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射陽王村村:栽桑養蠶編織致富「新絲路」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王村村新型農村社區。射陽特庸鎮供圖

中新網鹽城8月3日電 題:江蘇射陽王村村:栽桑養蠶編織致富「新絲路」

記者 谷華

8月3日,酷熱難耐。在江蘇射陽縣王村村,黛瓦白牆的新型社區顯得非常寧靜,周邊綠油油的桑樹田在驕陽的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

射陽縣王村村桑蠶歷史悠久,家家戶戶世代栽桑養蠶。全村1240戶中有蠶農1100戶,7500畝耕地栽種了7000畝湖桑,人數、田畝都佔到九成,村裡的蠶桑大戶達300戶之多。

白色蠶繭形狀的路燈更顯桑蠶特色。 谷華 攝

「幾乎所有的土地種植了桑樹,栽桑養蠶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一戶村民一年平均養蠶4季,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達25800元。」王村村黨總支書記金文奎說。

在村民王大生的蠶房裡,蠶寶寶正慵懶地躺在桑葉上享受美食。王大生把剛摘下的桑葉均勻散在蠶寶寶身上,供它們食用。

「這些蠶還有2天就要『上山』了,現在是它們食量最大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添桑葉。」王大生說,養蠶人最辛苦的就是蠶「上山」的時候,無論白天黑夜,桑葉不能斷。現在是夏季,他又養了一季蠶,可以多掙點錢。如今,靠養蠶一年能有5萬多元的收入。

村民在餵蠶。 谷華 攝

「以前村民自己養蠶自己找銷路,為了幫助群眾解決銷路,打造特色產業,村裡牽頭成立了合作社。」金文奎介紹,合作社創新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農戶的蠶繭直接銷售給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對外銷售。

近年來,王村村還依託特色蠶桑產業,大力發展栽桑養蠶、桑苗嫁接產業,建立蠶絲被、桑葚酒、桑葉茶等加工企業。

目前,王村村有和桑蠶相關產業的企業30多家,每到養蠶高峰期時,本地用工根本不夠,吸引了周邊地區2000多人過來工作。「我們這裡的蠶絲質量好,根本都不需要出去找訂單,都是人家送上門。」鹽城市新城蠶絲家紡有限公司負責人申國榮說,企業去年銷售額近千萬,生意很紅火。

桑蠶特色產品。 谷華 攝

栽桑養蠶,富民強村。在王村村新型農村社區,灰白色的徽式田園建築,白色蠶繭形狀的路燈,更顯桑蠶特色。寬敞明亮的黨群服務中心裡,農家書屋、志願服務驛站、衛生室、便民超市等配套設施齊全。

「我是2018年第一批住進來的,這裡的環境好,配套設施全,和城裡一樣,空氣還比城裡好。」70歲的村民殷耀佔說,村裡的文化生活也好,經常搞文化活動,閒下來聽聽小戲,生活非常自在。

農家書屋。 谷華 攝

據了解,王村村新型農村社區規劃3期建設,2018年年底建成一期100戶,入住率100%,二期工程現啟動建設80戶,已竣工20戶,還有60戶將在今年8月底竣工,三期工程計劃今年10月份開工。

「村裡將依託特色桑蠶產業,打造集『栽桑養蠶、精深加工、生態旅遊、文化展示』為一體的桑蠶特色村。」金文奎描繪了一幅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特色田園鄉村畫卷。(完)

