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雲嘎,在喜馬拉雅,推出了他的首檔有聲劇《歌劇魅影》。
2018年,他曾在《聲入人心》的舞臺上以《歌劇魅影》驚豔四座;如今,錄製這檔有聲劇的時候,卻和舞臺上的他不太一樣。
他,反而是那個吹毛求疵,多次要求重錄的人。
他花了整整一個下午錄製的發刊詞,最終剪輯出來後,大家都挺滿意的。他一遍遍聽著皺起了眉頭,覺得沒有達到自己最好的標準。
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趕回錄音室要求重錄,一邊道歉,一邊堅持:
「給老師添麻煩了,我還是想錄得更好一些,不想留遺憾。大家這麼費勁把劇做出來,我這第一條聲音一定得錄好,讓人聽了想去聽整個劇。」
之後,為了尋找最好狀態,他反反覆覆錄了一遍又一遍。
一邊又覺得錄音指導老師太辛苦,還不忘道歉:「不好意思啊,我再來一下,太辛苦老師了。」
整個錄製過程中,這是他一貫的風格。
「我極其沒有天賦,就是死磕」
參加《聲入人心》有了名氣之後,很多人說,阿雲嘎很有大將之風,唱跳演實力驚人。
他的確有實力,他演過很多音樂劇,還都是A角;是央視的常駐表演嘉賓;參加《超級先生》拿下全國冠軍;
但很少人知道,他十幾歲才開始學舞蹈,一開始對唱歌並沒有自信。
總之,不是一個可以揮霍天賦的人。
暫且不說唱跳演,作為從小說蒙語的蒙古族人,他連普通話都曾說不好。
畢業演出時,阿雲嘎邀請發小來看。發小都驚著了:「你以前連漢語都說不明白,現在怎麼這麼多臺詞歌詞都能背下來?」
他說:
「我是個極其沒有天賦的人,一直使用的是蒙語,以前說普通話跑調厲害,
後來就是死磕,跟著新聞讀,馬路上看到廣告牌也讀。」
這次錄製《歌劇魅影》,普通話再次成為他的「阻礙」,他的播音腔、戲劇腔較重,其實錄製並不輕鬆。
他的訣竅是,繼續死磕。反覆調試,直到找到一個讓聽眾聽起來舒適的口語化語調。
阿雲嘎對作品有著嚴苛的高要求,對舞臺有著足夠的敬畏感。
作為《聲入人心》的「常駐首席」,有一期,他被意外淘汰,他很遺憾,也很不舍:「我還是想爭取站在臺上,那是我最熱愛的舞臺。」
為了重回首席,他使出殺手鐧,自彈自唱了一曲《生命的故鄉》,最後,成功重回首席。
很多人質疑他得失心太重,太在意首席位置,但越了解他,才越發理解以及佩服他的所作所為,如他自己所言:「我尊重舞臺,上臺就會盡力做到最好。」
他在意的,不是名利得失;而是,我站在這裡,一言一行就必須尊重所有觀眾。
阿雲嘎曾說:「我對自己是屬於有點苛刻的發神經的一個人。」
若不如此,沒有天賦的蒙古小子,又如何能成為一開嗓就驚豔觀眾的阿雲嘎?
