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瘋魔不成活!
最近霸屏的「沙雕」劇魔性十足。
《傳聞中的陳芊芊》自上線以來,憑藉反套路的「沙雕」劇情熱度持續攀升。截至發稿前微博上榜話題數18個,多個話題位列同時段榜首;微博熱搜上榜16個,累計上榜時間最長達到3900分鐘;微信公眾號累計文章數量超300篇;近800家媒體新聞報導累計超過1000條。《陳芊芊》持續霸屏的同時,另一部「女尊沙雕」劇《酋長的男人》也悄然來襲。
數據來源:雲合數據
近幾年,「沙雕」深受年輕網友的喜愛,不少網友還以「沙雕網友」自稱。「沙雕」的貶義色彩逐漸淡化,好玩、搞笑成為其內涵新解,如今更成為劇集市場的常客。今天,劇研社就從風靡市場的「沙雕劇」開始,和大家聊聊「沙雕文化」。
劇集市場颳起「沙雕」風
這陣風真的有點猛!
2018年,默默潛藏多年的諧音梗「沙雕」終於憑藉表情包的病毒式傳播,被評為當年十大網絡詞彙之一,與佛系、錦鯉、skr等網絡熱詞一起「成團」出道。不同於同期「團員」出道即巔峰,在2018「沙雕元年」之後,開始強勢進軍影視圈的「沙雕」,不僅以超人氣成功單飛,還越來越強勁。
劇研社統計發現這兩年主打「沙雕」風格的劇集作品也越來越多。
從數量和口碑來看,2018年之後,「沙雕」風格的劇集作品數量增長迅猛。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具有一定聲量、引起市場關注的「沙雕劇」比2018年至少翻了3倍;從口碑來看,2019年的「沙雕劇」豆瓣均分躍升一個段位,邁過及格線,達到6.7分左右,這個成績在國產劇中,整體還算可以。
進入2020年,「沙雕」在國內劇集市場颳得更加猛烈。《奈何BOSS要娶我2》播出期間不僅沒有落入劇N代乏力的怪圈,還憑藉自身的流量效應再次帶火了第一部;《少主請慢行》站內熱度飆升,分帳成績亮眼;《傳聞中的陳芊芊》更是在播出期間霸榜、霸屏,自來水效應槓槓滴。
從類型來看,不難發現「沙雕」風的劇集作品主要被兩大類包攬,一類是輕量級古裝,另一類是青春甜寵,且這兩大類都被深深植入了喜劇元素。
首先來看古裝,輕量級古裝劇集可以說是國產沙雕「重災區」。數據顯示,在沙雕劇集市場上,古裝沙雕佔據了半壁江山。當前,在國內頭部大古裝IP開發進入尾聲的時候,更多腰部小體量古裝IP開始成為被開發的對象,而如果走尋常古裝劇的路線,很可能會被淹沒在劇海裡。這時候腦洞大開,加入略顯誇張的喜劇元素,讓古裝不「古老」,贏得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Z世代」青睞成為古裝小IP的重要生存方式。
其次,當代青春甜寵也成為國產沙雕重要的「試驗田」。生活中單純的戀愛常見,但沙雕風的戀愛可能八成要被分手,但作為影視作品,就是要來點源於生活,又和生活不一樣的味道,於是各種沙雕風的戀愛、甜寵劇成為新品種被開發出來。不同於早些年的純喜劇,沙雕青春甜寵,表面看起來還是比較「正經」的產品,但會融入各種腦洞,時不時凸顯搞笑的一面。常見的腦洞,比如《我的白鯨男友》《外星女生柴小七》《酋長的男人》等「男女友非正常人」系列;《瑪麗學園》《淑女飄飄拳》等從劇名開始就沙雕風十足系列……
總之,不走尋常路成為「沙雕劇」的標配。那麼,「沙雕」劇究竟為何讓資本追捧,讓網友上頭?
從網絡熱詞到文化現象
「沙雕」憑什麼博出位?
