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明星玩不玩得轉「貴圈」?體育娛樂化是好事?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本專題策劃

  廣州日報記者 鄔愷山

  ■本專題撰文

  廣州日報記者 許蓓

  ■本期特邀嘉賓

  前男子110米欄名將 史冬鵬

  娛樂公眾號運營者 方小東

  這一期我們來聊聊「貴圈」。娛樂圈水很深,這一點不用多說,最近,體育記者發現,娛樂版上曝光的體育明星越來越多——前兩天劉翔又上熱搜了,劉翔在微博上轉發了妻子吳莎的律師聲明,兩人通過律師指責知名「狗仔」大號的一則爆料,「狗仔」公布了幾張簡訊截圖,內容是劉翔的父親勸說劉翔與吳莎分手。事實上,在宣布退役後,劉翔的曝光都與其「飛人」形象大相逕庭,或是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或是在真人秀上不得體的扮相。他在仍處於當打之年時,曾無數次被問到退役後會不會涉足娛樂圈,然而事實證明,前體壇天王在「貴圈」很難成為形象正面的娛樂天王。

  體壇明星,到底玩不玩得轉「貴圈」?本期三言二拍,我們找來知名娛記——著名娛樂新聞公眾號「深八影視圈」的運營者之一方小東,還有劉翔的隊友、前男子110米欄名將史冬鵬,看看他們對體育娛樂化有什麼看法。

  體育明星憑什麼能進「貴圈」?

  方小東:我想先表達一個觀點,就是體育明星在娛樂圈的「價值」是很大的。平時看娛樂新聞的人,關注的都是顏值高或性格比較鮮明的明星,體育圈有很多備選對象。我覺得體育明星最大的價值是他們憑藉自己運動員的身份,更容易被受眾接受。

  許蓓:雖然說「文體不分家」,但體育明星涉足娛樂圈的例子並不多,比如以前劉國梁也是非常出名的運動員,他的形象一直比較嚴肅,沒想到一個裡約奧運會,他竟然變成了「網紅」,而且有越來越紅的趨勢。

  方小東:以前網際網路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信息傳遞的方式比較單一。過去我們對運動員的印象都停留在賽場上,更多是通過電視和報紙去了解他們,而傳統媒體受到它們的特性限制,很少能有版面去展現運動員個性化的一面。在新媒體越來越紅火的大背景下,我們看到不管是媒體還是運動員本身,都會通過更多的傳播渠道去展現真正的自己,比如做直播,通過這些真實的呈現,觀眾們會發現,噢!原來運動員也是普通人,也是個正常人,不是比賽機器。對於一個真實的人,可能觀眾們會喜歡,也會討厭,但更多人會去關注他們真實的性格、真實的生活,然後從這些真實的東西裡找到自己的共鳴。我覺得人們更容易喜歡上「紅了」的運動員,因為喜歡看這類輕鬆的娛樂新聞的人,可能娛記經常關注的娛樂明星,來來去去就是這些,觀眾有點審美疲勞了,突然冒出有性格的或者顏值高的體育明星,大家會覺得,哎,很好玩,很特別,很有新鮮感。

  史冬鵬:裡約奧運會真的催生了很多體育圈網紅,現在年輕的運動員個性十足,成績也特別的好,大家更多地關注他們是好事。體育圈網紅更具備實力,因為成績擺在那裡,聽說很多迷妹去賽場追張繼科,這很正常啊,他球技高超,人又帥,誰不愛呢?我們那個時候的劉翔也一樣,只是大家更關注他賽場上的表現吧,我記得以前也有粉絲在酒店、賽場圍追堵截等劉翔的。

  體育明星如何在「貴圈」立足?

