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所有我讀過的作家、去過的地方、在所有時代遇見和愛過的人」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保羅·索魯 理想國imaginist

保羅·索魯(Paul Theroux 1941—)

在旅行這件事上,沒有一個作家像保羅·索魯那樣享受「在路上」的感覺,「想出門旅行是人類的天性」,從青年時代開始,保羅·索魯遊歷了「除南極洲以外的每個大洲,把這些經歷寫進了八本書和數百篇文章」,至今依然步履不停。

「最熱情的旅行者往往也是熱衷閱讀和寫作的人」,保羅·索魯的絕大多數作品都在旅行中完成,也因此被稱為「現代旅行文學教父」。

在一個作家的旅行箱裡,總裝著更多的作家。保羅·索魯就是這樣,翻開「文學愛好者旅行指南」——《旅行之道》,總會在不經意間和梭羅、毛姆、塞繆爾、奈保爾......相遇。正如保羅·索魯所說:「我是所有我讀過的作家、去過的地方、在所有時代遇見和愛過的人。」

對熱愛旅行的人來說,2020年尤為糟糕,《旅行之道》或許能夠彌補不能出遊的遺憾。

理想君翻看《旅行之道》的過程中,最有感觸的部分之一是「在路上」的女性旅行者,在冒險家的性別被圈定為男性之前,這些女性早已上路。下一次,等理想君給大家分享她們的故事。

從不單獨旅行的人

本文摘選自保羅·索魯《旅行之道》

我向來一個人旅行。除了大規模的考察探險需要工作人員和團隊以外,各種旅行都會因為身旁有其他人而失色。那樣的旅行體驗是同行者共有的——彼此提供幫助、一起買票、做愛、傾吐心事、協力搭建帳篷、開車。

許多旅行者雖然一般嘴上不說,但實際是有旅伴的。這個旅伴起到安慰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分散了旅行者的注意力。

「親愛的,瞧,那輛凌志車前面有頭駱駝——嘿,新老兩代交通工具!」

電影《荒野求生》

對此,總是一個人旅行的喬納森·拉班說了以下這番話:「和同伴、妻子、女友一起旅行,感覺總像關在玻璃罩裡的鳥,那種裡面擺著飛鳥標本的維多利亞時代玻璃器皿:你們已經是一個獨立自足的世界,外面的世界難以穿透。

你必須以類似赤裸的方式走入世間,把自己暴露在它的影響之下,從這一點上講,假如挽著你最親密、最摯愛的人一同旅行,你決不可能在世界面前完全交出自己。你不可能看遍一切;不可能結識任何人;不可能聽聞任何事。你什麼也經歷不到。」(摘自《地域感》(2004),麥可·夏皮羅編著)

拉班在他收錄於文集《開車回家》(2010)中的《為何旅行》裡詳細闡述了這個觀點:「和人結伴旅行時,你實現不了真正一個人的狀態……偶爾徹底地獨處是旅行中必不可少的。孤獨創造體驗。」

電影《穿越大吉嶺》

吉卜林在《勝利者》一詩——作為《加茲比的故事》(1889)的題銘——中強調了這一觀點:

寓意何在?騎馬之人可與書做伴。

夜幕深沉,小徑隱沒,

患難時分尤見真情,

但等待落後者卻是不智。

上天入地,

獨自旅行腳步最快。

在《瓦爾登湖》裡,梭羅也言簡意賅地呼應了拉班的觀點,比吉卜林更早。他說:「單獨旅行的人可以今天就出發;若和別人一同旅行,則必須等對方準備好才行。」

下面這些人並不贊成這個觀點,連梭羅本人也沒有遵循他自己的建議。他並未單獨旅行過。

01

亨利·大衛·梭羅和友人

他和威廉·埃勒裡·錢寧一起徒步橫穿科德角,錢寧還陪他坐船遊了康科德河與梅裡馬克河;他和表親喬治·柴契爾及兩位印第安嚮導一起在緬因森林裡漫步行舟。

他獨自一人從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去紐約的斯塔滕島,但在斯塔滕島的兩個月,卻是和一戶人家住在一起,後因思鄉而返回康科德。他在加拿大待過一個星期,參加的是某種由旅行社全權安排的包價旅遊,從波士頓乘火車到蒙特婁,車上全是遊客(記述在《揚基佬在加拿大》裡)。

