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院東院於曉巍: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怎麼回事?

2020-12-24 健康界

專家簡介:於曉巍,醫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骨科主任。

1、換髖關節到底是怎麼回事?

髖關節,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胯部或大腿根部關節,連接軀幹和下肢,承受上半身的重量,在日常生活和行走時起重要作用。髖關節是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的球窩關節,周圍環繞著人體最強大的肌肉和韌帶。

如果髖關節出現病變(如骨折、關節炎或股骨頭壞死),並且常規的保守治療無法起到良好的作用時,患者就需要考慮換髖關節了,即通過手術將病變的髖關節切除,置入人工髖關節,也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因此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機械性能良好的人工關節假體,置換被疾病或損傷所破壞的髖關節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緩解疼痛,恢復關節的活動與原有的功能。

2、什麼病應該換髖關節?放在人體內的金屬對身體有不利影響嗎?

對於髖關節有嚴重疾患,伴有疼痛、關節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且非手術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等)無法緩解症狀者,應考慮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一些疾病:

1)股骨頭壞死:特發性、創傷性、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酒精中毒、減壓病、紅斑狼瘡、鐮狀細胞貧血等原因引起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頭變形、塌陷並發生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2)類風溼性關節炎晚期;

3)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

4)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髖臼發育不良:有明顯骨性關節炎,活動受限,疼痛明顯,行走困難;

5)陳舊性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並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6)關節成形術失敗病例,包括截骨術後、頭頸切除術、人工股骨頭或雙杯關節置換術後病例;

7)骨腫瘤位於股骨頭頸部或髖臼的低度惡性腫瘤;

8)股骨頸骨折:年齡大於65歲,骨折移位明顯;

對於人工關節來說,以往常用的人工關節是金屬的股骨頭+塑料的髖臼,而目前使用較多的則是陶瓷的股骨頭+陶瓷的髖臼,因此置入的人工髖關節其實大部分都不是金屬材質。許多人也擔心人工的東西放到身體裡幾十年會不會產生危害?其實置入體內的人工髖關節的危害微乎其微,首先這些置入的人工髖關節與人體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即不會發生排斥的,這些髖關節在進入臨床使用前也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實驗,因此不用擔心對身體的危害。換個角度來說,人工髖關節置換在臨床上運用了這麼長的時間,也沒有報導過因為材質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所以患者可以放心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

3、人工關節能用多久?年輕患者什麼時候做關節置換合適?

人工髖關節的壽命長短其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光從材質上來說,最早運用的金屬-塑料的人工髖關節使用壽命較短,大概只能用10-15年左右;但隨著製造關節材料的改進和優化,以及人工關節假體設計的改善,其使用年限也逐漸延長,目前最常用的陶瓷-陶瓷髖關節一般能用30-35年,甚至在完美的手術技術條件下,理論上使用壽命能達到40年之久。

拋開人工關節本身材質的因素,接受關節置換患者的個體因素也是影響關節壽命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年輕患者由於運動需求更多,對關節的磨損較大,使用壽命可能會有所縮短。另外,肥胖患者,對側肢體偏癱的患者,對關節的應力更大,也會使得關節的壽命有所縮短。

過去認為,60-75歲是人工髖關節置換的合適年齡,太年輕的患者由於人工關節壽命有限,需要二次甚至多次手術與「翻修」,因此認為手術對患者身體損傷太大;但目前來說,隨著人工關節的壽命的不斷延長,年齡已經逐漸變成一個相對的參考因素。對於年輕患者來說,更關鍵的則是考慮髖關節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而不能只糾結於年齡因素。如果患者的髖關節雖然病變較嚴重,但還能勉強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就可以暫時不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但要是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對運動的需求大,或是病變已經嚴重到連日常的走路都成困難的時候,毫無疑問是需要立馬進行手術的,通過手術來恢復關節的活動與原有的功能,改善生活質量。此外,目前隨著技術的發展,經驗的累積,二次手術以及髖關節翻新修復手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效果也非常好。

4、老年人身體不好,能做髖關節置換手術嗎? 過去認為,60-75歲是人工髖關節置換的合適年齡,對於更年老的患者來說,他們的體質一般較差,常常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這些基礎疾病,身體對手術這類創傷的耐受能力也較差,因此在以往認為這類患者是不適合進行手術的。

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當今在許多大醫院,髖關節置換已經不算是什麼「大手術」,對於年齡的限制也逐漸放寬,因為這些醫院在手術前往往能對患者合併的一些慢性疾病做到很好的控制,對於手術中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也有很好的應急預案,能夠很好的處理,因此對於一些老年人目前也能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甚至對於80-100歲的老年人,也能安全順利完成手術。

但需要注意的是,是否能進行手術一方面取決於所在醫院的經驗和技術水平,另一方面也取決於老年患者自身的身體情況,需要具體情況分析,如果經過個體化的評估,醫生認為能夠進行手術,那麼對於這類身體稍差的老年人,髖關節置換手術一樣是可以做的。

5、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患者術後是不是需要臥床休息幾個月?