中國音樂劇教育創始人之一,當年把阿雲嘎招進北京舞蹈學院的張旭老師,這樣評價他:
「孤單而樸素,漠然而堅韌,敏感而謙虛,忍耐而精進,這些都是相處十年來給我的總體氣質,
天道酬勤,今天,他成為了中國當代優秀的音樂劇演員和歌者,這是必然的。」
「我要成為最好的音樂劇演員」
阿雲嘎的夢想很清晰:
「十年,我要成為最好的音樂劇演員;我要傳承民族文化,並把它們推廣出去。」
阿雲嘎的這個夢想,是穿越重重迷茫而來的。
阿雲嘎從小由哥哥撫養長大,少年時被送進藝校學舞蹈。
後來從鄂爾多斯到了北京追夢,雖然那時候的他,可能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夢是什麼。
他在一家蒙古飯店跳舞打工,中午跳,晚上跳,堅持到打烊,再借用店裡的鋼琴自學彈琴。
很累,也迷茫。
經過幾年,他終於攢夠學費,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專業。
曾有粉絲問:「嘎嘎對未來感到迷茫嗎?是怎麼找到方向的?」
他坦誠:
「我一開始就是為了生計去餐廳跳舞唱歌,養活自己後,才了解唱歌跳舞演戲有個專業叫音樂劇。
後來掌握本領後,感受到音樂劇給自己帶來的能量和榮耀,由此熱愛上音樂劇。」
在出演的眾多音樂劇作品中,阿雲嘎和《歌劇魅影》特別有緣分。
2012年,他在北舞唱過《歌劇魅影》選段"Till I Hear You Sing";
2018年,他又在《聲入人心》再次唱響,傾倒眾人。
粉絲更是多次發起超話,期待阿雲嘎圓大家一個魅影夢。
阿雲嘎自己曾多次表示:「我想等待最好的角色,演一些成熟的好作品,比如《歌劇魅影》。」
而這次喜馬拉雅的有聲劇,正是還原了原汁原味的小說《歌劇魅影》,
將兩男一女感人肺腑又啟迪真愛的愛情,描述得如痴如醉;將劇院遭遇恐怖事件的懸念劇情,講述得高潮迭起。
這也是阿雲嘎接到喜馬拉雅發出的《歌劇魅影》有聲劇錄製邀請時,他毫不猶豫答應的原因:
「我很喜愛這部音樂劇,也讀了原著小說,並感受到原著區別於電影和音樂劇的獨特魅力。
錄製這部作品的有聲劇,是一件既有挑戰,又令人興奮的事情。」
「為了欲望清白地奔波」
這些年,不管阿雲嘎參加什麼活動,總介紹自己是一名蒙古族音樂劇演員。
他很堅定使命:推廣音樂劇,推廣民族音樂。
但很多人質疑,音樂劇演員為何「副業」多多?這些年,他拍電視劇,演話劇,參加不少綜藝,最近還發了新專輯。
面對質疑,阿雲嘎回應得很坦然:
「我們不攀附誰,靠自己的努力和意志,為了一個欲望清白地奔波,用汗水和淚水,換取被看見的機會。」
他想要實現夢想的這份欲望,始終堅定不移。
截至目前,他一共發了兩張專輯,第一張專輯《希拉草原》演唱家鄉和民族,當時阿雲嘎自費出3000張,結果,2900張沒賣出去。
這不是他在意的,開始做的時候他就表示:「不為別的,只想給自己的民族留下點精神財產。」
前幾天,他籌備了三年的第二張專輯《不朽的.THE ART》上線了,一樣不迎合主流,一如既往地藉由音樂追求夢想。
用阿雲嘎的話說:「相信一點一滴的滋養會化成音樂,生活給了我們一切的美好,這張專輯就是向生活致敬,向藝術致敬。」
這一次,專輯剛一上線,就導致了平臺系統繁忙。
這就是阿雲嘎的選擇,在命運的長河裡,他選擇了遵從內心的路:
「我非常堅定音樂劇一定要幹下去,我學的所有的東西,都對我在音樂劇中塑造角色有極其好的作用,現在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那個好角色做準備。」
他曾說,有很多蒙古族孩子把他當榜樣,所以他需要更努力。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他一路奮戰成長為草原雄鷹的原因,他始終堅持的欲望是——更大的突破,更多的作為。
用經典喚起對藝術和生活的感動
2019年,阿雲嘎出演話劇《威尼斯商人》男主角,開場的一段獨白,令他深深著迷: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這樣悶悶不樂,你們說見到我這樣子,心裡覺得很厭煩,其實我自己也覺得很厭煩呢,可是,我怎麼會讓憂愁染上身,這種憂愁到底是怎麼一種東西,從什麼地方產生……」
這句話也走進他的心裡。
許多人心疼阿雲嘎,他反過來安慰:
「很多人覺得我看起來很孤單,其實沒有,我要是覺得命運對我不公平的話,堅持不到現在。而且一直頹廢的話,自己也受不了。」
他感嘆:「經典作品對人物心理狀態的描述,竟然能穿越歷史長河,真是藝術的不朽魅力。」
這也讓他更堅定夢想:用經典發掘藝術的不朽魅力,喚醒我們原本就有的,對於藝術、生活和愛的最原始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