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王凱 飾
△卓瑪:王喆 飾
△金明:王澤南 飾
△卓瑪:王麗達 飾
△桑吉:劉珊、陳冠馥 飾
△仇萬裡:關致京、黃延明 飾
△金秀:王宏堯、張卓 飾
△金永德:王鶴翔 飾(左)、小苗:梁羽豐 飾(右)
——————
《金沙江畔》是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而推出的中國紅色經典民族歌劇。近期,一系列的定裝照出爐,先來欣賞一下。
《金沙江畔》的故事主要發生在滇藏交匯的地方。故事角色涉及藏族、納西族、白族、漢族等民族。從以上定裝照中,你是否已經被角色們身上具有濃鬱特色的服裝所深深吸引?
為了探究每一件服裝是怎樣製成的,劇小院們早早就跟隨服裝統籌一起,深入大幕後。今天,就為您揭秘這舞臺服裝背後「從圖紙到舞臺」的神秘旅程。
草圖
此次擔綱《金沙江畔》服裝設計一職的是我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宋立。為了能更為深入的進行創作,2017年初,主創團隊就奔赴康巴地區,與當地的藏族同胞深入交流。宋立老師說,此次實地採風對「金沙江畔」的服裝設計幫助巨大。一張張圖紙背後,是大量的翻閱資料和事無巨細的實地考察。
考慮到舞臺服裝的用料和用量,服裝設計團隊會不止一次的出入於布料市場。其中,有一個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窗簾城。這項工作,可不如逛街那般輕鬆,因為這是一個需要極大耐心和精準眼力的工作。這場照片就是服裝統籌宋玖玲所拍。她需要記錄下設計師所看過的所有布料、用途、用量、比對效果及一些瑣碎的待確認部分。
圖中掛在市場上的這一方綠色的布料,將會用在哪裡呢?
繼續緊跟劇小院,下面就會看到。
並不是所有的布料都是扯來就可以直接上案被剪裁的。因為布料的質感不同,為了滿足服裝的效果,需要對布料進行一定程度的漂染或色彩處理等等工序。之後,服裝工廠會進入製作樣衣階段。
樣衣,顧名思義,就是標準之意。有了樣衣,才會進入批量生產。
看,最先做出來的三件樣衣(1件紅軍衣裝、2件藏民衣裝)就先行在《金沙江畔》的新聞發布會上亮相啦!
在國家大劇院的四排(四號排練廳)裡,出現了大批紅軍戰士。他們剛剛從一排練習完合唱,得空就趕到四排來換裝。從帽子、上衣、長褲,到綁腿、草鞋……甚至小小的醫療箱和鋪蓋卷。
每個人的角色不甚相同,從衣裝到配飾會存在些微差異。為此,每一套裝配,都專門貼好了演員的名字。在《金沙江畔》中,這樣紅軍戰士的裝配有近300套。
在這期間,宋立老師會仔細觀察每一位演員著裝後的效果、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袖口寬窄,都會詳細與演員溝通。因為在舞臺上,對觀眾而言,每套服裝都要看著準確、合體;而對演員而言,還要舒適。
經過演員逐一試過尺寸的衣裝,會再次回到工廠,根據試裝的結果,進行再調整。有的調整是尺寸上的,有的調整甚至會改動樣式。等每一套服飾都確定好後,工廠會進行下一個重要的環節——做舊:每一件服飾都並非以「新衣服」的形式出現。
根據《金沙江畔》的劇情需要,這些服飾,要麼是經歷了浴血奮戰、爬雪山、過草地的重度做舊,要麼就是日常勞作的生活做舊。
做舊工藝有的需要打磨、有的需要上顏料,甚至每件服飾的補丁都不盡相同。不誇張的說,在這裡,每一套服裝都是「私人訂製」。
在工廠做舊的同時,劇小院再帶你來仔細看看主演們的服裝吧!
