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經送寶」!9位院士260多位專家齊聚宜城,為安慶產業發展把脈解惑

2020-12-23 瀟湘晨報

這是一場交流碰撞、匯聚智慧的學術盛宴。

這是一次院企合作、精準把脈的現場對接。

12月4日至5日,2020·安慶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院士論壇舉行,中國科學院錢逸泰、鄭蘭蓀、洪茂椿、李亞棟、李玉良、陳軍、郭子建、李景虹、俞書宏9位在全國化學領域響噹噹的「重量級」院士及化工新材料領域260多位專家齊聚安慶,為我市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化工人才培養等領域「傳經送寶」。

現場答疑點撥產業方向

安慶化工新材料產業經過「十三五」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佔安慶市高新技術產業比重32.9%。在12月4日的參觀考察活動中,院士及專家教授對化工產業進行深入走訪和調研,現場為泰發新能源科技公司、長虹化工公司等企業答疑解惑。

「公司目前智能化水平有多高?」「哪些崗位機器不能取代人工?」「配套產品供應量如何?能不能加大生產量?」每到一個參觀點,院士及專家教授駐足停步,邊看邊問邊評,對安慶近年來在工業智能化、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的成就表示讚許。

「安慶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具有很好的基礎,但產業鏈仍需完善,提升市場競爭力必須豐富產品類型,研發下遊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在與高新區及化工企業座談時,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亞棟直切問題要害。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俞書宏十分關注研究院建設,他鼓勵安慶儘快建立化工新材料產業研發平臺,把國內外好的實驗室階段化工新材料新技術引進來,進行孵化、熟化和轉化。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錢逸泰說,化工新材料的發展,既要研發新材料,也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環境與發展是並重的,在發展中要有所選擇。

院士及專家教授對安慶未來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充滿殷切期望。「安慶本土化工企業實力雄厚,一定要加強企業聯繫,結合市場需求研發新產品,讓化工產業在全市乃至全省經濟中佔據更多份額。」「要堅持外向型發展,瞄準周邊市場,充分利用兄弟城市的產業資源,為他們提高配套產品,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院士及專家教授紛紛表示會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繫,為安慶相關產業的發展助力賦能。

化工新材料產業是安慶著力打造的千億產業,迫切需要集聚創新人才。12月5日下午,院士及專家教授一行專程赴安慶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了解學科設置、師資力量、科研隊伍等方面情況。

「務必加強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互通,在人才培養方面要避免走彎路。」「抓好教學是根本,教學要求和水平要向一流學校看齊。」「安慶師範大學化工化學專業學生要形成自己的特質,具備良好的特質才更有競爭力。」「科研人員較少,要擴大科研隊伍。」座談會上,院士專家們傾囊相授,為化工人才培養送上「金點子」。

南京大學教授朱從青2008年畢業於安慶師範大學,從宿松小山村走出去的他一直關注家鄉化工產業發展。「安慶化工產業規模超乎我的想像,若往高端產業發展,必須組建頂尖的人才隊伍,可以是本土培養,也可以是從外地引進。」朱從青說。北京化工大學教授莊仲濱也表示,安慶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值得大力發展。文化氛圍十分濃厚,為培養人才提供很好的平臺,化工產業的未來值得期待。

「頭腦風暴」助產業轉型升級

在論壇的報告會環節,洪茂椿、李亞棟、陳軍、俞書宏四位院士分別作四場專題報告,《稀土納米生物醫用材料與精準診療一體化》《單原子催化的機遇與挑戰》《鋰電池關鍵材料與技術》《仿生材料的合成設計與未來》四場專題報告高屋建瓴,極具學術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會代表表示受益匪淺。

從基礎理論到技術前沿,從現狀分析到未來趨勢,在場嘉賓大開眼界,引發思考和共鳴。「新材料大約多久能降解完?」「電子材料界面接觸有什麼改善的方法?」「電池固態化的未來趨勢如何?」「安慶現有化工基礎可具備生產無味油漆的條件?」在報告會茶歇期間,大家一下子就把幾位院士圍攏了起來,提出一個個迫切的問題。

