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走在街上看到賣氣球、彈珠、溜溜球的小攤,
總還想著上去買點帶回去玩,
可是轉頭一想,
「啊,我早就過了這樣的年紀」
只好放棄默默離開。
對於很多人來說,
動畫片就是童年的一部分,
裡面有希望、夢想、正義
責任、友情、愛的故事
……
從小人書、電影院、電視機,
到電腦、iPad,
一代代人接觸動畫片的方式發生巨變。
而不變的是童年的初心。
這些動畫片,
有些已成為一代人的「獨家記憶」。
一位60後回憶道——
做為60後,我們的第一部動畫片是在電影院裡看的。那時候的電影,在正片開映前,都會先放一部動畫片,也就十多分鐘,卻是小夥伴們的最愛。為了這十多分鐘,我們往往會急著扒完飯,就催著大人去影院,生怕錯過了正片開場前的這道「開胃菜」。印象最深的是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那精美的畫面至今無法忘懷。此外,還有《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等,雖然不多,但每一部都是經典。
有人說,
這是中國動畫史上的一塊金字招牌。
每10分鐘的動畫,
都要7000到1萬張原動畫,
可以想像上下兩集的
《大鬧天宮》凝聚了多少心血。
不滅記憶,水墨畫的巔峰之戰。
哪個男生沒有幻想過成為手持金箍棒,
驍勇善戰的齊天大聖呢!
「最開始聽媽媽講《小蝌蚪找媽媽》,
後來依偎在媽媽身邊看《小蝌蚪找媽媽》,
這是我和媽媽共同的回憶。」
——網友珊啦啦
第一部水墨動畫片,濃濃中國風。
質樸童趣,靈動溫馨,
就像一首娓娓道來的詩。
影片拍竣後的十多年,
還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
並在1962年第一屆中國電影百花獎上,
榮獲最佳美術片獎。
那個年代的小孩沒有其它選擇,
看的全都是一樣的、最好的動畫片,
它們也成為這一代人最特別的集體回憶。
作為最早引進中國的動畫片之一,
《阿童木》讓當年娛樂資源匱乏的孩子們,
第一次感受到了動漫的魅力。
一位70後遇到參與電影《阿童木》製片的馬克•漢德勒,
卻一時忘記阿童木的英文表述,
於是哼出一段阿童木的歌,
對方立即明白了,
於是笑著回應了一段阿童木的歌,
唱的更響更長……
鐵臂阿童木這個捍衛正義,
力大無窮的角色,
令人印象深刻。
我是非典型「70後」,凡是電視臺播的動畫片,作為「學渣」的我小時候基本都看了……記憶最深的是小時候看動畫片,會一邊看一邊用風扇對著電視機吹,以防電視機溫度過高,而被下班回來的爸爸媽媽抓住。現在想想,估計爸爸媽媽其實是知道的,只要不過分也就假裝不知道了。
——網友「湯糰」
進入80年代,
大量優秀的動畫湧現,
這些動畫,
大大豐富了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天書奇譚是我國第三部動畫長片,
根據《平妖傳》的部分章節改編而成。
動畫裡最讓我們記憶深刻的是,
反派的三隻小狐狸精。
他們是影片笑料的最大製造者。
畫面「混搭風」,吳門畫派、民畫、
京劇臉譜、工筆白描等,讓人驚嘆。
螳螂新娘在交配後居然要吃掉螳螂新郎?
這是《黑貓警長》給許多人童年的世界觀,
產生的一次大衝擊。
機智勇敢的黑貓警長,
偵破了一個又一個案件,
痛擊一隻耳,
空中擒獲兇殘的食猴鷹。
抓住了偷吃紅土的大象、河馬、野豬,
保衛森林的安全,
成為了80後童年第一個「超級英雄」。
自1985年起,
米老鼠和唐老鴨開始在CCTV1播出,
每天15分鐘。
雖然該節目僅播出了1年,
卻深深的影響了幾代國人的童年。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這句朗朗上口的歌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哪怕現在的孩子們沒看過葫蘆兄弟,
也都會哼。
葫蘆七兄弟一個個都本領超群,
但也有自己的性格弱點,
為救爺爺與妖精們戰鬥。
最終團結一心克服困難戰勝了蛇精和蠍子精,
充滿了教育意義。
「還記得爸爸當年帶我去寧波百貨大樓買威震天,
結果賣完了,我當場就坐地大哭。」
——網友小鑫。
《變形金剛》當年是以「零身價」踏入我國的,
但從那一刻起,
幾個鋼筋鐵板的機器人,
除了培養起無數人日後的懷舊情緒之外,
還以日益完善的經濟鏈條,
讓其他的動畫片望塵莫及。
為擺脫"小偷"的壞名聲而決然離開家,
為擊敗可怕小花貓邁出勇敢一步,
開飛機的舒克和開坦克的貝塔,
是童話大王鄭淵潔筆下最著名的童話形象,
也是小編小時候的「型男」標準。
在劇中,無論老鼠、貓、人類
都有善與惡的存在,
強調不同種族之間的和平。
畢竟,童話不是只寫給小朋友看的。
童年的記憶,藍色的夢想。
多少人都夢想有一個機器貓,
變出時光機、任意門、竹蜻蜓、記憶麵包...
