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超級大蝙蝠究竟有多危險?

2021-02-25 畢家媽媽

「Ferdinand一來我就愛上了這個小傢伙。他安靜地躺著包布裡,一雙大眼睛咕嚕嚕地跟著我轉來轉去。」——蘇珊

「Minex最喜歡的是每次餵奶之後,爬到我身上來,讓我給他撓肚皮。」——艾德薇娜

小蝙蝠Ferdinand和他的「媽媽」——動物救護志願者蘇珊

圖片提供/立夏

在剛剛過去的澳洲夏季的乾旱和山火中,無數蝙蝠寶寶失去母親或被遺棄成為孤兒,Ferdinand是其中被救下來得以存活的幾百個幸運兒之一。

Ferdinand是只灰頭果蝠,果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成年果蝠「翅膀」(翼手)張開來最寬可以達到1.5米,灰頭果蝠則是澳洲獨有的、體型最大的蝙蝠,Ferdinand被送來的時候出生不久,並且因為營養不良而體重過輕,只有半個手掌大。澳洲果蝠不住在山洞裡而是樹上,氣溫超過40度時,他們會爬到樹下乘涼避暑,但如果連續多日高溫,一些蝙蝠幼兒就沒有足夠的力氣再爬回樹上了,同時有一些蝙蝠媽媽也會因為缺乏食物無力照顧而遺棄幼崽。這些被遺棄在路邊的蝙蝠寶寶,被好心人看到,就會通過救護機構送到蘇珊和艾德薇娜這樣的蝙蝠救護志願者這裡來。

給蝙蝠小北鼻一天餵五六次奶,冷了給他們裹上包布,熱了解開,給他們加輔食——切成小塊的水果,撫摸他們,給他們撓痒痒,跟他們說話,陪他們玩,有病了送他們去看醫生(獸醫),三個月大左右送他們去"託兒所"(crèche),準備回歸自然獨立生活…

這是蘇珊 (Sue Thomson) 和艾德薇娜 (Edwina Laginestra), 也是雪梨其他的蝙蝠救護志願者的夏季日常工作。是不是覺得聽起來跟照顧小貓小狗甚或人類小寶寶差不多?

艾德薇娜和蘇珊在蘇珊家院子裡的蝙蝠託兒所外面。

圖片提供/立夏

蘇珊曾經是一個中學老師,退休後開始照顧蝙蝠,蝙蝠的生育季節一般是在南半球的夏天,因此到三月底一般最後一批蝙蝠就會被放飛自然了,而蘇珊就可以安心地跟她的8個孫子孫女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她覺得這樣的安排十分完美。艾德薇娜自幼酷愛動物,曾經做過企業高管、大學老師,但她覺得動物救護志願者的工作給她帶來了最大的滿足和成就感,她已經照顧動物9年,先前主要是照顧袋貂(Possum), 2019年山火期間開始照顧蝙蝠。除了在家照顧蝙蝠寶寶,艾德薇娜也會到位於Lane Cove國家公園裡的Kukundi蝙蝠託兒所來幫忙。附近被救助的蝙蝠幼崽長到12個星期左右的時候,會被送到這裡來與其他小蝙蝠匯合,做好回歸自然的準備。這是艾德薇娜給小蝙蝠們帶來新鮮的千層樹(Paper Bark)花。

在跟艾德薇娜和蘇珊的談話中,兩人都跟我說從一開始照顧蝙蝠,確認了眼神,就徹底愛上了!

