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IMDb評分狂跌,科幻出海還未成熟

2021-01-07 澎湃新聞

鋒芒智庫丨指月

近日《流浪地球》在Netflix正式上架後,許多國外觀眾也通過流媒體觀看了這部中國科幻巨作。但與許多人期望的不一樣,《流浪地球》的IMDb評分自從Netflix上線後開始了直線下降——在內地公映時IMDb《流浪地球》最高超過8分,而截至目前,評分已經下降到了6.2分。

雖然IMDb評分並非一直穩定,但從8分以上到6.2分的跨度太巨大了,顯然事出有因。Netflix在全球有超過1.39億訂閱用戶,而又正好沒有進入大陸市場,《流浪地球》Netflix上線後IMDb評分斷崖下跌,可見在許多外國觀眾眼中《流浪地球》並不存在光環,也離他們心目中的科幻神作相差甚遠。

但這種反饋其實早就在《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的預料之中。

郭帆導演曾經接受過《環球時報》的採訪,被問到關於國外受眾時說:「我管他們能不能接受呢?我先服務中國觀眾。我這部影片沒有考慮任何國際市場,或者國際觀眾。我是覺得我們還沒有到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能力去做一個全球視角的電影。什麼時候全球有一半人說中文的時候,自然而然就出去了,這是一個文化的部分,我們的文化還不夠強大。」

郭帆導演的這番話至少傳遞出了兩種體會。首先是對中國文化的自信,服務於本國觀眾的科幻作品並不低人一等,中國團隊的製作水平也在迎頭趕上;其次,這也說明了郭帆對《流浪地球》在國際市場表現的清醒認識——這是一部不考慮國外受眾的電影,還「沒有到那個時候」。

功夫、姜文、張藝謀,國產IMDb高評分意味著什麼?

建立在理性討論的基礎上,本文僅從電影、文化內容入手,不討論任何「國內大規模水軍」言論和其他政治陰謀論。在詳細解析中國科幻乃至於中國文化出海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IMDb對中國電影的偏好和看法。

【鋒芒智庫】截取了IMDb標記人數較多、評分排在前列的十餘部國產電影:

相比豆瓣大量9分以上的電影,IMDb TOP 250裡僅有《肖申克的救贖》《教父》《教父2》《蝙蝠俠:黑暗騎士》四部電影在9分及以上。因此IMDb 8分以上的高分國產電影並不多,能夠高於豆瓣評分形成倒掛的更少。

IMDb評分前五

張藝謀、楊德昌、姜文、王家衛等名導的作品《霸王別姬》《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活著》《鬼子來了》《芙蓉鎮》《無間道》在IMDb排名前列,大都在國內也是經典神作,也基本符合上文所述「1分以內」的正常分差。其中差距最大的《霸王別姬》在豆瓣是名列榜單第二的最高級別作品,IMDb稍稍落後。但總體來說,所謂「中外文化審美差異」,在高分電影範圍內並不是常態,許多藝術都是共通的。

反之,IMDb高、豆瓣低的電影就值得特別注意了——在【鋒芒智庫】所統計的範圍內,《葉問》《英雄》《霍元甲》的IMDb取得了比豆瓣高的評分。

《葉問》《霍元甲》的題材一致,均為講述民國功夫大師故事的功夫類影片。這類電影在國外的走紅要歸功於李小龍時代的演繹和文化傳播,這其實正好印證了文化接受度影響評分的問題。這類功夫大師痛擊洋人的電影能夠被大部分外國觀眾所喜愛,顯然是對功夫片的文化全然接受的土壤在支撐。

《英雄》則代表了另一類作品。張藝謀等一代名導的「中國風」大片,場面恢弘,臺詞、動作也極盡考究,但其敘事節奏和內涵卻有爭議,不為國內觀眾所普遍接受。張藝謀自《英雄》開始的古裝大片是其中代表,電影美學國內觀眾並不十分買帳,但國外觀眾卻口味一致地喜歡這些電影,除了《英雄》的差距,《十面埋伏》豆瓣6.0分,IMDb 7.6分;《滿城盡帶黃金甲》豆瓣5.4分,IMDb 7.0分,差異都十分巨大。

但這種差異也處於變化之中——這體現在《英雄》國內評分的不斷上升,從早期的6.7分左右已經升至7.2分,同時,《十面埋伏》《無極》《夜宴》等調性類似的電影也在近年來口碑有所反彈。

