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麗平民女子,怎麼就搞垮了蒙古帝國

2021-02-23 漢周讀書

01

紅顏禍水,向來是史家甩鍋的好藉口。

亡國全因女人亂朝綱、叛賊衝冠一怒為紅顏,什麼妲己褒姒楊玉環,呂雉貂蟬趙飛燕,妹喜西施陳圓圓,總之漂亮女人沒有一個好東西。

在史籍裡,自古女人就是男人事業的絆腳石、國家安定的攪屎棍,替那些無德昏君背了千年的鍋。

不過,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個女人,出身低微相貌好,罄竹難書手腕高,憑一己之力搞垮了史上最強悍民族建立的大元王朝,真·紅顏禍水無疑了!

而且,她還是個朝鮮人。

元朝那會兒,朝鮮還叫高麗。

大蒙古國的鐵騎掃平歐亞大陸,彈丸之地朝鮮小半島自然不在話下,高麗王忙不迭地俯首稱臣,送銀子送女人,能送的都送,美其名曰「元麗聯姻」,才勉強保住了自己的王位。

漂亮姑娘奇氏就這樣以高麗貢女的身份進了大元朝的後宮。

她原本是高麗總部散郎奇子敖之女,老爹是有頭有臉的大貴族,自己是開京有名的大美女,生活美滋滋。

誰想進來了大元,竟然淪為小宮女,只能給主子端茶倒水,從貴族小姐到下人,心裡落差是巨大,也因此生出仇恨扭曲。

在元朝後宮裡,有不少異邦人,除了蒙人和漢人,還有金髮碧眼的色目人,她作為高麗貢女,來自小國,身份是最低微的。

但長得漂亮的姑娘到哪裡都能受到優待,她雖然常常被管事嬤嬤欺負,卻總有個小太監挺身而出,替她擋罰。

那太監也是高麗人,名叫樸不花,有傳言說他與奇氏是青梅竹馬,比她早幾年被送來宮中。

本以為來到大國家大城市,就能吃香喝辣走上人生巔峰,沒料到咔嚓一刀斷了子孫根,送進宮裡做了半個男人。

奇氏與樸不花在宮中相互扶持,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02

奇氏在宮中,主要負責給皇帝——元順帝端茶。

這元順帝也是個苦命娃,他是明宗長子,出生與成長伴隨著皇室的腥風血雨,老爹被毒死,母親生下他就死了。

他見慣了宮廷爾虞我詐,太后專橫、權臣作威作福,叔伯虎視眈眈,自己還被流放到高麗的大青島監禁,後來又流放到廣西。

大概是在高麗被監禁的那兩年日子過得還不錯,他對高麗人非常友好,一聽奇氏來自高麗,便多瞧了幾眼。

一眼定終生,二眼眉傳情,奇氏就這樣爬上了龍床。

本來皇帝寵幸個宮女也不是啥大事,但這位元順帝偏偏是個萬事不能做主的主兒。

在外他受大丞相燕帖木兒的操控,在內要乖乖聽卜答失裡皇太后的擺布。

皇太后不是他娘,而是他嬸嬸,所以一點親情不講,只想奪權,後宮是她一言堂,多喝口湯都會被她罵;