  史冬鵬:其實劉翔的新聞我一直都會去關注,但是我也不敢問他,畢竟是老熟人,我會很顧及他的感受。在我眼裡他是一個單純的大男孩,有的新聞我也不知道真假,所以不會去問,我覺得他會處理好,我會支持他,祝福他。

  許蓓:劉翔還沒有退役就被娛記盯上了,但他或許沒有想到,涉足娛樂圈後,他的個人生活會更多地被曝光,他和他的家人都會被放到鎂光燈和放大鏡下,感覺他確實還沒有適應娛樂圈的生存法則,遇到很多問題,他的處理方式不太好,所以就會很快被輿論推到負面去。

  方小東:運動員進入體育圈,有很多方面需要去改變。首先是心態,以前你作為體育明星,可能因為成績突出,一直高高在上,這樣的明星運動員一開始進娛樂圈,可能會很高光,但是你要立足,首先你要交出作品,不然名氣就會消沉,會被遺忘。從體育圈到娛樂圈,是完全不同的大環境,我國的運動員過去很少跟外面打交道,而娛樂圈是大染缸,環境的轉變會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娛樂圈裡你的生活和為人,每個細節都會被放大,你還要保持自己的顏值,更重要的是你的背後還要有出色的經紀人。走紅的明星都需要好的經紀人在背後操作,好的經紀人是什麼?他們要有資源、有關係、有人脈,還要引導自己手上的明星不要走錯路。

  許蓓:大部分體育明星的形象都是很正面的,因為他們身上有彪炳的戰績加持,他們所做的事都是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比如奧運明星們,他們做的是為國爭光的事情。但是在賽場之外,他們或許學不會隱藏自己,而一旦他們的差錯被抓到,很可能就成了醜聞。娛樂明星就比較輕鬆,他們習慣了向觀眾展示自己希望觀眾們看到的一面,而且至少他們用不著長期保持如此高強度的訓練。

  方小東:當然不是!體育明星需要有成績,娛樂明星也一樣,沒有好的作品,在這個圈子也很難走得很遠。不同的是,娛樂明星如果沒有好的作品,還可以靠炒作,體育就有點難。前幾年的馮喆,就是一個典型,他應該是玩微博最早玩成網紅的體育明星了,但可惜他的成績沒有持續,所以沒有繼續走紅下去。

  史冬鵬:我自己也參加過真人秀,只不過是競技類的遊戲環節,我只是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有這個經歷後,我發現還挺有意思的,更敢展示自己的個性,更放得開了。不過娛樂圈我並沒有涉足太深,所以很難把娛樂圈和體育圈各類人的特點做什麼比較,我只是覺得,娛樂圈一些在舞臺上很放得開的明星,在平時真實的生活中,可能還是很安靜的吧。

  體育娛樂化是不是一件好事?

  許蓓:作為體育記者,其實我是不太贊同體育過分娛樂化的。我不是很理解迷妹們的一些做法,比如張繼科的粉絲們,會在賽場上大聲喊叫他,影響其他運動員的比賽。另外在裡約奧運會期間,還有一些並沒有太多成績的運動員,比如擊劍隊的一些年輕選手,莫名其妙就憑藉「顏值」紅了,然後大肆進攻娛樂圈,上綜藝、天天刷微博,要知道作為運動員,你的職業首先是體育,這樣影響自己的訓練時間,分散精力,真的好嗎?

  方小東:你這種想法有點老土,體育娛樂化的趨勢是必然的,大家都說文體不分家,事實上國外文體界的聯繫更緊密。我同意你說的現役運動員要分清主次,不要影響自己的正常訓練和比賽,比如我們現在的跳水隊和桌球隊,在娛樂圈很火,他們就是有資本的,跳水的顏值外表都不錯,他們還有美好的肉體,桌球呢,他們沒有壓力,因為成績太好了,再怎麼娛樂化也不會影響他們的成績。我倒是覺得像這些優勢項目的運動員走娛樂化道路很好,比如桌球,以前幾屆奧運會,很多人都覺得沒意思,都是中國隊自己和自己玩,不想看了,如果這一屆不是出現個性鮮明的張繼科,沒有胖官員,沒有網上那些段子,很多人可能也還是跟以前那樣,都不想看桌球了。

