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是製造業不可承受之痛,鶴崗化也是深圳無可避免的宿命

2021-01-10 侯眼金睛話財經

深圳,曾經被譽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有世界之窗的美譽,誕生了華為、騰訊、招商局、平安等諸多世界級五百強企業,創新力無與倫比,令無數年輕人嚮往。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2016年以後房價的暴漲,使得租金成本也隨之大幅上漲,大量工廠由於成本不斷攀升導致利潤下滑而關停,或者搬遷,就連華為這個代表中國高科技製造水平的領軍性企業都無法承受,深圳正在失去它在成長過程中曾經最為仰賴的製造業。

有些人可能覺得,華為走了不算什麼,深圳還有很多大企業在,而且深圳有深交所,是全國唯二的兩個證券交易所之一,就算沒有了製造業,只靠金融業和港口貿易也能活得非常滋潤。紐約不就是這樣嗎,有華爾街在,紐約就是世界金融中心。

這樣想的人可能忽略了以下五個事實。

第一,美國三大證券交易所都集中在紐約,紐約的地位無可動搖,而中國除了深交所,還有個上交所。而且上海更像是對標紐約的金融中心,深圳則是對標矽谷的產業創新中心。華為2018年搬離深圳,甲骨文和惠普2020年也離開了矽谷,基於同樣的原因。

第二,深圳之所以被視為對外開放的窗口,是因為背靠香港,外商投資必然先到香港,然後進入深圳,繼而通過深圳再到全國各地。而香港能成為國際金融港,也是因為那些年它是世界各國與中國貿易的唯一通道,所以說香港和深圳的發展事實上是互相成就的,誰也離不開誰。

第三,由於中美1979年建交,過去四十年來,中國的主要貿易對象是美國,貿易主要通過海運來實現,因此香港和深圳的港口地位舉足輕重。眾所周知,目前中美關係已經進入了建交以來前所未有的緊張階段,即使拜登上臺也不會有多大改善,對美貿易佔中國對外貿易的比重正在下降,歐洲和非洲市場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對歐洲市場來說,中歐班列這種陸運方式比海遠更便利和快捷。

第四,大灣區的設立,使深圳徹底失去了港口位置優勢,一下多了很多競爭者,無法一家獨大,這種變化將在未來若干年逐漸顯現。

第五,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一個長期的下行階段,國際貿易需求很難再繼續大幅增長,除非各國能夠迅速擺脫疫情影響,儘快恢復經濟,所以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實行以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型發展模式。在內循環為主這一前提下,就要求國內居民消費需求能夠激發經濟活力,也就是所謂需求側改革。而要提振消費,只有減少房貸對居民消費能力的擠壓,給金融行業套上鐐銬,真正起到為實體企業服務的作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感受到了房地產的寒冬,包括北上廣這三個一線城市,只有深圳例外,房價還在漲,因為實在是錢太多了。但與此同時,寫字樓空置現象越來越多,2020年末已達到25.6%,這僅是報出來的數字,實際情況只會更嚴重。

深圳本來是以港口貿易和製造業起家的,但金融業如今已經後來者居上,成為深圳最主要的產業標誌。深圳原有的科技創新也被金融創新所取代,企業融資和個人借款的渠道越來越多,利率也越來越高,借錢變得更容易了。由此帶來的兩個後果,就是一方面企業利潤率被財務成本擠壓下滑,還要承受經營成本攀升的壓力;另一方面個人帳面資產和實際負債同步暴漲,抗風險能力下降,只要一失業就面臨滅頂之災。

為什麼題目中會把鶴崗和深圳聯繫在一起?