因為,在照顧別的動物時,救護者需要避免與動物產生過分親密的關係,以保持動物的野性,便於他們以後回歸自然;

但對於蝙蝠卻完全不同,跟小狗狗小貓貓和人類的小嬰兒一樣,蝙蝠寶寶需要一個「媽媽」來給他們安全感。

因此救護者和小蝙蝠之間需要建立起母子一般的親密關係,救護者會親手給蝙蝠寶寶餵奶、眼對眼地跟他們說話,撓他們的肚皮,讓他們掛在自己身上就像他們真正的媽媽從未離開一樣。

「雖然我們不能把野生動物留下來當寵物,到時就一定要放他們走,但這個過程中,彼此的關係和感情真跟我們和自家的小狗差不多;」(艾德薇娜)

並且,「蝙蝠送來的時候,往往還在喝奶,等到兩三個月後送他們回歸自然,他們已經是茁壯的青少年,看到他們獲得自由健康的生活,真的讓人覺得很有意義。」(蘇珊)蝙蝠是唯一能夠真正飛翔的哺乳動物,並且很長壽,在自然界可以活到20多歲,他們記憶力極佳,雖然沒有人做過專門的研究,但時有已經治癒放飛的蝙蝠在再次受傷後飛回同一個「託兒所」尋求幫助,也有蝙蝠在自己升任媽媽後會帶著小蝙蝠回來「探親」艾德薇娜照顧過的Minxy不久前被送到蘇珊這裡(這邊空間大一些,也有更多小夥伴社交)準備放飛,今天聽到「媽媽」的聲音立刻就興奮地爬過來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圓溜溜的眼睛一直盯著」媽媽「,引得艾德薇娜熱淚盈眶。——我們都說愛不求回報,但如果關懷能得到呼應,奉獻能看到成長,哪怕是只小小的蝙蝠,也誰會不喜歡不心動?絕大部分蝙蝠寶寶送來之前都遭遇過不幸的經歷,不少蝙蝠都必須嘴裡含著奶嘴才覺得安全,艾德薇娜照顧過的Vlad就是這樣,艾德薇娜猜測是因為他曾經從樹上掉下來過,因此對掛在高處還心存恐懼。

Minxy十分活潑,最愛掛在艾德薇娜身上被「媽媽」帶著在房子裡走來走去做免費旅行。他有一個好朋友,同時送來的,叫Brad,兩小隻形影不離。

右一為Minxy,緊挨著他的是Brad,遠處含奶嘴的是Vlad. 

圖片提供/艾德薇娜

艾德薇娜指點著手機裡的照片給我看,一口一個Minxy,一口一個Brad.艾德薇娜一本正經地說:Minxy的鼻子短一點,Brad的嘴巴突出一些。你看不出來嗎?Jamie還是個小夥子的時候因為翅膀掛到鐵絲網上而被救助。傷好放飛後再次受傷又回到救助站,因為不能再飛了,就成了救護站的永久居民。Jamie性情溫和,在野生動物救助中心Wildlife Arc上註冊成為了一隻「Educational animal」(教育動物),以前經常被帶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場所做展示,給孩子們普及關於蝙蝠和澳洲本土動物的知識,但後來因為涉及到動物福利問題,這種活動被停止了,蘇珊覺得很遺憾,「保護動物福利是應該的,但也要因人而異,Jamie喜歡熱鬧,他其實每次都很享受被孩子們環擁著像個明星的感覺」。Jamie屬於新州中部海岸的野生動物救助中心(Wildlife Arc Central Coast, http://wildlife-arc.org.au/),在新州沿海地區的蝙蝠照顧志願者圈子裡小有名氣,蘇珊最近幾年夏天都會把Jamie借來當「保姆」,一起陪伴和照顧蝙蝠寶寶。Jamie胖乎乎的,吃得好睡得香,很少吆喝乾涉小朋友們,是個隨和受歡迎的大叔,小蝙蝠們都喜歡跟他在一起。他的主要角色是「以身作則」,給小朋友們當男性role model. 蘇珊說有一次下雨,小朋友們都縮進室內去了,但Jamie一直酷酷地掛著淋雨不動,另一隻小蝙蝠看見,也學樣去掛起來。

Jamie喜歡蘇珊給他撓痒痒。

圖片提供/立夏

如果蝙蝠這麼可愛,那SARS、MERS和新冠病毒是怎麼回事?