面對提問,各位院士耐心解答。「我認為安慶已經具備生產無味油漆的條件,一旦生產出來,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用到正極和負極材料必須跟電解質進行有效的界面接觸,無機電解質需要高溫,這是它的難點,破解難點就需要尋找化學新材料。」陳軍院士解釋道。「我們做的薄膜埋到土壤裡去,藉助土壤細菌和環境,兩周至一個月可完成降解,但它在空氣中非常穩定。」針對降解方面的提問,俞書宏院士說。

「專家的點撥讓我們豁然開朗,進一步明確了方向、提振了信心、燃起了幹事創業的昂揚鬥志。」參加論壇的幹部和企業家們無比振奮。

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安慶化工產業發展路徑更加明晰。「通過這次論壇,我們了解到化工新材料產業的前沿方向,安慶的龍頭企業也找到轉型升級發展的突破點;還能促進安慶在新能源、納米、化工新材料等方面尋求到產學研合作,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從而完善自身創新體系建設。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安慶首位產業知名度,能更好地集聚首位產業方面的人才和技術資源。」市科技局局長吳曙說。

| 編輯:葉瀟

| 審核:吳程程

| 終審:盛媛

| 來源:安慶新聞傳媒中心全媒體記者 陳娟娟/文 江勝/攝

【來源:安慶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業界大咖齊聚鹽城 為鹽南高新區智能製造產業「把脈支招」
    「智能製造與產業生態發展論壇」在鹽城開幕。(鹽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曉丹致辭)(新華日報社副社長、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經理莊傳偉致辭)  本次論壇以「突破邊界、連結未來」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製造業和創新企業掌門人、智能製造領域研究專家等200多位嘉賓齊聚鹽城,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續合元、科大訊飛副總裁黃飛雲、毅達資本創始合伙人樊利平以及無錫雪浪數制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峰分別發表了主題演講
  • 專家、學者齊聚句容 為中國草莓產業發展注入「智慧力量」
    2020年12月23日,第19屆中國(句容)草莓文化旅遊節論壇啟動,27位專家、學者齊聚句容,為中國草莓產業發展注入「科技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論壇特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趙春江院士,為莓農們做了《數位技術助力園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報告。
  • 20位國際院士加入煙臺「智囊團」
    20位國際院士加入煙臺"智囊團"水母網12月4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信召紅 通訊員 郭健 孫俊傑)昨日下午,以「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在煙臺南山皇冠假日酒店開幕,來自11個國家的20多位國際院士和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0多位醫院院長、醫科大學校長線上線下參與大會並發表精彩演講,共同為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問診把脈、出謀劃策。
  • 專家學者為福州濱海新城發展把脈
    9月12日—9月13日,「活力濱海」城市發展論壇及第二屆福州濱海新城專家諮詢委員會會議於福州數字中國會展中心召開。福州新區有關領導、學者專家,行業大咖齊聚一堂,把脈新城發展,共話新城未來。
  • 院士「大咖」把脈海南發展
    海南研究院自成立以來,累計立項43項,諮詢研究項目資助經費共4760萬,主持和參與項目研究的院士達183位,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供強有力支撐。 會上,王辰院士建議,海南應重視「候鳥」人才,每年冬天有很多院士、專家來到海南休假,海南可以做好謀劃,用好這些窗口資源,多給院士專家一些時間,有利於他們與海南有關單位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同時要建設好人才成長平臺,鼓勵院士團隊和科研人員與海南本地人才「結對子」,助力海南科研人員茁壯成長。
  • 專家教授為長汀全域旅遊與經濟轉型發展把脈
    10月15日-19日,國務院參事劉秀晨、當代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郭長建、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張凌雲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崔莉等十六位專家教授蒞臨長汀開展全域旅遊與經濟轉型發展調研,為推動長汀主導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
  • 為創新之基把脈 為三大產業點睛
    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聚焦的三大重點領域,也是未來已來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爆發點」。昨天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姚期智、吳曼青和施一公三位院士,為我國科技創新的強國之路把脈,為上海科創的重點產業「點睛」。
  • 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幕 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出席生物島...
    鍾南山、裴鋼、徐濤等近20位國內外院士、科學家出席論壇,1000多位高層領導、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創新人才齊聚廣州國際生物島,圍繞「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未來」主題共話生物醫藥與健康科技產業發展前沿,繪就廣州生物產業發展
  • 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鍾南山等九位院士...