丞相不是一般的權臣,順帝的老爹明宗之死就是燕帖木兒策劃的,惹急了再殺一個皇帝也不是難事,所以順帝平時上朝大氣兒不敢出,一直唯唯諾諾。

而元順帝的正宮皇后答納失裡,就是燕帖木兒的女兒,她是個蠻橫的醋罈子,一聽老公寵幸了宮女,連夜殺過來拿錘子對著奇氏一頓爆錘。

奇氏命大,沒被錘死,但皇帝也不敢給她任何名分。

沒過多久,燕帖木兒因為縱慾過度嗝屁了,元順帝終於挺起胸膛做人,開始親政。

燕帖木兒的兒子唐其勢,繼承了老爹的權力卻沒有老爹的聲望,眼看皇帝打壓自家,乾脆起兵造反。

造反失敗了,皇后答納失裡被牽連廢黜,後來賜死。

奇氏總算能揚眉吐氣,皇帝也敢光明正大寵愛她了。

02

元順帝很想立奇氏做繼後,可新任丞相伯顏極力勸阻,稱奇氏卑賤,絕不可位列中宮。

沒辦法,他只能立另一位蒙古貴族女子伯顏忽都做皇后。(這個伯顏忽都跟丞相伯顏沒有半毛錢關係,就名字像而已)

奇氏封了妃後,生下皇長子愛猷識理達臘,母憑子貴做了第二皇后。

(元朝皇帝可以封多位皇后,但正宮只有一個,其他皇后依然是妾)

由於伯顏忽都不受寵,本身性格也不來事兒,宮中管事的權力逐漸落入奇皇后手中,再加上她很快又生了個兒子,更受寵愛了。

這個時候,她還記得從前微賤時攜手並進的太監樸不花,把他調到了元順帝身邊。

元順帝是個耳朵軟的,禁不住這倆人前人後的吹耳邊風,很快把宮中大權都交給了他們。

這人啊,手裡有了點小權力,就會嚮往更大的權力,尤其是奇皇后和樸不花這樣從前身份低微的,一朝得勢小人得志。

她記恨伯顏從前阻攔她封后,使了個圈套誣陷他弄權,元順帝以前被燕帖木兒壓得喘不過氣來,十分忌憚權臣,不分三七二十一就把伯顏給罷黜了。

奇皇后又記恨高麗王將她送入元朝宮中,不但讓自己家族作威作福,還公開侮辱高麗王,要廢了他自己當高麗的王。

高麗王受此大辱,萬分憤怒,將奇家滿門處死,奇皇后等兒子愛猷識理達臘長大後,便唆使他攻打高麗,結果胡亂用兵,最後損兵折將,大大損耗了大元國力。

愛猷識理達臘從小被父皇捧在手心,哪裡受得了行軍打仗的苦,而且不懂軍事胡亂衝鋒,差點就死在了高麗,嚇得奇皇后從此不敢再提報仇的事兒。

這件事到現在還被韓國人吹噓,美其名曰高麗人民奮勇抵抗侵略軍,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蒙古人。

到後來,奇皇后竟然還想唆使夫君元順帝退位,扶兒子當皇帝,自己當太后。

為了達成陰謀,她找到丞相太平,太平破口大罵,拒絕合作,她便誣告太平謀反,導致他被流放,流放途中又派殺手將其處死。

03

公元1365年,伯顏忽都皇后去世,她生性節儉,死後衣冠也非常樸素,奇皇后竟然大笑:「正宮皇后,何至服此等衣耶!」

而奇皇后自己,則奢靡無度,又愛金銀又造宮殿,再加上胡亂內鬥,對外用兵,拖垮了整個大元財政。

這時候奇皇后快50歲了,早已年老色衰,元順帝也不再寵愛,轉而寵幸幾個漢人妃子,還想把她們立為新皇后,但被大臣以漢族女子不可立後為由勸阻了。

奇皇后與樸不花在前朝動作不斷,讓大臣們上書立她為正宮,元順帝於是聽從讒言,賜奇氏姓肅良合氏,改蒙古名為完者忽都,讓她做了第一皇后。

以一高麗貢女的身份,一路青雲直上,做到手握大權的元朝皇后,奇氏成為了現今韓國人眼中「民族英雄」般的存在,還專門給她拍了部長篇電視劇,裡面極盡褒獎之詞。

由於這部電視劇是韓國人拍的,裡面不管漢人蒙古人還是高麗人都講韓語,劇情處處表現著韓國人的自我高潮,各種貶低元朝抬高自己,除了演元順帝的男演員很帥之外,沒啥優點,不看也罷。(但我還是看完了)

