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創新論壇系列報導之六

2021-01-07 齊魯晚報網

  為加強兩岸廣播影視及新媒體業界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影視產業共同發展與繁榮,不斷提升廣播、電視及新媒體的競爭力,自2013年開始連續三年分別在香港、澳門及成都成功舉辦三屆兩岸四地廣播電視創新論壇的基礎上,由亞廣協(北京)媒體傳播技術研究院發起,臺灣中華節目內容製作產業發展協會、澳門電影電視傳媒協會、世熙傳媒聯合主辦、中華廣播影視交流協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立體影像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協辦的第四屆兩岸四地廣播電視新媒體創新論壇的舉行恰逢其時。

  第四屆兩岸四地廣播電視新媒體創新論壇現場

  記者華成偉在現場了解到,在專家報告環節中,新亞洲衛視副總裁、香港亞洲廣播影視促進會副理事長王少剛、Datavideo(洋銘)科技有限公司全球董事長、創始人林鴻銘、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臺灣中華節目內容製作產業發展協會理事史祖德,知名廣播電視人,湖北廣播電臺廣播頻道副主任伍江暢女士分別以《香港廣播融媒體的創新發展》、《EFP多機位作業的創新應用》、《中國電視媒體的旋轉門現象》、《臺灣紀錄片現狀及國際化創新之路》,《兩岸廣播電視新機遇》做了主題報告。等多層面、多角度向代表們闡述了大陸及港臺地區廣播電視創新發展、媒體融合的應用。

  伍江暢女士認為,網際網路新媒體時代,電視將從「主媒體」逐漸演變為「輔媒體」,這是媒介形態演變規律的大勢所趨。對於一些人擔憂電視臺「空心化」,他認為,電視臺一定要從製作、播出、運營一體化中走出來,專心做好頻道平臺的運營,從單一的廣告模式中走出來,多元化運營平臺。在加大新聞採編的同時,要捨得放下綜藝等節目的製作給到社會。另一方面,市場機制下的製作公司,在製作牌照管理和投資壓力的雙重製約下,比電視臺內部更有動力生產出更好的節目。民營製作公司的帶頭人幾乎都是國家電視臺培養出來的電視人,導向意識強,應該對他們放心。制播分離的本質,是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和人才投入到節目生產中,形成競爭,從而給百姓帶來更好的節目。所以,電視臺「空心化」的擔憂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是傳統電視人對電視懷有深厚情感的一種情緒反應。電視有著新媒體所沒有的公信力,電視臺應該向網際網路學習,抓住平臺的本質真正做好平臺運營。另外,伍江暢女士認為為,究竟誰在決定著節目的播出——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廣告主和廣告商,這是當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對於時下風頭漸長的網綜、網劇、網大,伍江暢女士認為電視人應該保持敬畏的心態。

  伍江暢女士的報告首先探討了兩岸新媒體發展環境,報告認為,兩岸新媒體發展有著不同的基礎,使得兩岸新媒體發展環境具有一定差異。報告從與新媒體緊密相關的三個維度來進行比較,分別是新媒體的硬體終端情況、軟體應用基礎以及新媒體賴以生存的市場條件。

  從市場結構角度看,兩岸的新媒體市場主體構成類似,臺灣新媒體市場主體由四類主體構成,社群媒體、大眾媒體、中小媒體和個人媒體;大陸新媒體市場主體由第三方網絡平臺、傳統媒體和自媒體構成。

  伍江暢女士說道從對比中可以看出,從大趨勢看,兩岸新媒體影響趨於一致。大陸巨大的市場規模使全國性媒體覆蓋有限,存在多級市場分布,省級市場/地區市場均有足夠空間,傳播主體呈現梯次分布之勢。

  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以來,大陸的新媒體市場變化迅速,新傳播平臺和新內容形態不斷湧現,從微博、微信到頭條、抖音流行不斷,從圖文到直播到短視頻變化不停。而臺灣的新媒體市場相對穩定,多年以來一直由Facebook、YouTube等主導,新媒體平臺集中。

  伍江暢女士的報告回顧兩岸網絡媒體各自的發展歷程後指出,臺灣新媒體起步較早,2008年以後進入Facebook後,格局逐漸趨於穩定,發展速度相對較慢。大陸從2009年以後則仍處於快速變化之中。兩岸網際網路應用演進的路徑相似,但大陸的演進速度更快更豐富。

  在兩岸新媒體發展趨勢方面,伍江暢女士的報告對比後發現:在大陸,有更多第三方新媒體平臺可以選擇;媒體平臺變遷速度更快,抖音、趣頭條等新平臺快速崛起;單一媒體粉絲量仍有上升空間,主流媒體受眾繼續增長。在臺灣,第三方平臺選擇面較少;媒體平臺格局和影響穩定,新平臺迭代速度緩慢;單一媒體影響力基本保持穩定,覆蓋率見頂,粉絲幾乎停止增長。

