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案」被拐少年回家之後:想追究養家責任,又怕孩子接受不了

2021-02-27 剝洋蔥people

申聰的回歸,填滿了申家存在了15年的缺口。但喜悅之後,他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適應,比如如何融入彼此的生活,或者如何和「那個家」相處。

申聰的獨立臥室。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攝

文丨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編輯 | 陳曉舒 校對 | 盧茜

本文約5647字,閱讀全文約需11分


申軍良住了十二年的出租屋變得溫馨了。

 

靠門一側的牆上貼了大幅的裝飾畫,背景是清新的粉紅色;新添置的沙發上鋪著防塵的毛巾,水泥地擦得乾淨。最近,他還添置了空調和高低床,把三個孩子的房間填得滿滿當當。相比原先四面白牆的屋子,總算有了住人的樣子。

 

15年前,申軍良剛滿一歲的孩子申聰被拐賣了。從那之後,申軍良的魂一直飄在外面。家裡先後又添了兩個孩子,但他更在乎關於申聰的線索。直到今年3月,申聰回家,申軍良的心也跟著回來了。

 

角色轉變得迅速且徹底。4個月前,申軍良還是只會談論「梅姨」和「人販子」的尋子父親,現在他關心的是濟南的中考分數線。為了讓申聰迅速提高成績,跟上全班的學習進度,他四處打聽哪裡的老師好、哪裡的補習班提分快。申聰也不再是以前只愛遊山玩水的廣東男孩了。他每天學習到半夜,學校和家兩點一線。最高興的事是分數提高、打籃球和去餐館吃一頓粵菜。

 

申聰是「梅姨案」中第三個被成功尋回的孩子。今年7月15日,又有兩個孩子在廣東被警方找到,並與親生父母相認。截至目前,同案被拐的9個孩子已有5人被尋回。

 

15日那天,申軍良專門跑了一趟廣東,向找到孩子的父母道賀。他們一起尋子多年,「只有我們知道多不容易。」申軍良說。

 

找回孩子意味著新生活的開始。申聰的回歸,填滿了申家存在了15年的缺口。但喜悅之後,他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適應,比如如何融入彼此的生活,或者如何和「那個家」相處。

孩子失而復得,每天飯菜不重樣


申家的飯桌已經多年沒有這麼豐富了。原來每頓飯只有一個菜,以青菜為主。現在每餐至少兩個菜,葷素搭配,要麼有肉,要麼有雞蛋。

 

申軍良的妻子每天變著花樣做飯。早上雞蛋和麵攤煎餅,晚上炒菜大米飯。她還上網學做粵菜和客家菜,今天弄個白蒸肉,明天做個炒青菜。雖然做不出正宗的口味,但能保證每天不重樣。

 

改變源於申聰的回歸。申聰是申軍良的第一個孩子。2005年1月4日,剛滿一歲的男孩被人販子入室搶走。那天開始,河南人申軍良踏上了尋子的道路。15年間,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花光了所有積蓄,還背上了50多萬債務。

 

收集到的線索越來越多,範圍也逐漸在縮小。今年1月16日,經過DNA比對,申聰在廣東省的一個小山村裡被比對上。3月7日晚上,在警方的安排下,申軍良終於見到了失散多年的兒子。

 

襁褓嬰兒如今已經長成少年,中等個頭,身形消瘦,繼承了申軍良的臉型和五官,笑起來眼睛彎彎的。而申軍良已經43歲,兩鬢微白。

8月5日,三個孩子陪申軍良過了43歲生日。受訪者供圖

 

時隔15年,兒子失而復得。申軍良夫婦恨不得把缺失的愛一股腦全補上。他們整天圍著申聰轉,研究他的好惡。

 

為了配合申聰的口味,申軍良一家用最快速度調整了飲食。醬熬魚改成了清蒸魚,紅燒肉變成了粉蒸肉,只因為申聰喜歡清淡的口味。吃了十幾年的饅頭、麵條一夜間從餐桌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天三頓大米飯,因為申聰吃不慣麵食。為此,申軍良還專門買了口電飯鍋。

