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的夜晚,打開一盞燈,光亮便能填滿整個房間;打開電暖器,屋內很快溫暖如春。這些對大多數人來說稀鬆平常的生活,卻曾是雪域高原人民殷切期盼的大事。
得益於清潔電源和大電網建設,西藏自治區用電負荷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十三五」規劃期間,西藏全社會用電量從2015年的40.53億千瓦時,到2020年全年預計達到82.45億千瓦時,增幅超過100%。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扎西宗鄉託桑林村村民格桑(左)和女兒在看電視(2020年1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孫非 攝
和平解放前,西藏僅有1座裝機容量125千瓦、只能斷斷續續發電的小水電站,僅供少數上層貴族使用。和平解放後,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西藏電力工業開始起步,1960年拉薩納金水電站正式送電,拉薩普通市民首次用上電燈。此後,羊八井地熱電站和羊湖、金河等水電站先後建成,特別是隨著近年來一批大型光伏電站相繼建設,西藏綜合能源體系逐步形成。
西藏玉麥鄉電力線路全線貫通,圖為工人在玉麥鄉境內施工(2017年12月17日攝)。新華社發(白峰 攝)
2010年起,國家在雪域高原連續建設青藏聯網、川藏聯網、藏中聯網3條「電力天路」,電力入藏和藏電外送有了可靠通道。
與此同時,隨著西藏「戶戶通電」、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及改造、新一輪農網改造、「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工程等相繼完工,全區主電網不斷覆蓋延伸。到2020年年底,西藏電網已覆蓋全區74個縣(區)和主要鄉鎮、人口近330萬,有力推動了深度貧困地區、抵邊村寨農牧民群眾實現「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轉變。
在西藏山南市洛扎縣,國家電網山南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員工龔朝偉(右)和國家電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援藏工作人員徐四勤(中)、吳寅(左)向浪洛線197號鐵塔前進(2020年11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詹彥 攝
20多天前,隨著第四條「電力天路」阿里電網聯網工程建成投運,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區,接入國家大電網,從此告別孤網運行。
「電力不僅關係經濟社會發展,還關係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罡說,西藏如今已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放眼未來,以電力為代表的充足、穩定能源供應,將在脫貧攻堅全面轉入鞏固提升階段發揮有力的支撐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西藏全區電力總裝機容量達401.85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佔比達89.09%。
文字記者:唐弢、王炳坤
海報拍攝:晉美多吉
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