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公主因遇武則天 就註定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2021-01-09 凱風網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她天智過人、具有驚人的政治謀略和手段。但她也心狠手辣,只要是危機自己的權力的人,都落得個非死即傷的結局,即使是她的親人也不例外。

可以說,只要是擋了武則天的道,管你是李唐皇室宗親還是她自己的至親,下場無非就是,臣服於她或者死。我們看死在武則天手上的親人:

女兒安定思公主(存疑)、堂兄武惟良、堂兄武懷運、外甥女賀蘭氏、外甥賀蘭敏之、兒子李賢(章懷太子)、女婿薛紹(太平公主的第一個駙馬)、兒媳趙氏(李顯的原配和思順聖皇后)、兒媳劉氏(李旦的原配肅明順聖皇后)、兒媳竇氏(李旦的竇德妃、李隆基的生母)、孫子李重潤(懿德太子)、孫女婿兼侄孫武延基(永泰公主的丈夫)等等。

在這些人中,有一個人的身份還是比較特殊的,即武則天的兒媳:和思順聖皇后趙氏。趙氏出身高貴,其母為李淵最小的女兒常樂公主,其父為左衛大將軍趙瑰。

常樂公主是李淵的女兒、李世民的妹妹、李治的姑姑,也是武則天的姑姑,小編講的就是這個常樂公主的故事。

常樂公主是李淵最小的一個女兒,出生時間不詳,生母不詳,不過根據推測,她應當是出生於620年左右。常樂公主的前半生沒有什麼不同,就是長大及笄之後履行一個公主的聯姻的責任,她的駙馬是趙瑰。

趙瑰的出身不算太高,但其父趙綽在大唐平定天下的過程中也是立下過戰功的, 因此在武德年間為從三品的右領軍衛將軍。其子趙瑰因其父的關係官至左千牛將軍,是一個比較上進的小夥子,因此,貞觀年間,李世民就將自己這個最小的妹妹嫁給了趙瑰。

婚後兩人日子的日子倒也和諧,常樂公主不同於其姐房陵公主的放縱,算得上是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如果沒有什麼意外,常樂公主和歷史上大部分公主一樣,雖然出生高貴,但人生都是按照既定的軌跡行走,在宮中長大,然後結婚生子,人生大抵如此。

但原本遵循既定軌跡生活的常樂公主遇到了武則天,就註定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常樂公主作為李世民最小的妹妹,雖然不是一母同胞,但兩人的感情很好,連帶著常樂公主和李治的關係也錯,雖然兩人是姑侄關係,但年齡上相差也不是很大,這倒給了兩人很多的共同語言。

因著李治的看重,常樂公主和趙瑰所生的女兒趙氏就成為了周王李顯的王妃。這也算是親上加親了,原本在皇家也是挺正常的一件事,但結親這件事很明顯並不是武則天樂意見到的。

或許一開始武則天就不想要趙氏這個兒媳,但礙於李治不得不接受這個兒媳,或許是武則天本來沒有什麼意見,但在後來的相處中,婆媳之間有了矛盾。

自古以來,婆媳之間的矛盾就是無解的,而且有一點是,武則天雖然是李治的皇后,母儀天下,但在李唐皇家,她出身低以及曾是李世民才人的經歷並不是什麼秘密,這樣的過去其實是很被李唐王室看不起的,即便她是皇后,這種偏見也並沒有消除。

很明顯,常樂公主作為李淵最小的一個女兒,大唐的公主,是看不起武則天這個侄媳婦的,只不過面子上還過得去,常樂公主需要討好的是侄子李治,而並不親近武則天,當趙氏成為李顯的王妃之後,趙氏對這個婆婆自然也沒有太大的尊重。

這或許就是皇家人骨子裡的高貴在作祟,再加上,常樂公主母女又得李治看重,自然越發不將武則天放在眼裡,而武則天又歷來強勢,這樣的婆媳之間自然矛盾不斷。

675年四月,婆媳之間的矛盾升級,武則天直接廢黜了周王妃趙氏,並將她幽禁在內侍省,這件事發生的比較突然,李治並不知道,作為父母的常樂公主和趙瑰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李顯又不敢忤逆自己的母親,於是趙氏就被關在了內侍省。

