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與唐僧的故事

2021-02-08 無為客

從古至今,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沒有百折不回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這世上,仰望險峰而感嘆其高巍奇絕的人,何止千千萬萬,但是能夠不畏艱險危難,無論受到何種挫折亦毫不動搖退縮,始終以超越常人的、強大的、堅韌的意志力向上攀登,最終站在歷史高峰之巔的,十年百年又能有幾人?!

武則天和唐僧玄奘,就是幾乎同一時代,但在不同領域,展現這種百折不回地向上攀登的精神的人。然而,許多人或許並不知道,武則天與玄奘還有一番很值得言說的故事。

武則天出生於624年,有的說武則天出生在四川廣元,比如郭沫若,依據是建國初利州出土的半截石碑,還有李義山的一句詩下注「感孕金輪所」。也有的說武則天出生在長安,因為根據武則天出生年份推斷,她父親武士彠當時應該還在長安任工部尚書,武士彠是武德八年,也就是626年才任揚州都督長史的,任利州都督時間就更晚。

而玄奘是624年離開成都,先到了荊州,後經過相州、趙州,又到了揚州,627年到達長安。

之所以講這一段歷史,是想說,兩人的生命軌跡在很早時便可能就有了交集。因為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信奉佛教,經常帶著孩子出入佛門。武則天自己也說過:「朕爰自幼齡,歸心彼岸」。

試想這樣的場景,一個可愛的1歲多的小女孩兒,跟著母親去寺廟,蹦蹦跳跳遊玩之時,便遇上了年輕英俊的玄奘法師。

當然,這樣的事是不可考證的。但無論小時候的武則天有沒有見過玄奘,當玄奘西天取經歸來時,武則天作為唐太宗的武才人是確定見過他的。

貞觀十九年(645年),43歲的玄奘載譽回到長安。武則天21歲,正是青春芳華,此時她已入宮7年。唐太宗李世民帶著太子和後宮嬪妃一起為玄奘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國都長安萬人空巷。從寬闊的朱雀大街一直到弘福寺門口,士子信徒排成了數十裡的隊伍,都寄希望一睹高僧玄奘的風採。

武則天見到這樣的情形會作何感想,歷史沒有記載。但想一下,當年秦始皇出巡,儀仗萬千,威風排場,項羽見了說「彼可取而代之也!」,劉邦見了說「大丈夫當如是也」。對於這種歷史性的盛大場面,不同人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感受。任何一個擁有駕馭權力夢想的人,在看到世俗朝野對宗教的熱情後,都難免生出「彼當為我所用」之心。後來,武則天藉助佛教的力量,說自己是彌勒佛降世,改唐為周,並尊崇佛教,或許就起源於此。

唐太宗對玄奘十分重視。但是,這並不是因為如西遊記所說,玄奘是奉太宗之命西天取經,更沒有什麼御弟哥哥。真實的歷史是,玄奘是偷渡出關,並未得到唐太宗的允許。而且在他之前,法顯、智嚴等僧人旅行家都有「西行求法」的故事。但是,玄奘西行求法不僅時間更長,取得的成就也更大,不僅在數次學術會議上大顯身手,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而且實際上做到了印度那爛陀寺的副院長。隨著大唐越來越繁榮強大,玄奘謝絕印度方面的挽留,毅然給太宗上表請求歸國。唐太宗在《答玄奘還至于闐國進表詔》中,力邀玄奘攜僧徒一起歸國,還沿途安排人力馬車,令有司一路迎接。

唐太宗見了玄奘之後,非常欣賞他的博學和精神,不僅暢談數日,還邀請玄奘為官。因為玄奘對西域諸國的情況十分了解,甚至與沿途不少國王交好,是稀缺的外交人才。當然,玄奘拒絕了從政,專心譯經。唐太宗是十分重視利用宗教的,在李唐奪得天下之初,便假稱自己是道教祖先李聃之後,把道教擺在佛教前面。玄奘希望自己去少林寺譯經,但唐太宗始終都不肯讓他離開長安,目的應該就是讓玄奘能更好的「為我所用」,同時避免佛教的發展脫離自己掌控。