雖然蝙蝠晝伏夜出,一直是生活在黑夜中的恐怖傳說,是人類對於黑暗對於未知的原始恐懼的一部分,但長久以來其實跟人類起居時間不同相安無事,近年來引起大家關注甚至恐慌的,還是因為冠狀病毒。 武漢病毒研究院科學家石志麗在雲南的深山洞裡發現中華菊頭蝠攜帶SARS病毒,中東地區的MERS病毒先由蝙蝠傳染給駱駝再傳染給人,而這次新冠疫情的爆發似乎也跟蝙蝠有不解之緣。據說科學家們已經在蝙蝠身上發現了400多種冠狀病毒。

首先,自然界裡天然就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病毒,已知人類病原體中大部分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即是從動物身上傳染給人的;而我們與自然和動物打交道的方式才是這些病毒是否會傳給人的決定因素。

資深環保人士,澳洲環保基金會(ACF,https://www.acf.org.au)的Jess Abrahams先生根據聯合國環境項目的發現歸納疾病從動物身上傳播到人類族群主要有五個原因: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大規模發展畜牧業、抗生素耐藥性、氣候改變和森林砍伐。

從這五個方面來看,人都是在主動出擊,人要得病,由不得動物。一定要怪到動物身上,有失公平。

其次,蝙蝠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哺乳動物之一,有幾千個種類,光澳洲就有七八十種,雲南山洞裡的那隻菊頭蝠有冠狀病毒,不是說所有蝙蝠都有毒。澳洲的果蝠跟SARS、MERS和新冠病毒沒有毛錢關係!我們獨一無二的大蝙蝠有自己專屬的致命病毒:澳洲裡薩病毒(ABLV, Lyssavirus)和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

跟狂犬病毒同一家族,1996年被發現時曾引起社區很大的恐慌,但跟被瘋狗咬了一樣,及時去打狂犬疫苗還有救,自1996年被發現以來,一共只有三個人死於此病毒,其中兩例來自果蝠:

1996年因被果蝠抓傷去世的女性曾被醫生提醒去打針,卻始終沒去,兩年半後終於病毒發作身亡;

2012年受感染去世的是一個8歲的小男孩,家長不知道孩子接觸了蝙蝠,發病之後才追溯到果蝠身上,打針來不及了。

迄今為止未有事後及時補針(疫苗)仍然不治的案例。

1. 果蝠其實害怕人類,更不會主動來襲擊我們;

2. 如果蝙蝠真跟人發生衝突,往往是在受傷、受驚嚇時,比如被果樹上的防護網纏住了跑不掉,越掙扎越纏得牢的絕望之時,如果你去試圖幫忙,蝙蝠就會認為你是要傷害他而抓狂;

3. 果蝠在大白天正常是掛在樹上打瞌睡的,如果你看到地上有一隻蝙蝠,一般是受傷或生病了,此時請不要去觸碰果蝠,而是跟動物救護組織聯繫,他們會派專人來處理,這些專業救護人士都經過培訓並注射過疫苗;新州野生動物救援服務中心(WIRES)聯繫電話: 1300 094737

4. 你自己去處理蝙蝠的話,如果不幸被抓咬,則不管你是否受到了感染,那隻蝙蝠都會被送去安樂死,因為醫生需要檢查其大腦組織來確認它是否攜帶了病毒。

所以,於人於蝙蝠,保持距離都比較好。

萬一被蝙蝠咬了抓了怎麼辦?