梭羅的名言,就在他瓦爾登湖的小木屋附近

還有就是《瓦爾登湖》,闡釋孤獨的經典之作。抑或書裡的內容全是紙上談兵?梭羅住的木屋距他位於康科德的家只有一英裡半的路,寵愛他的母親在家裡等著他,烤餡餅給他吃,為他洗衣服;在瓦爾登湖畔隱居期間,大多數日子他都回家。他的木屋裡有兩張椅子,如他所言,他時常和一群朋友去採黑果。

02

安德烈·紀德和他的情人

在1925年到1926年為期十個月、週遊剛果和查德的旅行中,五十六歲的紀德帶了他二十六歲的情人馬克·阿萊格雷特同行,這次旅行的大部分準備工作由阿萊格雷特完成。雖然他們相戀了近十年,但各自有別的性伴侶。

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 1869一1951)著有《背德者》《人間食糧》等

「整趟旅行期間,」紀德的傳記(《安德烈·紀德》,1999)作者艾倫·謝裡登寫道,「性伴侶數量豐富,隨手可得——無論異性還是同性的——馬克發現自己偏愛青春期的少女。」

03

V.S.奈保爾和他的女人們

在《幽暗國度》的序裡,奈保爾提到他在抵達印度時遭遇的麻煩事——填寫各種表格,煩瑣的手續,高溫——接著他說,「我的旅伴暈倒了」。在這本書的美國版裡,這句話被改成「我的太太暈倒了」。他在印度旅行期間,帕特裡夏·奈保爾一直陪著他,他在克什米爾旅居的三個月也是,但在奈保爾的書裡,她只被提到過那一次。

V.S.奈保爾(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 1932一2018)著有《通靈的按摩師》《重訪加勒比》等

在《南方的轉折》裡,據他的傳記作者所述,陪他旅行的是他的情婦,一路由她開車,大部分酒店也是她訂的。這名情婦還陪奈保爾去了「信徒的國度」,週遊穆斯林世界,但在續篇《不止信仰》裡,她在旅行的半途中被納迪拉·哈努姆·阿爾維所取代,後來阿爾維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和他筆下從未提及的旅伴。

04

薩默塞特·毛姆和情人

在他路途遙遠的旅行中——前往中國,寫了《在中國屏風上》,前往東南亞,寫了《客廳裡的紳士》——毛姆和他的情人傑拉爾德·哈克斯頓同行,但他沒有公開這個事實,主要因為他結了婚,妻子西裡爾痛恨他腳踩兩隻船,與這個年輕的美國酒鬼有染,也因為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同性戀在英國是一項重罪。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一1965)著有《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

可毛姆有嚴重的口吃,需要有人替他與當地人交談,帶回多姿多彩的故事和對話,為他的書提供素材。「哈吉少爺」正是那位助手,並且毛姆深愛著他。哈克斯頓死後,陪毛姆旅行的是艾倫·瑟爾,一個貪婪、年輕的倫敦人,寫信給毛姆,對他表示崇拜和仰慕,後來成了他的情人和遺產管理人。

05

魯德亞德·吉卜林和卡麗

四處旅行,從不一個人。以大國沙文主義和誇張言辭而著稱的吉卜林,實際是個謎一般的憂鬱人物。他的童年孤獨寂寞,遠離他在印度的父母,在英國一戶嚴酷的人家(他稱之為「荒涼之家」)度過(從他五歲到十一歲;參見他的短篇小說《黑綿羊咩咩叫》),那段經歷給他留下烙印。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 1865—1936)著有《叢林之書》《老虎!老虎!》

他隻字不提他的太太卡麗,她是美國人,來自佛蒙特州,時刻陪在他左右。他的許多作品取自旅行的經驗,特別是在印度、南非和美國的旅行,他的旅行隨筆集《海上遊記》(1899)是一流的佳作。

06

格雷厄姆·格林和同伴

格林長途跋涉穿越賴比瑞亞腹地(帶了他的堂妹芭芭拉隨行,把妻兒留在家中),寫了他的第一本遊記《沒有地圖的旅行》,自那以後,格林身邊總有一名旅伴、一個司機或一位情人,和他一起上路。

他不會做飯,不會開車,不會使用打字機,所以他生活無法自理,似乎必須要有另一人——他的朋友麥可·邁耶,陪他橫渡太平洋;或是他晚年時的杜蘭神父,出現在他的小說《吉訶德大神父》裡——為他犧牲。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 1904—1991)著有《斯坦布爾列車》《布萊頓硬糖》等