武則天作為唐太宗身邊的才人,雖然地位不高,但卻是在太宗身邊侍奉之人。這時,其實距離太宗病逝也不過只有兩三年時間了。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農曆),玄奘在終南山翠微宮譯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當即呈給太宗。這時,唐太宗估計已經無力欣賞了,兩天後,唐太宗因病駕崩於翠微宮的含風殿。從《心經》的譯成時間和唐太宗的駕崩時間看,在唐太宗臨死前,很可能他是專門請了玄奘這樣的高僧為他做法,祈求延年。這在唐太宗身上並不少見。當年他早徵遼時得了關節炎,很可能就是玄奘給他治好的。因為,當時他專門下詔給佛教僧尼擴充編制。原本,自貞觀三年起,各寺廟僧尼都是有定額的,無論多大的寺廟,總數不能超過三千人,每個寺廟的僧尼多少由政府機關確定編制,不合格的政府還可以行開除之權。唐太宗當時擴充僧尼編制,其他寺廟都是各增加編制5人,但玄奘所在的宏福寺則一次性增加了50個編制。所以,宏福寺當時應該是在治療唐太宗關節炎上立了首功的。而且,玄奘從印度歸來,是攜帶了大量物資的,當中也必定包含一些藥品,也可能還包括一些印度醫術。

太宗病死,武則天地位低下,又無太宗子嗣,本已墜入無希望之深淵,若是尋常人物,可能就是混個尼姑的編制,就此青燈黃卷,孤苦一生了。但武則天就是能絕地重生。這當中固然有唐高宗李治的痴情,但歷史上的幸運往往都有原因的,絕非上天偏愛誰,與武則天自身的努力和修煉一定是分不開的。

設想一個場景:由於武則天的機敏靈巧,自幼拜佛,耳濡目染,在太宗與玄奘的交談時,一旁侍奉的她,偶爾言談已顯露智慧,贏得了玄奘的認可。而玄奘時常出入宮廷,與太子李治和武則天均相處甚佳。太宗病逝,玄奘得知武則天出家為尼,手書一卷心經相贈,勉勵向學...

雖然武則天離開過皇宮內院,但玄奘法師在宮廷是一直被奉為上座的。當武則天以28歲的「高齡」再度入宮後,和玄奘的交往是非常密切的。

顯慶元年(656年)正月,武則天的兒子李弘被立為太子。武則天在大慈恩寺為皇太子設了一個五千僧齋,並派朝臣前去行香。其中,包括武則天的心腹、中書侍郎李義府和黃門侍郎薛元超都參拜了玄奘法師。同年三月,高宗御筆「大慈恩寺碑文」完成,是武則天派親信許敬宗親送碑文給玄奘法師。

而且,玄奘法師在謝表中,不僅感謝高宗的皇恩浩蕩,而且同時感謝武后的恩典。這是極為少見的。這是因為玄奘法師請求御製碑文,是通過李義府和薛元超的奏請,才得到高宗的許可。

此後,玄奘的謝表常常將皇帝、皇后並提。當時,武則天並未掌握朝中的實權,還沒有二聖並立,玄奘這樣做,最可能的解釋是,玄奘與武后之間有特殊的照顧關係,而且這種關係也為唐高宗李治知曉和理解,而絕不僅僅是對武后個人的尊敬和感激。

到了656年夏天,玄奘生病,高宗和武后都非常關心他的病情,數次派宦官問候照看。玄奘病癒後,再次上表感謝:「伏願皇帝、皇后以紹隆之功,永凝百福,乘慈悲之業,端拱萬春」。

要知道,武則天是655年被冊立為後,659年,鬥倒長孫無忌等人,660年,唐高宗患上風疾,開始代理朝政。674年,與高宗並稱「天皇天后」。而玄奘在656年的謝表中就已在紹隆之功、端拱萬春這樣的詞語前把皇帝皇后並稱。

656年秋,唐高宗迎玄奘入宮,直接安排住在宮內凝陰殿院的西閣,以方便高宗、武后隨時召見。這時武則天正懷著李顯。十月臨盆時,武則天擔心難產,自願歸依佛法僧三寶,拜玄奘為師。可見武則天對玄奘的信任和尊敬。但玄奘當然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他的回答是:「聖體必安和無苦,然所懷者是男,平安之後願聽出家。」