當一座城市拋棄了它原本賴以成就的立身之本,在人口自由流動的時代,就會逐漸失去年輕人的青睞。而年輕人是任何一座城市未來的希望,如果多數年輕人覺得在這座城市已經沒有可以容身之處,最後的選擇一定是轉身離開,比如鶴崗。

一種觀念的建立形成和扭轉都同樣不容易。曾經的東北是重工業基地,共和國長子,資源豐富,當年的年輕人也會覺得東北怎麼可能衰落。但是每當大的形勢出現變化時,就會有一部分地區的命運得到改變,也就是所謂的應運而生,深圳和東北就是一正一反兩個最好的例證。

是國家有意要讓某些地方衰落嗎?當然不是,只是國家為順應時勢,調整了經濟發展的重心,那些無法扭轉思想觀念、隨勢而變的地方就自然會錯過新的發展形勢,日漸變得落後。當前我國面臨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國內經濟的各方面影響決不會比當年中美建交加改革開放來得小,國內各城市的發展格局必然發生極大轉變,而很多城市根本就沒有做好準備。風水輪流轉,你想或不想,它就在那裡。

鶴崗過去是以資源聞名的城市,近年來卻是以房價低而出名,因為它的資源已經枯竭,工作機會越來越少,所以人口在近二十年經濟發展大潮中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日漸減少,從2000年左右的111萬人下降到2019年99.5萬人。

再看深圳,雖然沒有資源枯竭的困擾,但它的活力之源來自創新,當它以高昂的生活成本將年輕人逐一勸退,還能有多少創新力可言,難道要靠不再年輕的70後和身負重貸的80後來創新嗎?

製造業是重資產和重投入的行業,也是能夠提供最多工作機會的行業,折騰一次的代價極高,非常傷筋動骨,要離開必須下定很大的決心,如同一個被不斷加碼的彩禮傷透了心的男人,一旦離開就是毅然決然。

當製造業離開帶來的工作機會缺失由金融業填補上去,對城市而言難道是一件幸事?金融本來應該服務實體的,一旦變成了拆東牆補西牆,陷入自我循環的虛擬經濟怪圈,2007年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真以為就不會在中國重現嗎?

