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青年為什麼需要「沙雕」文化?

2020-12-25 劇研社

不瘋魔不成活!

最近霸屏的「沙雕」劇魔性十足。

《傳聞中的陳芊芊》自上線以來,憑藉反套路的「沙雕」劇情熱度持續攀升。截至發稿前微博上榜話題數18個,多個話題位列同時段榜首;微博熱搜上榜16個,累計上榜時間最長達到3900分鐘;微信公眾號累計文章數量超300篇;近800家媒體新聞報導累計超過1000條。《陳芊芊》持續霸屏的同時,另一部「女尊沙雕」劇《酋長的男人》也悄然來襲。

數據來源:雲合數據

近幾年,「沙雕」深受年輕網友的喜愛,不少網友還以「沙雕網友」自稱。「沙雕」的貶義色彩逐漸淡化,好玩、搞笑成為其內涵新解,如今更成為劇集市場的常客。今天,劇研社就從風靡市場的「沙雕劇」開始,和大家聊聊「沙雕文化」。

劇集市場颳起「沙雕」風

這陣風真的有點猛!

2018年,默默潛藏多年的諧音梗「沙雕」終於憑藉表情包的病毒式傳播,被評為當年十大網絡詞彙之一,與佛系、錦鯉、skr等網絡熱詞一起「成團」出道。不同於同期「團員」出道即巔峰,在2018「沙雕元年」之後,開始強勢進軍影視圈的「沙雕」,不僅以超人氣成功單飛,還越來越強勁。

劇研社統計發現這兩年主打「沙雕」風格的劇集作品也越來越多。

從數量和口碑來看,2018年之後,「沙雕」風格的劇集作品數量增長迅猛。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具有一定聲量、引起市場關注的「沙雕劇」比2018年至少翻了3倍;從口碑來看,2019年的「沙雕劇」豆瓣均分躍升一個段位,邁過及格線,達到6.7分左右,這個成績在國產劇中,整體還算可以。

進入2020年,「沙雕」在國內劇集市場颳得更加猛烈。《奈何BOSS要娶我2》播出期間不僅沒有落入劇N代乏力的怪圈,還憑藉自身的流量效應再次帶火了第一部;《少主請慢行》站內熱度飆升,分帳成績亮眼;《傳聞中的陳芊芊》更是在播出期間霸榜、霸屏,自來水效應槓槓滴。

從類型來看,不難發現「沙雕」風的劇集作品主要被兩大類包攬,一類是輕量級古裝,另一類是青春甜寵,且這兩大類都被深深植入了喜劇元素。

首先來看古裝,輕量級古裝劇集可以說是國產沙雕「重災區」。數據顯示,在沙雕劇集市場上,古裝沙雕佔據了半壁江山。當前,在國內頭部大古裝IP開發進入尾聲的時候,更多腰部小體量古裝IP開始成為被開發的對象,而如果走尋常古裝劇的路線,很可能會被淹沒在劇海裡。這時候腦洞大開,加入略顯誇張的喜劇元素,讓古裝不「古老」,贏得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Z世代」青睞成為古裝小IP的重要生存方式。

其次,當代青春甜寵也成為國產沙雕重要的「試驗田」。生活中單純的戀愛常見,但沙雕風的戀愛可能八成要被分手,但作為影視作品,就是要來點源於生活,又和生活不一樣的味道,於是各種沙雕風的戀愛、甜寵劇成為新品種被開發出來。不同於早些年的純喜劇,沙雕青春甜寵,表面看起來還是比較「正經」的產品,但會融入各種腦洞,時不時凸顯搞笑的一面。常見的腦洞,比如《我的白鯨男友》《外星女生柴小七》《酋長的男人》等「男女友非正常人」系列;《瑪麗學園》《淑女飄飄拳》等從劇名開始就沙雕風十足系列……

總之,不走尋常路成為「沙雕劇」的標配。那麼,「沙雕」劇究竟為何讓資本追捧,讓網友上頭?

從網絡熱詞到文化現象

「沙雕」憑什麼博出位?

「沙雕」高調進入劇集市場後,迅速從一個熱詞,衍變成了大眾不得不關注的文化現象。劇集作品作為精神文化產品,一方面以戲劇性演繹著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現實,一方面又通過傳播無形中滲透進受眾的生活、對現實生活或多或少產生一定影響。

從當前網絡受眾,尤其是觀劇受眾的年齡段來看,年輕受眾居多,而「沙雕」也在「表現—滲透—影響—再表現」的循環中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熱詞到風靡年輕人群體的文化現象,「沙雕」憑什麼博出位?