裡薩病毒藏在蝙蝠的唾液裡,通過人的傷口或眼睛、鼻子、嘴巴進入人體,一旦被蝙蝠抓咬,別驚慌,馬上用肥皂和清水清潔創口五分鐘,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同時聯繫醫院,儘快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

詳情參見新州政府衛生網站:https://www.health.nsw.gov.au/Infectious/factsheets/Pages/rabies-australian-bat-lyssavirus-infection.aspx

1994年在昆士蘭州一個叫做亨德拉的小鎮被發現。馬和人都可以得病,輕則小感冒,重則致命,迄今為止,共有90匹馬和4個人因此喪命。

這種病毒只能通過果蝠-馬-人的渠道單向傳播,人際之間不能互相傳染。染病者要麼是馴馬人要麼是獸醫,都跟馬有過密切接觸。


現在馬已經有疫苗可打了,所以這個病毒已經可控,不用額外操心。


不過如果你要去騎馬,建議跟馬場確認一下他們確實給馬兒打了針——ABC就曾在前兩年的一篇報導中抱怨過,危險的不是病毒,而是不給馬兒打針的馬主人。

針對大眾對果蝠傳播病毒的擔憂,新州政府衛生部門的網站專門做了解釋:https://www.health.nsw.gov.au/environment/factsheets/Pages/flying-foxes-questions.aspx沒 有經過專業培訓、沒有定期注射過疫苗,不要去觸碰蝙蝠;果 蝠從你頭上飛過,或者到你花園裡晚上吃點果子嘬點花蜜,不會帶來病毒;病 毒不會通過果蝠的排洩物傳播,在果蝠營地附近正常進行日常活動沒有風險。其實,蝙蝠在雪梨從來不是一個陌生的存在,好些郊區都有蝙蝠營地,比如Balgowlah的Burnt Bridge Creek、Hunter's Hill的Riverglade Park, 當地居民對蝙蝠出沒司空見慣,我們住在北港岸區(North Shore)時,晚上散步就到附近的蝙蝠營地去轉轉,順便拍點照片驚訝一下國內的朋友——在中國的城市裡長大的我們,有多少人見過夕陽下成百上千隻張開翅膀半米寬的大蝙蝠從頭頂飛過的壯觀景象?但去年底幾家澳洲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引發了海內外華人對澳洲果蝠的集體關注和恐慌,比如其中一篇題目開頭直接就是「澳洲30萬蝙蝠入侵!…」。內容本身並沒講幾句蝙蝠,但題目十分驚悚吸睛,據說有數百萬的閱讀量,從此之後,跟五湖四海的朋友微信上久別重逢彼此問候,對方往往會很關切地來一句:聽說了蝙蝠入侵的事情,你們在澳洲還好吧…所謂「蝙蝠入侵」,其實就是生物學上的「spill over」,即一個物種溢入其他物種領地的現象。前面提到的亨德拉病毒的爆發,據說主要就是因為當地為了開發房地產,佔據了原有的蝙蝠棲息地,導致蝙蝠「spill over」到農場,與馬匹產生密切接觸引起的。這些年澳洲人口增長、城市擴張,周圍的林地大量被砍伐,農場也在擴大耕種面積以滿足更多生產需求,野生動物的自然棲息地不斷被吞噬,果蝠其實一直在往城市近郊搬遷,今年則因為極端天氣和山火讓這個現象更為突出而已:先是久旱,大量蝙蝠南下尋找水源;接著又遇上山火,太多蝙蝠失去了棲息和覓食之地,生計所迫,不得不「入qian侵ru」有水源又四季花果不斷的人口密集地區。——這就是所謂的因果循環吧,冥冥中自有天意。你以為開荒種地修房子算什麼,我有推土機我有理,但結果可能是蝙蝠、袋貂或火雞搬進來跟你一起住。

隨著乾旱和山火以及澳洲環境的惡化,只要我們不積極地改善和保護環境,蝙蝠(果蝠)「入侵」現象未來只會越來越多,因為動物也需要地方住、需要食物吃;

蝙蝠基本上是趕不走的,因為沒人完全清楚他們擇居的機制。

往往是你把他們從一處樹叢趕走了,他們就去500米外另一個樹叢安營紮寨;雪梨皇家植物園曾經成功趕走過自己的蝙蝠(因為要保護一些珍稀植物),結果發現附近幾個郊區的營地蝙蝠數量大增;

