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發表論文:「星爆無長突細胞」控制細胞命運之路

2021-01-13 健康一線視頻網

焰火升空,煙花怦然綻放,照亮了黑夜,也照亮觀眾的眼眸。能夠欣賞光在瞬息間的千百般變化,要感謝我們的視網膜。

視網膜上緊湊排列著近百種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它們連結成複雜的神經網絡,飛速傳遞信號和整合信號,讓大腦實時感知到眼睛所見的盛景。

在這些視網膜細胞中,有些成對存在的神經元,其中一個在光亮增強時有所反應,另一個在光亮減弱時有所反應,這樣的設置對我們感知光的明暗變化至關重要。

如同照鏡子一般看起來相同的一對細胞卻有著相反的功能,在發育生物學家看來,是一個有趣而難解的謎題。就像有的人在成長時遇到一個「貴人」改變了人生道路,在細胞發育的道路上,什麼基因會是決定細胞命運的關鍵?

權威學術期刊Neuron近期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哈佛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合作,採用新的技術策略,在一類成對存在的視網膜神經細胞中,找到了控制細胞命運之路的開關。

在這項研究中,第一作者彭懿蓉博士與其同事關注的神經細胞,外觀也仿佛綻放的煙花,被神經科學家命名為「星爆(starburst)無長突細胞」(簡稱SAC)。

同款花型的焰火,升空後可能在不同的高度盛開;而這種SAC細胞也會隨著視網膜的發育,從出生地遷移到細胞層的不同位置。不過,生命的安排要更加有序,細胞的位置、結構和功能環環相扣。一對SAC細胞遷移到相鄰的細胞層,加入神經網絡,分別響應增強的光照(ON型)和減弱的光照(OFF型)。然而,除了相對位置的不同,過去的方法幾乎無法區分它們。因而自20世紀70年代發現SAC以來,它們一直被認為是一對同類型細胞。

▲小鼠視網膜中的ON和OFF型星爆無長突細胞(SAC)(圖片來源:Yi-Rong Peng)

這支研究團隊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是知名神經科學家Joshua R. Sanes教授,他在視網膜細胞的研究上做出了大量突破性工作。就在今年早些時候,這支團隊利用一種叫作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的技術,首次創建了靈長類動物視網膜細胞的型態分類圖譜。學術經緯團隊此前也和讀者介紹過這項榮登《細胞》封面的工作。

那麼,這種新技術還可以為成對細胞的差異提供更多的線索嗎?此次研究給出了漂亮的答案。

為了找出ON型SAC和OFF型SAC的分子差異,彭懿蓉博士和同事們對不同發育時期的共2000多個SAC細胞進行scRNA-seq分析,並按照基因表達的差異把它們分成兩組,並且確定,基因表達譜不同的兩類就是相應的ON/OFF類型。

▲從胚胎期到出生後,SAC在視網膜中的發育變化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如何從這些差異表達的基因中找到決定不同命運的關鍵基因呢?研究人員推斷,轉錄因子調控其他基因的表達,可以控制細胞的發育程序,而如果在發育早期某個轉錄因子只存在於其中一組細胞,那麼很可能是引導細胞走向最終命運的關鍵。於是,研究人員重點尋找符合這種條件的轉錄因子。

他們找到了第一個目標:Fezf1。在SAC前體細胞結束有絲分裂後的早期SAC細胞中,有一半細胞表達這個轉錄因子。而到發育後期,表達Fezf1的那一半遷移到相對靠近內緣的位置,成為ON型;相反,缺少Fezf1的那一半細胞,留在相對外緣的位置,成為OFF型。

▲Fezf1是決定SAC命運的關鍵(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隨後的一組實驗確認,Fezf1正是控制SAC成為ON型還是OFF型的命運開關!當研究人員把它從ON型細胞中移除,這些細胞變成了OFF型;而把它放入OFF型細胞,那些細胞變成了ON型。「這種轉變不單單是ON/OFF位置的變化,而且是ON/OFF基因表達譜的完全反轉。」彭博士說。