【鋒芒智庫】認為:IMDb作為國外最為大眾的電影評分,反映的是國外普通影迷的真實看法。文化土壤區別造就的大眾接受度區別是必然存在的,相應的帶有強烈本土色彩的商業類型片,需要強有力的文化輸出基礎和審美培養。功夫片在IMDb能夠獲得比國內更高的評分,正是因為這種類型片自李小龍開始培養出了廣泛的受眾。

科幻電影的文化隔閡和情懷加持

《流浪地球》是國產科幻商業片的裡程碑之作,好萊塢卻有著數十年的積累,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審美標準。因此換位思考的話,國外觀眾看待《流浪地球》,很像中國觀眾看好萊塢拍的功夫片。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2008年羅伯·明可夫導演的《功夫之王》,請到了李連杰、成龍兩大功夫巨星加盟,豆瓣評分只有5.4分,IMDb觀眾們看著「自家孩子」還是打到了6.6分,這部我們看起來很奇葩的電影,在IMDb觀眾眼裡卻是一部過得去的中國風大片。

國外觀眾在看待功夫、武俠片時基礎心態是接受新的文化類型,而面對科幻電影時自動帶入的或許是好萊塢的標準。

突破電影文化語境原本就是很困難的事,《流浪地球》不能贏得IMDb的好評,一則是因為國外觀眾被好萊塢科幻商業片養刁了口味,不覺得《流浪地球》在水平線以上的視覺特效有多驚豔;二則是《流浪地球》本身敘事和細節都是為國內觀眾量身定製的,對國外觀眾來說是全新、待商榷的。

也就是說,《流浪地球》的優點在國外觀眾眼中未必是優點,因為《流浪地球》的確從《2001:太空漫遊》和《星際穿越》學到了不少,但其缺陷如部分演員的青澀表現卻實打實地被看在眼裡。

《2001:太空漫遊》

比如一位打出5分的IMDb網友就寫道:「不可思議的特效,無法辨認的人物,令人困惑的故事情節。」但這位網友同時表現出了期許:「說起偉大電影的製作之路,中國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希望這能夠持續下去。如果還有什麼——我明天要出去買《流浪地球》的小說。」

概括而言,《流浪地球》被IMDb網友稱道的是特效水平、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對電影的角色表現並不滿意,也並不能體會到中國本土設定對國內科幻觀眾的情懷意義。但《流浪地球》的特效、劇本在面對好萊塢科幻時也並不具備優勢。因此,IMDb觀眾顯然將《流浪地球》定位成了一部普通的科幻災難片——考慮到《後天》這樣的美式經典災難片在IMDb也只有6.4分(豆瓣8.1分),國外觀眾是用什麼樣的標準在看待《流浪地球》,就很明朗了。

結語

近年來,因為國內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及Netflix等流媒體的海外戰略,國劇、電影出海又逐漸成為熱門話題,被Netflix購下海外版權也成為了宣傳資源之一。

但具體到商業科幻片這一細分類型,《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的心態其實是值得稱道的,他清晰地看到了國外電影觀眾對待科幻類型片的評價體系的差異,在目前,「現代中國」的文化輸出尚未普遍,國外對中國影視文化的接受大都還停留在功夫片和張藝謀、姜文那一代國外獲獎的電影之下,一個中國文化底蘊的科幻故事沒有被國外觀眾理解,是很正常的事。

並且從製作水平來說,《流浪地球》在國內堪稱標杆,生生拔高了國內科幻特效的表現力,但若放到好萊塢大製作的標準下,優勢顯然也不明顯,除此之外,演員的表現也有待進步。

當時郭帆表示:「我們只有四分之一的團隊是海外團隊,但真正你去跟他們實際合作的時候會發現,也別太迷信海外團隊。」他談到,「我們中國的團隊真的很爭氣,讓我很驕傲,是因為用心讓他們做的東西特別牛,海外團隊就會很有壓力。」這其實是中國發展科幻商業片的底氣——其實多數視覺特效公司都在中國代工,國內的電影特效工業正在默默成長之中。