這番話既緩解了武則天的不安和擔心,又表示了自己願作未來皇子的師父。武則天對玄奘的回應非常高興。若在民間,這跟唐僧認了自己的孩子做乾爹差不多。

為了答謝玄奘,武則天特別送給了唐僧一件袈裟。這個袈裟非同尋常。像玄奘一生,周遊列國,見過的皇室也不在少數,唐太宗、唐高宗也都賜給他過精美的袈裟。但玄奘得到武則天的袈裟,心中最為歡喜,說「未有窮神盡妙,目擊當如今之賜者也」。見過這麼多大世面,沒想到竟有如此精緻的袈裟,穿在身上,簡直蓬蓽生輝,如幽蘭在身,「旋仰自瞻,頓增榮價」。穿上這袈裟,左看看,右看看,轉上一圈,頓時感覺自己的格調和身價都不一樣了。

唐太宗曾賜給玄奘一件袈裟,價值百金,當時玄奘所上謝表僅140餘字,而這次給武則天的謝表多達180餘字。

沙門玄奘啟:垂賜衲並雜物等,捧對驚慚,不知比喻。且金縷上服,傳自先賢,或無價寶衣,聞諸聖典,未有窮神盡妙,目擊當如今之賜者也!觀其均彩濃淡,黻衣不能逾其巧裁縫婉密,雜縷無以窺其際便覺煙霞入室,蘭囿在身,旋俯自瞻,頓增榮價昔道安言珍秦代,未遇此恩支遁稱禮晉朝,罕聞斯澤。唯玄奘庸薄,獨竊洪私,顧寵循躬,彌深戰汗。伏願皇帝皇后富眾多之子孫,享無疆之福祚,長臨玉鏡,永御寶圖,覆育群生,與天無極。不任慚佩之至,謹啟謝聞。施重詞輕,不能宣盡。

玄奘這封謝表,提到了兩個人物,一是道安,一是支遁。道安是西晉至十六國時期的高僧佛圖澄的弟子,前秦皇帝苻堅南徵,攻下襄陽後,說:「朕以十萬之師取襄陽,唯得一人半。」旁人問是誰,苻堅說:「安公一人,習鑿齒半人也。」習鑿齒是襄陽習氏的祖先,安公就是道安。苻堅對道安尊崇備至,曾說:能和我同車的,只有安公。支遁是東晉高僧,皇帝多次下詔請他到京城,也是恩寵備至。

就連玄奘看見一隻漂亮的小鳥,也寫了一封《賀赤雀止御帳表》

沙門玄奘言:玄奘聞白鳩彰瑞,表殷帝之興;赤雀呈符,示周王之盛。是知穹昊降祥,以明人事,其來久矣!玄奘今申後酉前,於顯慶殿帳帷內,見有一雀,背羽俱丹,腹足鹹赤,從南飛來,入帳止於御座,徘徊踴躍,貌甚從容。見是異禽,乃謂之曰:「皇后在孕,未遂分誕。玄奘深憂懼,願乞平安,若如所祈,為陳喜相。雀乃迴旋蹀足,示平安之儀瞭然解人意玄奘深心歡喜,舉手喚之,又徐徐相向,乃至逼之不懼,撫之不驚,左右之人,鹹悉共見。玄奘因為受三歸,報其雅意,未及執捉,且從其徘徊,遂復飛去。

伏惟皇帝皇后德通神明,恩加兆庶,禮和樂洽,仁深義遠。故使羽族呈祥,神禽效質,顯子孫之盛,彰八百之隆。既為曩代之休符,亦是當今之靈貺。玄奘輕生有幸,肇屬嘉祥,喜祚之深,不敢緘默,略疏梗概,謹以奏聞。若其羽翼之威儀,陽精之淳偉,歷代之稽古,出見之方表,所不知也。謹言。

可見,玄奘對武則天的關心是至誠而又備至的。不久,皇子誕生,就是後來的唐中宗李顯。李顯一出生,就獲得了無限的寵愛。玄奘收他為徒,法號「佛光王」。不僅在李顯出生時,玄奘就上了《賀皇太子生表》,三天後,又有《皇太子生三日賀表》,李顯的第一次剃髮,也是玄奘親自操刀,故又有《賀皇太子剃髮表》,滿月又有《慶皇太子彌月並進法服表》。古時孩童周歲也叫「晬日」,又有《皇太子晬日進法衣表》。甚至,武則天讓小時候的李顯就跟玄奘住在一起,這也說明她對玄奘的信任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顯慶二年657年,高宗和武后駕幸洛陽,玄奘帶著佛光王李顯陪駕同往。此行,武則天還專門安排玄奘見了他世上唯一的親人姐姐,並為玄奘的父母改葬。能做到這個份兒上,武則天和玄奘的關係絕非尋常。