格林聲稱自己有躁鬱症,時不時想自殺,內心孤獨。他有大量風流韻事,其中許多都愛得熾烈。他一輩子維持著與薇薇安·格林的婚姻關係,但從未和她一起旅行過。

07

麗貝卡·韋斯特和亨利

大概沒有旅行書像《黑羊與灰鷹》(1941)一樣,裡面處處是「我的丈夫說……」或「我的丈夫告訴我……」這樣的表述。

麗貝卡·韋斯特(Dame Rebecca West 1892–1983)著有《溢出的泉水》《黑羔羊與灰獵鷹》等

麗貝卡·韋斯特在這本書裡記述了多次在南斯拉夫旅行的經歷,篇幅長達約一千二百頁,「我的丈夫」一詞出現了無數次。他是一位銀行家,名叫亨利·安德魯斯,滿腹經綸,韋斯特讚許地把他的見解和闡釋引述在書裡。

08

約翰·斯坦貝克和伊萊恩

照斯坦貝克自己所言,在《攜犬橫越美國》中,陪他旅行的是他的狗查理,但實際(雖然他隻字未提)一路上他多次與妻子同行:他的太太伊萊恩每隔幾周與他在途中相聚,給他鼓勵打氣。

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 1902—1968)著有《憤怒的葡萄》《伊甸之東》等

我們從他身後出版的書信中得知這件事,例如,1960年10月10日:「我很高興你來,這是一段愉快的時光,不是嗎?它大大消減了旅途中的單調空虛。」(《書信人生》)他談到的這份「單調空虛」,絲毫未顯露在那本歡樂的遊記中。

09

讓·科克託,「路路通」先生,和查理·卓別林

部分是噱頭,部分是因為接受了《巴黎晚報》的挑戰,但主要是為了把握文學創作的良機,科克託(1889—1963)宣稱,他至少能像菲萊亞斯·福格一樣,成功地在八十天內環遊地球。他於1946年3月出發,陪他同行的是他的情人兼秘書馬塞爾·希爾,他在《我的第一次旅行》中稱其為「路路通」先生。

他在1932年與希爾相識,當時科克託四十三歲,希爾二十歲(但科克託說他看起來像十五歲)。這本書英譯本的書名叫做《我的環球旅行》。在新版的導讀中,演員兼作家西蒙·卡洛寫道:「[希爾]和科克託在土倫一位海軍軍官的家中相識……科克託『得知』他在囚犯隊工作;當時他正在分發鴉片煙,因此他的身上集中了兩樣科克託最熱切的渴望。」

(左)讓·科克託(Jean Cocteau 1889—1963)著有《可怕的孩子們》和《騙子湯姆》等

這本扣人心弦的旅行日誌題獻給了安德烈·紀德。在穿越馬來亞的途中,科克託用法語的雙關語,把「吉隆坡」(Kuala Lumpur)稱為「不乾淨的吉隆坡」(Kuala l'impure),但他顯然興味索然、疲憊不堪又心事重重,所以無暇仔細關注他飄然而過的地方,在埃及、印度、緬甸、馬來亞和新加坡只是走馬觀花,所記的日誌草草了事。

而後,在一艘從香港啟程的船上,這本日誌的調子提高了八度:「查理·卓別林在船上。這是個驚人的消息。稍後,卓別林說,『一個人的作品的真正功用是讓像我們這樣的朋友可以免去客套。我們早就認識彼此』。」

1955年,科克託與卓別林

科克託之前從未見過卓別林,但折服於他的才華,在這次邂逅之後,這本日誌出現了生機——不是在描寫旅行方面,而是記述兩位熱愛舞臺、互相傾慕的名人之間的友誼,他們倆都有高度的創造力,也都性格古怪——而且情慾旺盛(卓別林是與保莉特·戈達德一起旅行)。更巧的是,卓別林和科克託同齡,都生於1889年,當時四十七歲。卓別林剛拍完《摩登時代》,並給影片配了樂(歌曲《微笑》就是他寫的),他和科克託一樣多才多藝。

