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志堂」,宅居名,位於安徽黟縣宏村,建於清鹹豐五年(1855)前後,為清末鹽商汪定貴住宅。
整棟建築佔地21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因其建築精美,有「民間故宮」之稱。
「承志堂」以前、後兩堂為中軸,以前堂為核心。
前堂亦名正堂、前廳。是整個家庭的「政治文化中心」。
堂內正中梁下高懸居名橫匾,「承志堂」。
匾下是一張八仙桌、配以兩張太師椅。桌椅背靠平案,案上左有瓷瓶、右有古鏡、中間一鍾,鐘的兩側為帽筒。「鐘聲瓶鏡」,諧音「終生平靜」。
堂左右兩側各有兩張茶几、三把椅子。「四幾」,寓意「四季安詳」。「一桌四幾八椅」,乃古徽州家居之標配,謂之「一堂家具」。
「承志堂」匾下,太師壁兩側柱上有木質楹聯,曰:
敦孝悌此樂何極,
嚼詩書其味無窮。
正中,為一山水畫中堂,配有聯語:
淡泊明志
清白傳家
「承志」者,承父之志也。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何為其父之志?「孝悌」也,「詩書」也,「淡泊」也,「清白」也。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孝悌,乃人生之本。無有孝悌,何言忠信?「不孝父母,敬神無益;不友兄弟,交友無益。」
詩書,乃築業之基。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淡泊」者,修心也,武侯曰:夫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清白」者,潔行也,詩人王冕說: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少保于謙說: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兩側柱上亦有楹聯,格壁上各有四條幅書畫,亦抒情言志之類,旨在塑造家風。
總之一句話,「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