但或許正是這種特殊的信任,也讓玄奘感到不安。要知道,在古代,政治對佛教的認識,和我們現在並不完全一樣。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高僧往往有著國師的地位。比如佛圖澄,全面介入石勒石虎政權的軍事政經大局。像玄奘這樣的舉世無雙的得道高僧,更會被認為有神通法力。這種法力,可能是預言將來,也可能是給一個人的福運加持,甚至還可能關乎國運。無論玄奘是不是真有這個本事,從他拒絕唐太宗來看,他應該是不願介入世俗政治爭鬥太多。故,他在顯慶二年便上書請求到少林寺譯經。這其實是頗有含義的。因為當年唐太宗要讓他參與國事,他就委婉拒絕了,提出的請求就是到少林寺譯經。唐太宗當然不放他走,可以,你不參政,也不會把你放諸野,老老實實在長安城待著。玄奘此時再次提出到少林寺譯經,這有點像是對待唐太宗的態度。這與半年前相比,他的態度明顯有很大的轉變。而且此後,玄奘也沒有再像顯慶元年那樣,動不動上表稱謝。皇帝皇后當然也沒有同意他到少林寺譯經的請求,而是讓他在西安北邊,現在位於銅川的玉華寺,完成他的譯經工作。並且派有專人嚴密監視。好在玄奘是一心譯經,在翻譯完《大般若經》之後,油盡燈枯,麟德元年(664年)圓寂,而且就葬在長安東郊的白鹿原上。而這時的武則天,已經在和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的政治鬥爭中獲得全勝,玄奘死後不久,武則天就和李治「二聖並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武則天一向是心狠手辣的,從她對待政敵甚至自己兒子身上就可以看出來。她曾經有一個經典的觀點,那就是在唐太宗面前馴馬時說:「妾能制之,然需三物:一鐵鞭,二鐵檛,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檛撾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刺其喉。」有人說,武則天的一生就是在馴馬,最終馴服了整個大唐。馴不服的,就以匕首刺其喉了。唐三藏玄奘雖然是得道高僧,在武則天的眼裡也不會例外,只是一匹待馴的馬。在用盡各種手段,都不能讓玄奘為我所用時,又或者是她的要求超出玄奘所能承受的範圍時,玄奘只能選擇離開,而武則天也一點不會心軟。她可以愛之深,更可以恨之切。甚至,玄奘死後五年,武則天又下令挖出玄奘屍骨,另葬他處。
從顯慶元年玄奘與武則天的互動來看,玄奘不是沒有試圖與武則天親近過,甚至可以說也曾表現出很積極的一面。但,或許他一早從跟武則天的相處中看到了將來。太嚇人了!這要是跟著武則天幹,可能就沒有後來的《西遊記》了,歷史上只會多一個「妖僧」,大名鼎鼎的三藏法師說不定就會被寫成了鳩摩智或者金輪法王之流的人物了。後來,武則天依舊假借了佛教的力量,完成了自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事業。二十年後的一天,唐高祖的女兒千金公主,按輩分是武則天的姑媽,卻實際上給武則天當了養女,她給武則天推薦了一個中年和尚,這和尚大概也是四十多歲,據說儀表堂堂,頗精佛法。