 

申聰覺得過意不去,他曾悄悄問兩個弟弟:「每天吃米飯,你們習慣嗎?」申軍良聽了搶答:「我們吃什麼都行。」

 

一次聊天時,申聰說起在廣東早上經常吃腸粉,申軍良又坐不住了。他騎著小電車四處尋摸腸粉,終於在離家十幾公裡外發現了一個攤位。「明天早上一早過去給你買。」他向申聰承諾。每次去超市採購,他也要帶上申聰,專挑他在廣東吃過的菜買。

 

今年端午節,申軍良專門挑了家廣東菜館過節。這是申軍良一家15年來第一次正式過端午節,「申聰丟了之後,我家只有春節才買些豬肉白菜,包頓餃子象徵性過一下。」申軍良說。

 

從南方到北方,生活各種不習慣

 

和申軍良相認之前,申聰生活在廣東的小山村裡,他幾乎沒出過廣東,更沒到過北方。「我曾經以為全國都是那樣。」申聰說,直到回到濟南,他才發現「哪兒都不一樣」。

 

濟南的包子、饅頭在他看來又幹又硬,完全吃不下。只有家裡加了雞蛋、用機器壓出來的新鮮麵條能勉強吃幾口。「你以前在廣東吃什麼?」申軍良問,申聰說:「差不多每天不重樣。」他告訴弟弟,光用臘肉就能做好多種菜,廣東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自己醃製的臘肉。

 

他愛吃的東西,申軍良和兩個孩子都沒吃過。有一次,申軍良帶他逛夜市,快到家門口時碰上個烤魷魚的攤子。申聰說在廣東常吃,買了十幾串。申軍良一家沒吃過烤魷魚,煙燻味道混合著魷魚的腥味讓他受不了。

 

自來水煮開的涼白開申聰也喝不慣,他覺得味道像水溝裡的壞水。剛到濟南家裡時,他不好意思讓申軍良換水,忍著不喝,後來生了口腔潰瘍,嘴裡都爛了,申軍良才發現。

 

密集的樓房讓他覺得憋悶。在養父母家時,他們住著大院子,依山傍水。申聰好動,上樹爬山,成天不閒著。初到城市,兩點一線的生活單調乏味,申聰覺得被關進了籠子。他每天窩在家裡學習,偶爾出去打會兒籃球,又受不了高溫天氣,乾燥的熱風吹得他全身不舒服。實在憋得難受,他就跳起來拍屋頂玩,申軍良家沾滿灰塵的天花板上都是他的白色手印。

申聰喜歡運動,申軍良給三個兒子準備的禮物。受訪者供圖

他還介意「申聰」的身份。剛回濟南時,申軍良總想帶他出去轉轉,申聰不願意,「大家都認識你,那不就知道我是申聰了?」即使出門,他也不會和申軍良走得太近。

 

有記者上門拍照,他要把書桌收拾得乾乾淨淨,書包、帽子、水杯都要收起來,「怕被同學知道他的身份。」申軍良解釋。

 

他也理解不了北方的說話方式。前一陣,申聰在學校鬧了笑話。他私下裡稱呼一個染過頭髮的老師為「黃毛」。有調皮的同學當著老師的面喊「黃毛」,老師生氣了,把申聰叫到辦公室訓了一頓。

 

「在廣東,看見男孩叫靚仔,女孩叫靚女,染頭髮的叫黃毛,再正常不過。」申聰覺得委屈。

 

「最難」的事

 

但最讓他頭疼的是學習。剛見面時,申軍良問他:「你學習怎麼樣?考試能考多少分?」申聰說那得看運氣,運氣好就多兩分,蒙錯了就少兩分。

 

「再晚幾個月找到他,可能已經輟學了。」申軍良說。他在廣東上初三,幾乎沒寫過作業。好幾門科目經常考到幾分或十幾分,而且偏科嚴重。這樣的分數,即使在廣東的縣城裡也只能上墊底的學校。被警方解救時,他寫下自己的基本情況,目標一欄,他寫了「當兵或打工」。