總之奇皇后終於走上了人生巔峰,可大元王朝,卻在頃刻之間摧枯拉朽地沒落了。

蒙古人統治下的中原,蒙漢民族矛盾本就十分嚴重,為了滿足奇皇后窮奢極欲的生活,朝廷對百姓大肆盤剝,濫發紙幣,最終經濟崩潰,人民揭竿而起。

正在農民起義星火燎原之時,蒙古統治階級內部卻在為爭權奪利而相互徵戰,拖垮了本就迅速腐化的蒙古騎兵。

一道道加急奏報呈到皇帝面前,奇皇后卻還在元順帝耳邊吹風,說著外面太平盛世的謊言。

直到朱元璋的大部隊席捲而來,奇皇后才慌慌張張地收拾細軟準備走。

元順帝早就慌了神,身邊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眼看軍隊一觸即潰,趕緊捲鋪蓋,帶著老婆孩子逃回大漠,將中原大地讓給了朱元璋。

明軍攻破了大都,大元朝走向了末日,奇皇后也在沒幾年後病死。

一個朝鮮女人,跑到中國來當皇后,從最低等的宮女到大權在握的皇后,最終將大元朝折騰得支離破碎,也是本事了。

雖然蒙古大元的潰敗是歷史的必然,似乎不該把鍋甩到奇皇后一個女人的身上,但她的倒行逆施,的的確確是導致元朝衰亡的無數根稻草裡特別重的一根。

紅顏從來不是禍水,但為權力喪心病狂的女人的確是禍水。

相關焦點

  • 高麗同蒙元帝國的特殊關係
    但由於蒙古大軍西徵,接著成吉思汗又在徵討西夏途中逝世,使蒙古帝國沒有立即對高麗展開報復。直到1231年,撒禮塔才率蒙古大軍進攻高麗,連戰連捷的蒙軍直逼高麗王城。高麗高宗無奈只好遣使議和,蒙古軍隊索取了巨額財物後退軍。但仍在高麗的各京、府、縣留下了72名達魯花赤(鎮守者),對高麗進行間接控制。
  • 「駙馬之國」高麗
    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碼頭。為了表示對元朝的敬意,原本與中原漢族服式一致的高麗王室開始效仿蒙古。忠烈王的胡服髮辮,曾令高麗百姓痛心不已。他後來還下令全高麗的服式都依照蒙古式樣製作,以至於忽必烈聞訊後都十分驚訝:自己好像沒有下過這樣的命令。通過聯姻關係,元朝達到了控制高麗的目的,高麗也藉助駙馬王的身份保持了自己的主權。同時,高麗的影響也得以擴大,就連遙遠的伊利汗國都知道大元有一個高麗駙馬王。
  • 蒙古帝國這一逆天的存在是怎麼來的
    蒙古帝國是世界歷史上連續國土面積最大的帝國,為什麼說是連續國土面積最大,舉個例子,當初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是因為他在全球都有殖民地,但都是這一塊,那一塊,沒連在一起,而蒙古帝國從東亞到歐洲,那是連在一起的。這麼大的帝國是怎麼來的呢?
  • 高麗太牛了,在契丹、女真、蒙古的輪番蹂躪下,它還能開疆拓土
    契丹、女真、蒙古這3大戰爭機器就像撲面而來的海浪,前一浪剛好下去,後一浪又馬上蓋過來,一浪高過一浪,弄得中原政權大宋最終被淹死在這窒息的連番巨浪裡。然而,同時期存在的高麗,卻成功逆襲,他們不但在這3大戰爭機器面前獨善其身,反而開疆拓土,將高麗的邊境向外推進幾百公裡,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那麼,高麗人是怎麼做到的呢?請往下看。
  • 聊聊蒙古帝國的分封制中的一個關鍵詞:兀魯思
    作者:陳二虎忽必烈當上皇帝(蒙古大汗)後,面對複雜的宗藩投下舊有的習俗開始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藩(宗王)權,從開始的溫和到後來的強硬,最終也造成蒙古大帝國的分裂。成吉思汗立國,稱號是「也客蒙古兀魯思」,也這就是大蒙古國的意思。
