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影視」: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新的增長空間

2021-02-19 紅波視界


【內容提要】本文以「VR影視」為研究對象,探討虛擬實境(VR)技術對電視行業的影響。筆者認為,「VR影視」不能完全替代電視業,只能作為一種補充形態存在,為用戶提供類似「私人球幕電影」的體驗和服務。同時,「VR影視」與智慧型手機配合使用的「VR眼鏡」和「VR頭盔」等硬體設備的製造和銷售,將為以「電視+網際網路」為要素的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帶來新的經濟增長空間。

 

【關鍵詞】虛擬實境  VR影視  媒體融合  電視融媒體產業

2016年被很多中國人稱為「VR元年」。目之所及,一種類似頭盔眼罩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設備,頻頻出現在各類新科技產品展示會上。樂視、小米、騰訊、百度、暴風、優酷土豆等網際網路公司,海信、創維、TCL等電視設備生產廠商,芒果TV、BesTV、華數傳媒等廣電新媒體公司,這些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相關企業紛紛將VR發展計劃提上日程,VR設備製造和VR內容生產風生水起。

VR究竟是什麼?VR將給電視行業帶來哪些變化和影響?這些變化和影響會顛覆電視行業嗎?要想回答這些問題,還要從VR的基本概念開始,釐清VR跟電視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一、 VR的基本概念與行業發展狀況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也稱人工環境。具體定義是指:「利用電腦或其他智能計算設備模擬產生一個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用戶關於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用戶如同身歷其境一般」。VR工作原理是用頭盔或眼罩等設備阻斷人眼與現實世界的連接,同時通過實時渲染的畫面,營造出一個全新的虛擬的世界。 這種虛擬實境技術,可以使用戶沉浸在特定的視聽空間內,將傳統的平面顯示方式全息化、立體化,提升用戶視聽體驗。VR技術的應用形式多種多樣,如「VR遊戲」、「VR影視」、「VR演藝」、「VR直播」、「VR旅遊」、「VR教育」、「VR社交」等。

艾瑞諮詢發布的《2016中國虛擬實境(VR)行業研究報告》中對VR行業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1)概念萌芽期(1935-1961)。1935年,小說家Stanley. Weinbaum在其小說中描述了一款VR眼鏡,以眼鏡為基礎,包括視覺、嗅覺、觸覺等全方位沉浸式體驗的虛擬實境概念,這被認為是世界上率先提出虛擬實境概念的作品。(2)研發與軍用階段(1962-1993)。1962年,名為Sensorama的虛擬實境原型機被Morton Heilig研發出來,後來被用以虛擬實境的方式模擬飛行訓練。這一階段的VR技術仍僅限於研究階段,並沒有生產出能交付到使用者手上的產品。(3)產品迭代初期(1994-2015)。從1994年起,日本遊戲公司Sega和任天堂分別針對遊戲產業陸續推出Sega VR-1和Virtual Boy等產品,當時在業內引起不小的轟動。但因為設備成本高,內容應用水平一般,最終普及率不高。(4)產品成型爆發期(2016起)。隨著Oculus、HTC、索尼等一線大廠多年的付出和努力,VR產品在2016年迎來了一次大爆發。這一階段的產品擁有更親民的定價,更強大的內容體驗與交互手段,輔以強大的資本支持與市場推廣。整個VR行業正式進入爆發成長期。