這件紅色的藏袍是女主角卓瑪的服裝。為了找到能體現她藏族貴族「土司女兒」的身份及角色的性格特點,設計團隊為卓瑪設計了一紅一白兩套服飾:紅色代表革命,白色代表爛漫。
紅色並不難找,但結合布料的特性及上臺後被打光後的視覺效果,偏偏這個「卓瑪紅」一度很難找到。後來設計團隊在布料質地上下功夫,將一種紗布壓褶加染色後,才形成了現在這個效果。
為了能更準確的體現藏族衣服上的裝飾,設計師宋立還特意要求工廠從青海訂購了特有的純羊毛氈布。這些珍貴的色塊,無意也成為了女主角服裝上的點睛之處。
此次,設計團隊中還有一位來自藏族的服裝監製達瓦拉姆。據她介紹,藏族女性的藏袍對於女性的線條修飾是十分講究的。這次《金沙江畔》最開始調整服裝的時候用了兩個星期,做了很多嘗試。要知道,一針一線,真的並沒有那麼簡單。
看到上圖中中間的那套「綠色」的藏服了嗎?那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那塊「窗簾布」。綠色中藏著極細的金絲,無形中就透著吉祥與貴氣。而這種貴氣,也恰恰是設計師一直在為《金沙江畔》劇中人女土司「桑吉」尋覓的顏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藏民貴族的服裝與配飾,看著精美至極。看女性角色頭飾上用到的瑪瑙、綠松石……其實設計團隊都會「偷工減料」,找一些輕便的替代品。畢竟,舞臺上的服裝,面料本身不能太重,與日常生活中「真材實料」大不一樣。因為要考慮人物性格、故事背景、舞臺動作和搶裝時間等等諸多因素。
待所有服飾都完成後,它們會被運送至劇院。由服裝間的老師們分門別類進行統籌。主旨只有一個:確保讓每一位演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自己每一幕的服裝,並以最快的速度換裝後,安全不走樣的再次出現在舞臺上。相信你一定能感受到,在這裡,「搶裝」的壓力。
在劇院工作了10年的服裝管理鍾文娜老師介紹,他們為每一套服裝(甚至每一頂帽子)都做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標籤,並按照男女演員、高中低三個聲部、各類角色範圍等不同的邏輯,進行服裝的分類與安置。還有一些小貼士,比如,男演員統一用藍色衣架,女演員是紅色及綠色衣架。放眼望去,一目了然。
「搶裝」的壓力,不僅僅是因為角色和服裝眾多,更因為幕間時間非常短。根據戲劇的推進,有時候留給角色的換裝時間也就1分鐘。為了應對這樣巨大的統籌工作,玖玲製作了很多這樣的角色搶裝單。不同色塊按角色、服裝、時間相對應。每張搶裝單上,都會詳細標註穿戴明細、換裝時間、換裝地點。這樣的工作,會精確到每一位演員,甚至需要精確到演員站位是在上場口還是下場口。
你看,各位主演們的服裝就這樣早早被推進了不同的化妝間,靜候自己的主人~
但是,演員們換上完美的服裝後,似乎總是缺少點什麼……沒錯,化妝!!
其實我們的造型設計田丹老師一直也沒閒著。與服裝相配,精美而便捷的頭飾、每位演員的妝容規劃,她早就胸有成竹了。此時,她會接過接力棒,為每位演員安排提前試妝。而舞臺化妝又是一項非常有意思的工程。待劇小院下次有機會探班,再為您詳細展示~
化裝間裡,永遠有服裝老師和化妝老師們同時忙碌著,他們的手就像魔術師,每晚都在上演幾秒變裝/變妝的神奇。
你看得見的,是舞臺上的人物故事;
你看不見的,是舞臺下的一絲不苟;
從頭到腳,從內到外,這是一項360度立體工程;
精於匠心,一個個角色就此呼之欲出!
這些服飾被演員們一穿,就此有了鮮活的生命。他們先走進了鏡頭裡,還即將於7月28日至8月2日,走進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的舞臺,為你帶來「金沙江畔」的那些故事。
時間:2017.07.28 - 2017.08.02 19:00
地點:國家大劇院·歌劇院
◈
主 創
作曲:雷蕾
編劇:馮柏銘、馮必烈
指揮:張國勇
導演:廖向紅
舞美設計:丁丁
服裝設計:宋立
燈光設計:胡耀輝
多媒體設計:胡天驥
造型設計:田丹
音效設計:王丹戎
音響設計:蔡軍
道具設計:金繼峰
形體設計:尚俊睿
合唱指揮:孟幻
配器:白浩鈺、雷蕾
◈
主 演
金明:王凱、王澤南
卓瑪:王喆、王麗達
桑吉:劉珊、陳冠馥
仇萬裡:關致京、黃延明
金秀:王宏堯、張卓
金永德:王鶴翔
小苗:梁羽豐
老管家:郭震
仇家軍甲、乙、丙、丁:蔡俊、李智佳、劉夢、於昊彤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購票
定裝照攝影 | 甘源 牛小北
定裝圖設計 | 王泉潤
探班攝影 | 肖一 梁鋼 高尚
微信文案 | 李青青
實習編輯 | 唐藝
責編 | 劉雅
更多精彩
在那遙遠的金沙江畔
在那格桑花兒盛開的地方
搶鮮聽 | 金沙江畔格桑花 贈你軍民魚水情
走進大幕後 | 《金沙江畔》是怎樣煉成的?
讀點藝術 | 雷蕾:寫歌劇,寫上了「癮」
讀點藝術 | 廖向紅:大劇院在全面健康地發展
藝術改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