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琴海上的舊怨新仇:希臘把海岸線劃到了土耳其家門口

2020-10-13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一提及希臘和土耳其的恩恩怨怨,不禁讓人想起了一部電影——《香料共和國》。

男主叫做凡尼斯,是個伊斯坦堡的希臘裔男孩,一直暗戀著土耳其小姑娘姍美。青梅竹馬的兩人在凡尼斯姥爺的香料店裡度過了一段愉快的童年時光。

然而,政治和國籍上的強制劃分破壞了美滿的家庭,凡尼斯和父母因為被歸成了希臘人而遭遇驅逐,遷往了雅典定居,身為土耳其公民的祖父則得以留下。

電影中,兩人第一次離別的場景

這段經歷,按凡尼斯的話說就是:「土耳其人趕我們走,因為我們是希臘人;希臘人收容我們,卻又視我們為土耳其人」。直到三十年多年後,已經成了希臘天文學教授的凡尼斯才得以重返曾經的「老家」土耳其,去尋覓自己的初戀....

整個電影很有愛的把希臘東正教元素和土耳其伊斯蘭特色巧妙的融入了故事情節和背景當中,顯得詼諧又不乏智慧。

講真,除了這次合拍電影,半個多世紀以來,可以說,隔愛琴海相望的希臘和土耳其之間,幾乎再沒有進行過其他方面的合作,作為北約「盟友」的兩國,軍事上還長期互為「假想敵」。

它們在歷史上可謂是世仇,到現在還存在著不可調和的領土爭端,舊仇新怨不斷。像希臘最知名的高等學府——雅典大學,其下屬的國際關係學院中,學術領域最有成就的,竟然叫做「土耳其和現代亞洲研究系」。

講真,把一個並非世界性大國的國家當成主要研究對象,還成了受國家專項基金資助的重點學科,可見雙方「較勁」的程度之深。

希臘大大方方的把海岸線劃到了土耳其家門口


這兩個國家,有著太多糾纏不清的歷史。

公元1453年,拜佔庭帝國徹底滅亡後,土耳其開始了對希臘近400年的統治。期間,充斥著各種鎮壓和血腥屠殺;但亦有吸收培養他們入朝為官,上至宰相的歷史;在國家最高科研機構裡,也活躍著大批的希臘人和猶太人;基督徒與穆斯林土豪時常成為義結金蘭,一人手按聖經,另一人手按古蘭經,宣誓結義。甚至,16世紀末,奧斯曼帝國的實際統治者,蘇丹皇太后柯塞姆,原名安娜西塔希婭,就是個土生土生長的希臘女孩。

土耳其劇《宏偉世紀——柯塞姆》,前六集還真找了個希臘血統的演員扮演少女時期的柯塞姆

然而,總的來看,奧斯曼統治下的普通希臘人,多數情形下,總是被輕蔑的當作二等公民。

對於奧斯曼帝國的公民而言,不同宗教和民族的人們,待遇和權利是不平等的。比如,按照伊斯蘭教的齊米制度,希臘人有保持原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基督教平民被禁止攜帶武器或騎馬;房屋與宗教建築也不能高過穆斯林;不準穿「神聖」的綠色服裝;宗教活動不得與穆斯林相關規定衝突等等。一旦違反這些法令,輕則罰款,重者可被處死。此外,基督徒要比穆斯林上交更多的賦稅,承擔更繁重的雜役。

在各種壓迫下,希臘人掀起過數次起義,但均被蘇丹殘酷鎮壓,直到1821希臘民族獨立戰爭爆發。在英法俄的大力支援下,1833年,希臘徹底贏得了獨立。

在西方眼中,希臘獨立戰爭非常迎合當年民族國家的思潮,更帶著鮮明的宗教色彩。因此,在整個歐洲,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希臘都廣受支持,很多北方的歐洲人為了「解放被穆斯林壓迫的基督徒兄弟」,不但踴躍捐款捐物,有的還選擇親赴南歐戰場,去和希臘人並肩作戰。