「沙雕」高調進入劇集市場後,迅速從一個熱詞,衍變成了大眾不得不關注的文化現象。劇集作品作為精神文化產品,一方面以戲劇性演繹著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現實,一方面又通過傳播無形中滲透進受眾的生活、對現實生活或多或少產生一定影響。
從當前網絡受眾,尤其是觀劇受眾的年齡段來看,年輕受眾居多,而「沙雕」也在「表現—滲透—影響—再表現」的循環中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熱詞到風靡年輕人群體的文化現象,「沙雕」憑什麼博出位?
1、「社畜」青年的釋壓需求
清晨,迷迷糊糊地起床,手忙腳亂地追趕早高峰;到了單位一眼望不到下班盡頭的工作,各種被催、被嫌棄;晚上,熬夜加班,繼續無償服務;好不容易來個周末,還只是名義上的……
「社畜」青年們公司、出租屋兩點一線,恨不得一天好幾個48小時。然而仍舊被現實打得暈頭轉向,有人房貸、車貸被壓得緩不過來,更有一大波人連體會這樣壓力的資格都沒有,真真是心碎了一地,還不得不一片片撿起,勉強粘好,繼續著「社畜」的人生。
奈保爾在《米格爾街》中的描述:「生活如此絕望,每個人卻都興高採烈地活著。他們興高採烈地,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但可能他都沒有料到,「沙雕」成為了很多人重要的快樂源。
不在壓力中爆發,就在壓力中消失。但生活的現實又不允許廣大「社畜」青年隨便爆發,代價之大,只能另闢蹊徑尋找緩解壓力的有效方法。隨時隨地都能讓人笑出聲的「沙雕」內容撞上急需釋放壓力的「社畜」青年,自然會擦出亮眼的火花。以「沙雕劇」為例,工作之餘能不費腦子、樂呵呵看個下飯劇,何嘗不是一件苦中樂事。
2、資本向利的自然追逐
無利不起早,資本的嗅覺向來敏銳。
「沙雕劇」一部爆紅,資本往往會瞬間湧入。市場越炒越熱,「沙雕」就成為劇作方、資本方拿來瞄準受眾需求的利器。於是,從早期被動勉強接受「沙雕」標籤,到如今主動為作品貼上「沙雕」標籤,並利用該標籤大肆宣傳、營銷,不得不說,內容市場上,從來不缺「見風使舵」的資本。
此外,從當前「沙雕劇」的投入產出比來看,這樣的劇集確實是一門各方收益都頗為豐厚的生意。對於製作方來說,不需要流量演員,不需要大IP撐腰(甚至可以不用是IP),搞笑無釐頭的劇集永遠都不缺市場,有時甚至比大製作吸金效果還要好;對於演員來說,尤其是咖位小的演員,在影視寒冬有戲演已經很不錯了,碰上「沙雕劇」,只要品質不爛俗,爆紅出圈的機率可以說大大增加;對於觀眾來說,本來就是小成本的產品,歡樂就好,不必太糾結邏輯,與同期號稱大製作的作品相比,觀眾包容度大大上升;這一切對於投資方、廣告主來說,性價比如此不錯,何樂而不為呢?
《傳聞中的陳芊芊》憑藉反套路沙雕風成為市場上又一個小成本打造的爆款劇集,熱度與口碑兼收,助推男女主從十八線瞬間躍升,更有人將女主趙露思稱為「95後小花代表」。一如當年《太子妃升職記》,一個天天喊窮的劇組,憑藉無釐頭的沙雕畫風、劇情,成為大眾爆款,還一夜之間捧紅了張天愛、盛一倫、於朦朧。
3、短視頻入場的順其自然
從網絡熱詞到文化現象,「沙雕」的風靡,絕對繞不開短視頻這個「大功臣」。
2013年左右,國內短視頻行業開始興起,在「沙雕元年」前夕,快手日活用戶超過1億,進入「日活億級俱樂部」;「今日頭條」10億美元收購北美音樂短視頻社交平臺Musical.ly,掃除了抖音發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礙。而這讓國內短視頻平臺徹底進入快車道,隨著短視頻行業的飛速發展,大量「沙雕」風內容湧現,給廣大網友持續帶來歡樂。
於是,看似單條沒有什麼時間成本的內容,成為了廣大網友沉溺的快樂源。「沙雕」內容就這樣順其自然地滲透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漸成為碎片化時代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
沙雕文化,碎片時代的「消愁」良品?