「傷筋動骨100天」這個說法同樣是過去的說法了,那時候老年人如果因為骨折等疾病進行手術,術後往往需要十分長的恢復時間的,通常3個多月。

但人工髖關節置換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手術技術大大提高,手術工具也得到極大改善。雖然目前仍採用開放手術,但手術只需半個小時左右就能換完關節,造成的創傷也非常小,術後切口在10公分以內,甚至目前還有部分醫院可以進行微創的髖關節置換術。

因此,對於現在的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來說,術後恢復時間大大縮短,經常在手術第二天患者就可以開始練習行走,一周後患者基本上就能獨立拄著拐杖行走了。其實人工髖關節術後患者康復是目前骨科手術術後康復最快、療效最好的手術之一,術後需要臥床幾個月的說法早已過時了。

6、人工髖關節什麼樣子?如何選擇?

完整的人工髖關節分為四個部分:髖臼杯、內襯、股骨頭、股骨柄。髖臼被固定在髖臼上,不可活動;同樣,股骨柄是插入股骨裡面的,同樣不可活動。在人工髖關節中,起活動承軸作用的是內襯和股骨頭。內襯貼在髖臼杯內面,股骨頭則固定在股骨柄上。將四個部分組裝起來就成為了臨床上使用的人工髖關節。

根據人工髖關節的固定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兩種。生物型假體的表面經過特殊的塗層處理,在裝入人體以後,可以生物性地和骨頭長到一塊,癒合到一塊,從而進行固定。而骨水泥型則是通過骨水泥這種材料,像膠水一樣將自身的骨頭和人工假體「粘」在一起。隨著生物材料的進步,生物型固定因可靠性高和長期使用效果好,逐漸受到更多醫生和患者青睞,我國目前使用的較多的就是生物型的假體。但如果患者年齡比較大,患有骨質疏鬆,用生物型的固定可能出現骨長入的效果不好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用骨水泥型固定。

另外,根據內襯和股骨頭的材料不同,可將人工髖關節分為金屬-聚乙烯假體、陶瓷-聚乙烯假體、陶瓷-陶瓷假體等。一般而言,金屬-聚乙烯假體壽命短,但價格相對便宜;而陶瓷-陶瓷假體壽命較長,卻價格昂貴,因此人工髖關節材料的選擇中,年齡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一般55歲以下的多推薦用陶瓷-陶瓷假體;55-65歲的推薦用陶瓷-聚乙烯假體;65歲以上的推薦用金屬-聚乙烯假體,但具體選擇還需要個體化分析。

7、全髖關節置換與半髖關節置換有何區別?

髖關節置換術可分為全髖關節置換和半髖關節置換,由於髖關節分為髖臼和股骨頭兩部分,因此如果手術只把股骨頭置換為人工股骨頭,而保留髖臼,即為半髖關節置換;如果股骨頭和髖臼同時置換,則叫做全髖關節置換。

對於一些老齡,特別是80歲以上的股骨頸骨折的病人,他運動需求不高,活動半徑小,使用年限短,髖臼又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這時候就經常用半髖關節置換術來進行治療。但目前對於大多數病人,年紀其實也不大,股骨頭和髖臼都出現了病變,術後對活動的需求又比較高,就需要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理論上講,全髖關節置換術使用壽命要高於半髖關節置換,同時臨床上適應症更廣泛,因此使用也較多。

8、術後可能出現哪些常見問題,如何處理?