國內VR產品市場狀況如何?筆者登陸京東手機APP,以「VR」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結果如下:「VR眼鏡」約2969件,「VR頭盔」約1647件,「VR BOX」約521件,「VR眼鏡電腦」約225件,「VR遊戲」約1264件,「VR3D眼鏡」約2183件。按照銷量排行前幾位的產品主要是「暴風魔鏡 」、「MOKE手機VR魔鏡」、「天力星頭戴式智能3D視頻眼鏡」、「TBM智能眼鏡」、「三星Gear VR 3代 Oculus智能虛擬實境眼鏡」等,價格從幾十元到1950元不等。按照價格從高到低排行,可以發現京東VR產品中價格最高的是「全球購Oculus Rift CV1虛擬實境 3D VR眼鏡」,價格為13999元,其他還有「全球購 HTC vive虛擬實境 3D VR眼鏡」,價格為10888元,「Tralean 3D虛擬實境眼鏡」,價格為5380元,「華配 虛擬實境3D眼鏡」,價格為5299元等等。打開這些VR產品的商品介紹可以看到,其主要的功能和應用為:「3D影院隨時看」、「巨幕熒幕痛快看」、「海量資源免費看」、「全景視頻身臨其境」、「360度全景更刺激」、「沉浸式遊戲體驗」等。由此可見,目前在國內熱銷的VR設備主要是「VR眼鏡」,其主要功能和應用是「VR影視」。

二、「VR影視」體驗及其對電視行業影響的辨析

2016年5月,暴風科技推出「VR電視」概念,讓用戶體驗「從電視上欣賞到全景VR影片」的應用功能。有人驚呼:「這是暴風科技對電視行業的一場顛覆,普通電視即將終結!」但也有人認為VR電視的提出更像是對智能電視的補充,暴風科技只是充當了將VR資源從手機、PC移動到電視上的搬運工角色,「稱VR電視將顛覆彩電行業則有些言過其實」。究其實質,所謂「VR電視」只是「VR眼鏡」的一種「VR+TV」的新概念表達,實際上是VR技術在影視內容觀賞和用戶體驗方面的一種具體應用形式,也就是如前所述的「VR影視」。

「VR影視」究竟會對電視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帶著這個疑問,筆者體驗了一款售價約25美元的VR眼鏡產品「VR CASE RK3PLUS」。這種VR設備在眼罩了內置了一副類似於3D的眼鏡,眼鏡前方盒子裡是可以從側面抽取出來的塑料卡槽,使用時將智慧型手機固定在卡槽內放回盒子中,這時就形成了一個手機屏幕作為大熒幕,用戶通過眼鏡觀看手機屏幕的「與外部隔絕的封閉空間」。在WIFI環境下,筆者打開事先下載在手機裡的APP「BesTV影院VR」,點擊圖標進入,帶上眼鏡,在這個封閉的空間內,可以看到紫色和藍色相間的星空,轉動頭部,可以看到類似於IMAX球幕電影的360度全景的浩瀚星空,屏幕中間是兩行類似電影海報的節目圖標,下面的導航欄有「推薦」、「高清」、「全景」、「3D」。屏幕上有一個類似於雷射筆投射出的小紅圈,這個小紅圈相當於電腦的滑鼠,可以轉動頭部將這個小紅圈放置在想要打開的導航欄或節目海報上,「VR影視」即可實現相應的操作和播放。筆者體驗了「全景」欄目中的一個「極限挑戰」演播室內容片段,給人的觀感是仿佛置身演播室之中,看人物說話時可以左右轉動頭部不斷擴展畫框展現的範圍,看看周邊的景物,抬頭觀望還可以看到演播室頂部的燈光設備等,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360度的即視感。筆者也體驗了「3D」欄目中的《丁丁歷險記》電影片段,感覺就像在電影院裡看球幕電影。客觀地講,「VR影視」有其新奇之處,相當於一個可移動的私人的球幕和全景的電影院。但是,摘下眼罩設備後的一陣陣眩暈和不舒適感,容易使人對剛剛感受到的視覺奇觀所帶來的新鮮感大打折扣。筆者認為,「VR影視」的視覺奇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市場潛力,但充其量只能作為電視業的一種補充,不可能完全替代電視行業。同時,VR設備的技術改進和用戶體驗仍任重而道遠。