底特律失去了汽車製造業後,就淪為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矽谷也已經出現了高科技企業搬離的苗頭,後果會在未來顯現出來。深圳能否逃過鶴崗化的宿命,誰又能接過深圳的衣缽,大可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生命終是要 承受不可承受之痛
    ◎藍色咖喱粉十一長假的八天,前四天,後四天,李尹如坐過山車,天堂地獄,原來只是一紙之隔,脆弱如斯。10月1日,李尹的朋友圈裡,轉發了當地電視臺的一條新聞短片,是微雕達人——她父親的報導。典型的中年老母親的朋友圈,上有老下有小,難得有個長假,也是圍著老的小的打轉。但這個忙碌,雖然瑣碎繁雜,卻是那麼甜蜜溫馨,有種被倚賴被信任的幸福。10月6日凌晨,她曬出了張圖片,是支點燃的紅燭,上面只有一行字:要加油呀!我的奇蹟老男孩!
  • 深圳高房價下極小戶型也走俏
    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在高房價和嚴厲調控之下,一些面積極小的房源依舊受到追捧,讓人不得不深思背後的原因。  近些年,深圳住宅市場上一些新建建築面積小於25平方米的極小戶型已經基本消失。而在存量房市場,這種戶型還有很多,其中一些還成為熱銷戶型。「這裡的房子一直都挺好賣的,面積小總價低,幾十萬就能買到深圳市區的正規住宅。」
  • 深圳高房價背景下深圳光羿科技總部落戶蘇州,華為加大蘇州投資
    蘇州是江蘇經濟龍頭,長三角第二大經濟中心,但是蘇州大部分地區房價不到深圳很多地區房價五分之一,低房價的蘇州成為海內外資本投資熱土。深圳的發展紅利已經用的比較多了,深圳在紅利支持下迅速成為全國第三大經濟城市,也成為了中國高房價的一線城市。高房價下的深圳必定越來越多高科技、製造企業選擇轉移更有發展潛力的城市,因為房價太高造成企業發展成本更高。
  • 深圳高房價下極小戶型也走俏 業內:成本較高 不能成為主流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深圳高房價下極小戶型也走俏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在高房價和嚴厲調控之下,一些面積極小的房源依舊受到追捧,讓人不得不深思背後的原因。近些年,深圳住宅市場上一些新建建築面積小於25平方米的極小戶型已經基本消失。而在存量房市場,這種戶型還有很多,其中一些還成為熱銷戶型。「這裡的房子一直都挺好賣的,面積小總價低,幾十萬就能買到深圳市區的正規住宅。」陳經理是羅湖紅崗片區的一名資深中介經理,他所說的住宅名叫旭飛華天苑。
  • 「影視聚合」成視頻網站「不可承受之痛」
    法院認為,「看客影視」APP向公眾提供源於搜狐視頻的影視劇點播服務,在播放過程中劫持並替換搜狐視頻播放器,並攔截屏蔽了原有的頁面廣告和視頻片頭商業廣告,代之以其自身的產品推薦。   類似的案件在2015年以來處於高發頻發狀態。樂視、騰訊、愛奇藝、搜狐等國內知名視頻網站紛紛將聚合類影視平臺和應用告上法庭。
  • 深圳製造業調查:人力成本三年漲六成
    上面這個帳單,是深圳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主最近給第一財經記者盤算的。中國製造業單一依靠成本優勢來取勝的年代正在遠去,包括人力成本在內的綜合成本節節攀升,稅費也是不小的負擔,企業壓力頗大。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在製造業重鎮深圳走訪發現,實體經濟雖艱難,主要是難在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附加值較高的高科技企業日子還過得去,只是利潤也在被勞動力等不斷上升的綜合成本稀釋。
  • 復工後工廠迎來招工難,年輕人不再進廠,中國製造業出路在哪裡?
    據悉,如今在廣東有不少工廠已經宣布給員工放假一個月,具體開工時間仍沒有確定……那麼話說回來,為什麼近年來國內的製造業發展這麼難,就連新一代的年輕人也不願意進廠上班了?還記得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各地開始興辦工廠,尤其是廣州深圳等改革開放前沿,許多工廠拔地而起,在全國各地招工。
  • 深圳幾個大廠都搬遷了,又見打工者提桶找工作了,你怎麼看?
    盤點深圳幾個搬遷的大廠:華為工廠搬遷:華為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工廠如今搬去了東莞的松山湖,一下子人流量也減少了很多打工者。深圳坂田福群集團搬遷:福群集團曾經是坂田最大的工廠,而如今已經全部搬去了泰國,留下空空蕩蕩的廠房。以上只是盤點搬遷的幾個大廠,或許對打工者造成比較大的波動影響,可能也會影響其他附帶產業的搬遷。深圳整個城市的改革和產業化升級看來是勢在必行了,看看網友們的心聲吧。
  • 深圳不需要製造業,深圳只需要金融和房地產!你說呢?
    深圳不需要製造業, 這句話在十年前說出來很多人覺得這就是笑話!當時深圳一度依賴製造業,使得在國內自己有著橫向競爭優勢。富士康,華為,精密等眾多製造業和高科技企業立足深圳。此後幾年裡,工業用地變成寫字樓,商品房商業用地,雖然這種做法可以讓深圳很快出線,但是埋下的後遺症以及隱患才是要命的,這種擁抱房地產的做法就會斷送深圳未來50年的沉睡。儘管當時全國都和深圳一樣賣地,但是房地產過度資產化後,深圳活力就被凍結了,本來一副好牌被打的讓自己冰凍起來了。
  • 讓製造業「機器之心」「數字之心」完美融合