1、「社畜」青年的釋壓需求

清晨,迷迷糊糊地起床,手忙腳亂地追趕早高峰;到了單位一眼望不到下班盡頭的工作,各種被催、被嫌棄;晚上,熬夜加班,繼續無償服務;好不容易來個周末,還只是名義上的……

「社畜」青年們公司、出租屋兩點一線,恨不得一天好幾個48小時。然而仍舊被現實打得暈頭轉向,有人房貸、車貸被壓得緩不過來,更有一大波人連體會這樣壓力的資格都沒有,真真是心碎了一地,還不得不一片片撿起,勉強粘好,繼續著「社畜」的人生。

奈保爾在《米格爾街》中的描述:「生活如此絕望,每個人卻都興高採烈地活著。他們興高採烈地,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但可能他都沒有料到,「沙雕」成為了很多人重要的快樂源。

不在壓力中爆發,就在壓力中消失。但生活的現實又不允許廣大「社畜」青年隨便爆發,代價之大,只能另闢蹊徑尋找緩解壓力的有效方法。隨時隨地都能讓人笑出聲的「沙雕」內容撞上急需釋放壓力的「社畜」青年,自然會擦出亮眼的火花。以「沙雕劇」為例,工作之餘能不費腦子、樂呵呵看個下飯劇,何嘗不是一件苦中樂事。

2、資本向利的自然追逐

無利不起早,資本的嗅覺向來敏銳。

「沙雕劇」一部爆紅,資本往往會瞬間湧入。市場越炒越熱,「沙雕」就成為劇作方、資本方拿來瞄準受眾需求的利器。於是,從早期被動勉強接受「沙雕」標籤,到如今主動為作品貼上「沙雕」標籤,並利用該標籤大肆宣傳、營銷,不得不說,內容市場上,從來不缺「見風使舵」的資本。

此外,從當前「沙雕劇」的投入產出比來看,這樣的劇集確實是一門各方收益都頗為豐厚的生意。對於製作方來說,不需要流量演員,不需要大IP撐腰(甚至可以不用是IP),搞笑無釐頭的劇集永遠都不缺市場,有時甚至比大製作吸金效果還要好;對於演員來說,尤其是咖位小的演員,在影視寒冬有戲演已經很不錯了,碰上「沙雕劇」,只要品質不爛俗,爆紅出圈的機率可以說大大增加;對於觀眾來說,本來就是小成本的產品,歡樂就好,不必太糾結邏輯,與同期號稱大製作的作品相比,觀眾包容度大大上升;這一切對於投資方、廣告主來說,性價比如此不錯,何樂而不為呢?

《傳聞中的陳芊芊》憑藉反套路沙雕風成為市場上又一個小成本打造的爆款劇集,熱度與口碑兼收,助推男女主從十八線瞬間躍升,更有人將女主趙露思稱為「95後小花代表」。一如當年《太子妃升職記》,一個天天喊窮的劇組,憑藉無釐頭的沙雕畫風、劇情,成為大眾爆款,還一夜之間捧紅了張天愛、盛一倫、於朦朧。

3、短視頻入場的順其自然

從網絡熱詞到文化現象,「沙雕」的風靡,絕對繞不開短視頻這個「大功臣」。

2013年左右,國內短視頻行業開始興起,在「沙雕元年」前夕,快手日活用戶超過1億,進入「日活億級俱樂部」;「今日頭條」10億美元收購北美音樂短視頻社交平臺Musical.ly,掃除了抖音發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礙。而這讓國內短視頻平臺徹底進入快車道,隨著短視頻行業的飛速發展,大量「沙雕」風內容湧現,給廣大網友持續帶來歡樂。

於是,看似單條沒有什麼時間成本的內容,成為了廣大網友沉溺的快樂源。「沙雕」內容就這樣順其自然地滲透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漸成為碎片化時代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

沙雕文化,碎片時代的「消愁」良品?