具體而言,「VR影視」類似於一種私人的球幕電影院,充其量只是影視業的一種補充,難以做到完全替代。這是因為,相對於「客廳電視」這種家庭式的信息娛樂觀賞行為,帶上頭盔或眼罩的「個人式」觀賞只能起到一種補充作用,很難想像一家人各自帶上「VR眼鏡」在同一空間各自觀賞影視內容的場面會出現。即使對於獨居的個人用戶而言,完全使用「VR影視」替代傳統電視、網絡視頻和手機視頻的現象,也不可能大量出現。原因是一方面現有的VR內容有限,難以全面滿足用戶的觀看需求,另一方面目前「VR影視」的用戶體驗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和改進。

那麼,「VR影視」對於電視業創新發展有何促進意義呢?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VR影視」內容的匱乏為傳統電視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傳統電視行業在內容生產方面優勢明顯,「VR影視」內容的實質是利用VR技術設備生產的新型影視內容,類似於3D電視節目和360度全景電視節目。這為傳統電視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其二是「VR影視」設備製造將成為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新的增長空間。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今天,傳統電視產業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變化,以「網際網路+電視」為載體,以「視頻」為核心,形成了電視機構、電信公司、網際網路企業、硬體設備廠商等跨界競爭的「電視融媒體產業」。「VR影視」的相關內容生產和接收設備,市場潛力巨大。

三、 「VR影視」將成為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新的增長空間

電視融媒體產業擴展了傳統電視產業的範圍,在原有傳統電視產業基礎上延伸向網絡視頻產業、智能終端設備等視聽新媒體領域。「VR影視」的內容生產和設備製造將為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新空間。

首先,「VR影視」能有效激發智慧型手機潛能,這是其對於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具有重要意義的基礎和前提。眾所周知,智慧型手機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讓視頻觀賞變得更加靈活和自由,「手機電視」、「手機視頻」等電視新媒體形態,伴隨3G、4G和WIFI等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發展和智慧型手機普及,用戶數量越來越多,用手機「追劇」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智慧型手機+電視」形態的產業價值,雖然曾經做出「視頻電商」等多種努力,卻一直停留在「貼片廣告」的盈利模式階段,其產業帶動效應遲遲沒有得到體現。「VR影視」的出現,有望改變這一狀況。由於現有的「VR眼鏡」大多數是如前所述的與智慧型手機結合使用形式,智慧型手機起到了「熒幕」作用,這種捆綁組合的「私人球幕影院」模式,有效激發了智慧型手機的潛能。在智慧型手機用戶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VR眼鏡」與智慧型手機的組合,成為開啟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新的經濟空間的金鑰匙。

其次,「VR影視」設備製造市場前景廣闊。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統計報告》:截止2015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為6.20億,其中手機網絡視頻用戶4.05億。在這樣大的手機網絡視頻用戶基礎上,如果有1%的用戶購買使用「VR眼鏡」,其市場需求量將達400萬,以每部與智慧型手機配套使用的VR設備價格100元計算,其市場規模大約4億元。當然,這是按照較低市場價格和可能購買人數的一種估算,其結果並不準確。同時,「VR影視」製作設備也未加計算。按照艾瑞諮詢《2016中國虛擬實境(VR)行業研究報告》的預計和估算:2016年中國智慧型手機人數將達6.25億,中國MOBILE VR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20萬臺,用戶人數將增至135萬人。此外,光線傳媒等傳媒機構還將目光投向「VR影視」內容生產設備的設計、製造和推廣,其VR生態布局包含VR內容製作工具提供商七維科技、視頻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當虹科技、VR內容平臺先看網絡院線以及旗下的VR終端Dream VR等。可以預見,「VR影視」內容生產設備和服務的「全產業鏈」以及VR接收設備的製造將為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未來發展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

