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非」到底是指什麼?二本三本可以叫「雙非」嗎?

2020-12-23 一起讀大學

最近編者注意到了一個網絡上被廣泛議論的問題——二本三本的同學可以稱自己的母校為雙非嗎?

對於這個問題,網友們的看法可以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既然絕大多數二本三本都非985、211,那麼這些高校也自然可以成為「雙非高校」;另一派則認為「雙非」是非985、211的一本高校的專屬名詞,普通的二本三本不能這麼稱呼。兩派的網友們在網上各抒己見,看起來都很有道理。那麼究竟「雙非」一詞能不能指代二本三本的高校呢?讓編者和大家一起來慢慢分析。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雙非」這個詞語的含義。雙非原來指的是既非985也非211 的高校,在首批國家「雙一流」高校名單公布後,「雙非」也可以指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與非「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其他高校。當然,也有的將非985、211和非「雙一流」的高校合稱為「四非」。

值得注意的是,「雙非」這個詞語和其具體含義並非是官方發布的,只是大眾對於985/211和「雙一流」之外的高校一個約定俗成的叫法。那麼是不是意味著「雙非」高校都一定比985、211高校和「雙一流」高校差呢?並非如此!

正如著名的法學院校—「五院四系」中的華東政法、西南政法、西北政法三校都為雙非高校,然而其在法學學科內的實力卻是有目共睹的,在法學界赫赫有名;

而除了屬於211工程的北外與上外,雙非中的黑龍江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兩校的外國語言文學專業也毫不遜色,在外語學科也有著一席之地;

強如南京醫科大學,在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領域做到了頂尖,比肩華科,錄取分數線年年高過一大批211高校;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頂尖的雙非高校的存在與衝擊,一些211高校在各個方面並不能對雙非高校保持絕對的優勢。為了將這些頂尖的雙非高校區別出來,一些人創造出了「雙非一本」這個名詞。

「雙非一本」指的是那些在全國全部或絕大多數省份進行第一批次招生、擁有頂尖學科實力的雙非高校。編者認為,這一稱謂在一定程度上是對那些實力強大的雙非高校的肯定,另外其最初的含義中還帶著一絲自嘲,可謂是將這些頂尖雙非高校的真實實力與面臨的非985、211尷尬境地完美地表達了出來。

但是編者認為,「雙非一本」只是廣大的「雙非」高校中的一個部分,並非「雙非」的全部含義。非「雙一流」的普通一本高校可以叫「雙非」,普通的二本三本高校也可以叫「雙非」

首先我們前面已經說過,雙非過去是指非985與211的高校,現在指的是非「雙一流」高校,那麼只要不在上述範圍內的高校都可以叫雙非,二本三本高校亦如此;

其次,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進入第一批次招生,普通一本高校的含金量已經下降了許多,學校的實力也是良莠不齊。不少在各自省內進行一批招生的所謂一本高校,其實力甚至比不上諸多在第二批次招生的高校。而在此影響下,「雙非一本」這個稱謂慢慢地成為僅表明該校在第一批次招生,而非「頂尖雙非」的代名詞。從這個方面來講,若是「雙非」僅指普通的一本院校,那麼就是對不少頗具實力的二本院校的忽視。

綜上所述,編者認為雙非不僅可以指雙非一本,二本三本高校也都可以稱為「雙非」。其實在編者看來,不少人爭論到底哪些高校可以叫「雙非」不過是爭於形式,這些爭論是無意義的。作為一個略帶自嘲屬性的「雙非」這一名詞,哪個學校能不能稱呼本質上無關痛癢。一些同學認為「雙非」只有一本院校可以稱呼無非是因為覺得自己拼命努力才考上的一本如果其他二本三本一起稱「雙非」豈不是虧大了!但編者想說的是真正優秀的人從不在意這些虛無的東西,一本的同學們大可以好好地利用學校為自己提供的優良條件,努力地充實自己。而二本三本的同學們也不必為了「雙非」這個稱謂和一本的同學們爭得面紅耳赤,985、211高校廣受認可不是因為這些高校的名號,而是它們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實力,一本也是如此。「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羨慕一本學生畢業後能夠找到好工作,二本三本的同學不如豐富自身,提升自我,「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相關焦點