帶我們實現夢想、穿越時空。
多少人都會覺得自己有了機器貓,
肯定不會像大雄,
那樣幹那些窩囊的小事。
其實,哆啦a夢想讓我們的知道的是,
不要總是依賴別人,
不然永遠都長不大。
畫風簡潔,
可寥寥幾筆,
就勾勒出一個個生動的形象。
小丸子那些戳心坎的心理活動,
和畫外音更是讓人忍俊不禁。
或許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吧。
我看聖鬥士星矢時讀5年級,放學後老師讓加自習課,我的任務就是盯著老師,看她騎車走了就宣布下課,一鬨而散。當年的聚會的據點是離學校最近的一個同學家。現在童年的玩伴都天各一方沒有音訊了。如果能重新聚在一起看看聖鬥士,該是多好的畫面。
——來自一位80後的感言
絕大部分80後,
尤其是男孩子的星座啟蒙。
每個孩子都能在這裡,
找到屬於自己的對應角色。
故事情節很簡單:打怪,闖關,救女神。
卻反映出了多少男生那時「質樸」的理想。
帥氣的黃金聖衣和華麗的天馬流星拳,
吸引了一代代熱血少年。
你現在還會因那一句
「湘北籃球稱霸全國」的口號
而感動到熱淚盈眶嗎?
灌籃高手即使歷經數年,
仍然可以牽動一大批SD迷的心。
兩大主角櫻木和流川或可愛搞笑,
或沉默寡言。
一位「80後」母親陳女士說,
《灌籃高手》是我一口氣看完的第一部動漫,
現在我還會陪兒子一起看,
感覺特別溫馨,
特別希望時光能在這一刻多停留一會。
在很多90後的記憶裡
周一到周五,
一放學扔下書包就打開電視。
那時候還沒有單獨的少兒臺,
是CCTV7在播軍事和少兒的內容,
有時候CCTV7播軍事新聞的時候,
就調到CCTV1看動畫城接著是大風車。
「為什麼要打雷下雨,為什麼有冬天夏天。
不知道的奧秘萬萬千千,
智慧簡單又不簡單……」
當這熟悉的旋律響起時,
我們總是忍不住歡快地跟著哼唱。
智慧老人創造的海爾兄弟,
為了解決人類面臨的災難,
解開無盡的自然之謎,
進行了種種神奇歷險。
那個時代的國產動畫,
雖然製作水平有限,
但充滿了想像力。
雖然沒有臺詞,
卻是童年最美的回憶之一。
圓頭圓腦的小鼴鼠所演繹的,
是既搞笑又充滿溫情的小故事,
思想內容輕鬆,情節生動風趣。
它曾讓所有人享受到溫暖。
精靈寶可夢,
也叫寵物小精靈、神奇寶貝,口袋妖怪。
「皮卡,皮卡皮,皮皮卡丘」
伴隨著大谷育江的皮卡丘語,
那隻小小的電氣黃老鼠,
已經伴隨我們了二十多年了。
帥氣的噴火龍,堅韌的妙蛙種子,
蠢萌的可達鴨,聰明的喵喵,
看透一切的沼躍魚...
一款款總有你的菜。
一位00後網友的自述
我是02後,一歲時看《天線寶寶》;然後兩歲時開始看《貓和老鼠》,一直看到四五歲,跟大多數人一樣;然後開始轉國漫,二年級到四年級都是《喜羊羊與灰太狼》,在《喜羊羊與灰太狼》《守護甜心!》中參半度過,不過有一部國產動漫,二年級那時是真心喜歡:《彈珠傳說》,期間還雜著《神廚小福貴》、《虹貓藍兔》系列、《開心寶貝》。不過,五年級我開始接觸了更多國外動畫,先是看美國的《BEN 10 》(《少年駭客》),再如《成龍歷險記》,《哆啦A夢》等……
不少00後也看80後90後看的動畫片,
畢竟那些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以輕鬆詼諧的風格,
講述了青青草原上羊和狼的鬥爭。
雖然從來沒有吃到過羊,
但是灰太狼還是一次次堅持著「我會回來的」。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再生種花家!」
什麼樣的動漫能瞬間點燃你的愛國情結?
相信很多90後、00後會說——
這部動漫講述一群兔子,
怎麼從「種花家」一窮二白,
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奮鬥,
趕走腳盆雞,
蹬了鷹醬一臉血,
造出了自己的大蘑菇彈和航空母艦,
發展成藍星最強者之一。
相信大多數國人都能看懂角色的設定。
網民「沉迷M我」說,
「謝謝《那兔》,
讓我喜歡上了枯燥的《中國近代史》。」
風起雲湧的戰國末期亂世,
合縱連橫,百家爭鳴。
秦時明月帶給我們的就是這樣
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它讓很多原本躺在歷史課本上的名字
變得立體豐滿,
變成了一個個俠客隱士,
這是一次成功的IP重塑,
讓新一代的少年從動畫片中
了解燦爛瑰麗的中華文明。
一個百折不撓重情重義的英雄,
大聖歸來,燃!
有笑點有淚點,
這不是老調重彈,而是重構經典。
這些童年的經典你是否還記得
這些回憶讓我們
還能擁有一顆青春的心
#你覺得心還年輕的表現是什麼#
今天的都市順風車
我們一起年輕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