內侍省中的趙氏沒有了往昔的尊榮,沒有侍女伺候,甚至給她送去的吃食都是生的,想要吃飯就要自己生火做飯。這對於自小錦衣玉食的趙氏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且不說送去的吃食好不好、多不多,單就需要自己動手生火做飯就讓她犯了難,她只能對著那些生食發呆,然後生澀的生火做飯。

在武則天的高壓政策下,宮中沒有人敢給趙氏提供哪怕一丁點的幫助,只能是任由趙氏自生自滅。

沒過幾天,趙氏就餓的沒力氣了,但尚能堅持生火做飯,雖然做出來的飯實在難以下咽,好歹也能吃一兩口,時間一長就受不了了。因為看守的人發現趙氏房間的煙囪已經好幾天不冒煙了。

《資治通鑑》記載:「防人候其突煙,已而數日煙不出,開視,死腐矣。」

趙氏就這樣被武則天生生折磨死了。她沒有等來丈夫李顯、母親常樂公主、父親趙瑰和舅舅李治,就這樣香消玉殞了。

李顯必然是知道自己的妻子被母親折磨的,但是他沒有能力反抗自己的母親,而常樂公主夫婦則很可能一直不知情,畢竟趙氏已經出嫁,沒有人通風報信的話,常樂公主未必會知道自己的女兒出現了什麼事情,而李治也很可能是不知情的。

就這這件事發生的前一個月,「上苦風眩甚,議使天后攝知國政。」也就是說李治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甚至想要讓武則天來攝政,只不過這件事被宰相郝處俊等阻止。雖然武則天沒有攝政,但李治已經將很多的政事交給武則天處理,就更不用說後宮本就是武則天的地盤了。

武則天想怎麼對待兒媳,李治還真的就可能被蒙在鼓裡,即便李治知道了,估計也無能為力,當初他身體不錯的時候都沒有救下王皇后和蕭淑妃,身體狀況很差的情況下還能救得下兒媳嗎?

趙氏死後,武則天命人將其草草埋了,常樂公主夫婦才知道自己那唯一的女兒被武則天弄死了。一個母親得知自己女兒的死訊,內心該是怎樣的痛苦?貴為公主,卻無法保住自己女兒的命,又是何等的憋屈?

常樂公主和駙馬趙瑰一夜之間白了頭,他們想要為自己的女兒報仇,想要為自己女兒的死討要一個說法,好端端的人兒怎麼就死了?但即便貴為公主,常樂公主卻拿武則天沒有辦法,畢竟武則天母儀天下,還在外廷很有話語權,而常樂公主不過是一個沒有啥實權的公主。

也因此,常樂公主希望侄子李治能為自己的女兒做主,但她壓根就見不到李治,一來因為身體的原因,李治大部分時間都在宮中養病,與外界聯繫比較少,大部分的聯繫也只是與外廷的聯繫;二來武則天阻斷了常樂公主與李治之間的聯繫,讓常樂公主無法進宮見到李治。

正在常樂公主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的時候,武則天又下了一道命令,即讓原本是定州刺史的趙瑰到括州做刺史,而且還讓常樂公主隨行,也到括州去,為的就是讓常樂公主永遠見不到李治。

這命令一下,氣得常樂公主在府中大發脾氣,然後又無能無力,在見不到李治左右不了命運的時候只能收拾東西到了括州。

常樂公主和趙瑰在括州待了近十年,沒等到被召回,卻等來了再次的被貶。683年冬天,李治去世,其子李顯繼位,常樂公主以為這個曾經的女婿或許會顧念著自己而將自己召回京城,然後李顯自顧不暇,在皇帝位子上坐了還不到兩個月,就被武則天外放為廬陵王,帶著繼室韋氏離開了洛陽。

李顯一走,武則天又讓李旦繼位,但李旦也不過就是一個被軟禁起來的傀儡皇帝,武則天臨朝稱制,然後將趙瑰貶為壽州刺史。

常樂公主不得不跟隨趙瑰又到了壽州。時間的流逝並沒有讓常樂公主忘記心中的仇恨,那仇恨反而隨著時間變得愈加深刻。女兒的逝去、遠在異鄉的生活,時刻提醒著常樂公主,洛陽的那個女人是她最大的仇人,終有一天,她要報仇。

機會很快就來了,武則天臨朝稱制之後,漸漸有了自己做皇帝的野心,並為之付出努力,極力打壓李唐王室,不少李唐王室成員都被武則天除掉,這引起了諸王的不安,他們開始謀劃站出來討伐武則天。