  • 令人心動的offer丁輝出局,雙非沒前途?
    其實最尷尬的不是觀眾,而是那個叫「丁輝」的實習生。01.雙非碩士的尷尬對比其他人,丁輝相對「普通」。本科就讀常熟理工學院,是一所二本院校,畢業後做了一年銷售,毅然辭職去考研,接著是實習、轉正。對比下來,丁輝的表現算是比較良好的,信函方面沒出什麼差池,幾乎不用帶教律師修改,比較大的錯誤就是把君合律師事務所的名字打錯了。然後,排名就墊底了。啊這......?確定節目組不是在搞事情嗎?
  • 雙非大學可以申請美國留學嗎?
    在美國留學申請中,很多學生會問,我是「雙非」學生,申請美國碩士有什麼影響嗎 ? 美國可以說是錄取標準很靈活的國家了,它更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很多美國名校碩士仍會有明顯的錄取正常傾斜。雙非院校也並不是不可申請到美國頂尖名校 offer ,但要看雙非學生的各項綜合成績。一般情況下,美國名校公布的申請條件不會直接標明對本科學校類型的要求,一般只是標明需要全日制本科學生。但實際上,很多名校錄取的學生還是以 985,211 院校居多的。
  • 「雙非」女碩士的求職之痛,拼不起學歷,找工作沒人要,我太難了
    文|一凡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雙非」女研究生發的視頻火了!視頻中,這個女研究生似乎剛剛離開某大學校園的面試現場,神情有些心灰意冷。從她的敘述中可知,這名女生畢業於一所「雙非」大學。所謂的「雙非」就是指非985,非211的大學。
  • 本科雙非大學是一生的恥辱嗎?
    那麼,本科或者專科雙非是一生的恥辱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學校叫「南京工業大學」 出了江蘇,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過? 會冷不丁的問一句,在哪裡?是一本嗎?是985211嗎?▼十七八歲的小孩兒(現在的我終於可以這樣叫了),就像是一枚枚土豆,和什麼在一起,那就是什麼。和牛肉放一起,那就是土豆牛肉 和茄子放在一起,那就是地三鮮。
  • 留不下回不去,尷尬的雙非兒童
    所謂雙非兒童,是指父母是內地人,非香港戶籍,但小孩出生在香港,有香港永久居住權。她小孩今年9歲,出生在香港,是因為疫情,小孩沒法正常去香港上學,只能在深圳等候消息。原計劃開學的日子因為疫情多次延後。在漫長等待的過程中,和家人一次爭吵後,她的抑鬱症再次發作,從29樓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 Summilux 35/1.4 Aspherical 雙非
    毫無疑問35雙非是一支低產量的鏡頭,是續1966年的Noctulix 50/1.2之後,由Walter Watz領軍,徠卡第二次挑戰使用
  • 不是211大學,也不是985名校,這樣的雙非大學研究生值得讀嗎?
    不是211,也不是985,這樣的雙非大學研究生值得讀嗎?從最近幾年就業的形勢看,本科學歷已經很普遍,就算是研究生畢業時都不見得一定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這就使得很多同學在考研的時候只把目標鎖定在211和985名校,以期望借用名校的光環,為未來的自己增磚加瓦。
  • 985/211重壓之下,被嫌棄的雙非碩士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按照之前的慣例,戶口流程是一年左右,這個時間她可以接受。可到下午去填資料 ,時間那一欄裡顯示的是三年,她猶豫了。 「你一個雙非畢業的學生,落戶北京的機會擺在面前,」HR盯著陳慄,手指著材料右下方的籤名處,敲了敲說,「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戶口的吸引力很大,可是三年的時間她拿不準了。
  • 有種無奈叫「雙非」女碩士,寒窗18年求職無門,全職媽媽的身不由己
    編輯/旖旎審稿/韓韓(本文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及分享)引言#全職媽媽#學歷對於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呢?當被問及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生際遇,對於學歷的追求或許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一位女碩士,曾在網絡中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也道出了很多全職寶媽們的心聲。
  • 曲師大排名第一遭「群嘲」:雙非高校也需要被看見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一事件折射出的,是許多在資金、地域等方面均不佔優勢的普通地方高校的普遍困境——雙非高校如何被看見?從學校間的經費投入來看,中國高校間的「貧富差距」是巨大的,而像曲師大這樣的省屬地方高校可謂是經費中的「貧困戶」。正所謂「一流大學擁有一流經費」,7月11日 《中國新聞周刊》曾披露,2020年教育部直屬高校部門預算總費用約4500億。
  • 雙非碩士海投簡歷卻難求一職,面試官道出拒絕理由,那還考不考?
