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二次元」內容逐漸火熱,以騰訊、B站等平臺的下注為樣本,以往一些會被埋沒的IP,如今也有做成動畫的希望——「傳統文化」早就不是中國動畫的唯一選項了。相信就在幾年內,我們會看到越來越與國際接軌的多樣化動畫題材。
IP動畫化——進而擴展衍生內容並尋求更多商業機會,這已成為大平臺布局內容的重要路徑之一。在這個模式演進的過程中,也有獨立公司製作的「現代風格」動畫能夠率先開花結果,七創社的《凹凸世界》便是代表。
當少年熱血在國漫中重燃
近幾年流行的國漫話題作品,或多或少都有著古風、神話等傳統文化屬性的包裝。
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國漫正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想要做出區別於海外風格,同時又容易被國人接受的作品,古風和神話是最為穩妥的選擇; 一方面,從觀感上來說,古風的畫面也更容易給人「唯美」的感受。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哪吒、大聖等神話角色的故事被一次次重新演繹,也能看到很多畫風清新的古裝動畫吸引著更多年輕觀眾入坑。
但另一方面,對觀眾而言,看多了難免形成內容疲勞,很多國漫愛好者同樣也有著看日漫的習慣;對創作者而言,也容易在風格上形成依賴,難以創作出完全獨立創意的國漫作品。
作為一部原汁原味的少年熱血漫畫,《凹凸世界》的出現無疑是在日漫之外,為國內年輕觀眾在少年漫上提供的新選擇。
簡單來講,《凹凸世界》講述了一個由造物者隨性統治的宇宙中,一群少年通過在名為「凹凸大賽」的比賽中戰鬥以實現理想,與「世界規則」抗爭、改變命運的故事。
作品的設定離不開對青少年心境的描摹和感知,故事的討巧之處在於:一個有著宏大背景的全新宇宙,可以容納更豐富的想像和發揮空間,為故事創作打下了基礎; 同時,可以實現理想的「凹凸大賽」這一基礎設定,又推動著角色之間的碰撞與競爭,過程中有著更多的機會塑造角色設定、推動成長。而對年輕觀眾來說,角色的成長往往是最能打動人心的——這也正是少年漫的永恆主題。
而主角「金」實際上也是一顆底層星球的普通少年,繁重的勞作與艱苦的生活推動著他為了身邊的族人去改變這樣的命運。這樣背景中的「成長」,實際上與當下年輕人「不甘現狀」的心態更為契合。
雖然現實中的人不會去想成為火影或者海賊王,但這並不影響一代代少年被鳴人和路飛精神所感染。《凹凸世界》這樣的少年漫,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不斷求勝、付出努力與汗水的過程。
在這樣一個以競爭為主的故事中,雖然劇情中或多或少有 「主角光環」 的存在,但與很多作品不同的是,觀眾的視角並未被鎖定在主角團隊上,而是將筆墨更均勻地分布在了各方選手中。少年漫那種「通過不一樣的章節側寫不一樣特質的角色」的特性被進一步發揮出來,通過表現不同的角色,講出一個曲折的故事。
雖然如今日本漫畫雜誌風格日漸分化,但少年漫畫本身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熱血」。著名的少年Jump上的熱門作品也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當年火到被戲稱為「民工漫」的「死火海」,還是今日的「新臺柱」《鬼滅之刃》《咒術回戰》等,少年漫畫總是有著單純、直率、深入受眾的特性,影響著一代代日本年輕人,當然也吸引著無數的國內動漫愛好者。
據七創社統計:《凹凸世界》的粉絲中,Z世代(95後)用戶多達68%。第一季2016年誕生以來,目前《凹凸世界》三季全網動畫總播放量近7億,在B站有215萬追番,且三季都擁有不俗的評分,第三季更有高達9.5的高分。無論流量還是風評,可以看到《凹凸世界》一路下來越走越穩。
