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獲得國外好評的《流浪地球》,豆瓣評分卻為何不盡人意?
在2019這個新年,除了會會許久未見的老朋友,美美享受一回家的味道之外,自然也是迎來了不少好片。其中票房到現在都是名列前茅好的《流浪地球》一定是讓不少人關注的,未來一周內更是讓人猜測會突破五十億大關,細數這麼多年的優質影片,能夠如此大賣的國產科幻片著實是少之又少。
但是即便有了這種質的突破,五十億票房仍然面臨著不少勁敵。《馴龍3》和《戰鬥天使》這些潛在的大片依舊是不可小覷,能否在內地廣受歡迎仍然是個未知數。
就是這樣一部有著頗高票房,並且一直得到了不少國外專業平臺認可的電影,在豆瓣上卻只是賣相平平。7.9的評分對於很多國內影片來說可能是個中肯的評價,但是對於這樣一部耗費精力的科幻電影來說卻是略顯不公。
將近百分之七十一的差評率更是讓人不知道原由,要知道一向以專業公正為旗號的豆瓣是很少有這樣的現象出現。
當然有這樣的誤差是排除不了認為控制,不過一些差評原由但也並非空穴來風,那麼下面就一同來看看這些人是怎樣看待這部電影的吧!
第一點,就是創新的地方並不明顯,模仿得太過於直接。不少人在評語當中認為電影當中的很多劇情和特效都跟之前諸如星球這類電影過於相像,對於熱衷於科幻的觀眾來說實在難以容忍。
不過,我國在科幻題材的電影上一直都是除外完善模式,能夠真正拍出好的電影已是不易。更可況,任何一種突破都需要借鑑學習,電影的創新也是需要一個過程,那就更不能急於求成地對國內科幻片有著那麼高的要求,一定的肯定可能會讓它發展得更好。
第二點則是一些知識性存還是存在很大問題,不少在物理學上有一定認識的人認為影片當中出現的多種現象不夠科學。諸如地球停止運轉之後帶來的重力、大氣徹底消失的假設都成為了他們抨擊的理由,不過任何一個科幻電影如果中規中矩得根據現有的理論去拍攝的話,很難會呈現出那麼大的震撼力,正是因為突兀和不可思議才會有那麼多奇妙的場景能夠被拍攝出來。在這點上並不是只有這部影片有這樣的特點,即便是美國的科幻電影也是存在一些於科學理論相悖的東西。
其次就是影片主人公的行為過於感性化,很多人覺得吳京的愛子之心太過於感性,在面臨人類的共同計劃的時候,卻在危機的時候沒有權衡起集體,這一選擇很多人認定為自私,但是這未免不是我們被慣有的無畏精神所固化,看過太多的英雄行為就難以接受小我,可是人本身就是具有感性精神,在面對親情的時候更是難以控制,那些偏向於理性主義的人士未免太過於苛刻,以至於看不到影片主要的思想和用意。
不管怎樣講,《流浪地球》和《戰狼2》一樣,吳京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新體驗,期望吳京能持續加油!你們喜歡吳京和《流浪地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