同時蝙蝠族群不排他並且灰頭果蝠有隨季節遷移的習慣,一個營地可能有多批蝙蝠輪流來住,你今天趕走了這一批,過兩天可能再來另外一批;

果蝠是澳洲聯邦和各州政府明令受威脅被保護動物,任何人擅自驅趕、騷擾甚至傷害蝙蝠都是違法的,有重金罰款甚至牢獄之災伺候。

所以,人在澳洲,除了接受並與蝙蝠友好和平地共處別無他途;

更何況果蝠一夜能飛100公裡,可以給50公裡半徑範圍內的花木授粉,同時播撒6萬顆種子,對維護澳洲森林的多樣性乃至澳洲的整體生態平衡至關重要,更是山火過後森林復甦必不可少的幫手。

澳洲跟其他大陸很早就分開了,有自己獨特的生態系統,很多動植物更演繹出與眾不同的生存繁衍的習性,比如很多桉樹只在夜裡才開花,這時候勤勞的小蜜蜂都睡覺覺去了,誰來給他們授粉?只有蝙蝠!

看看這隻貪婪的小朋友,花粉糊得一臉一身都是,天生授粉小能手 

圖片提供/Andrew Mercer (www.baldwhiteguy.co.nz)

如艾德薇娜說的那樣,蝙蝠寶寶「就像長著翅膀的小狗狗」,雖然臉黑點,但跟我們一樣是娘生的哺乳動物,有親情有記憶有原則,高興了會嘰嘰喳喳,傷心了會抑鬱,害怕了會恐慌;