基於這樣的故事背景,與保守的「古風」對比,凹凸世界的擴展和衍生可能都非常大。在《凹凸世界》典型「群像敘事」的背景下,層出不窮的特色鮮明角色。使無論是戲裡還是戲外,角色都有了很強的延展性。也給觀眾留出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雖然七創社最初只是個小團隊,但在凹凸背後,觀眾對作品的熱愛也正推動著《凹凸世界》成為一個新的「同人奇蹟」。在塑造了許多被粉絲深愛的角色同時,粉絲則以同人創作回饋《凹凸世界》原作不具備的能量——或許《凹凸世界》是目前中國原創作品中,最成功的「粉絲參與創作」的IP。
中國的「同人奇蹟」
雖然很多作品都有同人創作,但不是所有作品都能稱得上「同人奇蹟」。
動畫產業內容的更新速度有目共睹,前一季的「霸權番」很可能半年之後就無人問津。在這樣的背景下,內容的推陳出新很大程度影響了粉絲的同人創作熱情。
所以日本ACG領域早有 「三大同人奇蹟」這樣的美譽,用來形容「東方」「 寒蟬」「 型月」這三部能夠持續吸引,並釋放無數愛好者旺盛創造力的系列。除了紮實的內容基礎之外,他們都在角色設定、世界觀、故事背景等方面做到了足夠吸引人,又留給了觀眾想像空間。
這些同人創作氛圍,也正與凹凸的本身的特質息息相關。
首先,從視覺上,凹凸的人設有著特殊視覺特點,通過低多邊形(Low Poly)的美術風格,用簡約、時髦的裝束,打造了一群活靈活現的年輕人。運動褲、潮鞋與帥氣的少年,是《凹凸世界》的第一觀感。如七創社創始人曲曉丹所言:
成功的角色本身形象就可以非常抽象化,簡化之後從輪廓就能辨識出來。
《凹凸世界》的眾多角色,色彩鮮明,風格潑辣,著裝、發色、出身、能力不同,大膽的人物設計,相對簡約而富有特色的著裝美學,觀眾很容易從中抓住適合自己的角色。而低多邊形的視覺特性也無形中降低了同人的門檻。
另一邊,與日本的同人大作「寒蟬」「東方」相似,《凹凸世界》在人物描寫上既一針見血、又點到為止。而激發創作欲望,保留創作空間,是同人作品勃發的根源。
正如前文所述,群像之間的交錯與互動,為他們的故事帶來了更多想像空間。而各個角色獨自的粉絲群體,共同構成了凹凸龐大的粉絲群,並讓基於原作的同人創作更多樣、更立體。
更關鍵的是,一旦通過大量的同人創作驗證角色熱度,一些「群像」就可升格成「偶像」。高人氣角色加大投入,作為虛擬偶像運營,既回饋了粉絲的期待,也成就了另類的「偶像經濟」。
從群像到產糧,從產糧到偶像,七創社用很聰明的方式打造了「虛擬偶像生產線」。比起從頭打造虛擬偶像,IP角色自帶粉絲出道,可謂經濟實惠。粉絲的「廚力」和官方的引導一條心,《凹凸世界》的ACGN內容矩陣,借到了無數股「東風」,自然平步青雲。
目前,在ACG同好社區半次元,《凹凸世界》擁有197萬粉絲,原作圈子排行榜穩居第一。在lofter,凹凸擁有56萬參與量,被稱為 「中國的同人奇蹟」並不誇張。
除了半次元、lofter這些第三方平臺,七創社還以不同形式直接提供了官方同人機會。例如在凹凸手遊裡,官方將動畫第三季的精細建模引入遊戲,提供了「漫遊聯動小劇場」的創作空間。有了這種工具,繪畫苦手、視頻苦手的愛好者們,也能利用官方素材,製作出自己想要的劇情。而這一劇場又反過來驗證了凹凸粉絲驚人的「產糧」能力。
如七創社所言,「給粉絲充分的空間去DIY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大量的粉絲創作,終究會反哺原作。從安排粉絲實習,到接納粉絲入職,最終,凹凸粉絲成為了凹凸的內容「擔當」。七創社的團隊本就比較年輕,在逐漸吸納粉絲大手後,「Z世代」變成了七創社的一道風景線。如此安排,成就了凹凸世界這一「粉絲參與創作」的同人奇蹟。
綜合性ACGN公司怎樣煉成?