  伍江暢女士的報告特別指出,大數據、AI等技術正不斷賦能媒體融合,內容生產與營銷從野蠻生長走向專業化,短視頻風口仍將持續,變現手段從廣告走向多元化,新平臺仍在興起。

  啟示:優勢互補共享兩岸媒體創業機遇

  尋找兩岸新媒體創業領域的合作契機,是伍江暢女士《兩岸廣播電視新機遇》報告的一項重要內容。報告認為,大陸良好的市場條件帶來新媒體創業的好機會,而臺灣良好的人文環境帶來合作新媒體創業的好基礎,兩岸優勢互補、互利合作大有前景。

  對比兩岸的創業背景,臺灣地區的創業項目主要分布在零售及各行的服務業中,資訊傳播也有一定比例。大陸企業服務成為新的創業熱點,內容領域創業熱潮雖然已經不在高點,但由於大陸市場巨大,新媒體創業仍然充滿機會。

  伍江暢女士認為,兩岸新媒體創業合作機會很多。在新媒體內容上,兩岸有著共同文化根源可以挖掘;在新媒體運營角度:兩岸共同發展趨勢可以互相借鑑,比如大陸抖音最受歡迎內容類別與臺灣YouTube內容類別具有很強的相似性。研究還指出,臺灣文創優勢與大陸市場優勢的優勢疊加可以產生更多好的新媒體項目。(記者:華成偉)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兩岸廣播影視及新媒體推介結果發布!甘肅文化影視頻道喜提多獎!
    為加強兩岸廣播影視及新媒體業界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影視產業發展,不斷提升廣播電視及新媒體的競爭力,由亞廣協(北京)媒體傳播技術研究院、亞洲廣播影視促進會、臺灣中華節目內容製作產業發展協會、澳門電影電視傳媒協會主辦,中華廣播影視交流協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協會、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視界》雜誌社等協辦的2019(第七屆)「一帶一路」、兩岸廣播影視與新媒體創新論壇暨年度
  • 中國新媒體大會「內容創新創優」分論壇舉行
    守正為本、融合為先、創新為魂、踐行「四力」。從內容創新向著用戶連接創新邁進,從報導創新轉向定製產品創新,從爆款產品開發轉向品牌集群開發,近年來,全國各地各新聞單位在媒體融合創新發展的實踐徵程中成長壯大,寫下媒體融合發展的「中國答卷」。
  • 亞太廣播影視與新媒體創新大會在太原開幕
    他指出,此次大會的立意在於創新,而創新是永無止境的話題,對於未來廣播影視事業的發展而言,更是十分緊迫且必要的一件大事。大會的議題將緊緊圍繞「一帶一路」等重點工程的帶動創新,亞太國家媒體渠道建設的平臺創新,增強新聞融合力的報導創新,以精品影片、特色欄目、品牌劇目為目標的內容創新等內容開展討論。
  • 中國廣播影視雜誌刊發封面文章聚焦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創新...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6日訊 6月15日出版的中國廣播影視雜誌6月刊(下半月)刊發封面文章,以四個版面聚焦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實踐,從科技賦能媒體融合、全媒體記者轉型、策劃創新交互式產品、打造智媒傳播生態等多維度點讚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創新永無止境」。
  •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報導活動啟動
    第二屆海峽兩岸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報導活動啟動。 人民網廣州12月4日電(魯揚)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報導活動今日在廣州啟動。本屆活動以「兩岸同心圓,築夢大灣區」為主題,匯聚兩岸新媒體力量,用新鮮視角和新穎形式,講述新時代兩岸新故事,譜寫不忘初心新篇章。
  • 2015【Chief Go Wider 廣播-夠你玩的】主題論壇
    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MusicRadio音樂之聲著名主持人Kevin文超幽默風趣開場,拉開了本次論壇的序幕! 北京環球七福邀請到了3位傑出的演講嘉賓,開啟當天的精彩論壇。橫跨兩岸的廣播界大玩咖廖婉池—剖析廣播的「變與不變」下午3點30分,論壇正式開始,首先登場的是北京環球七福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婉池女士。她在臺灣經營HitFM聯播網、POPradio,在內地代理MusicRadio音樂之聲、都市之聲、城市之音,對兩岸廣播界的發展有著獨特而專業的見解。
  • 融合傳播 完美呈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年全國兩會報導的創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全臺之力從「新」出發,不負韶華,加快推進「5G+4K/8K+AI」戰略格局的實踐,調度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網、央廣網、國際在線等新媒體集群與電視、廣播、44種語言對外傳播平臺以及國際視頻通訊社、總臺駐外機構,以強大的融合傳播矩陣實現時政報導全網首發、兩會重要議程直播和公共信號提供安全平穩萬無一失、融媒體產品鮮活生動、全球傳播精準有力。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啟用 大灣區之聲手機新媒體平臺...
    11月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正式啟用,大灣區之聲手機新媒體平臺同步上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出席儀式,並與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共同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和大灣區之聲揭牌。
  • 第八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系列活動備受關注
    本屆藝術節共舉辦「聲耀平潭·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人大賽」、第五屆海峽兩岸影視名家書畫展、海峽兩岸電視論壇、海峽兩岸電視藝術家公益演出等系列活動,是第一次藝術節全部項目的整合舉辦。  同日下午,「海峽兩岸電視論壇」同時舉行。論壇由中國視協副主席、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輯胡正榮主持,來自海峽兩岸的60多位電視專家應邀出席了論壇。
  • 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創新研究報告