  史冬鵬:運動員的形象好,又是奧運年,熱度在這裡,所以運動員參與的秀很多,我覺得還是不影響訓練、不影響比賽的情況下適度參加節目吧,過度消費自己也沒啥意思,還是用自己的運動實力說話,會讓自己更有底氣吧。

  方小東:大家也別覺得體育明星突然成了網紅,是大家追熱點,過了奧運會就慢慢冷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寧澤濤在世錦賽奪冠那次,當天我熬了通宵寫出來的推送,其實自己沒有什麼信心,覺得可能體育新聞不像娛樂新聞那麼容易吸引關注,不知道八卦號的粉絲會不會去看這個新聞,但後來這篇推送也是爆了,我發現大家對美好肉體的追求都一樣,從寧澤濤開始,越來越多的娛樂自媒體,更多去關注體育圈。

  史冬鵬:體育娛樂化,我並不反對,這樣讓大家更加關注運動員了。但是作為運動員,在退役之前投入娛樂圈,還是要適度,畢竟你的運動生涯很短暫,所以要珍惜自己的時間。那些追體育明星的迷妹們也許真的不會拿球拍,也不會跨欄,但是粉絲喜歡一個運動員也會了解他的全部,也知道他們為了爭取好的成績,所付出的努力,這點也許會更迷人,粉絲會更喜歡這個,會不會拿球拍,會不會跨欄無所謂,粉絲更懂你,這個最重要。

  方小東:我還覺得,一個運動員,在你已經功成名就、快退役的時候,可以適當把精力放到娛樂圈,利用自身條件為退役後找出路。體育轉娛樂,不是挺好的出路嗎?