 

為了讓他好好學習,還沒回濟南,申軍良就四處打聽學校。因為異地跨學教材不同等問題,原本應該讀初三的申聰被安排進一所公辦學校讀初二。這所公辦學校是轄區內很不錯的學校,甚至比申家兩個弟弟就讀的學校還要好。申聰一進去就墊底了。

 

申軍良收拾出一個房間讓申聰學習,每天陪著他上網課、做作業。還專門置辦了書架和印表機,給他挑選了課外書和讀物。

申軍良給申聰辦好了學校,領到了教材。受訪者供圖

申聰的兩個弟弟學習都不錯。六年級的老三能教申聰簡單的知識,更多的輔導任務落到了老二頭上。每天放學,他把自己的作業做完,再給申聰講課。申聰也依賴他,遇到不會的題就抱著書找他。

 

但他基礎太弱了,小學範圍的漢字不會寫,英語更是一塌糊塗,連音標都不認識,習題更要一道題、一道題講,把老二累壞了。

 

為了突擊,申軍良請了每堂課300塊錢的家教老師,每天兩小時,一對一補課。惡補了將近四個月,成績才有起色。7月中旬的考試,他的生物、地理成績都達到了升高中的水平。

 

動輒上千的補課費用佔了申家每月開支的大部分。為了補貼家用,申軍良晚上出去做代駕,凌晨兩三點才回家。一晚上能接兩三單,賺一百多塊錢。

 

「明年才是最難的一年。」申軍良忍不住嘆氣,對於申聰來說,三門主科依然是塊難啃的骨頭,今年期末考,他的英語成績依然離及格線差得遠,「到時候真得玩命兒了。」

 

三個孩子

 

申軍良也要適應很多東西。過去的15年,他的心思很簡單:找孩子。但申聰回家之後,他覺得自己像走鋼絲的人,手上託舉著兩個家庭:申聰和兩個弟弟、自己的家、申聰的養家……稍不留意就會傾斜。他還在學習如何平衡這些關係。

 

尋子的15年間,申軍良的心從沒回過家。兩個兒子的飲食起居,他很少參與。他們從小吃百家飯長大,從來是家裡有什麼吃什麼,申軍良出門尋子的時候,他們也吃過白飯拌鹹菜。

 

即使申軍良在家,手機還是會響個沒完。一有線索就心痒痒,又想走。和兩個孩子的聊天內容僅限於功課和尋子。申軍良囑咐他們好好學習,說自己在外如何不容易。因此,兩個孩子和他並不十分親近。

 

申聰回家之後,他更無心照顧兩個孩子的喜好。

 

端午之前,因為申聰說在廣東會吃粽子,申軍良就買回三箱鹹粽子凍在冰箱裡。兩個弟弟吃不慣鹹粽子,申軍良說:「包子饅頭也好吃。」

申聰回家之後,申軍良買了電視,還購置了高低床。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攝

 

為了讓申聰吃過癮,他攢錢帶著全家去廣東菜館吃粵菜,五六個菜,都是申聰愛吃的。

 

「兩個弟弟吃得慣粵菜嗎?」記者問他。申軍良解釋:「他們從小沒吃過什麼好東西,吃什麼都行。」

 

申聰不習慣濟南悶熱的天氣,每次回家衣服都溼乎乎的。申軍良馬上張羅著裝空調。申家在濟南的出租屋住了十幾年,這些年,全家度夏只靠一臺立式電風扇。「我們和他兩個弟弟都習慣了,」申軍良說,「但申聰不行。」當時申軍良身上只剩2000多元,所幸有朋友願意先幫他墊付費用,空調才裝好。

 

申軍良的父親和妻子看不下去了,提醒他:「你有三個孩子,要公平對待。」 申軍良嘴上答應,但整顆心依然掛在申聰身上。

 

