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原來是這個意思
親至結心為愛(沈宏)
❈
漢字身世小檔案
* 「愛」的金文字形是一個會意字,像用手抓著心,走去奉獻給心愛的人,會意為思念父母的意思。
* 「愛」的引申義有親近、恩惠、好樂、吝惜等意義。
1 金文
2 金文
3 小篆
❈
前兩年,學界關於是否恢復繁體字引發了巨大的爭論,贊同恢復者提出了很多論據,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論據就是這個「愛」字。繁體字中的「愛」字中間有顆心,簡體字將這顆心給刪除了。論者曰,沒有「心」還怎麼「愛」?但是為什麼「愛」這個字最初造出來的時候會有一顆心,卻沒有人說得清楚。
愛,金文字形1,這是一個會意字,但究竟是怎麼會意的,卻眾說紛紜。下面是一顆心,這是毫無疑義的;上面的字符,有人認為像一個人張大嘴巴呵氣,加上「心」表示用心地噓寒問暖。還有人認為上面這個字符是一個人佇立轉身回顧的樣子,加上「心」表示心有所系而回顧徘徊。金文字形2,右邊多了一隻手的模樣。小篆字形3,下面又多了一隻腳。
《說文解字》:「愛,行貌。」許慎竟然將「愛」解釋成行走的樣子!清代學者段玉裁相信了許慎這個解釋,於是聲稱,當作今天「愛」這個意思的還另有一個字,但是那個字後來被廢棄了,「愛」於是被假借來使用。很多人用這個證據來嘲笑那些持「愛中有心」論調的人,因為如果「愛」僅僅表示行走的樣子,再被假借來使用,那麼「愛中有心」的論調就變成了沒有根據的猜測。
我認為從字形來看,最突出的是「心」。不管是呵氣還是佇立回顧,不管添加的是手還是腳,所有這些字符都圍繞著「心」,「心」才是這個字的中心符號。如果「愛」如許慎所說僅指行走的樣子,那麼為什麼非要突出其中的「心」呢?行走只需用腳,沒聽說過還要用「心」來行走的。況且從小篆字形來看,包裹著的那顆「心」比金文字形的更大,用手抓著這麼大的一顆心走路不嫌累贅,不嫌沉重嗎?因此「愛」不應該解釋為「行貌」。
在所有關於「愛」字的解釋中,我認為古代學者沈宏的解釋最接近「愛」的本義。在對《孝經》的註解中,沈宏說:「親至結心為愛。」親指父母,思念父母,想到父母身邊去孝敬父母,以至於這樣的念頭積存於心,這就叫作「愛」。各種字書對「愛」字的解釋——親也、恩也、惠也、憐也、寵也、好樂也、吝惜也、慕也,等等——都是從本義中引申出來的義項。回過頭來再看「愛」字的金文和小篆字形,它的含義就非常清晰了:把自己的一顆心突顯出來,用手抓著,走著跑著去奉獻給深愛的人,這才是「愛」字的本義。因此我贊成「愛中有心」的論調,沒有心的愛,那叫利慾薰心,把「心」都給燻丟啦!
支持這種解釋的還有一個有趣的佐證:古人稱對方的女兒為「令愛」。令愛最初寫作令嬡,父母都愛女兒,於是給「愛」字添加了一個「女」字旁,再加上一個表示美好的「令」字,專門用來尊敬又親暱地稱呼對方的女兒。
本文摘錄自《這個字原來是這個意思》 作者:許暉
❈
儉德之人——《茶事遍路》摘錄
姑妄聽之 1:在美赫巴巴道場的那些日子(多圖)
關於列子:歷史上有沒有列子其人?列子與現存《列子》有沒有關係?
《最後的晚餐》剖析
有意識的植物(《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節選)
豐子愷:對太虛大師抱歉
梁漱溟自述 二則:①「希望跟著王陽明走」 ②「王陽明的徹悟」
魯米的宗教詩是如何變成愛情詩的?——魯米詩的演變
「應該把腸道菌群看作與大腦同等重要」
最新日本飲食長壽之道——樊登解讀《飲食術》(上)
最新日本飲食長壽之道——樊登解讀《飲食術》(下)
飲食中的覺知:「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
音流(Sant Mat)資訊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簡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