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 聽袁姍姍講述「反特」電影幕後的傳奇

2021-02-07 騰訊網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電影頻道特別推出大型專題片《足跡——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10月5日起,每日22點檔,在CCTV-6電影頻道播出。

大型專題片《足跡》通過對具有重大時代節點、反映新中國各方面建設成就和人民精神風貌的經典影片的梳理與回顧,以嶄新的當代視角、新老影人介紹訪談、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的形式,力圖勾勒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

獨家視頻

羊城暗哨| 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

新中國成立後,敵特破壞暗殺活動十分猖獗。1950年國慶前夕,我公安部門破獲美日特務李安東、山口隆一妄圖以迫擊炮轟擊天安門的重大案件,轟動一時,後來改編成1956年的電影《國慶十點鐘》。

隨後,一場以剿匪反特、消滅反動黨團骨幹和反動會道門頭目為主要目標的「鎮壓反革命」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展開,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並稱新中國初期三大運動之一。反特片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1957年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拍攝、盧珏導演、馮喆主演的電影《羊城暗哨》。

《足跡》走訪了電影中的原型人物、健在的電影主演和知情人,在青年演員袁姍姍的講述下,更加認識到反特片誕生的嚴峻時代背景,同時向當代最可愛的人致敬。

串講人:袁姍姍

對於今天的觀眾來說,反特片已經是非常遙遠的概念。現在大家熟悉的是諜戰片、諜戰劇。但上了年紀的人都記得,反特電影曾經長時間風靡中國銀幕,反映著從開國大典到改革開放,數十年隱蔽戰線殊死較量的真實歷史。

廣東省毗鄰港澳,解放時間又比較晚,國民黨殘餘勢力和境外派遣敵特組織非常活躍。現在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東華東路367號的廣州市公安局東山區分局,當年就是反特最前沿的「大東公安分局」。當時18歲的張志強,就是參與其中的偵查員之一。

張志強偵查員 《羊城暗哨》廣州第一大案親歷者1954年大概七八月份,東山公安分局先後接到兩封檢舉信,信中寫廣州有一幫人準備搶劫廣州到海南島船,到聯合國去控訴中國共產黨的「罪行」。

寫檢舉信的人說他是個麻子,每天都到東山吃陽春麵,碰到一個人也在吃陽春麵。這個人會看相,叫做「小神仙」。「小神仙」說你這個人將來可以大富大貴,拉攏他一起犯罪。

麻子叫做劉仁德,原來是湖北航運局的一個船員。我們就根據檢舉信找到劉仁德,讓他給公安局做內線。

一開始我負責跟蹤,跟蹤一個發現了整個反革命集團,一共32個案犯。「小神仙」名字叫呂薄冰,就是集團的主犯。跟蹤時候我本身也很緊張,只有我一個人。呂薄冰每天拉著麻子從東山走到黃沙碼頭上船,我要看看船上的武裝怎麼樣,輪機在什麼地方,電臺在什麼地方,跟蹤他十天。

我跟呂薄冰上演跟蹤和反跟蹤。有兩次我們距離只有大概七八米左右,李伯冰很警惕,走路停一停、看一看。好在我沒有暴露跟蹤他這個意圖。

有幾個案犯還準備把炸藥帶上船。如果等他們這幫人都上船之後再逐個抓,難度就很大。最後大家決定,在陸上用傳呼的方法,見一個抓一個。

當年這個案件傳奇的偵破過程,吸引了廣東省著名作家陳殘雲。他想把這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寫出來,得到了廣州市公安局陳恭局長的大力支持。陳恭還特意將他安排到局辦公室掛職副主任。

張志強偵查員 《羊城暗哨》廣州第一大案親歷者:當時陳殘雲寫電影劇本的時候,跟我們一起研究了半個月。片子剛拍完,上海電影製片廠派人來和我們這一幫偵查員討論,哪個鏡頭要修改啊,又搞了一個禮拜。最後我們還是第一輪看到《羊城暗哨》電影的。

電影《羊城暗哨》1957年上映後引發轟動,被譽為新中國第一部最具獨特創造,為以後社會主義偵破片開闢新路的示範性影片。羊城廣州也隨之家喻戶曉,一座城市因一部反特電影而聞名全國。電影所散發出來的精神魅力和英雄氣魄潛移默化地融進了一代人的生命記憶。

