四子胤禛徹底收服,而且還能確保其忠心程度和盡心程度。此時的胤禛雖然還只是「郡王」,但其帝王心術已經初現,帝王氣象已經逐漸籠罩。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送鄔思道時說「我們對不起你」內涵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在給「鄔思道」送行的郊外說了一句我們對不起你!看十三阿哥胤祥說話的臉色是抽搐的,非常難看!
  • 雍正王朝:四阿哥讓李衛去楓晚亭見鄔思道這一段,你真的看懂了嗎?
    今天,我們就以李衛做官之後,第一次回京述職時,胤禛的一次特意安排為契機,來談一談雍正皇帝御人的恩與威;看一看讓八阿哥胤禩都被欽佩不已"帝王之術」到底有多厲害。小編相信,喜歡《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記得這樣一個情節:康熙六十舉國大慶,已經外放許久的李衛終於有機會回京述職。
  • 雍正王朝 鄔思道為何如此神
    同樣作為一流鄭智權謀高手的佟國維,一個深諳官場之道的老狐狸,對於康熙的真實想法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揣度優勢,較之鄔思道,佟國維的觀點似乎更為可信。佟國維事詳看拙文《雍正王朝,佟國維》   那麼,康熙的真實想法,到底如何?   第二天,胤禛和八阿哥胤禩同時出現在康熙面前,慷慨激揚、義正言辭,明確表示想要接下清理「刑部冤獄」的差事!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輔佐老四胤禛到底為了什麼,他最終結局是什麼?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補2期——總152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也多次提到過鄔思道,但是作為助老四胤禛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總感覺他的一生充滿著疑點,所以還是要再說一說他。他最終消失在劇中是在田文鏡處,他帶著四千兩銀子夥同侍女如月,在雍正帝到來的前一刻,火速逃跑,從此再無蹤跡。
  • 雍正王朝:鄔思道選擇「半隱」,為什麼選擇李衛處,而不是選擇年羹堯...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近乎於妖的人物,鄔思道智商高,情商也高。鄔思道是雍正的軍師,雍正在鄔思道的幫助下如魚得水,在眾多阿哥奪嫡中脫穎而出。 雍正登基以後,鄔思道立馬做出了急流通退的決定!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年羹堯引薦的,為什麼不報恩還用計害死了?
    《雍正王朝》中最厲害的軍師,無疑是鄔思道了。在他的幫助下,四阿哥胤禎,一步步獲得康熙的青睞,最終登上帝位。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聰明的鄔思道懂的「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在幫助雍正奪嫡成功後,選擇遠離權力核心,以「半隱」的原則,才能保命。
  • 《雍正王朝》十三阿哥胤祥給鄔思道送行,為什麼說對不起他?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10期)上一期我們談了四阿哥胤禛終於在眾人的幫助下,繼承了皇位,號雍正皇帝。
  • 雍正王朝裡八爺樹大根深,又財大氣粗,為何還是敗給了四阿哥胤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很值得探討,要解答這個問題,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康熙是如何看待八阿哥的為人;二、老八真的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得人心嗎?他真的樹大根深嗎?三、四阿哥胤禛作為一個「孤臣」為何能勝出,他有什麼獨到之處嗎?以上問題搞清楚,自然就知道八爺如何敗北了。且聽小崔細細道來!
  • 《雍正王朝》:權術八式
    所有的阿哥都看不出康熙的心思。支持廢太子就會讓康熙失望。能看出帝王心術的只有鄔思道、張廷玉幾人。「不爭是爭,爭是不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這是《雍正王朝》最精彩的地方。 第二,康熙韜光養晦選最合適的接班人。
  • 雍正王朝:雍正繼位當夜,十七阿哥到底來幹嘛?一句話,給出答案
    導讀:和《雍正王朝》的演繹一樣,歷史上的康熙皇帝駕崩後,被確立為皇位繼承人的皇四子胤禛「哀痛號呼,慟哭僕地」。在康熙皇帝未涼的屍體面前,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集團成員,也確實就皇位傳承問題當場發出了質疑聲音。被時任九門提督、理藩院尚書隆科多壓制後,為大行皇帝更衣的常規流程才得以正常進行。
  • "《雍正王朝》:胤禛為何當眾燒了《百官行述》?"
