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媒體報導,香港屈臣氏前CEO蘇某在10月22日參加鐵人三項比賽的遊泳項目時遇溺身亡,享年66歲。
圖:頭條日報
報導稱,當時所有選手正進行遊泳項目,作為參賽者的蘇某疑身體不適舉手求救,救援人員迅速趕到將他抬上獨木舟並做心外壓救援,但他已沒有反應,隨後由救護車緊急送往醫院,但最終宣告不治。
圖:頭條日報
報導還指,此次三項鐵人比賽按年齡、經驗分多個組別進行,66歲的蘇某是馬拉松及鐵人三項賽的常客,雖然去年做過「通波仔」手術,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但他仍然參與喜歡的鐵人三項比賽。
有參賽者稱:當日天氣非常好,很適合比賽,並不覺得辛苦,也指比賽的救護設備及人手充足。
香港心臟科專科醫生何鴻光介紹,此次意外的當事人年紀較大,本來就身患高膽固醇,更何況去年剛做了「通波仔」手術,突然參加如此劇烈的競技性運動,風險過大。
他又介紹,曾經接受過「通波仔」手術的病人,除非有急性心肌梗塞等較嚴重情況,否則,一般接受手術出院後即可去逛商場輕鬆散步,休養一個月後便可開始做適量運動,例如爬山、遊泳及打羽毛球等,但運動前要先做好熱身運動,凡事量力而為,身體一出現不適就應停止;如要做劇烈運動或參與比賽,應先徵詢醫生意見,醫生會就病人的身體、血管情況及支架長度等作評估。
圖:網絡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60歲以上年齡參加鐵人三項猝死的個案是一般年齡的十倍。主要是因為年齡越大,心血管越窄,危險就越大。
「通波仔」即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它是一種微創手術。
方法是將導管經大腿或手腕動脈引導至心臟血管狹窄的位置,擴張球囊及支架以令血管暢通。與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相比,此方法的好處是不需要開胸,而且只需在局部麻醉下進行,術後一般需服食醫生處方藥物,以維持低水平的膽固醇。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巨大壓力下,人們患心臟類疾病的風險越來越高且呈年輕化趨勢。另外,心臟類疾病複雜且種類較多,應引起大家的重視。
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種,在我國,每年新出生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高達15萬左右。臨床統計顯示,先天性心臟病分為內外兩類因素,內因主要指遺傳因素,而外因則指孕婦在妊娠前、中受到的感染等外界影響。避免先天性心臟病的主要措施在於預防,如加強孕期保健、避免孕期感染疾病等。另外,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冠心病
它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也稱缺血性心臟病。是目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
它以發作性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主要集中在胸骨體之後,也可波及心前區,甚至左肩、左臂內側或延至無名指和小指。患者常由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所誘發,飽食、寒冷、吸菸、心動過速、休克等亦可誘發。發作時伴有胸悶、壓迫感。
心肌病
心肌病是一種至今原因未明的心肌疾病,一般認為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應、遺傳、藥物中毒和代謝異常等有關。可分為擴張型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三種,其中以擴張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較為常見。
研究指出,成年人中超過三成有高膽固醇,他們患心臟病的機率要比一般人高出3~6倍。由於大多心臟類疾病在病發前毫無徵兆,因此及早檢查非常重要。心臟科醫生指出,四十歲以上患有高血壓或身形肥胖的「三高」市民,應定期進行心臟檢查。
就拿冠心病做過「通波仔」手術的病人來說,目前香港每年因患有冠心病而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的病人高達6,000多起,心臟科醫生指出,手術只是將塞得最嚴重的一段血管打通,病人本身血管栓塞的風險並沒有減少,仍屬高危一族,術後復發率超10%,因此,即使做了手術,也應該嚴加控制膽固醇及其他危險因素,還應定期檢查,降低復發風險。
圖:東網
旅醫網有提供香港上市醫療機構「香港獨家3D心臟動態檢測」,以3D立體心臟影像,顯示心臟健康情況,能及早發現心臟問題。想了解更多活動詳情可以添加旅醫網客服小安諮詢(微信號:Lvyi365)。
需諮詢您的醫療支出是否可以由香港保險報銷
請諮詢微信號:hk-4567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健康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