著名的英國詩人,拜倫勳爵,就屬於其中一員。但不幸遇到了庸醫,拜倫還沒來得及怎麼發揮,就在希臘英年早逝了。

希臘發行的穿著蘇裡奧特服裝(希臘傳統服飾之一)的拜倫紀念郵票——後世希臘人把拜倫這個英國少爺當成了自

希臘獨立後,通過西方的一手操辦,土耳其被迫把夾在兩國之間的島嶼,直接分了1/2給希臘。

作為回報,希臘自願成了英國人的南歐小弟。再往後,正處於巔峰的大英帝國又陸續把土耳其周邊的島嶼以各種理由轉給了希臘。與此同時,整個西方世界在兩國爭端中,也總是在明顯偏袒希臘。

就這樣,希臘面積一直在不斷增加,而淪為「西亞病夫」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則正好相反,領土被不斷蠶食。


至今,最讓土耳其人耿耿於懷的,當屬兩個涉及希臘的國際條約——1912年的《倫敦和約》和1923年的《洛桑條約》。

1913年5月,作為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的戰敗國,奧斯曼土耳其被英法俄狠狠的摁住,籤訂了《倫敦和約》。除了承認巴爾幹半島各國的獨立和主權外,還把愛琴海90%以上的島嶼都劃給了希臘。自此,除了東南部的德卡尼斯群島(十二群島)仍在義大利手中外,愛琴海及愛琴海諸島嶼幾乎全都歸了希臘。

這時的土耳其人雖然心有不甘,但無奈根本不是眾列強的對手,只能任人宰割,承認了愛琴海島嶼的劃分。

這也為不久後的一戰埋下了伏筆。

1914年,一戰爆發後,作為同盟國的奧斯曼土耳其,把最後的賭注都押在了奧匈帝國和德意志第二帝國這兩個盟友身上。

誰知,沒成想,這兩個看似強悍的大帝國,竟然倒的比「西亞病夫」奧斯曼還快。

最終,再次成了戰敗國的奧斯曼土耳其,不但沒能「翻盤」,反而被肢解的四分五裂。到了1920年,趁著土耳其政變引發的內亂,希臘人直接出兵佔領了安納託利亞半島(土耳其半島)的東部,大有一副光復「拜佔庭帝國」的架勢。

鑑於希臘人實在太高調,整日自詡為東羅馬帝國遺產繼承者,動輒就高呼重回安納託利亞,重塑拜佔庭帝國的榮光。一時間,讓西方大國們深感不安。

畢竟,以英國為代表的戰勝國們,誰都不希望看到一個新崛起的地中海大國。

因此,權衡利弊後,英法放棄了對希臘的支持。絕境中的土耳其也意識到了,如果協約國的其他成員是想從奧斯曼帝國的屍體上撕下一塊塊肥肉的話,希臘人則是來徹底滅亡土耳其民族的。在生死存亡之際,土耳其人終於被激發起了迴光返照般的戰鬥力,奮力反擊,把希臘人趕出了安納託利亞半島。

然而,作為戰敗國,來自協約國的懲罰,土耳其自然難逃。只不過由於土耳其的反抗和凱末爾「脫亞入歐」的革命,懲罰變輕了而已。

1922年,土耳其在對希臘的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協約國同意廢除徹底肢解掉土耳其的《色佛爾條約》,並在瑞士洛桑重新展開和談。

1923年,廢除了蘇丹制,已經成了「共和國」土耳其政府,同協約國籤署了《洛桑條約》。

雖然跟《色佛爾條約》比,《洛桑條約》保障了土耳其在小亞細亞本土範圍內的獨立和領土完整,確認了土耳其從黑海到愛琴海、地中海至波斯(今伊朗)之間的邊界。但總的來說,仍然充滿了對土耳其的打壓和限制。其中最明顯的當屬,根據條約,土耳其在愛琴海的領海範圍被限制在了3英裡以內。