相關焦點

  • 赫章縣哲莊鎮三友村開展栽桑養蠶技術培訓
    赫章縣哲莊鎮三友村開展栽桑養蠶技術培訓 發布時間:2020-01-13 15:59:50      來源:畢節日報
  • 岫巖龍潭鎮相信村:種桑養蠶織絲 扶貧扶出優質產業
    選繭、繅絲、開棉、晾曬、拉絲、疊加、縫線包裝……22日,40張質優價廉的蠶絲被從岫巖龍潭鎮相信村精裝發出,郵寄到北京、上海、大連等城市。短短幾年間,相信村生產優質的手工天然蠶絲產品,走出一條產業脫貧的「絲綢之路」。
  • 他從江蘇捧回一鞋盒,建起養蠶全產業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晶晶 通訊員 葉琴2020年年關,記者走進信陽市平橋區查山鄉梁廟村,在一座桑茶園裡,四個村民各站一角,用力拉扯蠶絲,一縷蠶絲,瞬間被拉扯成棉被大小的平面,潔白似雪,在陽光下閃著絲光。
  • 岑鞏縣蠶絲編織幸福新生活
    黃國成說,公司在銷路上採取線上、線下兩路走,主要銷往杭州、上海、四川、江蘇等地。  蠶絲被的生產工序較為複雜,有選繭、煮繭、剝繭、曬棉、剪棉、稱重、拉絲、翻被八道工序。蠶桑產業鏈的延伸,讓更多的群眾充分享有蠶絲被生產、加工、流通等全鏈條的增值收益。目前,蠶絲被生產線,用工量在十三個以上,有從浙江過來的工人,也有當地的村民。
  • 俗語「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到底是啥意思?
    在我國河南省開封一代的農村裡,有一首俗語流傳至今,那就是「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也可稱作呱噠手)。」桑樹、柳樹是常見的樹木,我們都認識,那麼俗語中提到的「鬼拍手」又是什麼呢?還有為什麼不能在屋前栽種桑樹呢?又為何不能在屋後種植柳樹呢?這「鬼拍手」又為什麼不能栽在門前?
  • 蠶蟲「蛻變」改變村貌,東蘭這個村半年養蠶收入近200萬元
    群眾在觀察桑蠶飲食情況。今年是黃桂發養殖桑蠶的14個年頭,如今他已成為鄉裡的養蠶示範戶之一。生滿村地處半石山半土坡地區,全村共有433戶1832人,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5畝。根據桑樹耐旱、耐瘠薄的特點,當地黨委、政府鼓勵該村群眾利用山地種植桑樹。
  • 岑鞏山崗村:桑田蠶語奏樂章 「空殼村」產業齊開放
    「我們村共發展種桑養蠶320畝,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來經營,利益聯結貧困戶35戶136人,再加上群眾土地流轉、務工,是全覆蓋貧困戶的。」天星鄉山崗村村委會主任羅家明說,種桑養蠶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來錢快,效益也高,是一個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好產業。
  • 江蘇射陽多家建材廠覆蓋措施不到位,粉塵擾民誰來管?
    江蘇射陽多家建材廠覆蓋措施不到位,粉塵擾民誰來管? 微信公眾號「江蘇新聞」 2020-11-11 14:29 微信公眾號「江蘇新聞」11月9日消息,鹽城市射陽縣興橋鎮友好村七組的村民向政風熱線反映:相隔居民區僅僅一條水泥路的距離,有多家建材廠
  • 江蘇射陽大米集團榮獲「優質稻米新品種新技術綜合示範基地」認證...
    10月27日,在浙江嘉興舉辦的「長三角優質食味水稻產業技術創新研討會暨農業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會」 上傳來喜訊,江蘇射陽大米集團公司獲得了由上海、江蘇、浙江、安微四省農科院組建的長三角鄉村振興研究院所授予的「優質稻米新品種新技術綜合示範基地」品牌認證,這也是江蘇省兩家、鹽城唯一一家獲得此項稱號的單位。
  • 華州區大明鎮寺王村第一書記吳昊澤忙碌的一天
    有這樣的人一群人,他們放棄城區優越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紮根農村,奔赴脫貧一線,沉下身子,提起熱情,帶著「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的農村情結,傾注自己的心血、精力和情感,同基層幹部一道,同吃同幹同勞動,吃住在村,把脫貧攻堅戰進行到底,帶領父老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
  • 在這座最江南的小鎮,我們發現了產業發展的「新絲路」
    1938年,一本《江村經濟》橫空出世。80年後,在《新京報》發起的改革開放40年主題書選——「大民大國·40年40本書」的票選活動中,《江村經濟》赫然位列其中。震澤鎮黨委書記顧全表示:「震澤將緊緊把握住長三角一體化的戰略機遇,深入挖掘絲綢文化內涵,堅持創新引領和融合發展,積極參與吳江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範點的創建,努力打造成為江蘇絲綢和版權的一面旗幟。
  • ...巧打生態牌,安徽嶽西縣長出脫貧葉、結出致富果-外媒看嶽-嶽西...
