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9月8日消息:記者從上海市民政局獲悉,去年底上海啟動市場化適老化改造工作,試點街道內凡60周歲以上老年人以家庭為單位均可申請,特殊人群還有相應補貼。在申城首批試點的五個區6個街道中,老齡化程度較高的楊浦有兩個街道入選,分別為江浦路街道、控江路街道。
其實,上海從2012年起,每年由市級福彩金出資2000萬元,完成1000戶低保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室改造。而從去年底啟動的市場化適老化改造工作則,進一步擴大了適老化改造的受益面。
老人期盼家中裝上扶手和防滑墊
沈阿姨今年70歲,母女倆居住在江浦路上的金上海家園內。儘管家裡面積不小,裝修舒適,但沈阿姨還是覺得很多時候不方便。「我年輕的時候就有關節炎,現在越來越嚴重。女兒是重殘,享受居家養老服務,我也申請了長護險服務,但家裡有些事情還是要我們自己做」,沈阿姨透露,家中的浴室是衝淋房,有時候蹲下起身很費勁,也很擔心女兒會滑倒。沈阿姨希望,浴室有個扶手、地上有個防滑墊就好了。
「我很早前就關注過無障礙設施、適老化改造,但家裡應該怎麼改?找什麼人來改才靠譜?花多少錢才不冤枉?自己完全沒有方向」,沈阿姨有些苦惱,看到最近媒體廣泛宣傳上海試點市場化適老化改造,就在她準備跟居委幹部諮詢時,街道的宣傳攤位就送上門來,於是自己當場填寫了申請表。
江浦路街道的宣傳工作可謂細之又細,不僅加印了相關宣傳手冊,還特別在縮小版的操作指引封面印上了街道聯繫方式,方便居民攜帶、諮詢。各小區顯要位置也都張貼了宣傳單。江浦路街道服務辦工作人員李華辰坦言,起初並不清楚轄區內對適老化改造的市場反映,於是先找了4個居民區,開了兩場宣講會,沒想到反響還挺熱烈的,馬上就有居民前來提交申請了。
沈阿姨待改造的家
根據政策,沈阿姨家還可以申請到相應補貼。翻看著宣傳冊,沈阿姨覺得,或許除了衛生間,其他地方也可以改一改。沈阿姨腿腳不方便,不能坐低矮的桌椅,要是有那種升降桌就好了。「像我們家這種情況,有政策補貼最好,畢竟我退休工資也不是很高。但是即便沒有補貼政策,這個錢我也願意出的。畢竟比市場上隨便找一家企業來裝修要專業、權威、靠譜得多,後期維保也有保障。」
接下來沈阿姨和女兒要等待上門評估,確定具體改造項目後,再進行下一步的設計、施工。但現在,沈阿姨已經對新家充滿了期待。
前來諮詢的老人越來越多
年近80歲的肖阿婆和老伴兒同住,項目試點剛開始宣傳,肖阿婆就毫不猶豫填了申請表。在首次上門評估的過程中,肖阿婆翻看著「菜單」,看這個也需要,看那個也挺好,成了整個控江路街道第一戶選擇全屋改造的家庭。
街道的適老化工作群
肖阿婆說,我們家是老公房,10多年前改建過,現在也老舊了,今年本來就打算把家裡翻新一下,後來看到這個適老化改造項目,覺得很適合我們兩個高齡老人,又想改廁所、又想改廚房,最後乾脆全屋改造。「全屋改造費用不算低,目前初步估價其實比我們心裡準備的預算要高一點,不過這個改造還是值得的,有政府保障,信譽度肯定沒得說,這個錢花得還是安心的」。
街道宣傳
據悉,控江路街道在全面登門宣傳排摸後,街道內有35戶低保老人有了改造意願。截至8月份已有27戶申請,目前已有11戶完成了上門評估。控江路街道服務辦副主任高曉華告訴記者,現在來諮詢的老年人家庭越來越多,街道、居委幹部也越來越忙,要幫老人家庭申請、溝通、協調。有位獨居老人通過12345熱線諮詢,受理單轉到街道後,高曉華親自聯繫老人,並把相關資料收集整理好發到老人郵箱,還詳細介紹了老人可以享受的補貼政策。
據了解,下一步上海市民政局將繼續積極探索,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多渠道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如,協調使用公積金用於適老化改造,鼓勵引導公益慈善組織、愛心企業等社會力量捐贈支持,支持商業保險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創新適老化相關保險產品設計,落實從事居家適老化改造的企業享受相應稅費優惠政策等,從而推動這一利民工程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居家養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