他們跟所有的野生動物一樣,有自己的美麗和可愛,並在我們脆弱的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所以,下一次,當你聽到他們黑色的大翅膀划過夜空的聲音時,請心懷欣賞、感激和慶幸吧:這是飛翔的園丁去上夜班。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澳洲蝙蝠、東非蝗災、美國流感:有一個「秘密」,終於藏不住了!
    ,這座全世界最小的火山,也令8000餘名村民緊急撤離,45萬人被迫遷移出危險區域;美國爆發近4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流感,致超萬人死亡,約1500萬人被感染; 沙特爆發禽流感,目前已致超過2.2萬隻鳥類死亡;中國新型肺炎疫情爆發,蔓延全國,確證6萬多人.
  • 澳洲蝙蝠肆虐,到處黑壓壓一片!無辜路人被抓傷!真正可怕的還在後面…
    澳洲是真的有狂犬病!但不在狗身上,就在這群蝙蝠身上!一旦被感染了狂犬病的蝙蝠咬一口甚至只是抓傷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去年這個時候,澳洲就發現了感染狂犬病毒的蝙蝠,有100多個人因為被蝙蝠攻擊而感染了狂犬病!
  • 澳洲為保水源射殺10000頭駱駝,中國為控制病毒可殲滅蝙蝠嗎
    由於體型龐大,活動消耗的能量大所以駱駝的吃量也非常驚人,當地居民對此抱怨不已,很多莊稼都成了駱駝的盤中餐。而且駱駝的飲水量極大,會排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這些無疑會加強山火的災情,所以澳洲政府下令射殺駱駝亦是無奈之舉。
  • 武漢疫情19天後,澳洲30萬蝙蝠屍橫遍野...有一個真相,終於藏不住了!
    2014年非洲爆發伊波拉病毒,大半年時間內近2萬人患病,近萬人死亡,死亡率更是超50%。 此後的2017-2019年,伊波拉病毒每年都捲土重來,2000多人不治身亡。
  • 澳洲25萬隻蝙蝠逃離森林:攜帶病毒飛向居民區,當地人不敢出門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仕達奇聞說」每天為您報精彩    大家都知道蝙蝠身上有很多的病毒,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沒有人會主動去招惹它們,好比如家裡面老一輩的人。雖然說他們喜歡去吃一些山上的動物,但我從來都沒有聽說過他們吃蝙蝠,直到最近發生的這件事情,我才知道大千世界無奇不要有。
  • 澳洲蝙蝠會咬斷人脖子?!還漂洋過海!無良自媒體,請不要抹黑!
    一會說30萬,一會40萬,一會60萬的,也不知道具體多少,下次你們統一口徑後再報導多好。Anyway,有稱呼它們為「毒王」的、有說蝙蝠身長一米多,可咬斷人類喉嚨。哎呀,嚇死我了。這是一位澳洲vloger雪梨奶爸在講解澳洲的蝙蝠是多麼的常見。視頻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
  • 被誤解的蝙蝠:捕殺蝙蝠可能帶來最危險的生態報復
    蝙蝠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存大約1390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各種生態系統都有它的身影。今天,即使我們知道蝙蝠在生物鏈中扮演的角色、為人類提供寶貴的服務,但由於它大多只在夜間活動,我們對它仍知之甚少,誤解也甚深。
  • 60萬隻吸血蝙蝠飛入城市,一口可咬斷喉嚨,澳洲或被病毒入侵
    因為棲息地被焚燒,吸血蝙蝠只能成群的飛入城市,目前,經過數據統計,已經約有60萬隻吸血蝙蝠抵達人類的生活區,它們與我們熟悉的小型蝙蝠不同,展翼的長度可以達到1.5米,一口下去,就可以咬斷人類的喉嚨,非常的恐怖。目前,最讓澳洲人民頭痛的,是一種叫做「狗頭蝙蝠」的生物。原本,它們是很難飛過熊熊燃燒的大火,抵達城市的。
  • 澳洲142人感染狂犬病!原來澳洲真的也有狂犬病!只是不在狗身上,而是在這傢伙身上!
    大家都沒有看錯澳洲真的有狂犬病!但不在狗身上,在蝙蝠身上!新州衛生部昨天也專門聯合ABC,Telegraph, News.com.au等多家澳洲媒體同時向全新州人,尤其是雪梨的居民發出了警報!蝙蝠繁殖季節開始!狂犬病毒恐怖來襲!
  • Ruby Rose 主演《蝙蝠女俠》首支預告 自信當上 DC 最帥氣女性超級英雄!
    現在CW 電視網更進一步要推出史上第一部以同性戀為第一主角的超級英雄美劇,那就是由 33 歲澳洲女模特 Ruby Rose 首度 Solo 主演超級英雄的新劇《蝙蝠女俠》(Batwoman)。 ▼《蝙蝠女俠》角色影集最新劇照,Ruby Rose 以利落短髮搭配黑色皮衣,展現了她的帥氣本色。