串講人:袁姍姍

內地的反特鬥爭如火如荼,遠在祖國西北邊陲漫長的國境線上,同樣並不平靜。1951年夏天,新疆帕米爾高原,迎來了一位神秘美麗的新娘古蘭丹姆。可她卻總是找機會接近解放軍塔吉克族戰士阿米爾,不由引起邊防部隊領導楊排長的警惕。

這就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裡的故事。

2019年,是新疆和平解放70周年。解放初期的剿匪反特鬥爭同樣驚心動魄,被我國第一位赫哲族戲劇家烏·白辛寫進了劇本《冰山上的來客》。導演趙心水經過考察之後,把外景地選在了世界屋脊之稱的新疆帕米爾高原。拍攝地確定後,趙心水卻為如何找到合適的少數民族演員犯了難。

阿依夏木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演員:當天我去看望一個同學,去的時候看見有五六個人在那站著呢,好像不是本地人。第二天那些人到學校來了,導演就看著我,說真古蘭丹姆的人選就在眼前。

在平均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崑崙山上的哨所執勤,已經是挑戰人體極限,更不用說還要時刻面對敵特的襲擊,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那一代戍邊英雄的頑強無畏,被膠片定格成難忘的雕像,永久地駐留在觀眾的心中。

阿依夏木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演員:他們就是因為保衛國家的安全站崗,很辛苦的,就是連一個水都燒不開。我很佩服他們。

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為《冰山上的來客》譜寫的樂曲,獲得了長春電影製片廠「小百花獎」最佳作曲獎。片中家喻戶曉的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本來是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族民歌。

雷蕾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作曲雷振邦之女:我父親覺得塔吉克的民歌特別好,說能不能用一首童年唱過的歌,讓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長大了之後,用歌聲來相認。

串講人:袁姍姍

小時候看過一部老電影,劇情記不清了,但裡面一個賣冰棍的老奶奶給我印象特別深。但我怎麼也想不到,這個慈眉善目的老奶奶,竟然是一個潛伏特務。

後來我才知道,這部電影名叫《黑三角》。片中那個嚇我一跳的賣冰棍的老奶奶,就是老藝術家凌元老師扮演的特務於黃氏。據說在當時的哈爾濱,好多小朋友看過電影以後,都嚇得不敢上街買冰棍了。

由劉春霖、陳方千導演的電影《黑三角》,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7年在哈爾濱取景拍攝的,故事講述圍繞110機密人防工程我公安人員與國內外敵特間諜展開的殊死搏鬥。這部懸念叢生,驚險緊張的反特電影,及時滿足了當時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1978年,《黑三角》公映後風靡全國,電影中特務接頭的暗號,也成為人們流行一時的口頭禪。但影片更獨特引人的,是片中凌元扮演的女特務於黃氏和劉佳扮演的於秋蘭這對母女關係的設置。劉佳因電影中青春陽光的形象更是人見人愛。有些城市,觀眾甚至稱呼劉佳「一角四」。意思是《黑三角》的電影票一角五分,其中一角四分是衝著劉佳去的。

劉佳電影《黑三角》演員:我被選中的時候是17歲。劇組說想找一個很單純的、很陽光——用咱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傻白甜」的一個形象。

我們從小就總是聽說要備戰、備荒。我們小學學校的玻璃上,全都用紙條貼的「米」字,那是防空用的,就是防止炸了以後玻璃濺的滿地都是。

我們經常聽見「最近有兩個特務來到咱們這個地方」,說穿什麼樣的衣服,身高,特徵。小孩們都很警惕。

電影中於黃氏這個反面角色,其實最初也讓著名演員凌元非常牴觸。領導說服了她,好演員就應該什麼都能演,這才讓她硬著頭皮接受了這個角色。為了演好這個女特務,凌元認真練習每個細節每個動作。

劉佳電影《黑三角》演員:凌元老師平時特別特別和善,所以我演抓她那一場戲就特別吃力,要抓著她往牆上撞,下不去手。戲裡頭她是把我的生父、生母都害死了。她說沒事兒,你就下狠手,要不咱們這一上午都拍不完。

隨著改革開放後國家重心轉向經濟建設,反特電影這一中國獨有的電影類型,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被近年來火爆的諜戰片諜戰劇所代替。但圍繞國家安全與境內外敵對勢力的的鬥爭卻從未停止,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們依然在人們注意不到的地方,為保衛新中國而戰鬥。

