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安詳地走了
王仲清/文
剛剛進入己亥年的臘月,幾十年不遇的大雪,飄飄灑灑厚厚地覆蓋了黃土高原。瑞雪兆豐年啊,本是好時代,好兆頭,年味濃濃,喜氣洋洋。但就在這樣幸福美好的時刻,上蒼突降瘟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從江城武漢迅速蔓延,襲擊九州大地,恐怖氣氛瀰漫,讓全國人民正常的工作生活封堵癱瘓於庚子年的新春。父親也就在這樣的環境中走完了他八十六歲的生命歷程,悄無聲息,安詳地走了。
病榻上的父親也許早已有了預感,在老家來人探視時,一再委託其代交電費,買火爐子;正月之後,幾乎處於迷迷糊糊狀態中的父親,總是在說:咱回家,咱回家。執意要回到農村老家,想要在自家的炕頭上,安靜地走完自己最後的人生裡程。在主治醫師的「你們應該準備後事了」的建議下,我們才按父親的意願,又帶了幾天的營養液體回到了老家。到家的那一刻,父親神志忽然清醒了,竟然能夠認出前來看望他的自家人,讓我們非常驚喜。然而短暫的清醒之後又是迷迷糊糊的昏睡。父親終於走了,走時,沒有痛苦的呻吟,沒有或缺的遺憾,只有割捨不下的親情。
父親走了,從他工資中節儉著給母親留下了一點積蓄;留下了存放整齊的《入黨轉正申請書》《退役證》《退休證》《戶口簿》……以及免費發放的老年報刊;也留下了擺放有序的新衣服,舊衣服;還留下了平日裡收拾下的空塑料桶(瓶),舊食品袋、尼龍繩(均裝袋打包),空舊紙箱、廢舊木板(或裝袋或扎捆)……毫不誇張地說,地下室以及農村老家內,幾乎是一個廢舊物品回收存放點,當然數量是很不多的。
目睹這些,早生花發的老姐夫意味深長地說:哎,錢存在了銀行,人卻上了天堂。是慨嘆,是頓悟,還是感傷……世事無常,人這一生原來真真切切的就是如此?
父親走了,雖然有老母親健在,我們的心底也踏實著許多,但總有我們家的天塌了似的感覺。這種沉重與陣痛之感覺,讓我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父愛大似天,父愛重如山。多少回,耳畔又迴響起父親那親切的聲音;多少次,眼前又呈現著父親那熟悉的背影。
在近距離守護父親近兩個月的日日夜夜裡——這也是此生與父親近距離日夜相處最長的時光,才從父親的口中點點滴滴地了解到了他的人生歷程。
父親是富家族中的窮孩子。父親的乳名叫六十五,大概生他時因我的曾祖父是六十五歲而由此得名吧。後來上學時取名字叫振義,這應該是寄予了爺爺這位老實巴交的農民的一種淳樸善良的心願,希望父親能夠仗義行俠走千裡、振興家業耀門庭吧。
父親沒有享受到富人家孩子衣食無憂的生活,從小就跟著我祖父勞動,放羊、走口外、打柴、挖渠……這些活計是他青少年時期的必修科目。無論生活怎樣的勞累,父親總能堅持不懈地學習文化知識,頗有懸梁刺股的情景再現。母親現在也常常提起這事:人家夜晚睡得很遲,在沙盤盤裡總是寫呀畫呀的,很用功。這為父親日後的人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概是童年的回憶,讓躺在病床上的父親有了些許的輕鬆感,語速緩慢,聲音中充滿了快樂與自豪,好像在告訴我們,少年時光不虛度。
