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樂壇上,成名已久的巨星如果退出歌壇,往往會有舉辦告別舞臺演唱會的歷史沿革,象徵「封麥」,聲勢浩大的告別演唱會,甚至連開幾十場。而且還會選定別具意義的一首歌,作為壓軸以歌明志,稱之為告別主題曲。
當年,陳慧嫻和梅豔芳先後退出歌壇,分別用《千千闕歌》和《夕陽之歌》作為告別主題曲,結束了兩位天后的「千夕之爭」。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許冠傑、張國榮,這兩位天皇巨星告別歌壇的隱退之作,和主題曲背後肝膽相照的故事。
許冠傑無疑是粵語流行歌壇上開天闢地式的人物,他用香港口語入歌,亦俚亦雅的創作風格嫁接古典與流行,攜手港樂泰鬥顧嘉輝,揭開了粵語流行樂壇的序幕,被尊為香港「歌神」。
香港文匯報評價許冠傑「以唱出小市民的心聲見稱」,他將人生哲理、社會世故、愛情豪情融入歌中,雖然稱不上天生靚嗓,卻用不加修飾的樸素感情,唱出了港人掙扎生存、努力向上的樂觀精神。
70年代,許冠傑創作的《鬼馬雙星》和顧嘉輝譜寫的《啼笑因緣》,被並舉為香港粵語流行曲的肇始開端。他的《鐵塔凌雲》《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都極具分量,逐步把粵語歌壇引入正軌。和湧現出的羅文、林子祥、葉振棠、關正杰、徐小鳳等一批極具實力的唱將一起,為八九十年代粵語歌壇的空前大繁榮奠定基礎。
早在1985年,許冠傑就拿到了象徵香港樂壇最高榮譽的殿堂級獎項——「金針獎」,這是所有香港歌手都為之終生奮鬥的一項殊榮。其意義不下武俠世界中的倚天屠龍。金針獎在手,足矣笑傲歌壇,所謂的天王、巨星,也都成了浮雲。當年人才濟濟的香港歌手中,許冠傑第一個獲此殊榮,歌神實至名歸。
80年代香港歌壇步入偶像時代,以許冠傑為首的第一批「功臣」唱將紛紛退居「二線」,把舞臺交給後輩施展。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和陳百強則是這個時期最為耀眼的巨星,譚張梅陳被時人稱為「三王一後」,後來也有人為了呼應90年代崛起的「四大天王」,把他們稱為「四大天皇」。
儘管稱謂莫衷一是,但此四子實力與偶像兼具,在80年代基本上壟斷了香港樂壇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同時推動了香港流行樂壇進入全盛而輝煌的時期,並在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留下了一束燦爛的光芒。
翩翩公子陳百強堅持創作路線與世無爭,天后梅豔芳在諸多女歌手中一枝獨秀。脫胎於溫拿樂隊的譚詠麟和後來居上的張國榮,則在媒體與歌迷們喋喋不休的爭論中,被時代裹挾著推向風口浪尖,揭開了「譚張爭霸」的序幕。
譚詠麟和張國榮兩大極具超凡魅力的殿堂巨星,在香港樂壇展開的競逐貫穿80年代中後期,其激烈和精彩程度,也遠勝90年代四大天王在音樂獎項上的競爭,為世所罕見。但往往最燦爛時也是最寂寞,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
1986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譚張兩人分別有4首歌和6首歌入圍,成為當晚最大熱門。譚詠麟遠在澳洲演出,並沒有到現場,按照慣例不到場的歌手就沒有獎拿,保持到今時仍是。但當晚TVB卻破了一次例,譚詠麟在未出場的情況下《朋友》《無言感激》兩首歌入選十大,並且拿到最具分量的最受歡迎男歌星獎。
張國榮的《當年情》和《有誰共鳴》也都入選,並且《有誰共鳴》摘得金曲金獎,但是當他領獎的時候,校長的歌迷對他噓聲四起、大肆攻訐。甚至連周潤發上臺給林子祥頒獎的時候,囂張的歌迷仍沒有停歇,而是一直大喊「Alan」。一向好修養的發哥忍不住衝臺下說道「Alan他在澳洲!你們要失望了!」
張國榮上臺演唱有誰共鳴的時候,臺下校長歌迷的噓聲和咒罵聲連城一片,他索性停下唱歌,即興發表感言
「有些人得到一點成就,需要用很短的時間。有些人要拿到一些東西,就要比較長點的時間。不過,至少我現在得到的東西,是我自己很用心去拿的。」
這個喧囂的夜晚,為譚張二人的相繼退出埋下伏筆。隨後,譚詠麟宣布不再領取競爭性獎項,而張國榮也在1989年正式宣布退出樂壇。
登頂巔峰的張國榮倍感高處不勝寒,宣布退出的消息一出,尤如拋下重磅炸彈,震驚整個香港歌壇,就連成名已久的「歌神」許冠傑,也觸動不已。他與張國榮曾在拍攝電影《新最佳拍檔》的時候,結下深厚情誼,還合作了電影的主題歌《我未驚過》。
「譚張爭霸」的白熱化時期,張國榮自己作曲了一首歌,交給為他寫過《有誰共鳴》的小美來寫,他的初衷是以歌明志,不理會別人閒言碎語,仍然活得精彩。許冠傑得知以後,索來原曲親自填詞,就是兩人合唱的那首經典的《沉默是金》。