    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創新研究報告南方網  作者:林沛  2020-12-23 2020年以來,總臺從技術應用、融合傳播、產業合作等多個維度著重發力,作出一系列亮眼成績。
  • 第八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在福建平潭舉辦
    本屆藝術節共舉辦聲耀平潭·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人大賽、第五屆海峽兩岸影視名家書畫展、海峽兩岸電視論壇、海峽兩岸電視藝術家公益演出等系列活動。活動吸引了海峽兩岸百餘名電視領域的專家、藝術家、從業者及上百名高校學子參與,進一步推動海峽兩岸電視藝術家交流、青年交往和學術探討,促進兩岸電視藝術的相互借鑑和共同發展,增進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意識和情感互通。
  • 「中國電視發展高層論壇」在京召開
    主持人:  2003年9月2日,中外電視的高層管理者共聚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以「創新與合作」為主題舉辦了「中國電視發展高層論壇」,面對日益國際化、全球化的電視市場,中國電視媒體如何不斷突破自身、實現創新?如何在與國外電視媒體的合作與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呢?請看記者發自現場的報導。
  • 夢想新視界·兩岸情藝長: 語言傳播系師生參加第八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
    11月30日,第八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開幕式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盛大開幕。本次藝術節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福建省文聯、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辦,福建省電視藝術家協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電視臺、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宣傳辦、平潭綜合實驗區文聯、泉州廣播電視臺承辦。
  • 2020絲路電視共同體論壇升級創新有亮點
    「一帶一路」下,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秉承絲路精神,廣泛凝聚媒體力量,積極開展務實合作,在全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共同體這個大家庭向世界播撒了陽光、注入了力量,以實際行動將大家緊密相連。2020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高峰論壇更是升級創新,與會嘉賓好評不斷。
  • 2019年全國廣播電視統計公報發布 新媒體廣告收入增長明顯
    以下為《公報》全文:2019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    2019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廣播電視行業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
  • 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廣播電視臺新聞採編工作
    一、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  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廣播電視臺的新聞採編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應該強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建立電視臺傳統媒體下的新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app等,第一時間發聲確保新聞及時性,詳情電視新聞跟進報導等。
  • 全力打造追夢奮進的廣播電視鐵軍——青海廣播電視臺開展增強...
    4月12日至28日,青海廣播電視臺組織廣播電視主頻率主頻道和網絡新媒體12名記者組成的多路採訪小分隊,圍繞脫貧攻堅、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等選題,分赴果洛、海西、青海鹽湖集團、海東等地進行首輪為期15天的蹲點調研採訪。記者直接參與到基層群眾生產生活中,尋找鮮活生動的報導點,講述一線精彩動人故事。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新聞報導中心啟用
    當天,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等看望總臺工作人員,實地檢查指導總臺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宣傳報導準備情況,並研究部署相關工作。隨後,慎海雄一行來到總臺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新聞報導中心,看望正在緊張工作的採編人員,檢查新聞編輯間、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融媒體報導區、央視新聞新媒體製作域、中國之聲直播間、環球資訊廣播和中文國際頻道採訪區、港澳臺中心工作區等情況。慎海雄勉勵採編播團隊創新傳播理念,特別要注重面向廣大年輕受眾提供更多鮮活新穎的新媒體產品,並進一步提升對外傳播投送能力。
  • GIRTV2017第四屆廣州國際廣播影視設備及新媒體技術展覽會
    ——DJI   我們聯盟這次組織了8家中小影視設備廠商組團參展,展品涵蓋了廣播影視產品的攝錄編、播出等廣電產業鏈上的相關產品,這次嘗試為我們這些中小企業抱團參展開闢了一個創新模式。我們很高興在展會上基本家家都實現了銷售,這個展會是我們參加的效果最好的展會,下次我們將以更大規模出現在展會上。
  • 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側記:兩岸情牽 視界融合
    這是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管委會共同主辦的又一次兩岸交流活動。 福建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秋梅說,本屆藝術節以電視傳媒為紐帶,是兩岸電視藝術界的一場啟迪思想、交心交情、融合發展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