那麼,在轉錄因子Fezf1調控的各種基因中,是否存在下遊基因專門負責使ON和OFF型細胞遷移到不同的位置?研究小組回到scRNA-seq的數據,進一步找到了另一個基因Rnd3。而它作為Fezf1控制下遊程序的一部分,控制不同SAC的遷移。

▲Rnd3作為Fezf的下遊控制SAC(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綜合這些結果,研究作者以視網膜的SAC為例,大海撈針式地梳理出一套基因程序,揭示了一對相似的細胞如何走向不同命運的過程。而在我們的體內,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神經元,研究者希望,這種方法同樣可以有效地找出決定其他神經元結構和功能的關鍵「開關」,為理解生命的奇妙提供洞見。

參考資料

[1] Yi-Rong Peng et al., (2019) Binary Fate Choice between Closely Related Interneuronal Types Is Determined by a Fezf1-Dependent Postmitotic Transcriptional Switch. Neuron. DOI: 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19.11.002

原標題:Neuron:在小徑分岔的視網膜,尋找到決定命運的開關

相關焦點

  • 《細胞研究》啟示錄:自信之路
    為此,記者走進《細胞研究》編輯部,回溯這條滿是崎嶇的奇蹟之路,從中也找到了一條滿懷理想和激情的自信之路。院士「託孤」2005年的一個秋日,90歲的姚錱院士生命即將走到盡頭。1990年,這位著名實驗生物學家、腫瘤學家,為了促進當時中國細胞生物學與國際同行的交流,決定創辦《細胞研究》,並擔任首任主編。
  • 《細胞研究》啟示錄:自信之路(上)—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家發表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數量逐年上升,來自中國實驗室的優秀論文在世界頂尖期刊上的亮相頻次也在不斷增加。僅2005年,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雜誌就發表了5篇來自中國的論文。 然而,當時的中國科技期刊因與國際嚴重脫軌而陷入困境——中國學者做出了優秀工作,投稿一定首選國際優秀刊物。 「總有一天,中國科學家會意識到,論文發表會是一個瓶頸。
  • 研究揭示不同口渴方式的細胞基礎
    研究揭示不同口渴方式的細胞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6 15:24:04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Yuki Oka小組揭示了不同口渴方式的細胞基礎。
  • 細胞核可測量細胞本體感受的形狀變化來控制動態細胞行為
    細胞核可測量細胞本體感受的形狀變化來控制動態細胞行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3:07:33 西班牙巴塞隆納科技研究所Verena Ruprecht、Stefan Wieser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細胞核可測量細胞本體感受的形狀變化來控制動態細胞行為
  • 運動學習可通過促進少突膠質細胞再生或存活促進神經再髓鞘化
    在學習和演練對側前爪觸碰小球(single-pellet contralateral forelimb reach task)的過程中,研究者使用縱向雙光子活體成像技術對控制前爪活動的運動皮層區域進行觀察(圖1a,b)。
  • 年終盤點:CAR-T細胞重磅研究解讀
    所有無應答者均表現出高水平的循環CAR-T細胞,這提示著存在抗原刺激,但是這些CAR-T細胞的殺傷活性明顯下降。5.重磅!論文共同作者、Auxolytic公司創始人James Patterson博士說,「細胞療法已經成為治療許多疾病的突破口,但每種類型的細胞療法都與潛在的非常嚴重的不良事件有關,這限制了可以受益的患者數量,通常只用於病情嚴重或經過大量預先治療的患者群體。鑑於這些挑戰,我們相信我們開發控制開關的方法可能代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提高細胞治療的安全性,同時又不會犧牲原始細胞的完整性。
  • 首都師大生命科學學院青年教師在《植物細胞》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1月4日,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刊物《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良玉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擬南芥葉片韌皮部伴胞和表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響應光周期變化(Photoperiod-responsive changes i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 細胞核決定細胞對空間限制的反應
    細胞核決定細胞對空間限制的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3:02:50 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M. Piel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D. J. Müller課題組合作取得一項新突破。
  • 小膠質細胞和BAM不同的命運決定
    小膠質細胞和BAM不同的命運決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3 12:55:05 瑞士蘇黎世大學Melanie Greter研究組揭示,早期命運定義了小膠質細胞和非實質性腦巨噬細胞的發育
  • 第一個永生的人類細胞系——Hela細胞