    記者 金喆12月19日,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主席鍾南山院士,以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曄光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科主任侯凡凡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張學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譚蔚泓院士,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謝曉亮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呂堅院士等9位院士,與來自全國的500位臨床、檢驗、病理及醫學大數據等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
  • 閩產中藥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召開 為中醫藥國際化發展貢獻「福建...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長陳榕虎也表示,中醫藥產業要真正實現「國際化」,必須緊跟新時代,把中醫藥精粹傳承好、發展好,總結更多普惠民眾健康的技術、方法、理論和藥物。  院士聚首,為閩產中藥高質量發展「把脈出方」  「醫藥及健康是全球性的需求,要如何實現大健康,把大健康落到實處,就必須把藥的品質做好。」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說道。
  • 院士專家雲集武川,共促院企合作發展——首屆中國·武義工業科技...
    在180名院士專家、領導和企業代表的見證下,武義縣人民政府和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籤訂了共建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武義「智能製造」產業研究院協議,此舉標誌著我縣引進的首個新型研發機構正式落地。張新宇在致辭中對活動的舉行表示了祝賀,並向到場嘉賓介紹了我市基本情況。
  • 7位中國學者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
  • 讓農民富起來: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共同探索數字農業創新...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金融界直擊數農創新前沿動態。「現代農業是多元產業融合、多功能拓展。怎麼做到?要靠科技創新,要靠全社會協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在致辭中表示,科學家與阿里要努力解決技術關、市場關、效益關,做價值的整合者、放大者和共享者。 「數字農業已經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農業轉型升級的先導力量,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制高點。」
  • 院士大咖為您解讀鹽城智能製造產業突破邊界,連結未來新路徑
    9月7日,「智能製造與產業生態發展論壇」在江蘇省鹽南高新區隆重開幕。本次論壇以「全球視野探索『智能+』實施路徑」為宗旨,以「突破邊界、連結未來」為主題,通過五位重磅嘉賓的主題演講和一場深度的園區企業調研,直面製造業的現狀與挑戰,剖析智能製造發展與未來,為鹽南高新區、鹽城市、乃至江蘇省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 探營森山健康小鎮「浙江院士之家」 憑什麼吸引40位院士進駐?
    2018年12月,義烏院士之家列為「浙江院士之家」首批8個試點單位之一,並得到了浙江省、金華、義烏各級和眾多院士的大力支持。義烏市按照「立足義烏、輻射金華、服務浙江中西部、協同全省」的定位和「打響品牌、做大平臺、做強服務、助推發展」的要求,以森山健康小鎮為載體,積極打造別樣精彩的「浙江院士之家」,目前,試點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院士集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 5市聯動,院士開講,共促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5市在韶關齊聚,院士、國務院參事等8位重量級專家參與,雲論壇雲展銷線上線下聯動,廣東廣電網絡、南方+、南方農村報抖音、微贊、韶關廣播電視臺等6大媒體平臺同步直播,目前累計觀看人數超400萬…………11月28日下午,一場充滿「農業科技範」的雲論壇——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韶關)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雲論壇與首屆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
  • 爭奪樅陽:區劃調整未明銅陵已替鄰縣做規劃,安慶「不服」
    安徽銅陵官方刊發的信息通稿顯示,其已主動將樅陽縣文化旅遊資源,納入銅陵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規劃之中。近日,署名作者為「銅陵市文旅委」(銅陵市文化和旅遊委員會)的《銅陵市明確舉措推進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文章,刊發在了安徽省文化廳官方網站上。
  • 台州「院士之家」授牌,袁隆平等43位院士落戶丨早安,台州
    ▲台州「院士之家」授牌,袁隆平等43位院士落戶   9月27日,「浙江院士之家」建設現場推進會在仙居舉行。會議公布了首批「浙江院士之家」名單,並為台州(仙居)院士之家、杭州蕭山湘湖院士島、寧波東錢湖院士之家等8家單位進行授牌。
  • 6院士受聘健康珠海高端智庫特聘專家
    12月16日,健康珠海高端智庫特聘專家聘任儀式在珠海舉行,顧東風、倪嘉纘、董家鴻、劉良、何建行、PeterE.Lobie這6名院士受聘「健康珠海」高端智庫特聘專家,他們將為珠海建設健康城市,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灣區「把脈定向」,增添強有力的智慧支撐。
  • 7位中國學者入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大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