再次,「VR影視」內容生產競爭大幕開啟。2016年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角逐各方紛紛發布其VR戰略:(1)優酷發布VR平臺戰略,宣稱要「從內容切入,力推產業前行」。優酷表示,將發布三大VR產品線,為5.8億多屏用戶提供觸手可的VR體驗,並與產業鏈合作夥伴一起一年內打造3000萬VR全景用戶。截至目前,優酷已經和80%國內頂級VR內容製作團隊籤約,並擁有50多家海外戰略合作夥伴,並預計年產1000條優質海外自製合制視頻。(2)微鯨科技計劃在未來三年「投資10億元製作1萬小時精品VR內容」。微鯨科技將憑藉自主研發的VR攝像機及VR頭顯,成立10億元VR創新產業基金,創建千人極客創新團隊,打造包含遊戲、綜藝、直播、全景短片、紀錄片以及微電影的1萬小時VR精品內容,以及兩年內突破現有技術局限,製作出標準VR電影和電視劇產品。(3)「VR+廣電」生態模式在國內啟動。廣電機構發力「VR影視」具體表現在:廣電上市公司東方明珠發布BesTV APP啟航版,表示要做「VR視頻的領跑者」;湖南芒果TV《我是歌手》VR專區全平臺正式上線,全角度展示《歌手4》賽程;佳創視訊與數位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等機構合作籤訂《「虛擬實境+廣播電視」產業化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探索我國VR產業的標準化制定。

四、結語 

虛擬實境(VR)技術炙手可熱,各種應用層出不窮。筆者認為,「VR影視」是談論虛擬實境技術對電視業影響問題辨析最為切近的應用形態,因此以「VR影視」為主要研究對象加以探討。這並不意味著,VR技術的應用僅僅只有「VR影視」。如前所述,目前VR技術應用廣泛,如「VR遊戲」、「VR演藝」、「VR旅遊」等等,不一而足。如果再考慮到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和MR(Mixed Reality)混合現實技術,問題就會變得更加複雜起來。因此,在考慮到「虛擬實境(VR)」這一熱門概念對於電視業影響時,筆者抽取了其與電視行業最為接近的「VR影視」技術應用形態加以討論,以擇其要,特此說明。

綜上所述,「VR影視」作為一種新興科技手段的應用,能夠帶給用戶「私人球幕電影」般的奇幻感覺,具有較強的用戶吸引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正在或已經成為人們觀賞影視節目的有益的配給形式。「VR影視」的內容匱乏及用戶體驗的不舒適感,需要VR內容產業的進一步研發和VR技術的改良和改進。「VR影視」內容生產製作設備和接收硬體設備製造將為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帶來新的巨大的經濟增長空間。

【作者簡介】高紅波,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河南大學影視藝術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中國新聞史學會視聽傳播研究委員會理事,傳播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傳媒經濟與文化產業。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電視媒體融合發展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5BXW009】階段性成果。