    1951年,一位約翰・霍普金斯的研究人員檢測了一名患有宮頸癌的病人後,從她的宮頸處取下活檢樣本,並將這活檢組織進行細胞培養,以觀察該細胞的生長情況,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該細胞會 每隔 20-24 小時就會複製一次,且一直處於分裂的活躍狀態,其生長周期比以往的細胞都要長得多,隨後在1953 年,Gey 實驗室在《實驗醫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 HeLa 細胞系,之後,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的好奇心
  • 細胞毒性T細胞居然能釋放「小炸彈」
    細胞毒性T細胞居然能釋放「小炸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8 13:55:20 近日,英國牛津大學M. L.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18年全國學術大會
    17:45-18:00吳 更 上海交通大學Title:Hippo信號通路中腫瘤抑制蛋白MOB1與LATS、MST、NDR激酶的結合對細胞生長和器官發育有著不同的影響分會場3:RNA-蛋白質調控機器在細胞命運決定及個體生殖發育中的作用 303室主持人
  • 經歷細胞因子風暴的COVID-19患者或不產生記憶B細胞
    您可以在該資源中心頁面上查找到COVID-19相關論文的投稿政策,以及Cell Press旗下期刊已發表的有關疫情和病毒的論文。網站正在不斷更新中,所有內容都可以免費閱讀,。最新在中心上線的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上,名為"Loss of Bcl-6-express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 and germinal centers in COVID-19"的研究論文。
  • 由同一個祖細胞發育而來的兩個CD8+記憶T細胞亞群具有不同的細胞命運
    由同一個祖細胞發育而來的兩個CD8+記憶T細胞亞群具有不同的細胞命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3 16:29:37 義大利IRCCS-基金會Enrico Lugli及其研究團隊發現,在人體中兩個幹細胞樣CD8
  • 相比於CAR-T細胞,CAR-M細胞可能更有效...
    這項概念驗證研究的結果於2020年3月2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uman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macrophage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圖片來自Nature Biotechnology, 2020, doi:10.1038/s41587-020-0462-y。
  • 幹細胞及免疫細胞為代表的精準轉化醫學專家趙輝
    幹細胞及免疫細胞為代表的精準轉化醫學專家趙輝 時間: 2018-01-09 15:10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萌萌 趙輝——鄭州源創吉因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
  • Science論文解讀!開發出CiBER-seq新技術,可同時分析細胞中的多達...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簡單的方法來做到這一點,它讓任何人都可以對細胞(包括人類細胞)進行分析,並迅速確定基因組中所有調控特定基因表達的DNA序列。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2月1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iBER-seq dissects genetic networks by quantitative CRISPRi profiling of expression phenotypes」。
  • 小膠質細胞通過固醇合成促進脫髓鞘病變修復
    小膠質細胞通過固醇合成促進脫髓鞘病變修復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2:17:08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Gesine Saher、Klaus-Armin Nave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小膠質細胞通過固醇合成促進脫髓鞘病變修復
  • 日本團隊:僅激活8個基因,小鼠幹細胞直接轉為可受精細胞
    只要激活8個基因來產生基因控制蛋白,就足以將小鼠幹細胞直接轉化為類卵細胞,這些細胞成熟後甚至可以像卵細胞一樣受精。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九州大學、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等團隊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以上發現。研究團隊稱,這些發現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卵子發育的理解,還可能對生殖醫學產生影響。
  • 中國構建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基本框架 80後浙大學者領銜
    Teichmann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標題即為「The Human Cell Atlas」,系統論述了HCA的意義、目標、任務和實施路徑。而在公開發表該文章的近一年之前,Regev等人在英國倫敦召開了一次關於該計劃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