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水平的才情,和她的勤奮,更為重要的,是養育她的這方水土,正如葛水平所說:「我首先尊重我生活的這片土壤,它給了我大氣、磅礴,給了我厚重,讓我一出生就看到了樸素、粗礪的生活本質,而不是簡單的明山秀水。……」「一個作家的作品能夠代表了一個地方,能夠寫活了一個地方,更多的成分是這個地方恩養了這個作家的心性。如果有人說,葛水平的小說就是晉地的,那是給葛水平的最高的獎賞。」
葛水平說,她創作的作品大都是具有太行山風格的,她覺得太行山從原古到現在,走過的歷史是非常厚重的。太行山水不是江南那種很娟秀的形態,它給人一種很壯觀,很滄桑的感覺;而她生活的村子那些民間故事、傳說,是別的地方不會有的。這些事情不用把它們提升到一定的藝術高度,單是把這些事情紀實性地寫出來,就很有意思。出生於太行山的葛水平認為,這塊土地很值得記錄,而現在關於它的記錄又很少,所以她作品中出現的山肯定是太行山,水肯定是沁河水,今後的作品也不會改變這種風格。她覺得自己的作品不一定流傳下來,但是如果一旦有人看到她的作品後會記住太行山、沁河水,葛水平就很滿足了。
著名作家陳世旭在一篇評論葛水平的文章裡寫道:「葛水平行走在北方。北方對於葛水平不止是一種地域,更是一種氣質和格調。北方的大地磅礴而血性。她生於斯,長於斯,她的表達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一個健全生命的強大底氣與活力。沒有獻媚取寵,沒有搔首弄姿,沒有張揚跋扈,沒有無病呻吟。沉著靜默的外表下湧動著激越的弦歌,平易質樸的鄉土化敘述中閃爍錘鍊和詩意的鋒芒。這是葛水平的力量所在,也是這一代作家帶給我們文壇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