  • 元朝的蒙古人,為什麼喜愛穿著朝鮮半島的高麗服裝?
    這不是當時的人們對高麗服飾和語言的獵奇心理,也不是無根據的模仿,其背後有著深刻的原因。一、元朝的蒙古人與高麗間的接觸,要從蒙古消滅契丹餘部說起。公元1218年,蒙古軍隊追擊契丹人,第一次進入高麗,並在次年聯合了高麗政權,殲了滅契丹人。蒙古與高麗當時締結了友好條約,盟誓兩國永結兄弟,並建立了和睦的外交關係。
  • 蒙古帝國西徵時,世界形勢是怎樣的?又對文明的交流起到什麼影響
    蒙古帝國三大徵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號稱成吉思汗,開始了歐亞大陸的擴張之路。70年的時間,就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蒙古西徵是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人們從戰爭掠奪的血腥、文化的交流不同的角度,來闡述這一歷史事件。不過,要客觀的評價蒙古西徵,那就必然要從東西方文化交流角度來說。
  • 書訊| 麥可·普勞丁《蒙古帝國興起及其遺產》
    《蒙古帝國的興起及其遺產》是一部關於蒙古民族崛起與徵戰、輝煌與衰落的歷史著作,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宏闊的歷史圖景,崛起於蒙古高原的遊牧族群如何徵戰歐亞並建立起橫跨兩大洲的龐大帝國,又如何衰敗隕落,留下了怎樣的影響和遺產。
  • 蒙古帝國:遊牧民族建立的最大帝國
    蒙古帝國滅了40多個國家,統治了270多個民族,疆域更是到達了3000多萬平方公裡,建立了大航海時代之前最大的帝國 a,對外擴張,居高臨下滅大金帝國。
  • 蒙古帝國西徵之旭烈兀西徵
    孛兒只斤·旭烈兀(Hülegü Khan,1217年—1265年2月8日),蒙古族,蒙古帝國及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伊利汗國的建立者。,並派刺客潛入蒙古帝國中心哈剌和林行刺蒙哥汗,以及敘利亞國又殺害了蒙古使者等原因,蒙哥汗遂派遣皇弟旭烈兀再次西徵伊斯蘭世界,目的是在阿姆河以西至埃及的廣闊土地上,建立成吉思汗的法律體系!
  • 話說蒙古帝國世系
    金帝國時期,蒙古諸部,皆為附屬,蒙古奇延部酋長也速該,有一妻一妾,妻生四子,妾生兩子。長子鐵木真,奮發崛起,統一漠北諸部,於1206年,稱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成吉思汗,后妃四十餘人,其中皇后很多,其他為妃。成吉思汗的后妃,由皇后中的四大皇后管理,分為四大宮室。
  • 內蒙古和外蒙古誰才是蒙古帝國衣缽的繼承者?
    文/寂寞的紅酒 蒙古帝國是13-14世紀世界上最強盛的封建帝國,也是人類歷史上幅員最遼闊的帝國。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橫貫亞歐大陸,總面積超過了3300萬平方公裡,中國、阿拉伯、俄羅斯、中亞、西伯利亞等等都是它的領土。
  • 成吉思汗一生娶了近40名妻妾子女無數,蒙古帝國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1236年蒙古鐵騎越過伏爾加河,對俄羅斯各公國發起猛攻。短短三年,蒙古騎兵席捲俄羅斯和烏克蘭,攻佔莫斯科、基輔,還一路殺進匈牙利平原。要不是窩闊臺忽然病故,蒙古大軍撤退,東歐恐怕也難保。此後為爭奪汗位,蒙古帝國陷入了短暫的內亂。1851年,成吉思汗之孫蒙哥繼位,局勢得到穩定。次年,蒙哥派弟弟旭烈兀發起了第三次西徵。