「何以解憂,唯有哈哈。」
元年之後,伴隨著表情包而來,隨著短視頻崛起,靠著劇集持續發光發熱的「沙雕」成為了碎片化時代的特色「消愁」產品。
而「沙雕」風不僅風靡國內,在世界範圍內也深受歡迎。
一提到誇張的表情,搞怪的肢體動作,腦洞大開的「沙雕劇」,島國日本堪稱前輩。2011年上映的《勇者義彥與魔王城》魔性十足。一個村子裡的中二青年,被稀裡糊塗選出來,前往遠方,挑戰魔王,拯救全村。腦洞清奇的場景、愚蠢搞怪的行為、違背常理的邏輯,卻收穫了一大批忠實粉絲。2019年,出自同一導演之手的《我是大哥大》,被網友調侃「遠看像手辦」,憑藉誇張的二次元沙雕造型與劇情,實力吸睛。
隔壁《啊!因為是男高,所以很幸福》,一集4分鐘,一共10集,許多網友表示:「太魔性了,必須一口氣看完」。高顏值偶像,演起傻裡傻氣的泥石流高中男,真的是將韓國「沙雕劇」的實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東方「沙雕青春」,西方則是跨世紀「沙雕大戰」。同樣在去年,英劇《鬼屋歡樂送》,一座古堡裡,一群跨世紀和時代的鬼們,和兩個新搬入的夫婦鬥智鬥勇,讓網友感嘆:「鬼們沙雕起來,人類可以靠邊站了。」
當然,除了影視作品,「沙雕」更是深入到各行各業。
國民神藥「沙雕」跨界。在各大影視作品中「強勢存在」的999感冒靈,強勢進軍時尚界,四條「抹胸秋褲」實力吸睛。「新潮硬核設計+沙雕宣傳海報+瘋魔文案」,著實火了一把。同是三九家族的名藥,皮炎平,這款止癢神藥也玩起了「沙雕」跨界,產出了2019年盛夏最「有毒」的產品——「三口組」,三支口紅的組合,一股濃濃的社會氣。再來看看色號——「鶴頂紅」「夕陽紅」「夠坦橙」,怎麼看都是「毒氣」十足,不敢擦不敢擦。
傳統美食「沙雕」混搭。2018年9月,紐約時裝周上,最吸國人眼球的不是時尚大牌,而是老乾媽和OpeningCeremony合作的潮品衛衣,這款「土味時尚」的「沙雕」混搭品果斷C位出圈。霸榜熱搜,引來上千萬網友圍觀,老乾媽的天貓官方旗艦店售價1288元的「老乾媽+衛衣」套餐火速被搶空,甚至有國外網友求代購。
「油膩大神」福臨門也嘗試「沙雕」混搭,走起了「脫油」路線。「阿芙精油×福臨門」卸妝油,包裝延續了福臨門的一貫風格,網友卻表示:「卸妝效果還不錯,竟然挺清爽」。
曾經5毛錢一包的衛龍辣條,如今已經成為「沙雕」混搭的佼佼者。蛇皮袋、粽子、「燒」字耳環如果都不算什麼,那麼辣條抱枕、床品四件套真的是會滿身「飄香」。
此外,腦洞清奇的網友們,還安排了最「沙雕」的「富貴四件套」。茶葉蛋戒指、榨菜項鍊、老乾媽手鍊、五糧液耳環,四件套一搭配,果然是「飛一般的感覺」。
碎片化時代,沙雕文化正在成為社會常態。極盡搞笑之能事的「沙雕」風產品層出不窮,這些產品似乎也真的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消愁良品」。「借酒消愁愁更愁」,「沙雕」是博君一笑的方式,但從長遠來看,它是不是這個時代的「消愁良品」,或許還未可知。畢竟當前,沙雕文化泥沙俱下。
結語
沙雕文化,有其生長發展的土壤,這是時代狀態的一種呈現與需求。從目前來看,「沙雕」風依舊強勁,但過猶不及。從內容角度來說,保持創意,又不落入「俗」套,把握好「沙雕」的度顯得至關重要。從個人角度來說,沉溺於「沙雕」的笑聲之後,我們如何調整自己,積極面對當下才是更實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