  • 翼展可達1米的巨大蝙蝠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飛鼠和鼯鼠只是滑翔,並不會飛),人們常常將蝙蝠和吸血、黑暗、惡魔等字眼關聯起來,按照一般人的邏輯確實會這樣聯想,因為蝙蝠晝伏夜出,倒掛在黑暗潮溼的洞穴頂部或者森林裡睡覺,群體出動的時候像黑色的烏雲,伴隨著詭異的叫聲確實讓人很恐懼。然而真正最讓人恐懼的是它們身上攜帶的各種病菌,這些病菌通常都是致命的。
  • 澳洲「夏季生存大冒險」開始了!超市買葡萄送大蜘蛛,巨型蜥蜴在後院吃兔子,毒蛇在家中安窩下蛋...
    比起獵人蜘蛛來說,澳洲的蛇就危險多了!前幾日,澳大利亞一戶人家在打掃衛生的時候,在自家的冰箱下面發現了一條東部棕蛇!可是,偏偏有澳洲人就不信邪,非要養蟒蛇當寵物。近日,就有一位澳洲女子,凌晨3點左右被自己的寵物蟒蛇給「銬手」了,還被咬傷大拇指.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最奇怪的是,以上提到的所有病毒都與蝙蝠有關。那麼,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居然可以攜帶如此多可怕的病毒? SARS病毒的蝙蝠起源猜想 關於SARS病毒源頭的追溯,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病毒來源是「野味市場」上的果子狸。情況危急,在僅得出初步猜測且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就對市場上販賣的果子狸進行了大規模的撲殺。
  • 蝙蝠「襲擊澳大利亞」,跟中國的疫情有關係嗎?
    這種蝙蝠跟中國的疫情沒半毛錢關係。_太長不看版_1. 這種現象在澳洲並不罕見,之前也時有發生。2. 澳洲「肆虐」的蝙蝠屬於狐蝠屬,這種蝙蝠並不會攜帶引起新型肺炎的 2019-nCoV 病毒。3. 狐蝠屬蝙蝠的食物是水果和花粉,通常不會攻擊人類。4.
  • 馬說商學|真正吃蝙蝠的人,卻蠻不在乎
    百瑞商學院也發現,與印尼一衣帶水的澳洲大陸,原住民獵食蝙蝠,已有數千年,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現代社會。1997年的一個數據顯示,原住民的高端成功人士,當年享用了18萬隻「飛狐」。ACED百瑞商學院,與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聯合開辦「跨文化國際投資總裁班」,幫助在澳洲的中國企業家,打開澳洲商業之門。這一習俗,在澳洲大陸被殖民後,沒有進入主流。
  • 「吃蝙蝠三明治的男人」幽默還是粗俗?澳洲這條廣告崩了,遭多人舉報,已被調查!
    澳洲的疫情開始好轉,境內旅遊業也慢慢復甦。最近趁著假期,澳洲一家戶外零售商就推出了自己新的宣傳片。然而在播放宣傳片的過程中,突然畫面一轉,竟然出現了一個「吃蝙蝠三明治的男人」。(圖片來源:Daily Telegraph)蝙蝠在新冠疫情爆發最初,被視為病毒傳播的源頭。
  • 沒有性別歧視、不給年齡設限,女性在澳洲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地位排名全球第一」的澳洲女性,真實生活究竟是什麼樣?不過,近幾年澳洲人口數量暴增,總人口突破2500萬大關!這也使得澳洲人口男女比列嚴重失衡。整個澳洲,女性比男性多了整整37.5萬人!
  • 輪胎缺氣究竟有多危險?
    輪胎缺氣究竟有多危險?若是在路上發生爆胎等輪胎故障是十分危險的。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輪胎那些事兒。胎壓過高過低都很危險!輪胎日常使用要注意胎壓。汽車輪胎氣壓保持正常值是車輛舒適性和行駛安全的保證。按照固定思維,很多人認為爆胎一定是由於胎壓過大,打氣太足或過量導致,這是十分片面的。
  • 美漫最強裝甲,究竟是蝙蝠俠的地獄蝙蝠,還是鋼鐵俠的弒神者?
    導讀:說起那些曾無數次,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們。漫威的復仇者聯盟,和DC的正義聯盟,絕對是個避不開的話題。一個英雄無論再強,但終究還是有極限的,面對滅霸或者達叔那樣的對手,即使強如超人,也難免會有些力不從心。
  • 《蝙蝠女俠》第二季新海報 黑人蝙蝠女俠造型不錯
    CW的DC超級英雄劇集《蝙蝠女俠》露比·羅斯(Ruby Rose)退出後,《蝙蝠女俠》第二季新女主角——由雙性戀黑人女星賈維西亞·萊斯利(Javicia Leslie)扮演的蝙蝠女俠終於來了,她將扮演全新角色瑞恩·懷爾德(Ryan Wilder),設定為討喜、邋遢、有點笨笨噠、野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