歌神的填詞,確實是以張國榮當時的心境來寫,並且寄予他沉默是金,灑脫為人。這首歌還拿到了當年的十大中文金曲獎以及十大勁歌金曲獎。歌神雖然走創作路線,但平素極少為人寫歌,與其他歌手的合唱曲目更是寥寥,他與張國榮的此間深情厚誼,一望便知。
許冠傑知道張國榮退出歌壇的時候,立馬為他寫了一首告別主題曲名為《急流勇退》。歌詞中一句「名成利就人人想擁有,誰料此刻只嚮往自由」,用筆古淡,訴盡了娛樂圈的酸甜苦辣。他寫好之後,還沒來得及告訴張國榮,就在報紙上看到他早已自己作好了告別演唱會的主題曲。
這首歌,就叫做《風再起時》。1989年張國榮告別演唱會的前夕,他與陳少琪黎小田一起吃飯時,講出了自己打算創作一首告別演唱會主題歌的想法。陳少琪說:「你不是有一首成名曲叫《風繼續吹》麼?不如歌名就叫「風再起時」,就是希望只要一起風的時候,歌迷就會想起你的這首歌。」
陳少琪填詞,張國榮自己譜曲,黎小田編曲,三人通力合作之下,很快就把這首《風再起時》敲定下來。整首歌就是他的心路歷程,以及對歌迷的深切感恩和滿滿不舍。當年他33歲,所以他的告別演唱會,在香港紅館連開33場。
當他唱起《風再起時》,忍不住的淚灑舞臺,臺下觀眾也陪著流淚。動情處他對臺下的歌迷講
我覺得今次做這三十三場演唱會,對我來講,是一種享受,也都給我好大刺激。人都說人生得一知己死無遺憾,現在,每晚都有好多朋友來這裡一起這樣地送我,我覺得好榮幸。雖然說,我在這樂壇裡面有捱過苦,但是我覺得:我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加多。但是我自己撫心自問,我在十三年娛樂圈裡面,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問心無愧。來得安去也寫意,今次可以講是瀟灑告別。不過每晚對著你們這麼多朋友,我始終也有點,不是太忍心。給我到外面去闖好嗎?就算焦頭爛額,我都一定要闖出個名堂!多謝!多謝!有你們這樣的觀眾,我於願已足。
他眼含淚光止住哽咽,對著現場歌迷說著不要忘了他的話,說自己不是很貪心,只要記得80年代香港樂壇有個人叫張國榮就夠了。張國榮的這首告別之作,無疑是成功的,對於喜歡他的歌迷來說,既然風不再繼續吹,那就靜待風再起時吧!
歌神他老人家當初為張國榮作的告別主題曲,儘管沒有派上用場,但是他的心裡也開始萌生退意。受到張國榮隱退情緒的感染,人生短短幾個秋,何必為了名利永無止境地不斷追逐。沒過多久,他終於下定決心,金盆洗手退出歌壇,放棄做偶像的壓力好好享受人生。
兩年前為張國榮寫的告別主題曲,沒成想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如今成了自己的引退之作。他在紅館一連舉行41場告別樂壇演唱會,至今仍保持香港歌手演唱會的場次紀錄。為了表彰他對樂壇的貢獻,無線電臺還特意為歌神張羅了一臺《光榮引退匯群星》的晚會。
用一句話來形容當晚星光璀璨的嘉賓陣容——「不應該問誰來了,而應該說誰沒有來」,八九十年代能拿得出手的香港歌星,幾乎悉數到場。時至今日還沒有哪位藝人能撐得起規格如此之高的「告別儀式」,一時間轟動港島。
席間,已經隱退的張國榮,破例首度拿起話筒,跟許冠傑合唱了兩人的經典《沉默是金》,眼神中滿滿的默契和勉勵。當年的報紙甚至猜測,張國榮會不會以朗誦的形式來和歌神完成《沉默是金》,因為封麥之後,他把黃霑為他量身打造的《倩女幽魂》續集主題曲,都讓給了還屬後輩的張學友來唱。
《急流勇退》是整場晚會的壓軸曲目,唱之前,許冠傑講到
這首歌鬼使神差的很有預兆,因為它是我創作的最後一首歌,而創作時完全不知道是最後一首歌。兩年前我聽到張國榮說退休的時候,我很佩服他的勇氣,於是寫了一首歌想送給他作為紀念。怎知後來看報紙,才知道他自己已經給自己寫了一首歌,叫「風再起時」。我的性格很害羞,見他已經給自己寫了歌,所以沒有告訴他。悄悄收錄在自己最後一張專輯《香港情懷》中。想不到果真世事如棋,因為我人生觀的改變,自己無端端的鼓起這份勇氣,其實真要多謝張國榮。Leslie ,罪魁禍首就是你。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急流勇退》。
許冠傑在唱這首歌的時候,全場只有張國榮聽得最認真也最深情。因為當時的情境、歌裡的意境、也都符合他的心境。急流勇退,從舊歌中心靈互扣。透過這首歌,亦能體會到許冠傑與張國榮之間,肝膽相照的情誼。不奢望天長地久,只要是曾經擁有。
1996年,張國榮在紅館以《風再起時》開場,宣告回歸。華語世界的字眼,總是這麼浪漫,一首歌能同時與告別和復出掛上鉤。但可惜的是,世事變遷,人生無常。
2004年非典肆虐,梅豔芳、張國榮相繼離世,對於香港來說,這是個充滿灰暗頹喪的年頭。許冠傑重出江湖,創作了一系列的勵志歌曲提振香港精神,還專門作了悼念已故舊友的歌曲。
這是一個告別的年代,許多東西都一去難復返。在事業上拼盡全力之後,不論急流勇退,抑或靜候風再起時,但他們留下的那一闕闕肝膽相照的主題曲,永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