前幾天,申聰問申軍良,你說我考完試幹點什麼呢?「你想幹點什麼?」申軍良問。申聰說想回廣東看看。申軍良爽快地答應:「只要你想去,我隨時都有空。」

 

申軍良的父親反對他們回廣東。一方面擔心申聰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心動搖,另一方面,花銷是擺在眼前的實際問題。「你陪他玩完之後,另外兩個孩子生活怎麼辦?」父親問。申軍良還沒找到固定的工作,三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每月一萬多,他已經負擔不起了。

 

但申軍良顧不了那麼多,「只要是申聰提出來的,我都想盡力滿足。」

 

所幸兩個弟弟並不介意。他們理解申軍良,也不排斥申聰。三個男孩年紀相仿,在一起玩了幾天就熟悉了。申聰喜歡運動,不學習時就帶著他們打籃球,申軍良給他買的零食,他都拿出來分享。他教弟弟們說簡單的客家話,兩個弟弟教他說濟南話。三個人玩累了就擠在一張床上睡覺。

 

兩個家

 

申聰很少提起廣東的生活,也沒和申軍良多說他在養家的經歷,每次有人問起來,他就敷衍過去。比如問他濟南好還是廣東好,他說都差不多;問他是否適應濟南的生活,他說還行。

 

申軍良也不會主動聊這個話題,他嚴格地在「那家人」的稱謂前面加上了養家的屬性:「養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申聰這些年一直跟著養奶奶生活。」

 

申聰倒不避諱,偶爾提起在廣東的事情,依然用「弟弟」、「姐姐」描述他們。有時候和別人說起「奶奶」,申軍良會補充一句:「是他養奶奶」。

 

其實申軍良很怕別人和申聰提起養家。每次有記者採訪,他都會囑咐記者規避,理由是怕申聰傷心。「都過去了,孩子回家就好。」他說。申軍良見過其他有過被拐經歷的孩子,他們不接受親生父母,對於父母多年的苦心尋找無動於衷,也很難和養家分隔開。

 

但申聰的態度平和許多。他回到濟南讀書、遷回了戶口、也接受了申軍良給他取的新名字,融入了他們的大家庭。他會主動陪申軍良拉家常,為他找工作出謀劃策、噓寒問暖。申軍良在家,他就跟在身後滿屋跑。看到申軍良的拖鞋舊了,他攢著零花錢買了雙新的。

 

但在申軍良看來,他的懂事是因為之前沒有得到過多的關愛。因為好奇申聰之前的生活,申軍良從側面了解了一些情況:養家有女兒,當初買下申聰是為了湊兒女雙全,但後來他們又生了兒子。申聰很小年紀就承擔了家務。

 

申聰告訴申軍良,長大之後他曾懷疑過自己的身世,他問姐姐,為什麼自己和家人長得不像?父母和兄弟姐妹個子不高,體型微胖,大眼睛、深眼窩,標準的廣東人長相。只有他是小眼睛、瘦高個。姐姐看了他一眼,說差不多。「哪裡差不多了?」申軍良有些激動,「根本就不像,不是一家人。」

 

申軍良還沒和申聰的養父母見過面,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他們只通過三次電話。第一次是3月8日,申聰剛找到時,申軍良簡單問了問申聰的情況;後來兩次通話,都是為了給申聰辦戶口和辦學籍。「我和他們有什麼可說的呢?」

 

剛回濟南時,有律師建議他,讓人販子和買孩子的人賠償他這些年的損失。

 

對於搶走申聰的人販子,申軍良態度堅定:「希望人販子死刑。」2016年,當年搶走申聰的五名人販子相繼落網。2018年12月28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五名被告拐賣兒童一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張維平、周容平被判處死刑,其餘三人分別處以無期徒刑和十年有期徒刑。

 

部分被告不服判決,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申軍良也上訴了,他向幾名被告人索賠尋子過程中所支出的交通、食宿等各項費用,希望得到法院支持。

 

目前,二審開庭在即。「一定要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懲罰。」申軍良說。

 