顯然,這也意味著,只有距離本國海岸線不超過3英裡的愛琴海島嶼,才屬於土耳其。

不過,對於戰敗後猶如西方刀俎下的魚肉般的土耳其,仗著最後爭了口氣,趕走了希臘軍隊,能在地中海方向留下海岸線就不錯了,還要什麼自行車啊。

而正是這個《洛桑條約》,奠定了現代土耳其的版圖。

但讓土耳其人更難受的是,二戰後,美英等國為了拉攏希臘,搞了個《巴黎和平條約》,又把周邊原屬義大利控制下的德卡尼斯群島直接劃給了希臘。

由於多德卡尼斯群島緊鄰土耳其本土,而條約並未對所轄的眾多島嶼,尤其是小島和巖礁的歸屬作出詳細規定。這樣一來,就給日后土耳其和希臘之間產生爭端,埋下了隱患。

紅色部分為多德卡尼斯群島

自此,土耳其人徹底失去了絕大部分愛琴海和轄區內諸島——兩國之間的2500個島嶼,希臘人佔了2400多個,驕傲的把國界線一直劃到了土耳其家門口。

可以說,對於土耳其的船隻來說,在地中海方向,只要一出海,沒走兩步就到了希臘的地盤。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長期以來,一提土耳其的海洋優勢,大家想到的都是其作為北約在黑海對峙蘇聯/俄羅斯最前線的「人設」,而其西南部沿地中海那漫長的海岸線,幾乎被眾人直接略過。僅在涉及希、土兩國的賽普勒斯爭端議題上,偶見新聞報導。

而這種情況,其實正屬於歐美大國們的理想狀態。長期以來,土耳其為了討要好處,動不動就用黑海進出地中海的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卡別人的脖子,連聯合國五常這種世界性大國,都曾吃過這方面的虧。

那麼,在地中海方面有了希臘的制衡,明顯削弱了土耳其跟大國「鬥法」的能量。

目前,國際間對於島礁的歸屬,主要是採用了歷史沿革和條約割讓的方式,一些介於之間或之外容易引起爭議的,則幾乎都是秉承著「用實力說話」的原則。再加上大國的偏袒,當今的土耳其除瞭望地中海興嘆,日常詛咒一下對方,貌似,已經基本再沒什麼翻盤的餘地了。