相關焦點

  • CTR徐立軍:中國電視的2020及轉型空間
    ,CTR媒體融合研究院執行院長徐立軍出席大會主論壇,並以《中國電視的2020及轉型空間》為題做主題發言,以下根據發言實錄整理:徐立軍:很高興為大家分享CTR對中國電視市場的觀察和思考。再看看廣告收入,疫情期間,雖然電視收視提升了,但電視行業的廣告投放並沒有隨著收視增長而增長,CTR的廣告監測數據顯示,2月份到4月份電視廣告的刊例花費都出現了超30%的同比下滑。這裡面有兩個主要的影響因素:一是廣告主在疫情期間的投放更謹慎了;二是媒體本身資源量也有所減少,包括作為重要收入補充的線下活動也被迫暫停了。當然,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復甦,廣告花費的降幅已經明顯收窄。
  • 【電視實戰案例】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發展策略(三)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發展策略》,這篇內容我們將會分成3部分來給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的是第三部分。3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實踐追求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在融媒體的影響之下 ,整個節目的製作內容和流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節目的實踐追求也發生了變化。
  • 2020陝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峰會 廣播電視媒體融合高質量發展...
    央廣網西安12月18日消息(記者王佳愛)12月17日,2020陝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峰會廣播電視媒體融合高質量發展分會在西安舉行。作為合作峰會五個分會之一,本次會議以「創新、合作、共享」為主題,由陝西廣播電視局主辦、陝西廣電融媒體集團承辦。
  • 2015年中國電視產業發展報告
    摘要:2015年傳統廣電深陷三大困境,影視新業態蓬勃發展,媒體新生態開始成型,國產電影主導時代來臨,IP劇、純網綜藝節目勃興,網絡視頻、社交媒體等新形態已成熟,這都意味著電視產業的新生態開始形成,視聽領域的新格局正在構建。
  • 鎮平縣融媒體中心:一體四翼 其樂「融」榮
    鎮平縣融媒體中心在鎮平縣廣播電視臺基礎上成立,按照中央、省、市制定的縣級融媒體建設規範,結合鎮平實際需求進行建設,現有幹部職工80人,是河南省文明單位。曾榮獲全國廣播電視先進集體、河南省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
  • 中國影視產業市場,未來,會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更清晰的認識到,在電影產業收益、產業鏈完善度等方面,我國電影產業與世界電影強國仍有差距,同時也存在巨大潛力,更需把握電影產業發展新機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經歷了生產單位轉企改制、組合院線、民資入影、融資上市、「網際網路+」融合等重大產業改革。
  • Letv電視更名為樂融Letv,目標回歸網際網路電視第一陣營
    媒體訓練營5月8日報導文/黎帥5月7日,樂融Letv品牌發布會在京召開, Letv超級電視正式將中文品牌更名為「樂融」,並發布全新品牌LOGO和超5系列全面屏電視。 2018年4月,Letv電視母公司「樂視致新」更名為「樂融致新」,同時引入京東、騰訊等戰略股東及合作夥伴。 去年9月,樂融致新完成一筆2.4億元股權拍賣,融創成為樂融致新的第一大股東,電視業務是樂融致新的核心業務板塊之一,融創也因此正式接手樂視超級電視。 融創入主樂融,並帶來了新的管理團隊。
  • CCTV網絡春晚,電視融媒體你是頭一份兒!
    臘月已過一半,中國人最看重的新春佳節即將到來。節日的味道濃了,但移動互聯的全新觀看方式,卻讓人擔心會不會衝散了以往非常集中的收視人群,人們不禁會問,年味會因此變淡嗎?作為國內媒體領軍者的央視,將要通過2017「CCTV網絡春晚」來解答觀眾的這個問題。
  • 為中國影視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評論周「影視技術創新與產業論壇」即將舉行
    2020•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評論周「中國特色影視產業和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論壇」將於2020年11月10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韓子勇研究員致辭並參與對話。本次論壇不僅邀請了童剛、侯光明等領導和學界專家,同時也邀請了路陽、曹盾等著名影視導演與業界一線的數字視效製作機構、視效指導進行深度研討。屆時,將在論壇現場播映當下全球最先進的影視特效視頻。
  • 融媒體的「平行宇宙」:你以為的融媒體,並不是真正的融媒體!
    傳統媒體決策人、政府決策人和自以為了解自媒體運營的小屁孩、老頑童之間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甚至要大於一個清朝中國人和一個老派的英國紳士。於是許多時候,大家就在平行宇宙的空間裡,彼此穿越,完美錯過。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組對白:「你這是為政府做的啦?」「我是按政府的要求做的。」
  • CTR徐立軍:中國電視的2020及轉型空間|德外獨家