父親是不甘居家過平庸生活、自強不息的當兵人。這種思想和志向貫穿於他的一生之中。1956年,已是有了三歲女兒的父親,在我母親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毅然去參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自願兵。從照片看,父親那時一表人才,穿上軍裝,更是英俊瀟灑。十多年的軍營生活,練就了堅強的意志、有序的生活、有原則的工作。在退役後大半生的工作生活中,穿著必須要乾乾淨淨,放置東西總會用他那手清秀的鋼筆字明碼標籤,整齊有序。行住坐臥,真正做到了行如風,坐如鐘,家中的沙發父親一般是不坐的,有時坐一會兒,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他是不靠後背的。軍營生活也讓父親養成了勤於鍛鍊的習慣,因此也一輩子愛好上了打籃球,家中電視籃球賽事是他必看的節目,即使孫子重孫在場也不會錯過。直到去世的前幾個月,河濱公園晨練的球場上,健身器材上,還留下了父親運動的身影。
父親是位搞活經濟、換取外匯的外貿工作者。1965年退役轉業,先後到了我縣商業供銷、畜產外貿系統工作。在那「要想實現千元戶,家家都養長毛兔」的改革開放初期經濟低速發展的年代裡,父親是最忙的人。對內分管一線種養殖生產基地建設,對外主管出口集運工作;天津口岸凍兔肉出口訂單上有他瀟灑的籤字,老百姓的兔舍前紅小豆種植基地邊有他匆忙的足跡。那些年,他是最受老百姓歡迎的人,他也是公司年終獎金拿得最多的人。應該說,父親對於推動我縣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是做出過一點點綿薄貢獻的人。
1983年,父親被組織調派到府谷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在哈鎮所一幹就是十幾年,直到退休。也正是這十幾年,讓父親成為了改革開放之後,搞活農村經濟、活躍農村集貿市場的建設者,農村集貿市場健康發展的管理者。為了開拓哈鎮、大岔、清水川一線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集貿市場,他常常利用節假日,組織有關人員到相鄰地河曲、巡鎮、沙圪堵、五字灣、木瓜等地引進小商小販,緩解了地方商品資源短缺的難題;廣泛了解農村集貿商品信息,及時給老百姓提供商機,為百姓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寒來暑往,時令更迭,方圓上百裡的清水川流域,常常閃現著父親忙碌的身影,冰冷的河水刺痛過他的雙腿,炎熱的陽光炙烤過他的脊背;從生意興隆繁榮昌盛的農村集貿市場中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老百姓歡樂的口碑裡他享受到了工作幸福的滋味,從茁壯成長著的農村集貿市場管理者黝黑的臉上,他才感覺到了自己這個行業真的是很累、很累。
父親是克己奉公、廉潔自律的共產黨員。工作幾十年如一日,無論從軍從商從政,黨旗下的宣誓成為了他一生不變的諾言。舍小家顧大家,勤勤懇懇為黨工作,熱誠勤勉為民分憂。「他是愛崗敬業、積極進取的好職員,他是誠實守信、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的好同事,他是想屬下之所想、不計個人得失、廉潔奉公的好領導。」與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們如是說。
父親是黃土地的好兒子。退休後,父親每年都要堅持回農村老家種一點點地,修剪樹木。他常說,無商不富,無農不穩,黃土地是一塊刮金板。其實,父親的種地是不計成本不計收成的,秋天收穫多少對於他來說是無所謂的,他只享受這個過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等於他鍛鍊身體了。各種農具一應俱全,就是現在,老家幾間南房子裡,依然掛滿了各種農具:犁、耬、鐵鍁、钁頭、四股叉、修樹剪刀、噴藥器……老院裡還有父親用過的那輛平板車。