他們在船上時常碰面,一起喝酒,常常聊天(由希爾為科克託當翻譯),一起評點火奴魯魯和舊金山。科克託抵達洛杉磯後,卓別林為他牽線,結識電影圈的名流,科克託很快就把金·維多、馬琳·黛德麗和加裡·庫珀的名字掛在嘴邊。科克託贏了和《巴黎晚報》的打賭,在八十天內回到巴黎。《我的環球旅行》雖然是一本零散、不盡如人意的書,但從中可以窺見這位活躍人士風風火火的人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沈從文愛情我喜歡你》:遇見美的人,遇見好時光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喜歡是淺顯的歡喜,我站在冬日的暖陽裡懷揣你給的那份安心,面頰上洋溢著那淺笑的意,陽光和你都擁抱過我!今日冬至,陽光明媚,曬著太陽,一邊聽歌,一邊看書,慢慢的,很溫暖啊,最後的短篇小說,給我很靜,很慢,淡淡的感覺,一切都剛剛好一樣,全書都是和愛情有關。從《邊城》,到《遇見許多人都不及你的好》,到這本《我喜歡你》,才終於對沈從文的書看得真切,沈先生的文字很特別,也很乾淨,文中的野話在他筆下仿佛也去盡了鉛華。
  •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根據珍妮·漢所著同名小說改編,講述16歲女主人公蘿拉·簡·科維喜歡給她每一個愛過的男孩寫情書,用盡真情實感來現實裡開不了口的心情,將信保存在一個盒子裡。而當有一天這些秘密情書被公之於眾,她的生活也陷入了翻天覆地的混亂之中。——《豆瓣》《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裡,Jane在面臨自己的情書公之於眾時選擇了逃避,雖然逃避可恥但是有用。
  •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3
    諾亞·琴蒂內奧 / 瑪德琳娜·亞瑟 / 埃米利婭·巴拉納茨 / 莎拉尤·拉奧◎簡  介  即將高中畢業的蘿拉準備踏入成人階段,兩段改變人生的旅程使她明白原來畢業後與家人、朋友和彼得的相處並非如想像中那樣。
  • 多年以後,我還是瞞著所有人偷偷愛著你
    如果有一天,你再次想起我,心中會不會有波瀾,深愛過你,太難忘,多年以後,我還是瞞著所有人偷偷愛著你。分手的那個雨天,一直清晰地在我的記憶裡,看著你的背影消失在我的視線裡,我悲傷的不能自己。曾經牽手的日子,一直在我的腦海裡,你知道嗎?
  • 你來過,我愛過,你的好我記得
    也是這樣的深秋時節,楓樹千枝萬枝,魚玄機在那一片紅楓林中默默地念著他心中所愛之人,一如我念著你,念如湧泉,奔流不息。撿一枚零落的樹葉,輕輕地放在留著你餘溫的掌心,凝思,不知是落葉牽動著心底的情深,還是深情渲染了季節的飄零,總之,葉兒飄零的時候,我愈發想你。
  • 人生有緣,歲月無期,感恩生命裡所有的遇見和陪伴
    去江南的樓臺,聽一簾雨,煮一壺新茶,看茶煙嫋嫋,吹去窗外,和庭前的雲,相約白頭。去雲南的古城,在溫暖的陽光下,種滿院的花,等婆娑的風,吹過四季。去塞北的大漠,走過漫漫黃沙古道,在落日殘陽裡,聽駝鈴聲裡的滄桑歷史。
  • 感恩節(感恩一路幫助過我的所有人)
    所以我也相信:無論我走到哪裡,那都是我該去的地方,經歷一些我該經歷的事,遇見我該遇見的人。感恩節用一顆感恩的心擁抱世界,你會發現世界如此美好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愛我的和我愛的人有一種祝福總是記心上 有一聲問候總想對你講
  • 電影 | 《致所有我曾經愛過的男孩》:看完這部電影,立馬去和暗戀對象表白了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是蘇珊·詹森導演的青春愛情片,由拉娜·孔多爾、Noah Centineo、賈娜爾·帕裡希等主演,於2018年8月17日上映。第二部於2020年2月12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珍妮·漢所著同名小說改編 ,講述16歲的蘿拉·簡·科維喜歡給每一個愛過的男孩寫情書,但隨著這些秘密情書被公之於眾,她的生活也陷入混亂之中的故事。
  • 假日閱讀帶上這本書去旅行
    「我是所有我讀過的作家、去過的地方、在所有時代遇見和愛過的人。」著名旅行文學家保羅·索魯如是說。保羅·索魯(Paul Theroux),1941年生,美國當代著名旅行文學作家,在全球各地遊歷五十餘年,作品以敏銳的洞察與犀利的筆鋒著稱,代表作包括《濱海王國》《老巴塔哥尼亞快車:從北美到南美的火車之旅》《大鐵路集市》《暗星薩伐旅》《旅行上癮者》等。
  •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2》影評:吻錯了人,才知道誰是對的人
    劇情簡介《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2》是2020年上映的浪漫愛情電影,又譯《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2》,可在Netflix在線看,改編自珍妮·漢同名熱門小說,為2018年電影《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改編同名熱門小說《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2》是「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系列」第二集,改編自珍妮·漢(Jenny Han)於2015年5月26日出版的同名熱門小說,由於第一集《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在2018年於Netflix播出後,便獲得巨大的討論聲量,第二集也順勢在兩年後推出,且順便續訂第三部《Always