688年,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魯王李靈夔、越王李貞及李元嘉子李譔、李元軌子李緒、虢王李鳳子李融、李靈夔子李藹、李貞子李衝等聯合李唐宗室謀划起兵攻打神都,常樂公主作為李淵的女兒,自然也知道了這件事。

常樂公主和趙瑰是支持起兵的,她還對使者說:

「為我謝王,與其進,不與其退。若諸王皆丈夫,不應掩久至是。我聞楊氏篡周,尉遲迥乃周出,猶能連突厥,使天下響震,況諸王國懿親,宗社所託,不捨生取義,尚何須邪?人臣同國患為忠,不同為逆,王等勉之。」

這一番話說的慷慨激昂,其中還提到了北周時期的大將尉遲迥。尉遲迥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曾跟隨宇文泰立下赫赫戰功,北周建立之後,尉遲迥官拜柱國大將軍、太師、大司馬等,在北周宣帝時期又成為大前疑、相州總管。

北周存在的時間極短,到了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其子北周靜帝宇文闡僅僅八歲,主少國疑,北周出現內亂,北周宣帝的嶽父楊廣把持朝政,開始圖謀稱帝。楊廣要想稱帝,就必須解決掉北周宗室,這倒不是很難,難的是相州總管尉遲迥這個硬骨頭。

尉遲迥是不願意讓楊廣稱帝的,兩人之間爆發了矛盾,尉遲迥舉兵討伐楊廣,要恢復北周的統治,只不過尉遲迥最終還是敗了,但他的精神還是值得後世稱讚的。常樂公主拿尉遲迥的故事來激勵李唐宗室,希望他們能夠聯合起來恢復李唐王室的統治,讓試圖篡唐的武則天得到應有的報應。

然而和尉遲迥起兵以失敗告終一樣,李唐宗室的這次起兵也敗了,至於戰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到了約定起兵的時候,只有越王李貞和李衝父子真正起兵了,其餘諸王並沒有響應。或許他們關鍵時候害怕了,害怕會招來殺身之禍,因此並沒有響應李貞父子。

但這不代表著武則天就不會牽連他們,武則天本來就想除掉李唐宗室成員,正好借著李貞父子起兵這件事大肆牽連,將參與謀划起事的諸王全部牽連了進來,殺的殺、流放的流放。

常樂公主和趙瑰也被牽連了進來,《舊唐書》記載:「則天臨朝,瑰為壽州刺史,坐與越王貞連謀被誅,公主亦坐死。」

越王李貞起兵事件給武則天製造了誅殺李唐宗室的機會,很多人都死在了這件事上,而武則天的登基稱帝的準備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到了690年的九月,武則天登基稱帝,到底,還是武則天贏了。

而常樂公主一家三口也不過是武則天殺人名單上的其中三人而已,常樂公主的這一生其實挺悲劇的,她是李淵的最幼女,年紀不大就失去了雙親,原本結婚後過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李治對她都很看重。

然而當她的女兒成為武則天的兒媳的時候,悲劇就發生了,一家三口最終都喪命於武則天手中,從675年常樂公主的女兒趙氏被餓死,到688年常樂公主夫婦也被殺,前後經歷了13年,相信這十三年是常樂公主最為痛苦的13年。