相關焦點

  • 奧運年真人秀瞄準體壇明星 劉翔郭晶晶獻"首秀"
    在娛樂明星被過度挖掘,相關話題缺乏吸引力的情況下,選擇那些憑自身實力在賽場上奪魁、有關注度的體育明星更具正能量,這些體育明星的成名之路、生活點滴也更容易形成話題,更好地激發觀眾的好奇心和關注度。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數量如此之多的體育真人秀節目扎堆,此前又沒有成功模式可供借鑑,如果體育明星表現力不夠,真人秀依然無法形成現象級話題。
  • 體壇明星顏值不輸娛樂圈明星,盤點五位體育美女
    很多人對體壇有誤解,認為只有娛樂圈才是美女如雲,練體育的女士無美女。今天小編就來介紹幾位體壇美女讓大家開開眼界。 第一位,惠若琪
  • 八卦大號被封,體育明星可能上不了娛樂頭條了
    八卦大號被封后,我們看到體育明星隱私的機會少了,傳言和緋聞的機會也少了,輿論環境被淨化,體育明星們的隱私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那我們之後就不會看到有關體育明星的醜聞了嗎?當這種另類監督的途徑消失,運動員能否做好自我管理?早在2011年,短道速滑隊隊員在雲南麗江與當地人發生衝突,運動員在當地的不成熟和霸道表現有失世界冠軍的風採。 經媒體報導後,輿論譁然。
  • 中國體壇開創「男神時代」 顏值成績人品需並重
    教練》中出任遊泳教練,徒弟中不僅包括內地及港臺娛樂紅星,更有韓國人氣偶像Jessica(鄭秀妍),封以上4人為中國體壇4大新老男神一點都不過分。過去我國體育呈現陰盛陽衰的景象,成績好、顏值高的以女運動員居多,現在終於迎來清一色的型男了,而且這4位性格各異,吸粉的領域也各有不同。  白志標:對於中國體育冒出來的所謂「男神」說法,老實講就是從寧澤濤在釜山亞運會上橫空出世後出現的。
  • 娛樂營銷的大盤子怎麼玩?
    娛樂營銷的盤子到底有多大?想要玩得轉真的那麼容易嗎?在現階段,三大痛點牢牢制約著客戶的營銷思路與創新:缺門路、難選擇、有風險。針對這樣的現狀,推特文化於昨日(19日)正式推出了旗下資源型B2B娛樂資源交易平臺——星推網,整合市場的稀缺資源,試圖通過大數據分析解決娛樂營銷的這三大痛點。
  • 體育真人秀不火因為不夠娛樂?
    起初,靠著觀眾對世界冠軍的獵奇心,這類節目比純娛樂明星參與的戶外競技真人秀噱頭更足,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檔體育真人秀成為現象級節目,甚至在同檔播出的眾多節目中收視率也做不到力拔頭籌。究其原因,有人認為,世界冠軍們在節目中的娛樂屬性不強,性格無趣,甚至顯得有些呆;也有觀點認為,體育與娛樂的簡單疊加,無法挖掘出體育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內涵,兩者難以融合因而不出精品。
  • 混進娛樂圈的體育天才,女運動員發育太快並不是好事?
    混進娛樂圈的「體育天才」?MBC偶像明星運動會,近些年來國內也很火爆,從Running Man到101再到明星運動會等等,娛樂圈一直在效仿韓國的娛樂產業。近些年陳小紜、程瀟等新晉女藝人,在明星運動會上大放光彩,憑藉魔鬼般的身材
  • 《來吧冠軍》用不對等條件融合「競技+娛樂」,能打造體育節目現象級嗎?
    昨晚,「邀請了大半個娛樂圈和體育圈」的《來吧冠軍》終於開播,用「不對等原則」把競技的對抗性和綜藝的娛樂性有機融合,也算不負眾望。不同於以往只玩遊泳或足球這樣的單項體育運動,除了首期排球,《來把冠軍》接下來還將涵蓋網球、籃球、遊泳等10個體育項目,受眾群大大拓寬。據節目組介紹,做體育綜藝,最難的就是選人,一種要熱愛體育的娛樂明星,另一種是具備綜藝感的體育冠軍。
  • 體壇明星轉戰綜藝圈:孫楊受歡迎 李小鵬當嚴父
    ,體育明星的新鮮面孔成為新的富礦。越來越多的體育明星跨界加盟真人秀節目,尤其是奧運冠軍更是成為衛視爭搶的「香餑餑」。從劉璇、田亮,到楊威、李小鵬、陳一冰……活躍在綜藝節目的體育大咖們:有的靠臉、有的靠孩子、有的靠名氣、有的靠天分,在人氣上絲毫不輸其他藝人。
  • 從體壇進軍娛樂圈的4位明星,鄭凱真厲害,她令人驚訝
    從體壇進軍娛樂圈的4位明星,鄭凱真厲害,她令人驚訝楠爺娛樂原創作品 抄襲必究 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說到目前娛樂圈很多明星目前都是不單單靠著演員或者歌手的身份繼續發展,而是靠著副業更是打出一波名氣,例如薛之謙的火鍋店等等,但是這些誒只能作為副業,還有一些明星可以說還擁有第二身份
