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婦女節,明星們除了送節日祝福外,更是紛紛為自己代言的品牌做宣傳,以促進消費。演員辛芷蕾,當天在微博上宣傳自己代言的香水時,發文稱:「不會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這一句話,惹來了許多網友的憤怒和不滿。
網友紛紛怒罵:「想這文案的人有腦子嗎?」「人家不想買你香水就要被詛咒人家沒未來?」「傻X文案」等等。
隨後,惹了眾怒的辛芷蕾把微博刪了,並發文幽默地表示:「沒有調料包的方便麵沒有靈魂,對自己好一點,面想吃就吃,調料愛放不放。三八節快樂。」
雖然粉絲表示支持,但依舊有較真的網友爭議:「『女人不用奢侈昂貴的香水就沒有未來』,能和『廉價方便麵沒有靈魂』比嗎?」不久後,辛芷蕾再次刪該條動態,認真地發文澄清:「本來想表達的是,女同胞們活得精緻精彩些,沒想到產生了歧義,抱歉抱歉,啥也不說了我再去複習下語文......姐妹們節日快樂啦,你的未來你自己說了算。」
雖然文案原句令人吐槽頗多,但作為一位態度端正的實力派演員,辛芷蕾的認錯態度還是很好的。不像一直「失聲」的一些偶像。
即使如此,因為各大營銷號的轉發擴散,此句:「不會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依然被眾多網友吐槽。
有人說:不就是一個文案嗎,解讀那麼多,網絡噴子真閒!
但也有網友認為:文案傳遞的是價值觀,這種不用香水就沒有未來的價值觀,明顯是錯誤的!現在許多一線醫護人員連口熱水都喝不上,還有病人對香水過敏,根本不能用香水,難道她們就沒有未來嗎?用香水定義一個女人的未來太low了!
筆者非常贊同這觀點,因為那文案不僅是赤裸裸的消費陷阱,更包含著些歧視女性的意味。
「不用香水的女性沒有未來」其實本質和「不轉不是中國人」、「不轉發死全家」這種話性質一樣,都是為了營銷做惡性宣傳,以「過度誇張、甚至不實的信息」來刺激觀看者的焦慮,使消費者衝動消費。
為了盈利,說「女人不用就沒有未來」,更是過度捆綁女性的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那麼有錢有閒,可以每天噴高價香水。有許多寶媽忙於工作和帶孩子,可能忙起來連衣服都來不及洗。還有許許多多底層的普通勞動婦女,更是沒有條件使用奢侈昂貴的香水;至於那些辛苦勞碌半輩子的農村婦女老人,可能這輩子連香水瓶子都沒摸過。
三八婦女節,是受到國際承認的婦女節日,它的創立有著極為特殊和重大的意義,它是許多先輩先驅女性用鮮血為後輩女人換來的尊嚴、權利、地位和人格平等,是為了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它的意義也在於關愛女性健康和權利,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難道在這,屬於全世界婦女的38節日裡,在本該關愛和祝福她們的節日裡,她們不用香水,連人生的未來都要遭到否定、質疑和「綁架」了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種文案價值觀不正,在這婦女節的特殊日子裡,對女性的普遍處境缺乏同理心,圈錢意圖太過明顯。吃相難看!所以才會引來那麼多詬病。
也有網友說,這話是那款香水品牌創始人香奈兒女士曾說過的,是經典名言,還有網友科普原句並非「不會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而是「噴錯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更是引申出其他的大道理:意思是女生要細緻一點,從小事做起,以後才能幹大事。
筆者並不想爭論這原話的對錯和意義,筆者只想指出香奈兒,不管她被誇得多經典多偉大、多光鮮亮麗,但對於我們普羅大眾來說,首先她是一個品牌商人,一個品牌的符號,她並不是什麼科學家或者真理大師,她的這句話被用來做品牌營銷,而不是進真理殿堂。他們的重要目的是為了「圈錢」,而不是告訴你什麼人生大道理。
商家為了營銷追逐利益,廣告語、宣傳文案、推銷話術等等,總是有許多消費陷阱和套路,不管這些「套路」說得有多好聽,我們都不應該過度縱容,而是保持警惕和審視。
說到這裡,筆者想到了早年被罵得很慘的一個電梯視頻廣告。這個廣告是xx醫美投放的,同樣是針對女性,利用誇張的話語來刺激女性去整容。
視頻中,一群穿著飄逸白衣的美麗妙齡女子,高唱著:「整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並高喊:"做女人,整好!"