    前些日子,有一位女碩士在網上述說研究生畢業後,海投簡歷卻難求一職,真相卻令人深思,難道碩士研究生也不被企業認可嗎?到底是什麼原因?聽聽面試官是怎麼說的。這位女碩士海投簡歷卻屢屢遭拒,拒絕她的理由並非長相問題或因身體有殘缺,與我們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拒絕的理由是:學校不是985,也不是211。
  • 「自科」項目:「雙非」高校不再只是「跟班」,也可當「領班」!
    這裡的「雙非」不是指非985、非211高校,而是指非「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這裡的「自科」項目是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立項的科研項目。多年來,「雙非」高校申請「自科」項目是比較困難的,至少數量極為稀少,因為各種有形的和無形的門檻不少。「自科」項目基本被原來的985高校和後來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所「壟斷」,特別是牽頭單位。
  • 中國「雙非」大學前200強排名出爐:中科院大學竟然不是第一?
    地方雙一流大學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雙非」大學,也就是不是中國隸屬的「985」、「211」工程建設的一本大學。但是有些「雙非」大學的實力依然很強勁的,更有一些王牌專業趕超很多的原985工程大學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份榜單吧。從這份榜單中,可以知道昆明理工大學排在了第一位。可能大學對這所大學並不是很了解。但是網友們卻炸開鍋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為啥不是第一呢?
  • 香港「雙非」子女大陸待遇全調查|原創
    在香港政府實施「限制雙非孕婦赴港產子」政策前,不少東莞人也選擇了赴港生子,很多東莞人家裡都有一個號稱「香港人」的「雙非子女」。這些子女手持香港身份,但因為東莞距香港較深圳更遠,享受香港政府的福利待遇缺乏地利,子女大多在東莞本地生活、學習。這些孩子在大陸上學、置業,以及成人後的就業,與大陸居民有何不同?有什麼限制?都讓不少家長心生焦慮。
  • 凌晨六點,數以萬計的雙非兒童從深圳前往香港上學
    匆匆洗漱完畢,平日從未這麼早起過的康康胃口不佳,只喝了口牛奶就什麼也吃不下了。 坐上去口岸的車時,天色像未化之墨一般,連星星都被染得黯淡。康康小貓一樣蜷在我懷裡,哈欠連天,「小姨,我們是去幼兒園嗎?」「對啊。」 康康有些不開心:「為什麼我要起的比大公雞還早,但姐姐就不用。」
  • 《令人心動的offer》丁輝被淘汰:雙非畢業註定是loser?
    同組的三個人針對對方的觀點反駁時,丁輝展現了超強的個人實力和穩定性,不僅把對方逐個擊破,語速恰當,條理清楚也讓老師們刮目相看。最後因為有工作經驗,沒能拿到最佳辯手而淘汰,但得到了網友們的力挺。(圖-丁輝簡歷節選)他本科畢業於常熟理工學院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二本非法律專業,跨專業考研名校法碩。
  • 377萬考研,還記得那個苦讀18年找不到工作的「雙非」女碩士麼?
    雖然也是「雙非」,但找工作時倒也沒有受到影響。只是,跟客戶聊天的時候,真的缺點底氣。01今天,是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日子。作者本科是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自己所在的化學專業一直都有著良好的考研傳統,每年的研究生錄取率也在學校所有專業中名列前茅。為了保持這一成績,系領導很早就開考研動員大會,積極鼓勵大家報考。光鼓勵還不夠,考上了還有獎勵,考上的同學1000元獎金。於是,在這種思想上的洗腦和金錢上的誘惑之下,很多同學都有了考研的想法。
  • 年薪華為百萬「天才少年」,起於「雙非本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張霽中的「天才少年」,他的本科課程來自武昌理工學院,這不是一所著名的大學,但是「雙非」剛剛升級為二本,很久以前,他是「三本」,可見張霽學生的高考成績並不好,他甚至又學習了一年才被錄取進武昌理工科。
  • 雙非兒童上學難,從被人羨慕到不能承受之重 時代•原創
    即使是2012年最後一批出生的「雙非」寶寶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在享受到可以在港上學、就醫等戶籍身份紅利的同時,高額的上學成本,已經讓許多像他們這樣的家庭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當中。在深圳,有一些香港籍的孩子,這曾經在親友圈子裡常被人稱讚羨慕的事,如今顯得有些尷尬:為了送孩子上學,他們每天在路上要耗時5-6小時。
  • 「雙非兒童」難入讀香港名校 深圳正研究返回機制
    如今,「雙非兒童」的閘門已關,但這些孩子們的就學問題卻延續下來,對「雙非」家庭來說,這依然是一個難解的困境。22015年7月15日,深圳,武警廣東邊防官兵護送跨境學童走出中英街。視覺中國 資料圖  跨境讀書的日子  兒子丹丹成為「雙非兒童」,是由於6年前媽媽程菲(化名)一個「有點任性」的決定。  2010年,還在英國留學的程菲從香港過境,根據過境政策,她可以在香港逗留7天。其間,她因為身體不適去香港浸會醫院看病,卻意外得知已懷有50多天的身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