相關焦點

  • 李淵最小的女兒,因為侄子李治的看重,一家三口都死在武則天手中
    常樂公主是李淵的女兒、李世民的妹妹、李治的姑姑,也是武則天的姑姑,天四姑娘講的就是這個常樂公主的故事。 常樂公主是李淵最小的一個女兒,出生時間不詳,生母不詳,不過根據推測,她應當是出生於620年左右。常樂公主的前半生沒有什麼不同,就是長大及笄之後履行一個公主的聯姻的責任,她的駙馬是趙瑰。
  • 武則天四個兒媳,一個比一個慘,其中兩個死後人間蒸發
    文明元年(684年)二月,李賢被武則天所派的酷吏丘神勣逼命自殺身亡,房氏仍被留置在巴州,數年後才得以回京。房氏雖被復尊為雍王妃,但因屢次受到武則天虐待和迫害,早已形同槁木,景雲二年(711年)六月鬱鬱而終,享年五十四歲,與李賢合葬。李顯生於生於顯慶元年(656年)十一月。李顯的王妃趙氏,其祖父趙綽為大唐開國功臣,其生母為高祖第七女常樂長公主。論輩分,趙氏是高宗的姑表妹,李顯的表姑母。
  • 韋後為什麼不能成為武則天,是因為這一點
    趙氏的父親,叫趙瑰,是唐高祖時期的大將軍,而爺爺做官的年代,還要追溯到隋文帝時期,是楊堅手下的第一大法官;趙氏的母親,來頭更大,本身就是公主,封號為常樂,是李淵的女兒。對於這個兒媳,武則天是不滿意的,原因也很簡單。兒女成了親家,作為李氏的代表,常樂可以經常出入皇宮,對李治施加影響,而一件事的發生,成了兩家衝突的導火索。
  • 武則天小女兒太平公主,為何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武則天一共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幾乎沒有一個兒子不是活在剃刀邊緣,有被毒死的有被遠貶的有做傀儡皇帝的,大女兒因為當時武則天要奪皇后位置,不到一歲就親手殺了栽贓皇后,唯一寵愛的是小女兒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童年時期遭遇了人生陰影。武則天有個美貌的外甥,叫賀蘭敏。
  • 武則天外甥賀蘭敏之:與外婆通姦 強姦太平公主
    當時表哥賀蘭敏之因和楊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來往於姥姥家的日子裡,她可能遭到過表哥的強姦。《舊唐書·賀蘭敏之傳》說:「時太平公主尚幼,往來榮國(指武則天母親楊氏)之家,宮人侍行,又嘗為(賀蘭)敏之所逼。俄而姦污事發,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馬韁自縊而死」。武則天可以容忍外甥與自己的母親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姦污自己鍾愛的小女兒,因此這件事一出,就堅決把賀蘭敏之除掉了。
  • 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大約在麟德二(665年)年生於東都洛陽皇宮紫微城,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個有關成全的故事
    愛一個人,就想要佔有他的全部。這句話不假,這確實是愛情最初的樣子。可是,當愛情到了一定的境界,便成為了成全。你希望你愛的那個人,能夠過得幸福。只要他能夠幸福,你願意付出一切代價。哪怕是看著他和別人在一起,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就是一個在關愛情中,有關成全的故事。
  • 武則天:先做自己的女王,再當別人的公主
    先做自己的女王,再當別人的公主武則天,公元624年出生。父親的家族是商人世家,先靠木材生意致富,後因協助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而進入官場,任荊州都督等官職。武則天的家室雖然不如皇室,但也是名門望族,她在家裡是衣食無憂的「公主」。但作為官宦之女,難免會成為父親晉升的「工具」。武則天14歲入宮,成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按照父親為她規劃的人生軌跡,她會像大多數後宮女子一樣,想方設法地讓皇帝多來自己的宮裡,綿延子嗣,步步晉升,為前朝的父親做好後援工作。
  • 武則天與唐僧的故事
    武則天和唐僧玄奘,就是幾乎同一時代,但在不同領域,展現這種百折不回地向上攀登的精神的人。然而,許多人或許並不知道,武則天與玄奘還有一番很值得言說的故事。武則天出生於624年,有的說武則天出生在四川廣元,比如郭沫若,依據是建國初利州出土的半截石碑,還有李義山的一句詩下注「感孕金輪所」。
  • 狄仁傑忠於大唐,為何關鍵時刻投降武則天?學者:兩人關係太微妙
