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工業歷史上,寶雅新能源大概應該是第一次出現在大事件記載之上,2019年12月27日,一汽吉林和寶雅新能源正式籤約。2020年1月2日,隨著公告期結束,一汽吉林混改塵埃落定。
圖/一汽吉林
15億元、70.5%股權,搶在2020年正式到來之前,一汽吉林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一汽吉林」)混改終於靴子落地。不同於此前青島五道口入股奇瑞、長安新能源擬引入幾家投資方作為戰略投資者以及江鈴集團、長安汽車、愛馳汽車聯合對江鈴控股混改,引進低速電動車企山東寶雅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寶雅新能源」)作為新的控股方,是一汽吉林此次混改最大的不同和看點。
寶雅新能源什麼來頭?為什麼選擇寶雅新能源?兩者混改後的發展前景如何?諸多疑問把兩家推到聚光燈下。
■為何牽手低速電動車企業
在中國汽車工業歷史上,寶雅新能源大概應該是第一次出現在大事件記載之上,2019年12月27日,一汽吉林和寶雅新能源正式籤約。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日前發布的公告顯示,一汽吉林增資項目結束,進入結果公告期。寶雅新能源以15億元獲得一汽吉林70.5%的股權,成為一汽吉林最大的股東。
2020年1月2日,隨著公告期結束,一汽吉林混改塵埃落定。
寶雅新能源是何方神聖?通過企查查查詢顯示,寶雅新能源成立於2009年,註冊資本2.37億元,是一家註冊地址為山東省煙臺市的低速電動車生產商,從生產產品類型上來看,其主要產品涵蓋新能源類電動車、特種電動車、電動摩託車、電動自行車4個類型,產品矩陣多達30多款,並實現了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寶雅新能源在低速電動車企業中並不算知名,相比此前拿到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的山東御捷以及通過收購四川野馬拿到乘用車生產資質的山東雷丁,其知名度和曝光度並不算高。
一位對山東低速電動車市場非常熟悉的人士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寶雅新能源確實在山東低速電動車市場不算知名,此前報名參加山東省整改低速電動車的10家企業中,並沒有寶雅新能源。」
按照山東省此前對本省各地低速電動車生產企業的整頓要求,各地政府應引導有條件的低速電動車生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質量水平,申請國家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或通過轉型升級、併購重組等方式與現有機動車生產企業合作,生產符合相關標準的道路機動車輛產品。鼓勵中小企業向汽車零部件配套領域轉產。
顯然,寶雅新能源屬於被地方政府引導,通過併購重組方式實現轉型升級的低速電動車生產企業之一。
■也許是雙方目前最合適的選擇
一汽吉林的混改在2019年10月正式啟動,彼時,一汽吉林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布掛牌信息,擬募資金額15億元,增資完成後原股東的持股比例將縮減至30%左右,新增股東的持股比例將為70%左右。與此同時,一汽吉林要求投資方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實際繳納註冊資本不少於2億元,整車研發、生產製造和銷售經驗不少於5年以上,同時投資方還需要擁有華東、華中兩個地區萬輛以上的銷售業績,以及需要具備出口經驗且擁有累計出口過千輛的業績等條件。
從最終的混改結果看,最終的入股方寶雅新能源並不符合一汽吉林對投資方的部分要求,原因很簡單,低速電動車並非真正的汽車,也就無從談起整車的研發、生產製造和銷售經驗。這意味著,一汽吉林並未尋求到自己最理想的新投資方。
顯然,這和一汽吉林目前的自身情況有著比較大的關係。公開信息顯示,從2016年至今,一汽吉林連續三年半虧損,累計虧損金額超過35億元。截至去年6月底,一汽吉林資產總額為30億元,負債為33.58億元。
「一汽吉林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標的,再加上當前汽車市場下行壓力較大,找到理想的投資方並不容易。」一位業內觀察人士表示。
對於入股方寶雅新能源而言,一汽吉林的汽車生產資質是其此次出資入股的最大動因。上至國家、下至山東省對低速電動車市場的整頓已然讓包括寶雅新能源在內的低速電動車企業嗅到了危機,不尋找新的出路別無辦法。
此前,工信部已會同公安部、發改委、原質檢總局、科技部等五部門研究提出了低速電動車「升級一批、規範一批、淘汰一批」的治理思路,建議採取疏堵結合、分類管理方式,引導產業轉型升級,規範行業有序發展,並報經國務院批准同意。
「雷丁、寶雅這些生產低速電動車起家的企業,拿到乘用車生產資質是一個最好的出路。」山東當地一位低速電動車企業從業者表示,「受限於自身實力,好的整車企業肯定『吃不下』,選擇一些發展情況不好的企業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混改之後的發展前景並不明朗
未來,中國一汽將在平臺、品牌、研發等方面對新公司給予一如既往的支持。新公司還將不斷引入資金、技術、產品、市場等資源,健全體制保障,創新商業模式,實現股權多元化和商業模式多元化,開創共投、共謀、共享、共創、共贏發展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新局面。「我們堅信雙方的選擇富有遠見,雙方確定的合作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寶雅新能源董事長慕宏偉對未來充滿信心。
不過,一個現實情況是,與其關注一汽集團會給混改後的一汽吉林帶來什麼,倒不如關心新的股東方寶雅新能源能給一汽吉林帶來哪些資源。
15億元的資金注入,雖然可以緩解一汽吉林一時資金短缺之急,但對汽車企業而言,15億遠遠不夠。而就目前寶雅新能源能給一汽吉林帶來的助力來看,除了資金以及相對靈活的民營企業體制機制以外,似乎沒有太多其他可言。
據介紹,一汽吉林混改後,中國一汽與山東寶雅雙方將各施所長、共同發力,將民營企業的活力和中國一汽的實力充分結合,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新公司將通過未來三到五年時間,圍繞市場需求及產業發展趨勢,將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並舉,實現產品更新換代,形成具有一汽吉林特色的產品平臺體系。
如果按照混改重組的目標,一汽吉林此次的增資擴股只是走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當前國企面臨的普遍問題是創新和市場拓展的激勵不足,體制機制不靈活。混改之後,通過戰略投資者,改善治理結構,同時提供所需的資源,更有利於下一步的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應當對國企混改多一些鼓勵。
「改,不一定會成功;但如果不改,一些問題和矛盾會更突出,可能就沒有出路了。」王青表示,混改是個好事,應該朝著鼓勵和促進的方向去理解混改。國企改革剛開始的步子不可能很大,如果朝著正確的方向走,每一小步都會是突破,裹足不前和期待一改就靈,都是不現實的。「總有一些企業要先走這一步。先把第一步走出去,後面還有第二步、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