七創社的階段性成就或許給了不少動畫人鼓勵。畢竟,從動畫起步,意味著一條艱辛路,在缺乏廣泛而完整的生態前堅持獨立製作動畫直至快速擴展衍生賽道,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範圍,成功的案例都是少數。
對比現在的中國和日本,中國動畫的投入,已經完全傾向了平臺(騰訊視頻、B站)主導的資本密集模式,這種模式讓大多數小眾作品的粉絲都如鯁在喉。簡單來說,資本密集下的動畫製作,是典型的雨林生態,而平臺更是放大了這一效應。作品被平臺劃分為頭部、腰部、尾部等,資本「廣撒網」導致大量新穎、小眾IP曇花一現,消費者的影響力不足以幫助作品得到足夠的資源支持,最終淪為行業墊腳石。對於整個產業來說,這或許無足輕重,但對於作品和粉絲而言,這確是令人無奈的現實。
在這種情況下,大資本之外的少數能夠獨立創作、生產、運營IP的小團隊,就顯得尤為可貴,也成為了市場長遠發展的必要補充。
當然,搵食艱難,獨立公司生存的第一要務,必須是賺錢。在這方面,七創社的獨立IP之道已經開出了花兒。目前,《凹凸世界》做到了動畫、漫畫、遊戲三開花,而且都是官方製作,質量相當穩定。凹凸世界手遊上線前,收穫了超過500萬預約,上線後四個月累計註冊量超過1000萬——作為一個2016年誕生的獨立IP,《凹凸世界》給七創社帶來了商業化變現的可能性。七創社透露稱,第四季動畫和兩個新遊戲也在打磨中,還在策劃第一部電影。
凹凸的「世界」,開始在現實落地了。
除了純粹的內容,凹凸的衍生運營已經包括亞克力產品、日用品、文具、服飾、潮玩等多種類型的900餘個SKU。此外,在品牌合作方面,與中華一鉛合作的削筆器,與可口可樂合作的「唷!茶」,與上海靜安文旅合作的虛擬偶像化身旅遊博主等項目,都體現了凹凸的IP價值與兼容性。
在品類開發的增速和擴展範圍上,與今年日漫頂級IP《鬼滅之刃》在衍生品授權領域的全面開花頗為相似,2020年,《鬼滅之刃》IP和十幾個行業建立了衍生品開發體系,這也是自《鬼滅之刃》2016年從《周刊少年JUMP》連載,直至ACGN全鏈開發後的健康生態。
凹凸世界作為國產現代題材動畫,在衍生品方面可謂潛力十足。與平臺主導的衍生相比,七創社的獨立IP+獨立運營,更加立足於作品本身而非商品和廣告,對IP的消耗、磨損更小,反而還有機會反哺內容——凹凸手遊的漫遊聯動就是個經典案例。
今年開始,大平臺集中爆發動畫產能,而背後則是對各路熱門IP的集中收購。比如騰訊視頻今年8月一口氣官宣60多部動畫,閱文也有30多部網文將在數年內改編,可以預想,今後專做「衍生運營」生意的公司,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狹小。
這種情況下,自有IP反而相對坦途。「廣撒網」並不意味著「全有魚」。作為觀眾,我們也該認清,基於IP本身而非基於商品的衍生運營,才能培育和保留作品最核心的品質,求得差異和創新。
考慮到目前國內大平臺的資本密集程度很高,馬太效應顯著,單一形式輸出IP的內容方在短時間內成長為大公司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但在這種情況下,綜合的娛樂公司、綜合的ACGN公司仍然有機會,因為並非所有IP都適合純商品、純廣告性質的運營,這才會有日本萬代這樣的「高達公司」出現,以及精靈寶可夢這樣跨世代、商業化能力卓越的IP。七創社等國內獨立IP運營者的未來,也正在於此。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