「何以解憂,唯有哈哈。」

元年之後,伴隨著表情包而來,隨著短視頻崛起,靠著劇集持續發光發熱的「沙雕」成為了碎片化時代的特色「消愁」產品。

而「沙雕」風不僅風靡國內,在世界範圍內也深受歡迎。

一提到誇張的表情,搞怪的肢體動作,腦洞大開的「沙雕劇」,島國日本堪稱前輩。2011年上映的《勇者義彥與魔王城》魔性十足。一個村子裡的中二青年,被稀裡糊塗選出來,前往遠方,挑戰魔王,拯救全村。腦洞清奇的場景、愚蠢搞怪的行為、違背常理的邏輯,卻收穫了一大批忠實粉絲。2019年,出自同一導演之手的《我是大哥大》,被網友調侃「遠看像手辦」,憑藉誇張的二次元沙雕造型與劇情,實力吸睛。

隔壁《啊!因為是男高,所以很幸福》,一集4分鐘,一共10集,許多網友表示:「太魔性了,必須一口氣看完」。高顏值偶像,演起傻裡傻氣的泥石流高中男,真的是將韓國「沙雕劇」的實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東方「沙雕青春」,西方則是跨世紀「沙雕大戰」。同樣在去年,英劇《鬼屋歡樂送》,一座古堡裡,一群跨世紀和時代的鬼們,和兩個新搬入的夫婦鬥智鬥勇,讓網友感嘆:「鬼們沙雕起來,人類可以靠邊站了。」

當然,除了影視作品,「沙雕」更是深入到各行各業。

國民神藥「沙雕」跨界。在各大影視作品中「強勢存在」的999感冒靈,強勢進軍時尚界,四條「抹胸秋褲」實力吸睛。「新潮硬核設計+沙雕宣傳海報+瘋魔文案」,著實火了一把。同是三九家族的名藥,皮炎平,這款止癢神藥也玩起了「沙雕」跨界,產出了2019年盛夏最「有毒」的產品——「三口組」,三支口紅的組合,一股濃濃的社會氣。再來看看色號——「鶴頂紅」「夕陽紅」「夠坦橙」,怎麼看都是「毒氣」十足,不敢擦不敢擦。

傳統美食「沙雕」混搭。2018年9月,紐約時裝周上,最吸國人眼球的不是時尚大牌,而是老乾媽和OpeningCeremony合作的潮品衛衣,這款「土味時尚」的「沙雕」混搭品果斷C位出圈。霸榜熱搜,引來上千萬網友圍觀,老乾媽的天貓官方旗艦店售價1288元的「老乾媽+衛衣」套餐火速被搶空,甚至有國外網友求代購。

「油膩大神」福臨門也嘗試「沙雕」混搭,走起了「脫油」路線。「阿芙精油×福臨門」卸妝油,包裝延續了福臨門的一貫風格,網友卻表示:「卸妝效果還不錯,竟然挺清爽」。

曾經5毛錢一包的衛龍辣條,如今已經成為「沙雕」混搭的佼佼者。蛇皮袋、粽子、「燒」字耳環如果都不算什麼,那麼辣條抱枕、床品四件套真的是會滿身「飄香」。

此外,腦洞清奇的網友們,還安排了最「沙雕」的「富貴四件套」。茶葉蛋戒指、榨菜項鍊、老乾媽手鍊、五糧液耳環,四件套一搭配,果然是「飛一般的感覺」。

碎片化時代,沙雕文化正在成為社會常態。極盡搞笑之能事的「沙雕」風產品層出不窮,這些產品似乎也真的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消愁良品」。「借酒消愁愁更愁」,「沙雕」是博君一笑的方式,但從長遠來看,它是不是這個時代的「消愁良品」,或許還未可知。畢竟當前,沙雕文化泥沙俱下。

結語

沙雕文化,有其生長發展的土壤,這是時代狀態的一種呈現與需求。從目前來看,「沙雕」風依舊強勁,但過猶不及。從內容角度來說,保持創意,又不落入「俗」套,把握好「沙雕」的度顯得至關重要。從個人角度來說,沉溺於「沙雕」的笑聲之後,我們如何調整自己,積極面對當下才是更實際的思考。