    在目前形勢下,建立數位化體系將成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踐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南南工業合作中心主任郭力在致辭中表示,數字經濟是數字科技價值實現的嶄新形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數字經濟有效對衝了經濟下行的壓力,展現出強勁的活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 創世紀:國家製造業基金擬入股子公司深圳創世紀
    12月23日,創世紀(300083)公告宣布,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製造業基金」)擬以貨幣資金增資方式,入股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創世紀」),投資金額約為5 億元人民幣。本次增資完成後,國家製造業基金將持有深圳創世紀8.73%的股權。
  • 中國製造業30強城市,深圳力壓上海居首,江蘇有六城
    大飛機體現了全球製造業的最高水平 製造業30強城市,深圳2017年超越上海登頂 排名帝根據各城市2019深圳市在2017年以9266.83億元超過上海市的9251.40億元,從廣東一普通縣城一路逆襲成為全國製造業最強的城市。這也是上海市在建國後第一次屈尊第二位。
  • 《旺角卡門》——悲劇無可避免,所以這是宿命。
    「買跌打藥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小心點,早些回來……」阿華離開後的這個CALL大概是讓人最為之動容的片段。張學友飾演的烏蠅是阿華的另一個世界,也是他不可逃脫的宿命。一個混的不好卻重情重義的大哥,帶著一個脾氣暴躁還總是惹是生非的小弟,每一次遇到問題都是阿華出面幫他解決。
  • 高房價弊端浮出水面,三大因素影響臨沂樓市,2021年或將面臨變局
    高房價透支了許多家庭在未來幾十年的收入。由於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其他行業資金短缺或是破產。即使是幾十年來蓬勃發展的批發市場也變得人煙稀少。    02.高房價衝擊實體經濟發展  臨沂曾是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其製造業和副食品加工也很有名。而房地產市場上的許多房地產商由於變賣資產而突然興起。因此,房價上漲給實體經濟帶來了沉重打擊。他們把錢投資於收益高、風險小、見效快的房地產。從長遠來看,除了高價房,他們對其他投資不感興趣。
  • 好康保: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421的護理格局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好康保最新資訊 > 正文 好康保: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421的護理格局
  • 深圳布局9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我國唯一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古國真 李竹深圳龍華區的銀星科技園承載著羅茲曼研究院、數字生命研究院、深圳轉化醫學研究院等一批研發、轉化、服務平臺,一條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轉化的全產業鏈正在30萬平方米的生物醫藥專業園區上形成。
  • Issac綜合症:呂布難以承受之痛
    三恨大耳賊劉備,此人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一個賣草鞋的屌絲打著「皇室宗親」旗號四處招遙撞騙,虎勞關前他兄弟三人因與我一戰,實現從無名小卒至英雄的逆襲,更卻轅門射戟解他之圍,現如今卻火上澆油,置我於死地,我錯了嗎?四恨:生死關頭留戀兒女情長,未聽取陳宮建議分兵成犄角之勢,痛失好局。
  • 靈魂深度之宿命點
    因此,兩人也只有牽扯到了靈魂,才會是這世界上最傷的痛也最難抽離的愛,當然也因為愛而一生一世的守護與陪伴。    兔芝這個月很忙,更新的頻率比較低,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理解,也同時希望得到大家繼續的支持,在此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關注!今晚,兔芝給大家寫寫關於靈魂佔星裡的宿命點,宿命點的愛情很多人讀不懂,也是一顆非常重要的行星。
  • 《無證之罪》細扒劇中那些無法承受之痛
    朋友介紹他的《無證之罪》也很好看,對於刑偵劇痴迷的我經不住誘惑就屁顛顛去刷劇了,只有12集,很快就刷完了。整部劇用現實手法表現了人性的善與惡、痛苦和無奈 。作為社會派推理劇,我細扒了劇中那些無法承受之痛,並陷入深思。
  • 星球大戰悲情人物安納金:不可承受的教育之痛 故事
    不可否認,星球大戰培養了一大群「宗教信徒」,成為科幻類電影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用光劍劈砍的絕地武士,遨遊宇宙間掀起激烈大戰的航空飛機,還有許多千姿百態,性格迥異的太空人,他們演繹出了波瀾壯闊的星球史記。十年之後的今天,最新上映的第七部星球系列電影《原力覺醒》相信必然再次掀起「星球熱」。因為情懷,也因為經久不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