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電影很猛。相信你的朋友圈,已經被《釜山行》和《隧道》兩部電影刷屏了吧。
《釜山行》是知名動畫導演延相昊執導的一部喪屍片,也是他的第一部真人電影。講的是一行人在高鐵上遭遇喪屍的故事,觀影效果很贊。
《隧道》則是韓國影壇實力派男演員河正宇主演的災難片,但主旨則在於「所有的天災都是人禍」。通過男主角死裡逃生的過程,批判人性陰暗面。
這兩部本年度新片在韓國上映時都獲得了票房上的成功,在中國也有不少擁躉。因為上映時間相近,又都是典型的類型片,自然不免被人拿來比較。
那麼,《釜山行》和《隧道》,你站隊哪一部呢?
那麼看完下面這篇武力指數分析帖,或許就會有自己的判斷。
故事:
喪屍PK救援
毫無疑問,《釜山行》是今年韓國最成功的商業片,本土觀影人次破千萬。而在豆瓣上,《釜山行》飆到了8.3分。
這個末日故事,發生在一趟首爾至釜山的特快列車上。孔侑扮演自私的基金經理,帶著女兒,去釜山見分居的妻子。這時,一名受感染的女孩闖入了列車,她很快屍變,引發列車上的喪屍危機。而倖存的乘客們不得不在逼仄的空間中奮力求生……
應該說,《釜山行》的成功得益於其精準的商業片套路,以及在視覺效果、敘事結構和人性探討上達到了一個平衡的把握。
「闖關,拿道具,再闖關,掉血,繼續闖關」的驚悚片套路,被導演玩得很溜。全片幾乎沒有尿點。
再加上《釜山行》中的喪屍相比一些美劇來說,並不嚇人。這種「好看不噁心」的觀影效果,也給《釜山行》貢獻了更龐大的觀眾基數。
相比之下,《隧道》的故事,沒有《釜山行》那樣大開大合,沒有殭屍撕咬的「刺激」,甚至被部分網友批評「有些拖沓」。
河正宇飾演賣車經理,被困在了坍塌的隧道內,為了生存下去而努力。裴鬥娜飾演焦急卻無力的妻子,吳達庶飾演想盡一切辦法的救援隊長。
不過,《隧道》的故事表面上沒有那麼緊張,其實一切的張力,都在「救援」之外。
演員:
偶像派PK演技派
演技在線是大家對《釜山行》和《隧道》的一致評價。就演員層面來講,就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
《釜山行》可以打個「群架」。孔侑、馬東錫、鄭有美、崔宇植、安昭熙、金秀安、金義成……哪個拉出來都可以碾壓國內的「僵臉演技派」。
孔侑和鄭有美,都是韓國偶像劇起家。但是,他們顯然並不滿足於瞪個眼睛接個吻,一直都在多方面嘗試錘鍊演技。在《釜山行》裡,從自私轉變到無私的孔侑,和「史上最強孕婦」鄭有美,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馬東錫扮演的悲情妻控肌肉男,已經成了擇偶新標準,值得一提的還有「反派」大叔金義成,功力了得。
至於《隧道》,很多人都是衝著河正宇去看的。
演員廖凡曾評價:「他既可以演《追擊者》裡的變態殺人犯,又能演《黃海》這樣相對藝術的電影,還可以演《柏林》那樣的商業大製作,同時也不會錯過《恐怖直播》這種小型的精彩類型片。」
還有去年的《暗殺》、今年的《小姐》……這些網上的大熱片都有他撐場。
作為韓國電影演員中生代的代表,河正宇一個人的演技足以撐起整部電影。更何況,還有裴鬥娜呢。
立意:
善惡分明PK人性諷刺
很多人說,《釜山行》好就好在探討了人性。但對一些電影愛好者來說,《釜山行》中的人性探討,還不夠深,不夠透。
在這一點上,恰恰是《隧道》戳得更準、更狠。
《釜山行》的逃命小分隊,基本上是善惡分明。好老公馬東錫是無私奉獻那一款,而常務金義成就突破了人性的底限。到最後,導演更借結局,挑明善惡有報的因果循環。
影評大V「毒舌電影」就指出,人性從來不是非黑即白,人性太複雜了。
他舉了《隧道》中的一個細節——
被困坍塌隧道多天的河正宇,找到一個難友。她問他:「有水嗎?」河正宇遲疑了一下,說有。他回去給她取水,有兩瓶,一瓶滿的,一瓶不到一半。河正宇第一反應是,把水少的一瓶給她。但想了想,不妥。舉棋不定了好久。最後,還是從水多的那瓶,倒了一些到水少的。
「這才是讓人信服的人性。自私和無私交替出現,互相制衡,最終,達成我們的判斷。這種猶豫不決的內心風暴,才是災難片真正打動我們的地方。而《釜山行》輸就輸在,它只展示了自私與無私的對峙,卻屏蔽了左右為難的過程。」「毒舌電影」說。
回過頭來看《隧道》,相比河正宇在隧道內的自救,外部發生的一切,救援、政治作秀、媒體反應、民眾的逃避和指責,才是一出暗黑的諷刺大戲。
韓國電影非常善於吐槽現實問題:比如政客為展現愛民如子,搶著和被困者家屬合影;比如,花了17天打通的救援洞卻發現打錯地方了,原來隧道設計圖紙就是錯的;還有更恐怖的是——當一名救援人員意外死亡,民眾意願徹底走向反面,救人的單純問題,變成了「一條人命價值幾何」的社會大討論……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隧道》也迅速引發了韓國民眾對「世越號」沉船事件的反思。
有人說,如果《釜山行》的最後,指向倖存者的槍響了,那就是悲情神作了。記者 莊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