只有在國內做出成績,成為票房標杆才能激勵起行業對國產科幻類型片的興趣,實打實的利益驅使下更好的內容才會出現。《流浪地球》IMDb評分不高並不意味著這部國產科幻裡程碑作品被蒙上了灰塵。用郭帆的話來說,「管他們能不能接受呢?我先服務中國觀眾」就行了。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登頂北美票房中國紀錄,中國科幻電影實現軟輸出了?
    當「小破球」一路向前並成功「出海」,中國科幻電影也終於在世界科幻電影市場上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帶著地球去流浪,《流浪地球》科幻外衣下的「中國心」「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正如影片中MOSS的這句話,《流浪地球》貫穿始終的正是與理性所對抗的東方式情感邏輯。當末日即將來臨,地球面臨危機,人類如何自處?
  •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正式與觀眾見面,首映當日就突破了2億元的票房大關,同時豆瓣評分飆升至8.3分,最終以46.55億的票房躍升為國產電影票房第二(僅次於《戰狼2》)。許多影評人和觀眾將《流浪地球》的上映稱作是中國科幻片元年的開啟,同時也將《流浪地球》稱為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2075年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必須通過「流浪地球」計劃逃離太陽系另尋家園的故事。所謂「硬科幻」是指運用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硬科學為基礎,通過嚴格且專業的計算和推演,描寫新技術和宇宙探索為人類命運與未來帶來改變的科幻作品。
  • 影評丨《流浪地球》國產科幻裡程碑
    長此以來,國內的科幻電影市場幾乎全部被國外電影霸佔,直到《流浪地球》讓觀眾看到了國產科幻作品的曙光。由此可見,為《流浪地球》的拍攝,可謂是煞費苦心。2019年2月5日,《流浪地球》國內上映,本就寄予厚望的它,一經上映就爆紅網絡。從放映到排片結束,《流浪地球》國內獲得46.55億的優秀票房。觀眾口碑飆升,豆瓣評分7.9作為國產科幻片已經非常高。《流浪地球》也因此被稱為國產科幻劇的裡程碑創作,2019年也被稱為中國科幻元年。
  • 科幻熱片《流浪地球》小析
    《流浪地球》國內外的上映,該部影片迅速火爆了起來。《流浪地球》作為中國首部3D科幻電影在國內外同步上映,開創了中國硬科幻電影的新紀元。該影片受到國內外媒體的一致好評。其中,《紐約時報》稱其標誌著中國電影工業躍入太空時代,是中國電影工業黎明的新開端[1]。還有外媒感嘆:「終於不再是只有美國人拯救地球了。」好萊塢科幻影片呈現給觀眾的理念一直都是美國人在拯救地球,其充當著傳遞美國普世價值及塑造國家形象的工具。
  • 《流浪地球》:不那麼「硬」的硬科幻電影
    較於往年「孫悟空」題材霸佔春節檔的情況不同,這兩部電影都帶有科幻元素。「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概念又被適時拿出來炒作一番。上映第一天,《流浪地球》在豆瓣的評分就達到8.4,票房超過2億。豆瓣上有評論:華語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硬科幻大片。
  • 《流浪地球2》能否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新高峰
    《流浪地球》第二季已官宣《流浪地球》要拍攝第二部,擬在2023年大年初一上映,這一消息一發出便引得網友熱議,2020年還沒過去,這3年後的春節檔就預定上了。《流浪地球》第二季概念海報《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佳作《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於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
  • 出海成績搶眼 硬核科幻《第二銀河》能否成為遊戲界的《流浪地球》?
    在遊戲領域,科幻遊戲也始終都游離於主流之外,尤其是在手遊圈層,這麼多年似乎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大作誕生,產品缺口異常龐大。直到今年年初,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全國範圍內的走紅,似乎突然引爆了普羅大眾對科幻的興趣,也折射出了包含遊戲在內的一眾科幻衍生產業鏈其中所蘊藏的龐大市場價值。
  • 《流浪地球》國內豆瓣評分慘烈,國外評分居然一致好評!
    《流浪地球》的崛起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特效的希望,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中國也是可以做出像好萊塢一樣的特效大年初一上檔的電影中,只有《流浪地球》橫掃一切,獨佔第一名。目前還是以30多億票房遙遙領先!看過的人都知道這部電影也是有吳京出演,其他的演員基本上都不是流量明星,幾乎就沒有一個是高流量明星,所以電影的投資基本上都算在特效裡面!
  • ​韓國人離《流浪地球》還有多遠?
    這是《流浪地球》之後,亞洲又一部太空科幻題材的電影,難免被拿來做比較。 在豆瓣上,二者的差距十分明顯,《流浪地球》評分7.8,《勝利號》則實慘:看過電影之後,條姐感覺這個評分有些偏低,於是又上imdb看了一下,發現《勝利號》的評分略高一點:那麼,《流浪地球》是不是真的只有在國內才得到認可,實際上並不能打?
  • 《流浪地球》:開啟國產科幻電影元年