但他沒想好該如何對待申聰的養父母。他想過追究他們的責任,「不然別人會以為買孩子沒事,你看買了申聰都沒事。」申軍良說,又怕孩子接受不了。

 

申聰勸過申軍良,不要找我養父母要錢了吧?他還說,以後要好好上學,賺大錢,給養奶奶買東西。

 

廣東的兄弟姐妹隔三差五就給申聰打電話,有時候從晚上十點聊到半夜。有幾次申聰正準備上網課,剛坐下視頻電話就來了。

 

申軍良嘴上說著不幹涉,但還是旁敲側擊地找申聰商量,希望他減少和「那家人」的聊天時間。最後父子倆商定,十一點之後就不再接電話了。「他們想讓申聰回去,申聰每天除了學習就是接電話。」申軍良抱怨,「他們不管你學習有多忙。」

 

每次申聰和養家通話,申軍良就自覺迴避,還不忘幫申聰關上門。「我不關心他們說什麼。」申軍良說。差不多十一點時,他再敲門進去,用手指比劃個十一,示意申聰掛電話睡覺。申聰也儘量不在申軍良面前接養家的電話。有一次電話打來時,申軍良就坐在客廳裡,申聰和對方敷衍了幾句就掛了。

 

「申聰的心還有一半在廣東。」申軍良心裡明白。


洋蔥話題

你曾陷入過「兩難」的境地嗎

後臺回復關鍵詞 「洋蔥君」 ,加入讀者群

推薦閱讀


對話張玉環:以後的日子最重要的是要養我老娘被羈押9778天後,張玉環無罪釋放洪水會讓三峽大壩發生位移嗎?