電影記錄下這段難忘的共和國歷史,也銘刻下隱蔽戰線無名英雄的功勳。他們的存在,就是我們今天和平生活最安全的屏障。他們的功勳,值得中國人民永遠敬仰。

編導:霍藝楠

編輯:茶葉

相關焦點

  • 電影頻道《足跡》開播 講述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
    大型專題片《足跡》通過對具有重大時代節點、反映新中國各方面建設成就和人民精神風貌的經典影片的梳理與回顧,以嶄新的當代視角、新老影人介紹訪談、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的形式,力圖勾勒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
  • 專題片《足跡》熱播 重溫光影中的新中國故事
    重溫經典 明星講述人帶領觀眾回顧老電影 《足跡》第一集《天安門》中,演員潘粵明踏上天安門城樓講述電影《天安門》《開國大典》幕後故事。專題片還請來表演藝術家田華,也是電影《天安門》中田震英原型蘇凡老師的愛人,她為觀眾解開了開國大典時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八個大宮燈的秘密。
  • 跟隨影片「足跡」,電影頻道帶你回溯光影裡的新中國
    還有十餘位擔任「講述人」的電影人,到經典老電影的故事發生地或外景地走訪拍攝。、影片外景故事發生地重現等形式,勾勒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歷時半年多創作,《足跡》邀請了三十多位演員及電影主創擔任「講述人」,感悟佳片追憶歷史。如此大規模請電影人擔任一部專題片的分集「講述人」,不僅在電影頻道是首次,在專題片領域也是鮮見。 從《足跡》已經播出的10集情況看,這一創新舉措受到了受眾的歡迎。
  • 跟隨電影頻道《足跡》,回溯光影裡的新中國
    、王馥荔、張光北、秦嵐、袁姍姍、張天愛、張雪迎等老中青演員錄製該節目。《足跡》全片分為「時代記憶」「時代主角」「英雄讚歌」「光影足跡」四大版塊,通過新老影人的訪談、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等形式,勾勒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
  • 電影頻道《足跡》熱播,夢之藍化身「足跡大使」帶你看懂中國!
    節目中,「講述人」潘粵明與表演藝術家田華一同在天安門前,從《天安門》、《開國大典》兩部電影講起,揭開一段開國大典前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節目播出後,微博評論區一片沸騰,不少網友表示:「這節目太好了,以前都不知道天安門背後還有這麼一段故事。」
  • 《足跡》揭秘「向我開炮」是真實的,經典電影背後有太多故事
    電影頻道的《中國電影報導》推出了大型專題片《足跡-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通過新老影人介紹訪談、經典影片的梳理與回顧、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等形式,勾勒出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
  • 《足跡》70年歲月,在這些電影裡看懂中國
    這就是電影頻道推出的大型專題片《足跡——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以下簡稱《足跡》)所要呈現的內容,以重大歷史節點為經,經典影片為緯,回望新中國電影的足跡。盤點新中國電影,不可避免的就是對時代風貌的考證與還原,而在深層和紮實的梳理上,才能真正了解大眾文化崛起下的多元話語時空。其中不僅僅是大銀幕中的時代中國,更有銀幕背後的故事。
  • "光榮時代"開啟主流視角講述反特故事新篇章
    《光榮時代》以鄭朝陽和鄭朝山兩兄弟的博弈角力映射人民公安與國民黨殘餘針鋒相對的鬥爭歷史,以真實的年代背景,結合鮮為人知的真實案件,獨特的人物關係和視角切入,將新一代公安為人民熬更守夜的偉大精神凝聚在故事的講述中,實現了口碑與收視的雙豐收
  • 《光榮時代》開啟主流視角講述反特故事新篇章
    《光榮時代》以鄭朝陽和鄭朝山兩兄弟的博弈角力映射人民公安與國民黨殘餘針鋒相對的鬥爭歷史,以真實的年代背景,結合鮮為人知的真實案件,獨特的人物關係和視角切入,將新一代公安為人民熬更守夜的偉大精神凝聚在故事的講述中,實現了口碑與收視的雙豐收
  • 《英雄虎膽》:那些年,蕩人心魄的反特電影
    在這部電影之後,女特務的形象在各部反特片中真正開始顯山露水,「美人計」可謂大行其道、大顯神通。 當時,因一時難以找到高鼻梁、凹眼睛的美國將軍,方熒索性親自上陣,破例從幕後到臺前,跑了一回只有一個鏡頭的「美國將軍」的大「龍套」。
  • 用57集講述八天七夜反特故事,黃軒這次選角終於「瞄準」了
