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編者注意到了一個網絡上被廣泛議論的問題——二本三本的同學可以稱自己的母校為雙非嗎?
對於這個問題,網友們的看法可以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既然絕大多數二本三本都非985、211,那麼這些高校也自然可以成為「雙非高校」;另一派則認為「雙非」是非985、211的一本高校的專屬名詞,普通的二本三本不能這麼稱呼。兩派的網友們在網上各抒己見,看起來都很有道理。那麼究竟「雙非」一詞能不能指代二本三本的高校呢?讓編者和大家一起來慢慢分析。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雙非」這個詞語的含義。雙非原來指的是既非985也非211 的高校,在首批國家「雙一流」高校名單公布後,「雙非」也可以指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與非「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其他高校。當然,也有的將非985、211和非「雙一流」的高校合稱為「四非」。
值得注意的是,「雙非」這個詞語和其具體含義並非是官方發布的,只是大眾對於985/211和「雙一流」之外的高校一個約定俗成的叫法。那麼是不是意味著「雙非」高校都一定比985、211高校和「雙一流」高校差呢?並非如此!
正如著名的法學院校—「五院四系」中的華東政法、西南政法、西北政法三校都為雙非高校,然而其在法學學科內的實力卻是有目共睹的,在法學界赫赫有名;
而除了屬於211工程的北外與上外,雙非中的黑龍江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兩校的外國語言文學專業也毫不遜色,在外語學科也有著一席之地;
強如南京醫科大學,在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領域做到了頂尖,比肩華科,錄取分數線年年高過一大批211高校;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頂尖的雙非高校的存在與衝擊,一些211高校在各個方面並不能對雙非高校保持絕對的優勢。為了將這些頂尖的雙非高校區別出來,一些人創造出了「雙非一本」這個名詞。
「雙非一本」指的是那些在全國全部或絕大多數省份進行第一批次招生、擁有頂尖學科實力的雙非高校。編者認為,這一稱謂在一定程度上是對那些實力強大的雙非高校的肯定,另外其最初的含義中還帶著一絲自嘲,可謂是將這些頂尖雙非高校的真實實力與面臨的非985、211尷尬境地完美地表達了出來。
但是編者認為,「雙非一本」只是廣大的「雙非」高校中的一個部分,並非「雙非」的全部含義。非「雙一流」的普通一本高校可以叫「雙非」,普通的二本三本高校也可以叫「雙非」!
首先我們前面已經說過,雙非過去是指非985與211的高校,現在指的是非「雙一流」高校,那麼只要不在上述範圍內的高校都可以叫雙非,二本三本高校亦如此;
其次,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進入第一批次招生,普通一本高校的含金量已經下降了許多,學校的實力也是良莠不齊。不少在各自省內進行一批招生的所謂一本高校,其實力甚至比不上諸多在第二批次招生的高校。而在此影響下,「雙非一本」這個稱謂慢慢地成為僅表明該校在第一批次招生,而非「頂尖雙非」的代名詞。從這個方面來講,若是「雙非」僅指普通的一本院校,那麼就是對不少頗具實力的二本院校的忽視。
綜上所述,編者認為雙非不僅可以指雙非一本,二本三本高校也都可以稱為「雙非」。其實在編者看來,不少人爭論到底哪些高校可以叫「雙非」不過是爭於形式,這些爭論是無意義的。作為一個略帶自嘲屬性的「雙非」這一名詞,哪個學校能不能稱呼本質上無關痛癢。一些同學認為「雙非」只有一本院校可以稱呼無非是因為覺得自己拼命努力才考上的一本如果其他二本三本一起稱「雙非」豈不是虧大了!但編者想說的是真正優秀的人從不在意這些虛無的東西,一本的同學們大可以好好地利用學校為自己提供的優良條件,努力地充實自己。而二本三本的同學們也不必為了「雙非」這個稱謂和一本的同學們爭得面紅耳赤,985、211高校廣受認可不是因為這些高校的名號,而是它們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實力,一本也是如此。「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羨慕一本學生畢業後能夠找到好工作,二本三本的同學不如豐富自身,提升自我,「你若盛開,蝴蝶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