有你「在看」,我們會更好

相關焦點

  • 「梅姨案」被拐15年少年認親,父親準備的禮物讓人淚目……
    申軍良表示,自己要回歸家庭,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給孩子提供儘量的彌補,這次回去之後自己也會好好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可能看著孩子過得很好,為了孩子,我會坐下來好好跟他們說。如果孩子過得並不好,可能我感覺,我原諒不了買孩子的家庭。」申軍良說,對於養父母,其實我真的太矛盾了。他們撫養了孩子15年,沒有他們的撫養,可能孩子就長不了這麼大,這讓我感覺要感恩他們。
  •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其父發表千字長文,看哭了
    有多少父母窮盡一生,都無法與失散的孩子見面?有多少孩子帶著父母的牽掛被藏匿在茫茫人海,長大後卻找不到回家的路?今天,我想報告大家一個好消息: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15年了,我終於圓夢了!我想大家都會為我而感到高興!
  • 「梅姨案」被拐賣15年的少年找到了!父母已抵達廣州,即將認親
    ◎此前報導「梅姨案」被拐賣15年的少年找到了!半島曾報導其父艱難尋子路3月6日晚,半島記者從廣州警方獲悉,3月4日,增城警方在上級公安機關的指揮和梅州警方的支持配合下,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尋找回15年前在增城被拐的少年申聰。
  • 被拐15年男孩父親:自駕抵達廣州,凌晨仍未睡,其他親戚正趕來
    在兒子被拐的15年間,申軍良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從老家來到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發傳單尋子了,但卻一次次經歷了失望,這次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因遭受不住兒子被拐的打擊,一度精神崩潰的申軍良妻子,此次也一同來到了廣州。「還有家族的親戚共十來人,也分別從河南、東莞等地四面八方趕了過來。」
  • 【深度】「梅姨案」受害者申軍良父子認親,還有六個家庭在希望與...
    記者 | 梁宙 實習記者 汪暢兩年多前,人販子張維平在法庭上供述,9起通過中間人「梅姨」完成交易的拐賣兒童案,其中8個孩子被賣到了廣東省紫金縣。從此,這9個家庭有了更多的交集。在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的尋子路上,這些家庭充滿了希望。範圍縮小到一個縣,他們終於不用全國各地去找孩子。這兩年來,他們歷盡艱辛,在希望與失望中反反覆覆經歷著特殊的人生際遇。
  • 被「梅姨」拐賣的淮陽男孩終於找到了!
    3月6日深夜獲悉,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梅姨」拐賣淮陽男童案取得重大進展,淮陽男子申軍良苦苦尋找15年的兒子被找到了。,經過10多年不懈努力,終於找回15年前在增城被拐的少年申聰。10多年來,警方始終堅持不懈對嫌疑人的抓捕和被拐兒童的尋找工作。2016年3月,涉該案的張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歸案。2019年11月2日,增城警方找回該案被拐的另外2名兒童。2019年12月以來,廣東警方應用智慧新警務技術,不斷縮小和鎖定被拐兒童申某的查找範圍。近日,警方終於在梅州找到少年申某,其在深圳務工的養父母也被帶回協助調查。
  • 梅姨案被拐孩子回家,淺談劉德華《失孤》影片中的父親和我的父親
    一、導讀3個多月前,全國知名的「梅姨案」告破,申軍良與被拐15年的大兒子申聰重逢。一家五口自此「整整齊齊」,在山東濟南生活。說起「梅姨案」每個有孩子的父母多少都了解一些,「梅姨案」是全有名的拐賣兒童案件。
  • 他讓人販子「梅姨」人盡皆知、免費畫了60個被拐兒童,5個已找到!
    還有我們之前寫過的《梅姨15年拐賣孩子9個只能找回2個,但今天,用這個系統,找回率可達98%!》他幫助失去孩子的爸爸申軍良,畫出了嫌疑人「梅姨」的疑似畫像,他的業務能力有多強呢?這樣的畫像,其實是所有被拐兒童爸媽們最需要的「時間證據」。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長大後的孩子是什麼模樣,即使在街上擦肩而過,也會錯失彼此。但卻因為林宇輝的努力,讓很多爸媽們看到了自己孩子長大後的模樣。也有了找到他們的機會。
  • 「梅姨」案受害者申軍良:28歲到43歲,我人生中最好的15年走在找...
    「申聰被拐案」時間線2005年1月4日上午,申軍良剛滿周歲的兒子申聰在增城沙莊一間出租屋被人搶走,作案者中有兩個是他們的鄰居。2019年11月,一張呼籲大家尋找人販子「梅姨」的圖片在朋友圈廣泛流傳,廣東、湖南、四川、新疆等地均有舉報及闢謠信息。目前各地出現的「梅姨」信息均不屬實。2019年11月13日,廣州增城區分局通報人販子「梅姨」案新進展,找回其中兩名被拐兒童,組織家屬認親。
  •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到了,但找回孩子就是大團圓嗎?