    《流浪地球》不但口碑好,還擁有足夠的話題性,也是其成績好的原因。近幾年,《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看似與節日氣氛不那麼相符的影片,卻在春節檔拔得頭籌,從側面說明,喜劇類型已經退燒,能夠引起觀眾好奇和興趣的新類型正在崛起。
  • 海外對《流浪地球》啥評價?美國認可、希臘客觀,看到韓國:酸了
    最近春節檔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春節檔的電影卻始終熱度未減,對於春節檔播出的《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飛馳人生》等電影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流浪地球》更是衝出國門,給全世界帶來了一個新的驚喜。
  • 流浪地球,出發!開啟國產科幻新紀元
    而今年卻不同,一位讓人意想不到的選手亮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截至2月9日凌晨,它已斬獲了12.67億的票房,以一半票房佔比的優勢,領跑新春賀歲檔。「國產科幻」、「吳京」、「劉慈欣」等等關鍵詞,都能在影視圈與科幻圈裡激起不小的浪花。在新春賀歲檔一眾喜劇電影中逐鹿的科幻電影,它的問世有什麼意義?它對國產影業的影響有多大?且讓我們細細梳理。 首先來看看《流浪地球》的背景吧。
  • 《流浪地球》之後,科幻電影除了《三體》還有這些等待著上映!
    或許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但如果提名科幻電影的話,相信大家不會有其他異議。自《流浪地球》上映之後,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就此被打開。雖然《上海堡壘》帶來了小意外,但是大家對科幻題材的熱忱並沒有因此熄滅。 郭帆更是憑藉《流浪地球》一片,拿下了第32屆金雞獎最佳影片,以及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可謂是大贏家。
  • 《流浪地球》之後,科幻電影除了《三體》還有這些等待著上映
    或許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但如果提名科幻電影的話,相信大家不會有其他異議。自《流浪地球》上映之後,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就此被打開。雖然《上海堡壘》帶來了小意外,但是大家對科幻題材的熱忱並沒有因此熄滅。 《流浪地球》都過去快兩年了,為什麼後續沒有優秀的國產科幻片?這個問題是當天論壇上,科幻作家韓松拋給《流浪地球》製片人龔格爾的問題。犀利,但是所有觀眾都關心的話題。
  • 中國科幻元年來了?!原來你是這樣的《流浪地球》!
    等待四年,郭帆導演終於帶來了《流浪地球》,踏出了中國科幻的第一步。科幻電影代表了電影工業的最高標準,而想要拍好一部國產科幻,好的故事、良好的工業基礎以及信任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大劉的小說為《流浪地球》提供了一個了良好的故事基礎,所以好的故事自然不用懷疑。隨著市場的成熟,中國電影工業一直都期望擴展科幻板塊上的空白。
  • 聊聊流浪地球和科幻小說
    但對照這次《流浪地球》引起的轟動效應,以前的科幻小說(包括三體)真是太小眾了,知道的人太少了。我的喜好也很小眾,如果以愛好者數量排序,我推測:黨史>圍棋>科幻>寫公文。沒有比看文件寫公文更小眾的愛好了吧。
  • 《流浪地球》獲獎、多家投拍《三體》 國產科幻影視作品還需如何...
    央廣網北京10月11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最近一段時間,國產科幻影視產業頻傳喜訊。在剛剛落幕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流浪地球》獲得了最佳導演獎。第二屆科幻影視創投會、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也紛紛啟動影片和創投項目的徵集,為國內科幻影視產業挖掘人才、積聚力量。
  •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分析,流浪地球票房能超戰狼嗎?
    流浪地球上映5天票房累計超12億,成吳京第二個爆款之作,按目前的趨勢打破戰狼2的票房記錄也是有可能的。這部中國科幻片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的數據,《流浪地球》首日票房1.87億,截止發稿累計票房9.01億,目前貓眼評分9.3分,豆瓣評分8.1分。
  • 《流浪地球》遭大量改分?豆瓣評分被曝「騙贊」,真相是……
    >新年對豆瓣的第一炮來自豆友對口碑和分數上都廣受好評的《流浪地球》評分的不滿流浪地球最新豆瓣評分65萬人評價這部電影已經是春節檔絕對的爆款了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據實時數據,上映至第8天的《流浪地球》票房已達
  • 《流浪地球》的背後,是那本陪伴你學生時代成長的《科幻世界》
    但隨著觀影人數不斷增多,豆瓣評分衝向8.4,貓眼評分高達9.4,口碑完全炸裂。票房也成功實現逆襲,截至目前,《流浪地球》上映4天,累計票房9.36億。票房佔比就是賀歲檔的半壁江山。我覺得《流浪地球》也是如此,不是科幻迷不懂太陽啊宇宙啊也沒什麼,單單從中國人的家文化出發,這部「災難片」在春節檔上映也很適合。因為看著熒幕上地球去流浪,牽起身旁家人的手,這一刻就是中國人的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