    水稻時常患「青苗病」結不出稻穗的主簿鎮,大力發展高山茭白產業,成為全國「一村一品」茭白示範鎮……一村一品 鋪就農戶致富路大別山腹地,開門見山,山外有山,萬水千山。距離毛尖山鄉1個多小時車程的冶溪鎮溪河村,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大棚旁邊,村民們像「割韭菜」一樣在割桑葉。
  • 鹽城射陽:文化賦能高水平全面小康
    除了雜技藝術中心之外,裝修一新的縣圖書館正式投入運營,移動借閱設備、新型多功能智能閱讀設備滿足讀者多樣需求;安徒生「太陽人」「恒隆書房」「集屋書房」等3個閱讀新空間建設加快,將於9月底對外開放;千鶴湖市民公園、村居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幸福小廣場、星級農家書屋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實現縣鎮村全覆蓋。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結友情丨鳳岡縣天橋鎮平頭溪村駐村第一...
    我叫佘航,2017年,我被組織派駐到鳳岡縣天橋鎮平頭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由於工作踏實肯幹,時間長了,我與村裡多數人成了朋友。其中,就包括昔日貧困戶羅朝廷之子羅宏。從聊天中,我得知他不願再外出務工,而是希望自己發展產業致富。得知這些信息後,我向他建議了發展蠶桑產業,並給他介紹了國家「東桑西移」政策、「星絲路」企業落戶遵義契機。總之,鳳岡迎來了發展蠶桑產業的機遇,聽到這些後,對期盼產業致富的羅宏來說,無疑是一個明睸的春天。
  • 新天皇5月登基 日本太子妃向皇后學養蠶經驗
    日本皇室從明治時期開始舉行「給桑」儀式,由皇后親自餵蠶吃桑葉。現任皇太子明年5月將登基成為新天皇,而現任太子妃雅子也將成為新皇后。雅子妃近日首次參觀位於皇宮內的紅葉山御養蠶所,並向美智子皇后討教養蠶經驗。  日本《朝日新聞》14日稱,餵蠶吃桑葉等活動每年5月上旬開始,並於5月末左右收穫蠶繭。
  • 農村俗語:東不栽榆,西不栽桃,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什麼意思?
    ,可是還沒過兩天,奶奶就找人把樹給砍了,並且還念念有詞的說「東不栽榆,西不栽桃,前不栽桑,後不栽柳」,直到長大後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其實農村人家門口種樹是一種文化,有著許多的說辭和講究,比如說「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前不栽松,後不栽棕,以及」前不栽杏,西不栽桃「等等類似的俗語非常所,今天這句東不栽榆,西不栽桃,前不栽桑,後不種柳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說法,源於人們對一些傳統習俗,以及一些科學觀點的認知。第一,東不栽榆。
  • 俗話說:「東柳西桑,進益牛羊」,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叫做「前不栽桑,後不栽柳」,意思是門前不能栽桑樹,屋後不能栽柳樹,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桑樹和柳樹的諧音不好,但是還有一句俗語叫做:「東柳西桑,進益牛羊」,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老話說的「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是什麼意思?
    (圖解)什麼地方栽什麼樹,民間很有講究。如: 門前一棵柳,珍珠瑪瑙往家走。門前有棵槐,金銀財寶往家來。門前植柳、槐為好。還有一句民諺云: 前槐棗,後杏榆,東榴金,西柿銀。諺云:「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所謂的「鬼拍手」,即楊樹,民間又叫「呱噠手」等。颳起風來,楊樹葉子「譁譁」響,噪得人心煩,也易為盜者遮音,故此院中不可植此樹。桑與「喪」音近,民間忌諱;柳與「流」諧音,屋後植柳,有金錢財寶流出之嫌。
  • 高坪絲綢、過江龍牛肉,嘉陵桑茶...今天非遺直播天團帶你繼續嗨!
    走進高坪,不妨去鶴鳴山聽聽那悠悠晨鐘, 去傳習館看看那精美的高坪竹編, 還有煙山冬菜、過江龍牛肉……高坪區非遺宣傳短視頻高坪絲綢 南充境內栽桑養蠶和繅絲織綢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素來享有「巴蜀人文勝地,秦漢絲錦名邦」之美譽,作為著名綢都的區域組成部分,高坪自古就被譽為「絲綢之鄉」,境內現存的、具有百年歷史的絲綢生產廠家—
  • 農村俗語:「東柳西桑,進益牛羊」,你知道東柳西桑是啥意思嗎?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叫做「前不栽桑,後不栽柳」,意思是門前不能栽桑樹,屋後不能栽柳樹,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桑樹和柳樹的諧音不好,但是還有一句俗語叫做:「東柳西桑,進益牛羊」,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