    這部反特動作劇在故事題材、敘事節奏、人物塑造、劇情結構上都頗見新意。主演黃軒也憑藉劇中與自己極為貼合的人物,挽回了他近年在小螢屏上一路下滑的口碑。劇中既有諜戰、反特劇的緊張節奏,又把故事背景建立在狙擊手這一充滿傳奇色彩的特定領域,城市反暗殺的故事主線也是螢屏上不多見的題材。《瞄準》總共有57集,這在當下的衛視劇中已經算是不多見的大體量作品,但有意思的是,它實際上講述的只是一個八天七夜180個小時內發生的故事。
  • 足跡|聽張雪迎講述《讓我們蕩起雙槳》背後的故事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電影頻道特別推出大型專題片《足跡——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10月5日起,每日22點檔,在CCTV-6電影頻道播出。大型專題片《足跡》通過對具有重大時代節點、反映新中國各方面建設成就和人民精神風貌的經典影片的梳理與回顧,以嶄新的當代視角、新老影人介紹訪談、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的形式,力圖勾勒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
  • 《光榮時代》:以觀眾視角講述反特刑偵故事
    講述新中國成立前後,以特務哥哥「鄭朝山」和公安弟弟「鄭朝陽」為代表的人民公安與國民黨殘餘鬥爭歷史的主旋律反特刑偵劇《光榮時代》播出過半,情節與表演都漸入佳境,並讓人產生追劇之感。
  • 王千源&袁姍姍《龍蝦刑警》你不一定知道的幕後故事
    《龍蝦刑警》是一部由李昕芸執導,王千源、袁姍姍、劉樺等主演的麻辣喜劇動作電影,故事取材自一樁假借物流公司來販賣毒品的真實案件,講述了緝毒警察和臥底與大毒梟周旋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爆笑奇聞的故事。袁姍姍在電影中不僅要一改往日劇中的軟妹形象,飾演敢愛敢恨,奮鬥在緝毒一線的美女刑警,詮釋攻氣十足的「辣手警花」,更要挑戰大量動作戲,將霸氣進行到底。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講述幕後故事
    原標題:《我們和〈金剛川〉》講述幕後故事   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中。《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定檔12月18日。   《我們和〈金剛川〉》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該片帶觀眾見到一群電影的「幕後功臣」。從導演、演員、燈光師、道具組、化妝組,甚至到特殊演員(殘疾人演員),他們的故事,都被記錄下來。
  • 羅晉新劇搭檔袁姍姍,劇組幕後花絮曝光,這前後膚色差卻太搶鏡了
    羅晉新劇《江山如此多嬌》將播,搭檔袁姍姍讓人期待羅晉這位演員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這位演員近期的熱度相當高,因為羅晉的新劇《江山如此多嬌》即將來襲,而且這部電視劇是一部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電視劇。而這部電視劇是羅晉搭檔袁姍姍一起出演,不過袁姍姍也是一位非常有演技的女演員
  • 看著名反特老電影《羊城暗哨》
    《羊城暗哨》是文革前著名的國產三大反特電影之一(另外兩部是《跟蹤追擊》、《秘密圖紙》),1957年上影廠攝製。這部電影是有原型的,是根據兩個真實事件改編的。一個是1952年發生的「廣州第一大案」。一個隱藏下來的國民黨舊軍官糾集了一些人,試圖劫持一艘輪船,組成一個控訴團到聯合國控訴中共政權,由於敵人內部有人舉報此事,案子被破獲,特務全部落網。
  • 取材真實案件的反特故事,拍成了這部家喻戶曉的抗美援朝電影
    廣西衛視特別推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展播,今天22:40播出抗美援朝題材的反特電影《鐵道衛士》,再現抗美援朝另一條戰線上的英雄故事。 國產經典反特老電影《鐵道衛士》
  • 看驚險反特老電影《古剎鐘聲》
    《古剎鐘聲》是長影廠1958年攝製的一部驚險反特故事片,導演是擅長拍驚險片的朱文順,副導演廣道,演員有龐學勤田烈李希達陳克然浦克徐連凱張延白英寬高平宋保義柏瑞桐侯健夫,客串的有劉世龍孫羽李亞林王楓張鳳翔。
  • 《一雙繡花鞋》中反特情節的不足
    看過《一雙繡花鞋》的朋友都知道,這也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視劇,它主要講述解放初期重慶山城內的反特的事情。但是這部電視劇總體來說反特的情節安排的不是特別的完美,有非常大的瑕疵,弱化了對特務人物的描寫,對反特鬥爭的場景也非常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