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村新型農村社區。射陽特庸鎮供圖
中新網鹽城8月3日電 題:江蘇射陽王村村:栽桑養蠶編織致富「新絲路」
記者 谷華
8月3日,酷熱難耐。在江蘇射陽縣王村村,黛瓦白牆的新型社區顯得非常寧靜,周邊綠油油的桑樹田在驕陽的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
射陽縣王村村桑蠶歷史悠久,家家戶戶世代栽桑養蠶。全村1240戶中有蠶農1100戶,7500畝耕地栽種了7000畝湖桑,人數、田畝都佔到九成,村裡的蠶桑大戶達300戶之多。
白色蠶繭形狀的路燈更顯桑蠶特色。 谷華 攝
「幾乎所有的土地種植了桑樹,栽桑養蠶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一戶村民一年平均養蠶4季,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達25800元。」王村村黨總支書記金文奎說。
在村民王大生的蠶房裡,蠶寶寶正慵懶地躺在桑葉上享受美食。王大生把剛摘下的桑葉均勻散在蠶寶寶身上,供它們食用。
「這些蠶還有2天就要『上山』了,現在是它們食量最大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添桑葉。」王大生說,養蠶人最辛苦的就是蠶「上山」的時候,無論白天黑夜,桑葉不能斷。現在是夏季,他又養了一季蠶,可以多掙點錢。如今,靠養蠶一年能有5萬多元的收入。
村民在餵蠶。 谷華 攝
「以前村民自己養蠶自己找銷路,為了幫助群眾解決銷路,打造特色產業,村裡牽頭成立了合作社。」金文奎介紹,合作社創新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農戶的蠶繭直接銷售給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對外銷售。
近年來,王村村還依託特色蠶桑產業,大力發展栽桑養蠶、桑苗嫁接產業,建立蠶絲被、桑葚酒、桑葉茶等加工企業。
目前,王村村有和桑蠶相關產業的企業30多家,每到養蠶高峰期時,本地用工根本不夠,吸引了周邊地區2000多人過來工作。「我們這裡的蠶絲質量好,根本都不需要出去找訂單,都是人家送上門。」鹽城市新城蠶絲家紡有限公司負責人申國榮說,企業去年銷售額近千萬,生意很紅火。
桑蠶特色產品。 谷華 攝
栽桑養蠶,富民強村。在王村村新型農村社區,灰白色的徽式田園建築,白色蠶繭形狀的路燈,更顯桑蠶特色。寬敞明亮的黨群服務中心裡,農家書屋、志願服務驛站、衛生室、便民超市等配套設施齊全。
「我是2018年第一批住進來的,這裡的環境好,配套設施全,和城裡一樣,空氣還比城裡好。」70歲的村民殷耀佔說,村裡的文化生活也好,經常搞文化活動,閒下來聽聽小戲,生活非常自在。
農家書屋。 谷華 攝
據了解,王村村新型農村社區規劃3期建設,2018年年底建成一期100戶,入住率100%,二期工程現啟動建設80戶,已竣工20戶,還有60戶將在今年8月底竣工,三期工程計劃今年10月份開工。
「村裡將依託特色桑蠶產業,打造集『栽桑養蠶、精深加工、生態旅遊、文化展示』為一體的桑蠶特色村。」金文奎描繪了一幅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特色田園鄉村畫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