父親也是能夠盡孝的好兒子。爺爺奶奶有四個兒子(奶奶去世早,在文革初期的運動中就被站板凳整死了),父親排行老二。因為他在外邊工作掙錢,每逢外出或逢年過節,總要在微薄的工資中早早地節省出一點給老人買禮物,什麼白茬子皮襖啦、水煙啦、火柴啦、白羊肚手巾啦……爺爺總會逢人就誇:「我這二小子啊,就像個女兒一樣,可會關心我哩。」可爺爺他哪裡知道,我們的心裡正在羨慕嫉妒恨啊。
父親也是能夠盡職的好丈夫。父親是以 「無為而治」的理念,讓我母親的持家治家教子做人的才華與能力發揮到了極致,也讓兒女們從小就學會了自立、自強、務實、上進。他勤儉興家,教子女詩書繼世長興;他明德尚禮,育兒孫忠厚傳家久盛;他呵婿喚媳,做人本本分分明理修身;他嚴治家風,做事實實在在踏石有痕;他寒來暑往,歷經四時風霜雨雪之艱辛;他鬥轉星移,期盼家門人丁興旺之日盛。看今朝,兒女們各自成家立業,蓬勃發展幸福生活;孫輩們人人修身齊志,工作,學習,成家,立業,皆已長大成人。這一切也圓了父親的五福人生之夢: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父親豐富的人生經歷與剛強不屈的毅力,成就了他的平凡而不平凡的人生,豐富和彰顯了「忠孝節義」黑河都二甲西王寨王氏家族家譜的文化內涵。這成為了我們子孫們做人、做事、發展的不竭的動力源泉與精神財富,我們必將繼承傳統再勵志,發揚光大譜華章。
父親在這個疫情肆虐的庚子年的春天安詳地走了,給我們留下了幾多遺憾。平生第一次住院治療竟成為了最後一次;因疫情嚴峻還有幾位親人沒能給機會在床前或靈前盡孝;安葬事務雖然我們盡心竭力地籌劃,但是本可以風風光光操辦的事務也只能順時而動了。唯讓我們欣慰的是,父親終於在他彌留之際親眼看到了他期待已久的長孫的女朋友,親耳聽到孫媳婦兒叫他「爺爺」的聲音,爺孫倆牽著手久久不忍鬆開。那一刻,父親露出了久違的微笑。那舒心的笑容,是對孫媳婦的滿意度的顯示,還是又看到了家族未來希望的欣慰,亦或是對自己人生的滿意與放心?
雖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嚴峻,政府嚴管嚴查嚴堵,但是父親去世的消息不脛而走,我縣及外籍文化友人紛紛撰寫輓聯、輓詩以致哀悼之情。我覺得這既是對父親的哀悼,更是對正能量的弘揚與傳承,發揮了文化人應有的作用,是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的積極貢獻,更給我們的遺憾之心以極大地安慰!在此我代表全家向文化友人們表示誠摯的謝意!輓詩、輓聯敬錄於文後,以饗讀者,並再次致以崇高的敬意!
西天路遠,厚土有情。父親走了,前往輪迴的驛站裡小憩,靜待著親人們的前去相聚,相守,陪伴,共走又一段往生歷程!
父親,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附:敬錄文化名人為我父親撰寫的輓聯輓詩
1、聞令尊仙逝,甚感突然,謹以此聯深表哀悼
五十年前初識君 英姿勃發 業績彰顯 還是籃球健將
庚子歲首君去也 音容頻現 精神仍在 不輸少年豪情
姬寶順 敬輓
2、深切掉念王老先生千古
參軍從政四十載 風高品正
積功累德一輩子 子孝孫賢
橫批:弔者大悅
晚輩藺振華 敬輓
3、深切悼念王老先生
德才兼備 從政經商風清氣正 名留鄉裡
福壽雙全 兒孫滿堂子孝孫賢 梓萌後人
秦曄 敬輓
4、王振義先生千古
世泰家興齒德俱隆登雲路
子賢孫順福壽全歸享天倫
柴瑞生 挽
5、深切悼念王叔
清水河畔清泉流 福綿千代
棗林峁上棗花開 香飄萬裡
孫文慧 敬輓
6、沉痛悼念王老先生
德望永耀傳梓裡
風範長存勵後人
世侄石治寬 敬輓
7、挽王振義老先生:
攔羊走西口從軍情系外貿畜產工商不恤殫勞一生
品高育後人睦鄰兼尊齒德善全晚節衹留美名千秋
西安李思民 敬輓
8、 深切緬懷王老先生:
處世為人可景行 壽盡尚留人紀正
持家教子堪風範 魂歸猶望子孫賢
馬來寶敬輓