相關焦點

  • 盛會期間,愛琴海卻陰雲密布,土耳其要撕希臘
    這就涉及到島嶼歸屬之爭,為了這事,希臘和土耳其可沒少撕。今天傳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當地時間5月15日,土耳其出動44架軍用飛機共141次侵犯希臘在愛琴海東北部、中部和東南部的領空,希土兩國軍機之間九次對峙。
  • 希臘與土耳其軍艦「險撞船」
    希臘國防部消息人士14日披露,一艘希臘軍艦和一艘土耳其軍艦12日在地中海東部對峙,險些撞船。土耳其方面暫未證實這起事件。  這名不願公開姓名的希臘官員說,希臘海軍「利姆諾斯」號護衛艦12日在希臘克裡特島與賽普勒斯之間海域執行任務時,朝一艘土耳其油氣勘探船駛去,迎面遇上一艘護航的土軍「凱末爾·雷伊斯」號軍艦。
  • 地中海宿敵再度劍拔弩張:希臘土耳其為油氣資源擦槍走火
    由於百年前的歷史遺留問題,希臘佔據著愛琴海上的幾乎所有島嶼,並極大地壓縮了土耳其的專屬經濟區面積。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從領海基線算起的200海裡範圍均為單一國家的專屬經濟區。若該專屬經濟區內存在他國島嶼或領土,則以兩國的領海中線為專屬經濟區邊界。
  • 希俄斯大屠殺:開啟奧斯曼土耳其崩潰的希臘民族之殤
    畫卷本身的內容不僅駭人聽聞,還是近現代希臘國家構建時的重要歷史轉折點。更是促進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解體的標誌性事件。希俄斯是愛琴海上的著名小島,也是傳說中的大代詩人荷馬的長居之地。不僅以風光旖旎著稱,還是以當地盛產的乳香聞名整個東地中海。
  • 希臘不止聖託裡尼,愛琴海上另一個秘境,米克諾斯島更接近天堂
    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地方,用童話般,最接近天堂,夢幻等讚美的詞語都不足以形容——米克諾斯島(Mykonos),這是希臘上的一個小島,被譽為「最接近天堂的小島」。這裡雖然不如聖託裡尼那般名聲大震,但確是歐美明星最愛的度假後花園。它被譽為「愛琴海上的白寶石」,更是基克拉澤斯群島的精華。
  • 地中海上空的同門相殘,F-16大戰F-16,土耳其和希臘互不相讓
    據土耳其國防部消息,在上周五即當地時間8月28日,希臘空軍從克裡特島起飛了F-16戰機逼近賽普勒斯南部地區。而土耳其方面也起飛了同款的F-16戰機進行攔截。雙方在對峙中相互鎖定,土耳其戰機對希臘戰機海發送了Navtex警告,要求他們立刻離開這一空域。
  • 疫情下的隔空想念|愛琴那片海上,我的心頭好
    常聽周圍的人說起愛琴海上的聖託裡尼(Santorini),那海天藍和白房子,隨手一拍都是大片;還有扎金索斯(Zakynthos),那個美輪美奐的沉船灣,著名的韓劇拍攝地;還有米克諾斯(Mykonos),24小時沸騰的小島,也是世界著名的彩虹旗飄揚的地方......
  • 從宙斯誘拐歐羅巴的傳說開始,淺談希臘愛琴諸神文明的誕生
    今天我們就先從愛琴神話的匯聚過程講起,帶大家逐漸進入到古希臘神話的源流。一、克裡特神話的源流今天,克裡特時代的神話傳說依稀可辨,但它真正的面目已經模糊不清了,究其原因,非常簡單,北方人徵服希臘以後,就把當時流傳的克裡特神話融入自己的神話體系,但他們對克裡特神話的借鑑並非原封不動地引用,而是以一種變化的形式將其融入後來的文化傳說中。
  • 世界歷史009 克裡特-邁錫尼文明(愛琴文明)
    19世紀的考古發現,尤其是施裡曼和英國學者伊文思的考古必掘和研究,使希臘歷史整整提前了1000年。現在請與我們一起探尋西方文明的源端,愛琴文明,追溯到4000年前的歷史。愛琴文明又稱克裡特-邁錫尼文明,它是指公元前二十世紀至前十二世紀,存在於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各島、西臘半島及小亞細亞部的文明。
  • 土耳其飛彈艇:外形簡潔如大刀片,一口氣建造了9艘
    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其海洋分列國土兩側的黑海與地中海,擁有8000公裡的海岸線,地中海一側的愛琴海更是島嶼眾多。尷尬的是,其在地中海一側的愛琴海的所有島嶼,全部歸屬希臘。