  • 忽必烈為何不能阻止蒙古帝國的分裂?
    從忽必烈的角度來說,他應該比誰都渴望蒙古帝國不分裂,因為這樣他就可以當大汗。那麼,為什麼忽必烈沒有阻止蒙古帝國的分崩離析呢?可以說正是由於他的原因,蒙古帝國才一步步的走向分裂,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此種觀點是有歷史依據為證的:製造分裂的那個人,就是有權有勢的忽必烈。
  • 【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二十一):高麗元宗2
    (二十一):高麗元宗2(5)轉危為安  林衍廢元宗時,世子王諶剛從蒙古回來,走在鴨綠江時聽到消息,馬上折返蒙古求救。林惟茂之死標誌著百年武人時代落下了帷幕,高麗的政權終於回到國王手中,而元宗還都開京則意味著高麗對蒙古的徹底屈服。  林衍廢立期間,西北面的官吏崔坦、李延齡等以反對林衍為名趁機起事,幾乎殺光西北面的朝廷命官,然後以西京諸城投降蒙古,忽必烈接收了這些城池,設為東寧府,高麗的西北疆域遂從鴨綠江退至慈悲嶺。元宗請求忽必烈歸還這些土地,但被忽必烈拒絕,直到二十年後才歸還高麗。
  • 朱元璋為何獨愛高麗女子?韓國人推理:因朱元璋是韓國人
    今天我就來說說韓國幾位「歷史學家」的驚人發現,發現稱終於找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何獨愛高麗女子的原因。 人家的邏輯有眼有板,我們來看看人家是怎麼證明的。 首先,講道理用事實說話,話說朱元璋在位期間非常喜歡高麗女子,曾數次要求高麗國進貢美女。
  • 《對馬島之魂》背後的故事:蒙古兩次東徵日本
    PS:這段歷史記載較為混亂,夾雜著蒙古、高麗、日本等多方記述,彼此還存在許多衝突,本文僅僅作為一個入門故事,從流暢性的角度出發,很多地方就只選用筆者覺得可信度較高的說法了。這一方面因為當時南宋和日本往來密切,關係友好,算是半個盟友,另一方面陌生的蒙古帝國本來名聲就非常糟糕,日本對其也沒有好感。
  • 同樣是蒙古帝國,為何四大汗國不算?
    我給大家分析一下,元朝是怎麼形成的,大家就知道為什麼我堅持這麼認為了。其實,一開始,並沒有元朝這個說法。忽必烈只是元朝的第一個皇帝,但並不是大蒙古帝國的第一個皇帝。開始的時候,眾所周知,成吉思汗建立了一個蒙古統一政權。這個帝國開始了四面八方的擴張。
  • 蒙古襲來︱中日貿易與博多-寧波航線
    1274年十月(公曆十一月),日本北九州的海面上突然出現了黑壓壓的一片船隻,這就是從高麗駛來的蒙古、高麗聯軍的船隊。十月五日,蒙古、高麗聯軍攻下對馬島,十五日攻入壹岐島,而後由900艘軍船組成的龐大船隊出現在了九州島西北部的博多灣。十月二十日,蒙古、高麗聯軍在博多灣登陸,這就是東亞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次蒙古襲來」,或以日本的年號稱為「文永之役」。
  • 定居高麗的外來者,古代朝鮮半島的「楊水尺」是什麼族群?
    朝鮮當然也是一樣,儘管朝鮮半島的地緣相對比較封閉保守,但也是有外來族群的,這就要提高朝鮮歷史上的一個概念——「楊水尺」。 「楊水尺」聽起來像是人的名稱,其實並不是,這是自13世紀高麗時期開始就在朝鮮半島活躍的一個族群。這些人很怪, 並不從事農業,而是世代傳承著屠宰、編柳器、販賣及倡優等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