    但他不習慣和親生父母在一起生活,他們對他越好,他就越想躲開。他內心其實很愛父母,小時候,他怕他死了,就見不到父母了。長大後,他又擔心父母老了,見不到他們了。見到他們,知道他們活著,他就滿足了。他還是想在福建生活,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那裡的一切。他說,他不會去看電影《失孤》,因為有些經歷是藏在心裡的,太痛的過往,最好不要再去回憶了。
  • 人販子「梅姨」,這一次你逃不掉了!
    2016年,搶走孩子的人販子張維平落網。據張維平交代,孩子是一個被稱為「梅姨」的女子聯繫轉賣的,但具體賣到了哪裡,他們也不知道。「梅姨」是誰?我的孩子在哪?在國內最大公益網站「寶貝回家」裡,掛著40000餘個被拐孩子的信息,十一年過去,僅3285人被找回。拐走孩子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對孩子父母來說,留給他們的的傷痛,從此烙在他們心頭,挖心撓肝。郭堂剛,劉德華主演電影《失孤》原型。
  • 「無直接證據證明梅姨是否存在!」
    申聰是個健康的孩子,很陽光,和其他小朋友沒什麼區別,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目前,他尚未表達過在哪邊居住的願望。南都此前報導,3月6日,廣州警方通報,3月4日,15年前在增城被拐的少年申某被找到。其主要在外地工作生活,不在梅州本地。李光日介紹,操作申聰一事的是申聰養父的父親,已於6年前去世。李光日在會上介紹,經鑑定,申聰和申軍良夫婦符合親緣關係。目前,申軍良與申聰還沒有見面,警方介紹,要看雙方的接受程度,尊重雙方意願,之後再確定見面時間。李光日介紹,警方昨天(6日)剛把申聰帶來,其剛剛知道自己的身世。「這個小孩非常陽光,給我感覺心智很成熟,說喜歡打籃球。」
  • 六歲半被拐的「小公主」,終於回家了!
    不想長大,只是怕長大後,沒有你,沒有家。
  • 她涉嫌誘拐9個孩子!被拐孩子父親含淚求轉發!
    一名被拐孩子的父親含淚求大家多多轉發,一起幫他尋找被拐14年的孩子!媒體也曾寫了無數次關於她的消息但是到現在這個「梅姨」卻仍!未!從那以後申軍良全家的幸福人生驟然改變2016年3月 ,涉及「申聰被拐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陸續抓獲,這5人均是貴州省綏陽縣人。據嫌疑人張維平供認,2005年1月6日他通過中間人「梅姨」牽線,以1.3萬元將申聰賣給河源市紫金縣一對夫婦。
  • 涉多起拐賣案「梅姨」新畫像已出!講粵語/客家話
    警方查出自2003年至2005年,本案的"人販子"張維平共拐來了9名男童,而這幾個孩子,都是"梅姨"牽線找到買家。而在「梅姨」都有牽涉的這9宗誘拐案中,只有一名孩子被賣到了惠州市惠東縣,其餘的8個男孩都被賣到了紫金縣。
  • 孩子的噩夢!「梅姨案」真實事件取材的恐怖遊戲《脆弱》!
    孩子的噩夢!「梅姨案」真實事件取材的恐怖遊戲《脆弱》! 恐怖遊戲的實質,不過是將現實之中的恐怖,以另一種方式再呈現出來罷了。人們害怕的是裡面鬼怪嗎?鬼怪下隱藏的人心的醜惡恐怕才是最可怖的。
  • 人販「梅姨」:你苟且偷生時,有9個家庭生不如死
    看到這裡,課長也覺得智商不夠用了。到底有沒有梅姨這個人?11月19日,廣東警方19日再次接受採訪回應此事。應被拐兒童家屬多次要求,2019年3月,廣州增城有關部門派員陪同曾替被拐兒童畫像的外省退休警務人員找該男子對「梅姨」畫像。經張維平辨認,第二張畫像與「梅姨」相似度不足50%,且與第一張畫像差異較大。由於「梅姨」參與該系列案的線索屬於張維平指認,公安機關仍在進一步核查中。
  • 「梅姨」這張畫像非官方發布!梅姨是否存在?長像如何?
    剛剛,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官方微博11月18日消息,網絡上流傳的廣東增城被拐9名兒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張畫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長像如何,暫無其他證據印證。 梅姨是誰?據了解,「梅姨」至少牽扯9宗拐賣兒童案
  • AI能不能找到「梅姨」?
    近日,一張「梅姨」的彩色照片在網上被瘋傳,多地熱心人士報警稱自己發現了「梅姨」,但事情又突然反轉,公安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闢謠,稱第二張畫像並非官方發布。 畫像專家林宇輝在接受梨視頻的採訪中表示,第二張畫像是他收到廣東增城警方的邀請,根據梅姨前男友的表述所畫,只是提前發布到了網上:「老漢明確和我說,畫的相似度已經很高了,接近90%」。
  • 「梅姨」,一個千夫指的「網紅」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儘管法院已在2018年12月對張維平兒童拐賣案一審宣判主犯死刑,這一結果可謂大快人心,但被拐孩子們的下落和涉嫌拐賣9名兒童的中間商「梅姨」至今仍下落不明。據廣州增城警方於2017年發布的公告顯示,「梅姨」真實姓名不詳,曾用名潘冬梅,現約65歲,身高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