目前人工髖關節置換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手術,術後患者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由於術後康復訓練和護理都在家進行,因此了解術後問題的處理方法也尤為重要。

①術後疼痛:髖關節置換術除了將人工髖關節放進去之外,還要把原本病變的部位切除,因此術後常常會出現傷口疼痛,這是正常現象。一般而言,術後6周內疼痛只需要服用一些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即可,如果超過6周還特別疼,就需要回醫院檢查看看是否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②術後腫脹:手術後患者下肢腫脹也是常見的症狀,多是由於手術時一些小血管受損導致;這時候可以用一些消腫的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適當減少康復訓練的強度,時不時提高患肢進行消腫。如果長期腫脹未消退,則需要去醫院檢查是否形成了下肢靜脈血栓;

③術後感染:如果手術後患者出現傷口感染,流膿,甚至是破潰,一定要儘早回到醫院進行對於的抗感染處理,甚至需要再次手術,因此手術後一定要注意清潔,提高抵抗力,避免感染。

④術後脫位:即使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已經很多年了,髖關節也有可能因為不恰當的姿勢或者外傷導致脫位,一旦出現髖關節脫位就要考慮復位或翻修等問題,需要立即就醫,進行對應的手術處理。

相關焦點

  • 老人胯骨骨折需要人工關節置換?老年人做髖關節置換有危險嗎?
    老人胯骨骨折需要人工關節置換?老年人做髖關節置換有危險嗎? 年輕人骨骼堅硬,髖關節周圍有強有力的肌肉保護,除非受到巨大的外力衝擊,髖關節這個地方並不容易發生骨折。 但是一旦上了年紀,骨密度下降,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特別是絕經後女性,情況更加嚴重。這時候髖關節就處於一個十分脆弱的狀態下。
  • 您所關心的人工髖關節置換常見問題都在這裡(上)
    您所關心的人工髖關節置換常見問題都在這裡(上) 2021-01-11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六院張長青教授團隊骨科特色技術落戶晉江
    近期,晉江市醫院骨科傳來消息,上海六院張長青教授團隊的特色技術「股骨頭壞死病灶清除+吻合血管游離腓骨移植術」成功在晉江市醫院開展。  家住晉江的李女士,因身體其它疾患需長期服用激素,但近3個月,李女士出現雙髖部疼痛,行走時疼痛感明顯,尤以右髖部疼痛明顯,8月18日,李女士便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晉江市醫院骨科就診。
  • 六院東院檢測出比熊貓血還稀有的血型
    人民網上海6月13日電(龔莎)近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在為一名產檢的孕媽媽做血型檢測時,檢出其為類孟買血型。類孟買血型十分罕見,比「熊貓血」還要稀有得多。李女士今年30歲,是來自雲南佤族的少數民族,與老公一起來臨港打工,一胎時沒做過產檢,在即將迎來二胎寶寶之際,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做孕期常規檢查。目前大多數醫院均使用全自動血型儀進行檢測,全自動血型儀因其節省人力、避免人為失誤、結果判斷標準化和更客觀直接、數據能長期保存等優勢,在臨床上大受推廣。
  •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功開展Supercap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切口僅...
    此次手術是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次採用Supercap微創後入路髖關節置換技術,也是衡陽地區首例。為後續同類型手術的開展提供了成功案例。過去,傳統髖關節置換術存在切口長、手術創傷大、出血多、需要切除部分關節囊,切斷外旋肌群,術後髖關節活動受限,容易脫位及恢復時間長、患者心理負擔重等問題。
  • 上海六院骨科劉萬軍:膝關節置換常見問題
    2010年7月結束了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MGH)近兩年的留學生活回國,在哈佛大學期間主攻各類關節疾病的診治以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回國後繼續從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以及骨關節疾病的基礎研究工作,主持上海市關於關節軟骨修復的課題。
  • 撫州六院骨科成功為患者施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
    中國江西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胡彪良報導:近日,撫州六院骨科團隊在科主任李繼鋒的帶領下成功為一位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施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有效解決了患者的關節疼痛問題,提高了生活質量,受到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 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步驟是怎樣的?髖關節置換多久才能脫拐?
    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是對於股骨頭壞死的患者來說最理想的一種治療方式。一般患者在進行往髖關節置換手術,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之後,髖關節的功能就能夠明顯的得到改善,這時就可以脫離拐杖等的輔助物自行進行各種日常活動。
  • 上海六院關節外科劉萬軍診間故事連載系列(1)