相關焦點

  • 從社畜到「早安,打工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人們對自己所處的狀態總是有著創造性的描述,最早的時候有「北漂」「滬漂」這類詞,描述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外地人的狀,創造出一種背井離鄉、漂泊不定的悽苦感;後來又有「社畜」出現,這個詞原本是日本企業底層員工的自嘲詞彙,將「工作」這一行為進行解構和矮化,顯得相當慘烈,可以說得上是「人的異化」的極致描述了。
  • 社畜不能訴說的「屁股黑」,就讓森田藥妝大白瓶解決吧!
    咖啡、外賣、耳機,是社畜久坐配套的三件寶;「好的、收到,我再改改」,是把社畜摁在椅子上的三句魔咒。從早坐到晚,從公司坐到家,社畜的屁股也因此發生了一件難以述說的事兒——「變黑」!你一定不可思議,還有這種操作?
  • 「社畜青年」火了:生活不易,請善待自己
    圖源網絡社畜這個詞彙起源於日本。在日語裡,「社」就是「會社」,公司的意思,而「畜」,就是牲畜。顧名思義,社畜這個詞就是用來形容被公司奴役,像牲畜一樣賣力工作的上班族。它帶著嘲諷的意味,類似我們經常說的「房奴」「卡奴」等等。我們都知道,日本整體的工作壓力十分巨大,上班族加班時間長也是一個事實。為此甚至擬定出了法案,限定了一周內最多工作60個小時的法案。
  • 每天工作3小時,做二休五,租在郊區公寓,「社畜」過成了理想人生
    和中國的城市白領一樣,大原是一位上班族,並自嘲是「社畜」,這個詞翻譯過來就是「公司的牲口」。在過勞的職場,對上司言聽計從,犧牲自己私人時間,甚至放棄尊嚴,領著一份微薄薪水。他們都有著大抵相同的「社畜」面貌:一天忙到死,同事不給力。工資沒多少,房租一大半。有沒有命掙錢不知道,但一定沒命花。
  • 獸道》沙雕動畫的「度」
    沙雕動畫因為其橫衝直撞、大開大合的屬性,確實有讓人捧腹的效果,但有時也會讓人覺得有些不適。有時角色明明沒有做什麼,卻遭受各種「暴擊」,Why?常態還是習慣?是否過火。這點在純沙雕動畫《旗揚!獸道》可謂是非常鮮明了,男主屢屢對公主使用德式背摔,讓人家在大庭廣眾之下漏胖次,至於嗎?這若不是個純沙雕,就是實質意義上的侮辱了。
  • 四格漫畫「關於轉生後還是社畜這件事」第一...
    四格漫畫「關於轉生後還是社畜這件事」第一卷發售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19-07-10 11:15:06 伏瀨原作明地雫作畫的四格漫畫
  • 日語:為什麼「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有那麼多門牌坊?
    今天要講的是「伏見稲荷大社」「伏見稻荷大社」日本伏見稻荷大社建於8世紀,主要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為首的諸位稻荷神。座落於:京都府京都市伏見區深草藪之內町68 612-0882無論有沒有去過日本,這座神社的這個門牌坊還是非常的出名的吧。「稲荷」本意是祭祀掌管五穀之神的「倉稲神」,後也代指祭祀這位神明的神社。
  • 女性群像劇下半場:「真實」而已
    」 「總有人正年輕」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兩部女性群像劇熱播,劇中主要七位女性角色「串場」同框,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驚訝於「官方串戲」會玩的同時,劇中人在各自境遇中觀望彼此,尤為令觀眾共鳴。捕捉「群像」,既要有獨特性,又要兼顧普適度,還需有與時俱進的新鮮感。 兩部作品重點關注20-30歲之間的青年女性群體,從年齡層的選擇來說具有獨特性。少年時學校家庭兩點一線,中年之後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已經逐步建立起對多重身份的適應性,家庭事業漸入正軌。
  • 《社畜Youtuber的生活》猜猜每月加班200小時薪水有多少?為什麼明知血汗卻還不辭職?
    近年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當起 Youtuber 分享職場上的趣聞或小知識,然而仔細想想,現實明明很多的「社畜上班族」卻在 Youtuber日本最近就出現一位自稱「社畜Youtuber」的話題人物,他分享起每個月加班200小時,甚至周末還要去無薪加班的血汗生活,讓大家見識見識社畜是怎麼過日子的!當然許多網友也質疑他為什麼如此血汗還不辭職呢?
