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是巧合,大隱者這幾天正在寫電影《寒戰》的第四篇影評,昨天就看到了王振華案律師的精彩言論,索性就將電影和真實事件聯繫在一起來點評吧。
簡奧偉(周潤髮飾演)律師,電影中為香港資深律師、議員,簡奧偉的出現,將警隊內部矛盾上升到執法與律法的矛盾。
用演員周潤發自己的話說,簡奧偉就是電影裡的「攪屎棍」。當然,這是發哥的幽默。在大隱者看來,恰恰是簡奧偉這樣的處事方式,才是最受觀眾喜愛的姿勢,不偏不倚,不以個人情感來影響判斷。下面,大隱者就連帶著社會熱點,深度分析一下簡奧偉。
電影《寒戰2》裡面,出現簡奧偉這樣一個角色,如果不細品,很容易讓人覺得,影片是為了宣傳而增設的明星效應。當然,啟用周潤發確實會對票房起到拉動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簡奧偉這個角色,正是觀眾心中呼喚的英雄。
簡奧偉身上兩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漠視潛規則。公眾普遍呼喚正義,嚮往陽光。簡奧偉在電影裡就是這樣的正義化身,不畏強權,不喜潛規則,簡直就是電影裡律政界的孫悟空。
第二個特點是不愛權、重情。這與當年的電影《英雄本色》一樣,小馬哥的義薄雲天正是時代缺乏的精神底色,所以《英雄本色》可以成為八十年代最成功的電影。
簡奧偉和小馬哥一樣,視權力如糞土,卻對手足情看的格外重。缺什麼,觀眾就喜歡看什麼。
也只有這樣的人,觀眾才更願意相信,他會去維護正義,他嘴裡的正義才值得人相信。試想,一個對親生父母都沒時間孝敬的人,整天跑關係;一個對婚姻都不忠誠的人,外邊彩旗飄飄。他告訴你,他要為你服務:
你,信嗎?
簡奧偉的視角,恰恰是有良知公眾的視角。有良知的公眾看待社會事件,總是習慣於抽離出事件本身,希望不帶感情色彩的去評判各方。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輕自身偏見對看法的影響。
電影裡的簡奧偉,將李文彬和劉傑輝一視同仁。把每一個人都批的體無完膚。因為,他們都越界了。
既然越界了,那麼作為一名議員,就要從各個角度設想你不稱職的理由。對李文彬如此,對劉傑輝依然如此。
在之前的文章裡,大隱者就寫過,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世間沒有完美的制度,法治只不過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次優解。既然是這樣,那麼也就決定了,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善惡不分的難題。
當簡奧偉看到了李文彬背後出現的神秘boss後,就意識到,這個事件不是簡單的法律層面可以解決的問題了。
經常會遇到一些人,總是對自己所生活的土地,充滿偏見式的評價。論調大多是,你別指責別人,看看你自己做了什麼。
這就好像說,戰爭中,只要殺敵都是錯誤的。你別說人家攻擊了好不好,你自己不也還擊了嗎?大隱者表示無語。
簡奧偉明白,一旦上升到一定高度,法律基本就失去了作用,就像對戰爭無能為力一樣。那麼這時候作為簡奧偉,作為我們每一名普通人,支持哪邊?當然是家國天下,堅定的同我們的家園站在一起!
這幾天最火的一句話應該是這位律師的金句了:當事人從不找16歲以下的女孩。
1、公眾眼裡的律師沒有正義可言
莎士比亞筆下人物迪克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光所有律師。電影裡的律師可以讓化神奇為腐朽,可以讓資本家老闆逍遙法外,可以讓「大人物」為所欲為,還有無數個鏡頭,都是討厭的律師在對警察說,我有權起訴你!似乎一些律師眼裡,沒有道德感和正義感,拿錢辦事,忠心護主。
2、律師的雙面性
同樣是律師,同樣是電影作品,韓國電影《辯護人》裡的律師,又能不畏強權,為學生辯護。這就是律師的兩面性,一面是保護壞人,一面是保護好人。律師,就是為了維護當事人權利而生的。
3、律師實現的是過程的正義
王振華的違法行為確實引起了公憤,但作為法庭上的被告方,應該有說清楚自身行為的權力。王振華律師的言辭,就像最近的熱播劇《三叉戟》的楚政委,都是堅守原則性,因而做出了不受大多數人歡迎的舉動。
王振華辯護律師維護當事人的權力,為當事人找尋一切能夠減輕罪責的機會。這位律師堅守的是自身的角色道德,而我們之所以嗤之以鼻,因為我們堅守的是普遍道德。
4、我們公眾犯了什麼錯?
萬事莫貴 於義也——墨子
俠以武犯禁——韓非子
為什麼王振華辯護律師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就是因為我們公眾骨子裡相信的,是墨子的那句話。因為這樣的價值取向,所以我們(也包括大隱者本人)對王振華的行為恨不得踩上一萬隻腳。
因為「義」,在我們傳統文化裡,價值最高。義薄雲天,行俠仗義,舍利取義。因為是為了義,所以我們對王振華案不僅義憤填膺,而且毫不懷疑自身的正義性。
但如果真的如我們所願了,忽略那些對王振華有利的辯詞,那麼,大隱者認為,我們失去的,會比得到的更多。
以上就是大隱者對電影《寒戰》解讀的第四篇內容。主要是從簡奧偉的角度,分析了法律的角色,以及法律的邊界。如果要給本文寫一句中心思想的話,大隱者選擇這樣一句,作為本篇的結尾:
呂端大事不糊塗。
作者:大隱者
本文為原創文章,首發於頭條號,抄襲必究。
想讀到更多精彩的深度影評,請關注@大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