    點擊查看 本文轉自微博:上海六院骨科劉萬軍專家簡介:劉萬軍,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關節外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擅長1、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手術(股骨頭壞死、嚴重骨折手術後髖關節炎、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嚴重類風溼性髖關節炎、髖關節僵直、嚴重老年骨質增生性膝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2、髖膝關節翻修術。3、早期股骨頭壞死的保髖手術。4、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保膝手術。5、關節置換術後假體感染及術後骨折。6、各類骨關節疼痛疾病的微創治療。
  • 股骨頭壞死別急著關節置換!青島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人工陶瓷置入術
    青島市中心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醫生團隊(左二孫濤主任)保髖治療植入人工陶瓷棒兩個月前,苗女士出現右髖部疼痛,伴髖關節活動受限,活動和勞累後疼痛程度加重。術後示意圖不是所有的股骨頭壞死都需要關節置換股骨頭壞死屬於缺血性骨壞死,是指股骨頭血供中斷或受損、髓內壓增高,從而導致關節軟骨的破壞、股骨頭塌陷、髖關節功能障礙
  • 臨港新城六院東院昨啟用 探索醫藥分開試點
    昨天,住在臨港新城易浩家園的王阿婆一早趕到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給老伴掛了消化內科、內分泌科兩個號。「作為「5+3+1」工程遠郊新建5家三甲醫院中第一個啟用的第六人民醫院東院,昨天零點起開設急診,八點開設門診。
  • 股骨頭壞死別急著關節置換!島城專家用人工陶瓷置入術幫您救「頭...
    (原標題:股骨頭壞死別急著關節置換!青島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人工陶瓷置入術幫您救「頭」保髖)12月9日,56歲的苗女士在青島市中心醫院接受了「股骨頭壞死病灶清除、人工陶瓷置入術」治療,手術成功,現已出院,恢復良好。
  • 合肥骨科醫生獨創髖關節置換技術 江西老伯術後三天即下床行走
    3年前,江西吉安的李老伯出現了左側髖關節疼痛,起初他並未在意,直到今年疼痛感突然加重,幾乎無法行走,大部分時間都只能臥床休息。近日,李老伯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來到安徽合肥就診。讓他沒想到的是,從手術到下床行走只用了3天時間,這讓他激動不已。》》》
  • 上海六院醫療集團年均為1300餘萬群眾提供優質...
    今天,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成立20周年,該城市醫聯體的實踐、探索之路是上海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據悉,六院醫療集團包括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普陀區中心醫院、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金山區中心醫院、奉賢區中心醫院、上海市同仁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等。
  • 股骨頸骨折(七):哪些股骨頸骨折的病人需要做人工關節置換呢?
    擅長各類人工髖、膝關節初次置換與翻修手術,在微創化手術操作與加速康複流程化管理實戰操作方面具有深厚功底與廣泛影響。哪些股骨頸骨折的病人需要做人工關節置換呢?根據我國衛生部的臨床路徑,對於65歲以上的移位型骨折(Garden Ⅲ型、Ⅳ型),由於內固定治療的壞死率很高,為減少二次手術風險,可以首選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 髖關節置換!三年只能用一條腿!地表最強175太倔強了
    在線求職 這半年多來除了網上找工作發發推特外小託馬斯還幹了件大事最近他接受採訪表示在今年5月接受了髖關節置換手術並會為新賽季做好準備髖關節置換手術度娘的說法是↓↓↓這3年來小託馬斯一直在和自己的臀部傷病做鬥爭嘗試用一條腿對抗這個世界上那些最好的球員們
  • 股骨頭壞死疼了26年 換了個髖關節治好了 關鍵在這個技術
    日前,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應用3D列印技術輔助一名左側創傷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成功實施「左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解除患者二十餘年的疼痛,助其恢復正常行走。車禍後手術引發股骨頭壞死 疼了26年患者術前嚴重變形的髖關節。
  • ...弘揚抗疫精神 扛起使命擔當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及東院...
    【六院新聞】傳承紅旗渠精神 弘揚抗疫精神 扛起使命擔當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及東院紅旗渠幹部培訓 2020-10-19 1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瑞金市中醫院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水平再上新臺階
    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劉瑤報導:近日,瑞金市中醫院骨科團隊在數千臺人工全髖關節置換基礎上,接連成功開展人工肱骨頭置換,人工橈骨頭置換及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手術的成功,填補了該院骨科在高難度人工關節置換領域的技術空白,也標誌著該院骨科的診療水平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 15年做了兩次股骨頭置換,摔倒後再疼痛,髖關節返修前先搞清這些
    喬阿姨,今年81歲,她15年前因為跌倒致左側股骨頸骨折,做了左側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手術後一直都能自己行走。5年前,又因跌倒致右側股骨頸骨折,又被做了右側股骨頭置換,康復也較快。最近5年都能自己行走及生活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