  • 「努力」不該被汙名化,但在結構性問題面前,「努力」無能為力
    在面試導演訓練生的過程中,她發現履歷非常漂亮的女性在回答「為什麼要申請這個工作」時,會說自己還有很多不足,想要通過這個工作來學習、完善自己;而與她年齡相當但履歷遠不如她的男性,則會很自信地表示「你們找不到比我更好的人選了」。
  • 全上海都曉得,OP與他的青年文化廠牌K.O.O.D 「勢不可擋」
    音樂風格總是可以創造潮流文化和圈層
  • 別嘲笑「梓涵子涵」的爹媽了,這些老闆給公司起的名字更奇葩!
    怎麼公司名聽起來這麼沙雕呢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大智若愚」黃老師「會飛的豬」雖然淺白編一編還可以說是化用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這句名言但何老師的公司名,就真的讓人看不懂了自從見識了他們的公司名才知道原來我們嚴重低估了他們的自戀程度清醒一點人家蕭敬騰是因為會「呼風喚雨」才被稱為「雨神」而你只是姓「雷」,沒有超能力
  • 竹上學社·尺八「入門課」
    通過尺八「入門課」的學習,可以了解尺八的歷史與文化背景,掌握尺八吹奏禮儀與基礎心法,基於心法學習並熟練掌握尺八的乙音吹奏技法,可以流暢演奏《瑪麗的小綿羊》、《月》等同等入門級作品。」尺八教室裡,老師們會用僅全心對每個知識點進行深層次的講解,並且,針對每一個人的特點,單獨給出最適合的建議。
  • 最近的「打工人」是什麼梗?
    繼「保安日記「「社畜」之後,「打工人」又成了各界勞動者們的 Slogan。1生活裡 80% 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 100% 的痛苦,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與之類似的,屬於勞動者的網絡熱詞爆梗我們都見過不少:例如從日本傳來的「社畜」,樸實有力的上班代名詞——「搬磚」……這些詞精準有力,火得有理有據。「打工人」也同樣是個好詞。「打工」一詞最早出現於香港,是指「受僱於人」,為「從事受薪工作」的口語表達,詞義中性,不褒不貶。
  • 「可愛い文化」到底是什麼?
    這部劇開播之後其中的「可愛い文化」卻引起了討論學日語的同學們一定都或多或少地聽過或用過「可愛い」這個詞可是你真的知道「可愛い文化」是什麼嗎?「可愛い文化」可以說是日本非常獨特的一種時尚文化這種時尚文化有3個分支
  • 「轉型正義」=「戒嚴轉型」?
    蔡英文出席所謂「鄭南榕殉道追思紀念會 」回顧當年刑警侯友宜與相關警方人員,到雜誌社拘捕被以叛亂罪起訴的被告鄭南榕〔注1〕,並在樓下先要求開大門,但鄭拒絕開門,警方破壞大門後上樓,在樓梯間碰到由雜誌社屋內丟出的汽油彈,最後有說鄭南榕是自焚身亡
  • 被綁架的明星「營業KPI」,還能算寵粉嗎?
    圖/微博那一刻,萬千社畜與千萬身家的明星達成了靈魂共鳴:原來你也湊KPI啊?秒變「作圖達人」......圖/豆瓣歸根結底,雖然粉絲們天天召喚愛豆出來營業,最終目的還是想看到他們真實鮮活的日常,而非硬著頭皮去湊KPI的社畜式敷衍。每個人都渴望有一個出口,真實地釋放自己,友善地與人交流,明星也不例外。
  • 這沙雕版「五十度灰」羞恥爆了!
    」我不知道到底有沒有,不過「虐」肯定是有的。它最特別的點就在於集 沙雕+瑪麗蘇+SM 等多種不可思議元素於一體,讓人無比上頭!只用看十分鐘,就能感受到它那別樣「清新」的氣息!再也放不下它。這個奇妙的故事,開始於一個酒吧的夜晚。
  • 白色「鴉片」,「劇毒」慎入
    就如 Ezine Articles 專欄編輯 Victoria Sallador 曾在一篇名為 「Snowboarding Sub-Cultures and the Barriers For Success」 的文章中所寫:「玩單板滑雪的人抵制傳統滑雪文化那種高人一等的態度,與傳統滑雪者針鋒相對.他們穿上 Hip-Hop 服裝,並將『Dude(哥們)』,『Gnarly(表示程度之深,如棒極了)』這樣的
  • 閆安:步入中年的「青年導演」
    / 03 閆安正式成為一名「影視工作從業者」的契機發生在課堂上。因為那三部短片,閆安受邀去北京電影學院講一節叫做「獨立製片」的課。下課後,臺下的一名「學生」——閆安在廣告公司工作時認識的某位投資老闆攔住了他:「老師,你改行當導演吧」。這名「學生」還有一個身份是一家傳媒公司影視方面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