  • 我愛過很多人,我結過很多婚
    我們舉著愛情至上的牌子,在人海裡尋覓,為一剎那的動心而興奮不已,然後深情許諾,籤定婚約,卻隨時都可能落得兩手空空。我們為什麼在一起?又為什麼分開?分分秒秒,酸甜苦辣,每個人的快樂與痛苦,別人都不能完全理解。人們總認為白頭偕老才配叫愛情,中途離婚的都不是真愛,可最開始的時候,有誰想過分手?我有個女友,在某天,她陷入熱戀。
  • 你的氣質裡 藏著你走過的路和讀過的書 有你聽過的歌和愛過的人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和讀過的書。你的眼神裡,有你聽過的歌和愛過的人。為什麼有些歌你一聽就溼?大概是它們承載了太多的往事和記憶,只需前奏響起,就足以讓你淚流滿面。01「他身上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種安靜的東西」。
  • 志明與春嬌 | 我寧願所有的好運氣,都是被用來遇見你
    畢竟,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都化在那個數字裡。 春嬌是一個長著一副不那麼精緻的臉的人,遇到志明時,她是瀟灑小姐。志明是一個長不大的男生,壞得惹人愛。後來的七年,春嬌承受了這個"永遠長不大"的男孩帶給她的快樂與心酸;後來的七年,志明也在努力地長大。
  •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2》?
    麥可·費穆格納瑞(Michael Fimognari)將執導Netflix影片[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2]。麥可曾為首部影片的攝影指導,首部導演蘇珊·詹森將擔任執行製片人。首部主演拉娜·康多、諾亞·琴蒂內奧、安娜·卡思卡特、 賈娜爾·帕裡希、約翰·考伯特回歸出演。首部編劇索菲婭·阿爾瓦雷斯正打造劇本。
  • 2021,感恩一路幫助過我的所有人!
    我們始終用一顆感恩的心,面對人生,善待他人,感受到的是溫暖和幸福。2021來臨之前,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幫過我的人,願你們永遠平安、健康、幸福!1、父母感謝這些年您們對我的養育以及栽培,無論多麼艱難辛苦,您們都無怨無悔,毫無保留付出。謝謝您們給我的疼愛照顧。謝謝您們對我的培養和教育。
  • 寫給最想念的人,遇見你,是我最大的值得
    真心愛過的你,雖然在那一場相遇之後,我們之間也途經了分離,雖然在那一場離別的時候,我也曾傷過,痛過,怨過,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未曾讓我忘記你。悲傷過後,我依舊還是愛你;幽怨過後,我依舊還是想著你。我們被世俗的塵煙隔開,相信,世俗也不過是隔開了我們的距離,真正走進心底的你,永不忘記。
  • 《南城待月歸》|我拼盡了此生所有的運氣,只為遇見你
    她拼盡了此生所有的運氣,遇到了他——只要跟費南城在一起,就會時來運轉,人生就像開了掛!於是,她就賴上了他。沈於歸(小烏),本書女主角,有超級厲害的馬甲,是個全國第一的黑客。片段:於歸,成年人的世界,除了黑和白,還有灰色地帶。他的小烏,就是這樣子,永遠對生活充滿了熱情,積極努力,讓人充滿了希望。我在半空中,為你建了一座城,只為等待白月光的歸來。
  • 禪語: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償還!
    人生一世,註定會遇到很多人,相知的,相愛的,難忘的,相離的,不管怎麼樣的遇見與別離,我們只需要珍惜遇見,珍重別離,就夠了。這一生,所有的相遇都是在償還,所有的發生都有因果關聯。02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在冥冥註定中,被牽引。
  •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藏在盒子裡的夏天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改編自珍妮·韓的同名小說。2018年在Netflix播出第一部,後續《我仍然愛著你》在2020年情人節的前一天上線。這部電影屬於國外專門寫給年輕女孩的「小雞電影」(Chick Flick)。格調浪漫輕鬆,為女孩子們編制一個美好夢境,讓那些不起眼的孩子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2》一點點失望
    To all the boysP.S.I still love you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2聽說這部是高甜劇我立馬去補了第二部,甜是甜但是感覺怎麼有點假甜的意思,並且劇情上有些硬傷,可能看了一的小夥伴會感到有些失望qvq我認為這部是為了告訴大家,兩個相愛的人會有摩擦和困難,還有可能會互相傷害對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