  • 東地中海地區天然氣開發爭議持續,土耳其:準備好與希臘對話
    :澎湃新聞 25日,土耳其表示已做好準備,將就東地中海地區天然氣開發問題與希臘展開對話。
  • 希臘:神話很遠,天堂很近
    希臘神話源於古老的愛琴文明,愛琴文明的愛琴則正是希臘最著名的愛琴海。而希臘的歷史可一直上溯到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搖籃。現在,我們知道了希臘神話再炫,女神再美,也只是神話。當我們全面了解了希臘以後,才知道希臘還有比它等等神話更引人入勝的東西,那就是希臘的美景。去了希臘,我們才明白了,希臘,神話很遠,而天堂很近。
  • 09城市寫真 艾登 愛琴海邊的羞澀少女
    我就帶大家來逛一圈艾登這個坐落在愛琴海邊的如同羞澀少女般城市亞歷山大戰勝波斯人之後才開始修造的這座古城,阿波羅的雙胞胎弟弟是月亮之神阿蒂米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便給予這座城市命名為雙胞胎之城(Didyma在希臘語中是雙胞胎的意思),,每年的四月和五月之間從米拉託斯到Didyma旅行的人們來這裡的目的是去參加宗教盛典,如果走完整個行程大約需要四天時間,如果你喜歡考古或者歷史文化那麼在這裡會發現宙斯神廟,哈迪斯神廟,雅典娜神廟,阿芙羅狄蒂等等古希臘歷史文化遺產的美妙故事等著你去發掘
  • 愛情海上空爆發衝突,幻影2000鎖定F16戰機,土耳其空軍敗下陣來
    懷揣「奧斯曼帝國」美夢的土耳其,在美俄間搖擺不定,從兩個大國間撈了不少好處,藉助美俄的軍備一路發展壯大。雖然當前新型病毒嚴重肆虐,也無法阻擋土耳其的狼子野心。希臘方面發布報導,稱愛情海上空爆發衝突,希臘和土耳其戰機空中較量幾乎相撞。
  • 無數敘利亞難民湧向希臘,被搶走積蓄扒光衣服趕回土耳其
    ,不料卻慘遭希臘軍警搶走積蓄、衣物後趕回土耳其。 穆罕默德表示,他在土耳其境內已經逗留多年,在得知土耳其開放與歐洲的邊境後興奮趕往邊境,經歷千辛萬苦終於進入希臘,誰知在幾個小時後就被當地居民舉報給了警察。他說:「他們拿走了我們所有的東西,包括錢、衣服、手機、包甚至鞋子,然後開始打我們。當我們試圖保護一名孕婦時毆打變得更加激烈了,有人的鼻子被打斷了。」
  • 新月與十字架:土耳其與希臘複雜的愛恨糾葛剪不斷理還亂
    例如位於土耳其南部梅爾辛省的大數市有座聖保羅教堂,傳說是聖保羅的出生地,目前教堂以博物館的形式對外開放參觀。 在土耳其為數很少的非穆斯林族群當中,又以信仰東正教的希臘裔人口為大宗。但從東正教紮根,到奧斯曼帝國帶來伊斯蘭教,小亞細亞半島這片土地上的東正教徒,是如何發展到如今只剩一小撮人?又過著怎樣的生活?答案一部分則要回到20世紀初的希土戰爭與人口互換談起。
  • 基督教與希臘︱君士坦丁堡淪陷後的希臘人與東正教會
    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希臘人:戴著鐐銬的舞蹈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標誌著拜佔庭帝國的滅亡。除了伊奧尼亞海、愛琴海上的部分島嶼以及伯羅奔尼撒半島主要受威尼斯人或熱那亞人統治之外,生活在希臘本土、小亞細亞地區以及巴爾幹半島北部等地的希臘人均成為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臣民。
  • 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住洞房
    「星月神話」土耳其,神奇猶如外星球的奇特地貌,星羅棋布的江河湖海如同閃亮的眼眸…它的迷幻色彩和古國神韻,美到哭!!
  • 史上最全希臘旅遊攻略,每個女孩都應該私藏一份!
    對於愛琴海的名稱有兩種傳說:1、在遠古的時代,克裡特島的國王米諾斯為了報殺子之仇,向雅典的人民挑戰,在米諾斯的挑戰下,雅典人求和。米諾斯要求他們每隔9年送7對童男童女到克裡特島供奉給島上迷宮裡一隻人身牛頭的野獸米諾牛吃。雅典的國王愛琴的兒子忒修斯看到人們遭受這樣的不幸,決心要殺死米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