  • 體壇明星和娛樂明星,惺惺相惜,武大靖的頭盔讓江疏影愛不釋手
    體育明星擅長的就是他(她)所在的領域,在其他領域其實也就是一個普通人。例如,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欣賞的娛樂明星,男體育明星喜歡女文藝明星,女體育明星喜歡男娛樂明星。 最近火得不要不要的帕託單戀古力娜扎就成為了中國足球的熱點話題。
  • 同是跨界娛樂圈體壇明星,為何張繼科一輪遊,潘曉婷卻殺入決賽
    日前,國際乒聯巡迴賽德國公開賽和世界女子9球世錦賽同時在德國和中國海南開打,原本沒有聯繫的兩個賽事,卻因為兩位人氣明星的成績有了關聯。大滿貫得主張繼科久違了國際賽事,卻在首輪不敵無名對手,遭遇一輪遊出局;而「九球天后」潘曉婷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卻接連小組賽突圍淘汰賽一路高奏凱歌,最終殺入決賽,與隊友陳思明會師決賽。兩位目前都是娛樂圈跨界的體壇明星,為何成績卻如此迥異呢?
  • 網絡「流行梗」,你玩得轉嗎?
    原標題:前沿 | 網絡「流行梗」,你玩得轉嗎?   編者按:如今,「玩梗」成為年輕人的流行文化,各種網絡流行用語信手拈來。「中青校媒」日前調查顯示:72.48%的被調查者願意主動「玩梗」,超過90%的被調查者可以接上超過4句網絡流行語。
  • 文廣攜手久事打造體育娛樂綜合體 去東體中心品文化盛宴
    圖說:東方體育中心夜景(官方圖)去體育場館品文化盛宴——洛杉磯斯坦普斯體育中心,NBA湖人隊的主場聖地,也留駐每年格萊美音樂頒獎盛典的璀璨光華;美國橄欖球的年度大秀「超級碗」,突破體育與娛樂的邊界,早已成為世界文體產業的先鋒引領。文化,該裝進什麼樣的容器裡?
  • 《化魔迷失單職業》這個排名第一的傳奇手遊,新手應該怎麼玩?
    《化魔迷失單職業》這個排名第一的傳奇手遊,新手應該怎麼玩? 原標題:《化魔迷失單職業》這個排名第一的傳奇手遊,新手應該怎麼玩?迷失單職業一直以來都很火爆,迷失版的特點主要是攻速超快,玩法操作簡單粗暴卻不失美學。
  • 體壇「跨界」無極限(圖)
    作為國家橄欖球聯盟(NFL)布法羅比爾隊的外接手,戈德溫自2013年進入NFL至今,已逐漸成長為聯盟悍將,成為體壇「跨界」的又一成功典範。  「全能戰士」不只是傳說  在現代體育的發展歷程中,「跨界」傳統由來已久。
  • 中國還有幾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明星,答案讓人心酸
    (當然我指的是還沒退役的體育明星)自從劉翔、姚明、李娜等在國際球星相繼退役以後,中國現在體壇和其他體育強國相比似乎有些黯然失色了在一些熱門的體育項目中的基本沒有能拿的出手的了曾幾何時還有一個孫楊勉強湊活,可惜年少輕狂被禁賽了,這也宣告孫楊無法再抗i中國的這面體育大旗了。
  • 貴圈丨消失的狗仔隊:卓偉稱輸得起,風行攝影師轉做電焊工
    騰訊娛樂專稿(文/曾妮 責編/方奕晗 ) 37歲的馮科形容自己以前做的是「白粉兒」生意:通過偷拍明星,生產出滿足人性窺私慾的娛樂產品。這些明星八卦屢屢被平臺高價競買,也成為無數吃瓜群眾的飯後談資。但私底下,馮科和他的同行依然有個不太光彩的稱呼:狗仔。
  • 人工智慧進課堂遇第一道難關:愛玩卻玩不轉,孩子「玩商」怎麼補
    課程研發者開宗明義,就是要充分調動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參與感,讓他們在「玩」中達到人工智慧科普的目的。但是,與會科研人員和教育專家在前期調研中驚訝地發現,孩子們很聰明,「玩商」卻不高,「不會玩」「怎麼玩」「玩什麼」成為常見的問題。  「不怕難,只怕不好玩」  啟動儀式還發布了《上海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藍皮書》。
  • 「玩」字當頭:交互式與遊戲化會引領體育內容傳播的新浪潮嗎?
    交互式與遊戲化內容正改變媒介的消費、傳播與商業生態。隨著轉播商與版權所有者著手尋求吸引觀眾的新路徑,交互式和遊戲化趨勢對於體育的影響已然開始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