相關焦點

  • 武則天秘史,荒淫女皇武則天與六個男人的故事
    太宗是個蓋世英才,他要求女性的只是賢德、溫順、體諒、嬌柔,而武則天的美貌與才幹自然得不到皇帝的賞識。武則天作為太宗的才人,在宮中度過了整整12個年頭,她從一個初涉世事的少女逐漸成熟。不過這一時期,她並沒有能得到太宗的寵遇。武則天既沒有為太宗生養子嗣,自己也沒有得到升遷。 這時候唐太宗李世民生了病,李治做太子,常常來宮內侍奉病榻上的父皇太宗,有機會見到了比他年長4歲的武則天。
  • 阿難與迦葉不食人間煙火,他們為何索要唐僧的飯碗?
    話說唐僧師徒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見到了「無橋木」,坐上「無底船」,脫胎換骨,被佛祖如來最信任的兩個尊者阿難、迦葉帶到寶閣前,領取經卷。此時阿難、迦葉對唐僧說:「聖僧東土到此,有什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人事」就是今天常說的「好處費」或賄賂的禮物。這讓唐僧手忙腳亂,他慌張答道:「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準備。」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拿經卷繼世,後人當餓死矣!」
  • 馬上評|「武則天她媽在欽州」故事如何收尾?
    最新消息,靈山縣有關負責人回應稱,《武則天她媽在欽州》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組的名稱是直接沿用了欽州當地一個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武則天她媽在欽州》系列推文的標題,顯得不夠嚴謹和嚴肅,目前已經做出更改,該工作組名稱將更改為「武利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組」。武則天有媽,這是鐵定的,但武則天她媽在哪裡,估計許多人不知道。
  • 劉繼卣連環畫精選:《武則天故事》
    《武則天故事》的畫稿,原本是作者對應一個劇本的故事情節繪製的。一、調露元季,大唐東宮院,文暖書齋悅李賢,才女上官婉兒。
  • 歷史名人故事:武則天伴唐太宗
    以前,武則天只是從遠處瞧瞧;而今進了皇官,覺得一切都很新鮮。入宮不久,她見到了唐太宗。太宗看她如花似玉,嫵娓可愛,特意賜給一個稱號,叫做「武媚」,人稱「武媚娘」。從此,武則天帶著「武姻娘」的美譽,開始了她的宮廷生涯。由於職責的關係,武則天常常可以見到唐太宗。與當時的其他妃嬪一樣,武則天很想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據說有一次,唐太宗在宮女們的簇擁下去看馴馬。
  • 常樂公主因遇武則天 就註定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在這些人中,有一個人的身份還是比較特殊的,即武則天的兒媳:和思順聖皇后趙氏。趙氏出身高貴,其母為李淵最小的女兒常樂公主,其父為左衛大將軍趙瑰。常樂公主是李淵的女兒、李世民的妹妹、李治的姑姑,也是武則天的姑姑,小編講的就是這個常樂公主的故事。常樂公主是李淵最小的一個女兒,出生時間不詳,生母不詳,不過根據推測,她應當是出生於620年左右。
  • 《武則天》劉曉慶版,八美爭豔,主角名氣最大顏值最低
    在所有歷史人物當中,我那時最了解的是武則天,這粗淺的了解,來自當時兩部風靡一時的電視劇,一部是潘迎紫的《一代女皇》,一部是劉曉慶的《武則天》。潘迎紫演的武則天,從少年進宮到老年稱帝,年齡跨度非常大,但這位奶奶級的好演員,硬是憑一人之力,將各個年齡段的女皇帝武則天演的毫無違和感,時而溫柔如水時而霸氣凌然,時而情深意切時而冷酷殘忍,將武則天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定格。
  • 這16位女演員扮演過武則天,2位年過六旬若少女,堪稱凍齡女神
    講述武則天從入宮到登基稱帝過程的故事。 武則天扮演者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電影明星顧蘭君。顧蘭君1917年出生,上海人,原名顧小蟬,姐姐是顧梅君。 顧蘭君15歲進入歌舞團,1933年起當上演員,與姐姐顧梅君出演《姊妹花》轟動了上海灘。素有「金魚美人」之稱。
  • 績效考核小故事之一【唐僧分傘】
    話說,唐僧團隊乘坐飛機去旅遊,途中飛機出現故障,需要跳傘,不巧的是,四個人只有三把降落傘。
  • 別笑,武則天她媽還真是有個故事的女人
    雖說這個研究會的名字起得太通俗太口語了一點,但歷史上的武則天她媽,還真是個有故事、有傳奇的女人。話說起名這事兒還真是個學問。你說,如果要是起個「武則天原生家庭研究」、或者「女皇嫡母榮國夫人研究」,是不是看起來就挺高大上的,看誰還好意思群嘲,估計都得自嘆沒文化。說說武則天她媽,這位女士姓楊,出生的時候還是隋朝。