    圖註:央視市場研究(CTR)執行董事、總經理,CTR媒體融合研究院執行院長徐立軍徐立軍:很高興為大家分享CTR對中國電視市場的觀察和思考。我們首先通過幾個關鍵數據,看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中國電視究竟經歷了什麼,又面臨什麼樣的局面。
  • 《飛吧 嫦娥》開闢融媒體短視頻科普大有可為的新空間
    在20多天的時間裡,「嫦娥五號」克服重重艱險,跨越多個驚心時刻,圓滿完成中國探月工程一期任務。  在此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精心策劃、精準定位、精細打磨,高效製作推出融媒體科學短視頻《飛吧 嫦娥》。
  • 升民視點|海外大佬融媒體檢
    在國內,「跨媒體」、「全媒體」和「融媒體」的實踐,一方面當然得益於中央關於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推動;另一方面則顯然根源於傳媒產業中各類機構的積極實踐與探索。他山之石,總有可攻玉的閃光點本期編輯部選擇了五個海外融媒體典型案例,展示這些機構「融」的歷程。
  • 《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報告》第二談: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雙屏爭鋒
    應當說,網絡視聽產業的崛起為廣播電視機構提供巨大發展空間,廣電媒體通過布局移動網際網路市場,持續發力「直播+短視頻」領域,構建起融合發展的新賽道。其中,正式上線於2019年11月20日的「央視頻」,是肩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深度融合實踐重任,並基於5G+4K/8K+AI等新技術,集全臺之力建設的綜合性視聽新媒體旗艦平臺,也是中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
  • 融媒體-新媒體-自媒體
    一、新媒體、自媒體和融媒體的概念1、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新媒體包括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位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手機網絡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 2020中國(佛山)大灣區影視產業高峰論壇舉行,南方影視中心四年建設...
    記者從論壇獲悉,經過四年的發展,佛山影視企業從65家增長到1700家;四年間,佛山公司立項作品超過100部,其中,有3部作品榮獲廣東省五一個工程獎,有4部作品獲得金雞百花電影節8項提名;四年來,佛山公司參與出品院線電影累計票房超50億元……論壇上,南方影視中心影視產業發布會和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灣區影視創研中心成立儀相繼舉行。
  • 融創文化攜手科幻世界成立「融幻影業」,助力中國科幻產業發展
    融幻影業將專注於科幻影視文化產業,聚焦科幻文學版權運營、孵化優質科幻影視項目及IP,它的誕生,也標誌著我國科幻產業融合發展取得新的突破。 融創文化集團副總裁、融幻影業總經理李宇浩表示,「《科幻世界》不僅僅是一本雜誌,它為中國科幻種下了一顆種子並持續生長,並為科幻迷們提供了觀察宇宙和自己人生廣闊而深遠的視角。以《科幻世界》為起始的中國科幻文學已經抵達了世界高度,融幻影業將努力挖掘科幻文學特有的魅力,孵化出優質科幻影視內容」。
  • 新鄰居 | Inster:構築影視後期產業新世界
    作為科技含量最高的環節,後期製作在電影產業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甚至成為許多大片製作中的重頭戲。由於其「點石成金」的神奇表現,後期製作又被稱為「魔術師的工作」,也成為影視產業新的發力點。在這一領域,入駐文心華策國際影視中心的天津映思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進行了許多嘗試,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近期,我們與Inster就「影視後期產業發展的桎梏和發展」進行了深入對話。
  • 第七屆音樂產業高端論壇在京舉辦 | 《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順利發布
    2020年12月11日,由中國文聯音樂藝術中心、北京市新聞出版局指導,中國傳媒大學舉辦,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音樂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聯合承辦,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咪咕音樂有限公司、全民 K 歌、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音樂工作委員會、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音樂產業專業委員會等聯合協辦的第七屆音樂產業高端論壇在京舉行。
  • 兩岸四地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創新論壇系列報導之六
    為加強兩岸廣播影視及新媒體業界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影視產業共同發展與繁榮,不斷提升廣播、電視及新媒體的競爭力,自2013年開始連續三年分別在香港、澳門及成都成功舉辦三屆兩岸四地廣播電視創新論壇的基礎上,由亞廣協(北京)媒體傳播技術研究院發起,臺灣中華節目內容製作產業發展協會、澳門電影電視傳媒協會、世熙傳媒聯合主辦、中華廣播影視交流協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