「女人整美了才完整」和「不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這種流傳甚廣的營銷話語,都是商家以「收割錢財」為目的,對女性人生意義和價值觀的剝奪!
再說點其他的,營銷謊言,比如吃野味,網上早前就有許多逐利的商家說,吃某某野味顯得高端大氣,還說中醫證明能明目壯陽,於是有些人可能出於炫耀,或其他目的,真的盲目花大價錢購買。現在,好吧,吃出問題來了吧。
類似利用「中醫」來做營銷文案造謠、追逐利益的,還有很多,比如酒精販賣。
近幾年,科學界早已研究證明酒精是有害物質,世界衛生組織更是把其列為一類致癌物。但是依然有許多商家告訴消費者,酒精對身體好,能養生,「包治百病」,軟化血管,預防高血壓,還能預防癌症腫瘤......
因為亞洲人和歐美人體質的差別,許多中國人體內缺乏乙醛脫氫酶,酒精代謝受阻、乙醛容易堆積,喝酒反而對身體傷害更大。除了增加致癌機率,喝酒會影響大腦健康,致使思維判斷能力下降,容易成癮,增加暴力行為,也會導致那方面功能障礙,進而造成夫妻關係緊張,家庭關係破裂等。
即使喝酒危害如此之大,新聞裡「酒架事故」也頻發,但依然不影響商家賣酒事業如火如荼。這種情形之下,更是需要普羅大眾反思,對於任何「消費套路和陷阱「,保持理性的審視和警惕了。
再說回婦女節,現在在消費浪潮的驅使下,原本是關愛女性健康和權利的婦女節,也變成了充斥著各種消費陷阱和套路的「女神節」、「女王節」。
說它是女神節都不客觀,各種「買買買」的轟炸信息,商家為了促使女性在這婦女節日上可勁消費,已經在文化上徹底曲解了38婦女節的含義,而許多女性出於消費需求和被恭維奉承的心理,也是樂於下場參與這場「消費狂歡」,所以筆者認為叫它「女性消費節」更合理些。
雖然在官方詞義中,婦女不單純指已婚婦女,在定義中14歲以上的女性都可稱為婦女。
但因為這個詞在國內長期被貶義成不注重外形、邋遢、家庭婦女、黃臉婆等形象,導致有許多人不喜歡「婦女」的稱呼,似乎更喜歡女神和女王。「三八」雖然也統稱婦女,但是因為文化的貶義發展,「死三八」「臭三八」,它已經帶上了辱罵色彩。自然更不討喜。
女性喜歡「女神」的稱呼,這裡有著商家的恭維,也暗藏著許多女性的焦慮和渴望:希望年輕,希望被寵愛,希望永遠做美貌性感如「女神」。對於「婦女」一詞的避之不及,似乎背後也是認為婦女意味著年老色衰、沒有魅力。
但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婦女節的創立初衷:100多年前,當時大部分國家中,女性無權提出與丈夫離婚,女性薪酬普遍低於男性,也無權利在政治上進行選舉投票。1857年的3月8日,紐約的製衣和紡織女工們走上街頭,舉行了遊行示威,發出了第一聲抗議。她們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
這一天被認為是3月8日婦女節的最早來源。
之後從1910年開始,女權活動的代表們就開始建議3月8日成為"國際婦女節"。
婦女節,它屬於全世界在這個世界努力求存的女子,它屬於普通的勞動婦女,屬於那些年邁的老人,屬於那些長相普通的女人,它不只屬於貌美如花、性感如妖的「女神」或「女王」。它存在的意義,也不是讓女性為了變得更漂亮和性感,而單純使勁地「買買買」,也不是為了給商家做各種營銷套路。
它是為了關愛女性健康和權利,是慶祝女性經過努力獲得的社會地位和權利,更是為了紀念一個世紀以來,許多先驅女輩們為爭取自身權利做出的不懈努力。
誠如某位網友所言,一個脫離本質的「女神節」、「女王節」過著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婦女需要反對家暴,反對性別歧視,強調同工同酬,為追求公平的職場待遇而努力,為爭取平等的權利和社會地位努力,而不能只沉湎於消費主義狂歡浪潮,和各種商家的「營銷套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