    任伯安收集資料編纂《百官行述》的目的應該是有兩個,第一個目的是為自己在官場上增加影響力和網羅自己的勢力,這一點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前兩集就看得很清楚:任伯安作為一個江南巡鹽道在揚州的官場可以說是「一呼百應」,揚州知府車銘幾乎快成了任伯安的「家奴」。
  • 《雍正王朝》中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的嗎?他們倆的結局如何
    二、鄔思道主要幫胤禛辦了哪些大事鄔思道為胤禛出謀劃策的第一件事是清理戶部欠款之事,其他阿哥們害怕得罪人,吃力不討好,沒人肯接這個得罪人的差事,而鄔思道反其道而行之,經過一番深入的分析,讓胤禛接下了這個差事,首先辦這件事是為國為君分憂,可以展示治世之才,其次,這件事辦好了國庫充裕,即為康熙分擔了壓力
  • 雍正王朝:鄔思道讚揚十三阿哥國士無雙,這句話背後有何深刻含義
    在《雍正王朝》之中,處處充滿著政治上的算計,隨便普普通通的一個人都不簡單。但唯有一個人是真性情,那就是十三阿哥。還記得鄔思道誇獎十三阿哥的那句話嗎?他對四阿哥說:十三阿哥真乃國士無雙!在我的印象當中,鄔思道唯一一次真心真意誇人就是這一次了,就算是對四阿哥,鄔思道也沒有過這麼高的評價,那麼,鄔思道到底是看中了十三阿哥哪一點呢?十三阿哥的真性情,首先體現在他對太子的忠。還記得他勸四阿哥奪嫡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嗎?他說,以前是因為有太子在,所以他一心一意輔佐太子,君臣之義,幾十年他嚴格遵守。
  • 電視劇《雍正王朝》四爺登基的第一智囊——鄔思道
    鄔思道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的勝利者四阿哥胤禛的第一謀臣,在多次康熙皇帝的考驗中為四爺出謀劃策,正確的揣摩出康熙的意思,所以讓四爺在多次的爭奪中,深得康熙的喜愛。鄔思道要四哥拒絕查刑部冤案但是四哥仍然沒有直接答應他,而是接下了這個差事,這次鄔思道要收拾東西走人,還好最後四哥用冰火兩重天把自己折騰病了,等於是聽了鄔思道的話。而事實證明,鄔思道這次說對了。
  • 雍正王朝:臨行前十三阿哥說他們對不起鄔思道,為什麼要這麼說
    四阿哥胤禎榮登大寶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鄔思道離開了雍親王府,開始半隱於天下。十三阿哥趕來相送,跟鄔思道說:鄔先生,我們對不起你!十三阿哥這麼說是因為雍正有四個地方對不起鄔思道。第1個對不起,15年的輔佐沒攢下半分家業。
  • 解讀正劇《雍正王朝》:權力鬥爭過程中運用的《道德經》哲學思想
    《雍正王朝》講述了皇四子胤禛在鄔思道等人的輔佐下,奪得皇位。雍正當政後出現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整肅吏治和黨爭的歷史事件陸續登場,跌宕起伏的故事構成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可以說,《雍正王朝》是一部如何運用《道德經》哲學思想在官場立於不敗之地的經典!筆者逐一解讀歷史劇《雍正王朝》中蘊含的《道德經》哲學思想。一、非以其無私耶?
  • 在徹查刑部冤案問題上,《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和佟國維誰更高明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在徹查刑部以錢買命冤案的問題上,鄔思道和佟國維給四阿哥和八阿哥出的主意截然相反,不少觀眾因此在出謀劃策的能力上拿二人來比較,認定鄔思道遠遠高於佟國維,當然,也有反對聲音而鄔思道所言「無論是誰,扳倒了太子胤礽,他都將不容於天下,不容於朝廷,最終也將不容於皇上」的觀點則更勝一籌,也讓雍親王胤禛在九龍奪嫡之爭中佔據了主動。二人的能力,高下立判。
  • 雍正王朝胤禛給年秋月抬旗時,為何鄔思道紅眼圈,而秋月卻落淚?
    都說《雍正王朝》是一部精彩的電視劇,其原因就在於它不僅將康熙與各皇子之間的關係,康熙與大臣們之間的關係,皇子與大臣們之間的關係拍得很精彩,甚至於在這男人堆裡的女人們
  • 《雍正王朝》鄔思道足不出戶,是怎麼上通天意的?他背後有高人?
    在《雍正王朝》中,四爺雍正之所以能夠在「九子奪嫡」成功殺出升級為雍正皇帝,這裡面辛虧有了鄔思道這位「大智近妖」的謀士在背後出謀劃策。但我們知道鄔思道是雍正在賑災的時候接到北京自己府上的,而自從鄔思道到了四爺府後就足不出戶,那麼鄔思道是怎麼上通天意,又是如何精準把握住康熙的內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