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 10月25日下午,流動的中共淳安縣委紀念館在梓桐鎮程家源村石門塘自然村正式開館。開館儀式上,中共淳安縣委副書記鄭志光、淳安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月煥、淳安縣政協副主席佔志明和梓桐鎮黨委書記錢紅建共同為紀念館揭牌,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朱華民向梓桐鎮授牌「淳安縣黨史教育基地」。梓桐鎮幹部員、各村書記和黨員代表、駐鎮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和黨員代表、浙江傳媒學院師生等百餘人參加開館儀式。
84年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淳、遂、歙邊區燃起了熊熊革命烈火,紅軍遊擊隊和革命群眾的武裝鬥爭風起雲湧,梓桐鎮的石門塘、程家源村,曾一度成為中共淳安縣委和梓桐區委的主要活動區域,石門塘人姜志堅則是中共梓桐區委的首任書記。梓桐鎮立足於此,在石門塘村大會堂和姜志堅宅基地上建造了「流動的中共淳安縣委紀念館」和紅色主題廣場。紀念館通過「歷史背景篇」「縣委誕生篇」「武裝鬥爭篇」「血鏖淳遂篇」「英雄人物篇」「組織沿革篇」等六大篇章,集中展示了淳安縣委在石門塘期間所做鬥爭,立體化呈現了革命老區激情燃燒的歲月,引導和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傳承先輩風骨,積極投身於新時代新淳安建設。同時,紀念館還具備參觀學習、會務會展、研學接待等功能,後續將進一步完善紅色資源的保護、傳承、開發體系,為梓桐擴大「藝術版圖」添磚加瓦。
當晚,梓桐鎮胡江村胡氏宗祠星光熠熠,座無虛席。由浙江傳媒學院帶來的浙江省文化藝術發展基金項目——祠堂文化(戲臺)紅色舞蹈詩劇《紅》在此巡演。節目以傳統村落祠堂為空間載體,充分融入了石門塘紅色資源、書畫藝術資源等梓桐元素,通過「序」、「紅之脊梁」、「紅之生命」、「紅之信仰」、「紅之生活」等舞段,用舞蹈詩劇形式呈現了一段英雄兒女保家衛國的紅色故事,再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浙江傳媒學院音樂學院黨委書記趙月峰還向梓桐鎮授牌「紅色文化研創基地」。「此次活動不僅將梓桐本土文化與高雅藝術有機融合,還構建了政府與高校合作發展的新模式,打通了校園藝術進農村的新渠道,進一步滿足了農村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藝術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生動體現。」梓桐鎮黨委書記錢紅建說。
近年來,梓桐鎮著力推進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立足市級「民間書畫之鄉」的優勢,不斷增強「書畫小鎮」核心驅動力,在書畫產業基礎上延伸發展鄉村旅拍、汽車運動、雕塑藝術等現代化文創藝術產業,先後建成府前街書畫院,梓桐書畫院,梓桐藝術館,蟻巢藝術館,千島湖汽車運動公園,千島湖雕塑公園,千島湖梓桐藝術基地,千島湖梓桐陶藝基地等項目,形成兩院兩館兩園兩地的文化展示平臺,招引梓源藝術、西慈攝影、車想文化等一批文創企業,成功實現了生態經濟轉型。小鎮通過品牌打造,不斷豐富藝術業態,並將此轉換為農民致富增收新引擎。
如今梓桐發展態勢由內而外實現質的突破,隨著紅色文化進駐梓桐,小鎮的「藝術版圖」持續擴大,將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動能。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