9、深切緬懷王老前輩千古
壽高八六春月歸天 來也發達去也順暢
福越九五兒孫滿堂 男也博雅女也玲瓏
晚輩賀兆山 敬輓
10、深切悼念世伯王老先生千古
期頤亦何為 如今壽逾八秩 一身正氣駕鶴去
一粥安足戀 俯首兒孫滿堂 福蔭鄉梓譽人寰
世侄謝煥榮 敬輓
11、深切悼念世伯王老先生千古
驚躲瘟神狠舍期頤祥光笑趁春風離俗世
怕累兒女安息至孝庭院懸垂德範升雲天
晚輩柴良 敬輓
12、悼念世伯王老先生千古
德澤猶存 全福全壽歸仙去
音容已杳 噓寒問暖少一人
世侄王樹強 敬輓
13、悼念世伯王老先生千古
高風耀梓裡 丹心似松凌雨雪
亮節昭來人 赤膽如月傲雲天
晚輩班雲 敬輓
14、緬懷王老千古
軍人本色一身正氣
工商衛士兩袖清風
馮二來 敬輓
15、悼念王老先生千古
資深望重 恩及桑梓澤後世
高風亮節 義感鄉鄰佑子孫
鄭永峰 敬輓
16、 深切悼念伯父千古
從軍行政 守責奉公 猶見美名留故裡
樹德睦鄰 勤儉持家 長教後輩仰高風
忠厚門庭 詩禮家風 為親為友做表率
從戎報國 行政利民 為黨為國獻一生
侄女婿淡軍 侄女王乃梅 敬輓
17、深切悼念王老先先
春歸柳葉鳥啼溼
夜雨桃花蝶夢寒
賈寬 孫美 敬輓
18、深切悼念世伯王老先生千古
公安風範 持家教子千載頌
軍人本色 處世為人一世清
晚輩王文彪 敬輓
19、深切悼念世伯王老先生千古
為國為民鞠躬盡瘁仙逝無遺恨
齊家齊思勤政養廉生平譽美名
晚輩王林 敬輓
20、深切悼念王老先生千古
老先生剛正不阿高風亮節樹清名德配天地
王世伯勤勞儉樸物阜家豐遺眷望恩澤子孫
西安陳一衢 敬輓
21、姑夫千古
人去音容宛在
仙遊德望長存
侄王前寬 敬輓
22、沉痛悼念王老伯
一世清廉思黨愛民勤奉獻
平生正直育兒教女愛傳承
侄兒王進明 敬輓
23、深切悼念世伯王老先生千古
一身正氣民警戰線經風雨
兩袖輕風商貿經融披彩虹
晚輩趙振清 敬輓
感慨於文友們重情重義之舉,吾輩涕淚潸然,泣血叩挽:
1、沉痛悼念父親大人千古
富家族窮孩子 自強不息勤勞儉樸 美名留梓裡
當兵人商管員 克己奉公樂觀豁達 福德傳子孫
長子:王仲清 劉鳳榮夫婦 敬輓
2、沉痛悼念父親大人千古
下海弄潮牽掛萬千父愛如山大
送嚴歸天陰陽兩隔思念似海深
次子:王良 李娜夫婦 敬輓
作者簡介
王仲清,筆名塞上白楊, 1958年生,陝西府谷人,中共黨員。從事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年。現已退休。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陝西省語文教學研究會會員,陝西省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師;府谷縣詩詞學會理事,《府州文苑》編委,府谷縣國學學會會長。
個人教學研究專著有《包含愛心的足跡》(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曾主辦主編校刊校報二十餘年;主持完成了「十·一五」規劃國家級教科研重點課題子課題研究工作;主編百萬字課題研究成果集《我們在課題研究中成長》,獲全國一等獎。
詩、文作品散見於各級有關報刊及文學網絡平臺等。
近年來致力於國學教育與國學文化傳承工作,2014年作為主要發起人之一成立了府州國學館、府州國學文化培訓中心,任副館長兼秘書長,並擔任國學培訓主講老師;2019年作為主要發起人之一成立了府谷縣國學學會,積極開展學習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舉辦國學大講堂,開展幹部職工、教師、企業員工、社會成人等的國學培訓學習,以及青少年國學啟蒙培訓學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