    狄仁傑的名字相信大家早已家喻戶曉,作為唐朝最著名的神探級人物,早已在老百姓的心裡樹起了一座豐碑,中國老百姓對於狄仁傑、包青天、宋慈等明察秋毫的清官形象尤其偏愛,因此在後世很多藝術作品中對於他們的事跡口口相傳,其中故事有真有假,但大多時候都讓人深信不疑,這或許就是老百姓對於清官的一種偏愛。
  • 武順是武則天的親姐,武則天為何對她痛下殺手,她犯了什麼事?
    古往今來,奪嫡爭寵、弒兄殺父的戲碼屢見不鮮,緣由皆因一個皇位。譬如唐太宗李世民,逼著父親讓位,隨後又對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痛下殺手,甚至連他們的子嗣都殺了個乾淨。前有李世民殺盡血緣至親,後便有其妻武則天殺死自己的親姐姐。
  • 馮小寶:武則天首任男寵,因爭風吃醋而火燒明堂,終在劫難逃
    馮小寶,又叫薛懷義,他長相俊美,後來就成了武則天首任男寵,頗得武則天寵愛。馮小寶雖為男寵,但他卻被封為梁國功,還曾多次為行軍大總管,抵抗突厥的進攻,因功被封為左威衛大將軍。後又加封輔國大將軍、鄂國公,在當時也是一個位高權重之人。那馮小寶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武則天為什會寵他?
  • 女婿薛紹並未謀反,太平公主還懷著孩子,武則天為何把薛紹殺了?
    薛紹其實並未謀反,妻子太平公主還懷著孩子,武則天為何卻狠心地把薛紹殺了?那是因為薛紹的哥哥參與謀反了,他的哥哥薛顗和唐朝宗室李衝一起反對武則天。謀反是滅族的大罪,迷戀權勢的武則天自然不會心軟。至於女兒太平公主,武則天又安排她嫁給了自己侄子武攸暨。薛紹自身血統高貴,又娶了太平公主。
  • 武則天為何容不下17歲的孫女?永泰公主墓何以成為全國唯一公主陵
    永泰公主的死因,很多人認為是被其祖母武則天所殺,這在《舊唐書》、《新唐書》以及《資治通鑑》等史料中均有記載。據載,永泰公主是因不滿祖母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的驕縱蠻橫,胡作非為而被武則天殺害的。在永泰公主的墓中,出土了永泰公主墓志銘以及公主的一些盆骨碎片。於是就有人據永泰公主墓志銘中所寫的「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珠胎毀月,怨十裡之無香;瓊萼凋春,忿雙童之秘藥。女娥篪曲,乘碧煙而忽去;弄玉簫聲,入彩雲而不返。嗚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這樣一段推測,永泰公主是因丈夫死後,憂鬱成疾,醫治無效而死。
  • 從「貨郎」到將軍,他是駙馬的季父,也是武則天的面首!
    所以,我們就一個個來講講這四位的故事。 首先,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真正稱帝的女性,歷來就充滿了爭議。這些爭議當中,屢屢被人提及的,爭議聲最大的就是她的那些「面首」們。 面首,《辭源》裡的解釋是:面,貌之美;首,發之美。面首,謂美男子。引申為男妾、男寵。
  • 《有一種悲傷》——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首先這是一部翻拍片,它的另一個同名電影於韓國拍攝,而且在豆瓣評分遠高於這部翻拍片,但這並不影響《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臺灣獲得華語片的票房冠軍地位。可能演員演得太好了,可能導演對情節拿捏得太好了,可能我們的淚點太低了。不論是哪一種可能,在看這部影片之前,電影院的唯一觀影要求:請確保帶有足夠的紙巾。
  • 武則天和她的面首薛懷義
    在武則天還沒有正式稱帝的時候,為了讓馮小寶出入宮禁方便,共渡雲雨,特將馮小寶剃度為僧,拜為白馬寺住持,因為僧道有特權自由出入皇宮。又因為馮小寶身世寒微,為了提高他的家世,又令他改名為薛懷義,讓他與太平公主的丈夫、駙馬都尉薛紹合族,讓薛紹認懷義為季父。薛懷義名為和尚,實是武則天的御用男寵。
  • 武則天將親姐姐一家趕盡殺絕?解密武則天與姐姐一家的愛恨情仇!
    女承母業似乎姐姐一家註定了是武則天的敵人,武順死後,武順的女兒賀蘭氏繼承母親的「職責」,侍奉皇帝李治。賀蘭氏繼承了母親以及姨母的美貌,出落的大方漂亮,活潑可愛,很類似年輕時的武則天,而此時武則天已年近四十,雖不顯老,但畢竟無法跟青春少女相比。
  • 上官婉兒+太平公主+韋後+安樂公主,幾個想學武則天的絕色美女、才女 |九維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深受武則天喜歡,認為這個女兒很像她;反而武則天兩個當皇帝的兒子都是窩囊廢,又是武則天的權力對手,被武則天嫌棄; 韋後是武則天的兒媳婦,李顯之妻,也是個大美女; 安樂公主是李顯、韋後之女,是武則天的孫女,據說相貌超過大名鼎鼎的楊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