  • 唐僧到底愛不愛女兒國國王?
    吳承恩寫作《西遊記》是參考了很多《大唐西域記》的內容的,女兒國的故事應該就出自這個東女國。好多男人都特別嚮往女兒國,你們快去吧,那裡男人地位又低,又要不斷播種,保準讓你一個月內精盡人亡。03這是進城前發生的故事,後來師徒進了城,到得城裡,那街上市井繁華,店鋪林立,可見女兒國的國王非常能幹,應該是類似於武則天似的人物。她乘的鑾輿,也不亞中華之盛。街上的女人看見他們紛紛大喊:「人種來了!人種來了!」非常興奮。最後,唐僧師徒被安排在迎陽驛,迎陽,也是歡迎男人的意思。
  • 呈現接近歷史真實的武則天:評《武則天大傳》
    《武則天大傳》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古今中外,對其研究者頗多。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武則天大傳》(2019年7月出版)是中國武則天研究會會長王雙懷對武則天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以數十年之功,廣泛涉獵有關武則天的權威史料,有血有肉地還原了武則天傳奇的一生:從童年到入宮當才人、昭儀、皇后、皇太后,再到走向皇位,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一系列改革,最後退出政壇,度過悽涼的晚年。文後附錄武則天年譜、歷代評價、武則天研究百年及海內外著作索引,力求多角度、全方位為讀者呈現出一位接近歷史真實的武則天。該書特點體現在「三個新」上。一是材料新。
  • 唐僧是否貪生怕死?在朱紫國,唐僧為何表現失常?
    這一期,咱們繼續來聊聊小說《西遊記》,說一說唐僧「朱紫國行醫五十六難」的故事! 按照道理來講,都說醫者父母心,這就說明不管是何時何地,治病救人都是一件好事。可是,在唐僧所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當中,就有一個「朱紫國行醫五十六難」,難道說,治病救人還能成為唐僧的劫難嗎?
  • 武則天上位史:四大原因,成就武則天傳奇一生
    寂寞深宮12年,武則天在幹什麼?她應該沒有長籲短嘆虛度光陰。唐朝后妃除了侍寢,還需要值班,聯繫到後面武則天的政治才幹,或許值班時,武則天在不自覺中,學習了李世民的政務能力。武則天良好的詩文和書法,也很有可能是在這一時期自學成才。
  • 86版西遊記為什麼換了三個唐僧?背後故事揭秘
    看過86版西遊記的觀眾們都知道劇中唐僧的演員換了3個,分別是汪粵、徐少華、遲重瑞,那麼為什麼同一個角色要三個人來演呢?這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可以說對佛教有著極為重要的貢獻,但是許多觀眾不了解的是,在《西遊記》原著中,唐僧是一個軟弱、是非不分的人,因此在佛教界,對於西遊記中的唐僧是不認可的。
  • 武則天曾被多名演員模仿,那麼是誰找到了武則天的精髓?
    提起中國一代女皇帝,想必大家都會想到歷史人物武則天。歷史記載中的武則天,曾被多名演員展現在舞臺大屏幕。所以後面就出現了很多,各不相同性格的武則天。每個演員都有獨特演技,有的演員霸氣十足,有的殘暴殺戮太重,有的百般無奈...不管是誰演出武則天,都把這個歷史人物塑造的具有特色。
  • 【銅川傳說故事】武則天的男寵馮小寶竟然還是銅川人
  • 眾多女演員扮演過武則天,那麼哪個女演員演出了武則天的精髓?
    武則天作為歷史上唯一稱帝的女人,她的傳奇故事被被頻繁的搬上大熒幕。所以就有很多個版本的武則天,每一個版本的武則天都獨具特色,或霸氣,或殘暴,或無奈···每一個女演員都演繹出了獨特的武則天,那麼究竟哪一個版本的武媚娘最接近歷史的武則天呢?
  • 王者榮耀倪克斯神諭背景故事是什麼 武則天新皮膚背景故事介紹
    王者榮耀倪克斯神諭背景故事是什麼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王者榮耀武則天新皮膚背景故事介紹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眾多女演員扮演過武則天,那麼哪個女演員演出了武則天的精髓?
    武則天作為歷史上唯一稱帝的女人,她的傳奇故事被被頻繁的搬上大熒幕。所以就有很多個版本的武則天,每一個版本的武則天都獨具特色,或霸氣,或殘暴,或無奈···每一個女演員都演繹出了獨特的武則天,那麼究竟哪一個版本的武媚娘最接近歷史的武則天呢?在85年的時候,臺灣拍攝了武則天傳奇的一生,潘迎紫扮演了武則天這一角色,一經播出便引起轟動,潘迎紫也迎來了事業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