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核可測量細胞本體感受的形狀變化來控制動態細胞行為

2020-12-24 科學網

細胞核可測量細胞本體感受的形狀變化來控制動態細胞行為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3:07:33

西班牙巴塞隆納科技研究所Verena Ruprecht、Stefan Wieser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細胞核可測量細胞本體感受的形狀變化來控制動態細胞行為。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16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研究人員使用斑馬魚模型發現最大的細胞器——細胞核,可作為一個彈性變形儀,使細胞能夠測量細胞形狀的變形。核伸展後內核膜的展開提供有關細胞形狀變化的物理信息,並自適應性激活鈣依賴性機械轉導途徑來控制肌動球蛋白的收縮性和遷移可塑性。

 

這些數據表明,細胞核為細胞的本體感受建立了功能模塊,從而使細胞能夠感知形狀變化來讓細胞行為適應其微環境。

 

據了解,物理微環境在組織發育和體內平衡過程中調節細胞行為。在組織內的機械應力和物理空間限制下,單個細胞如何解碼有關其幾何形狀的信息仍然未知。

 

附:英文原文

Title: The nucleus measures shape changes for cellular proprioception to control dynamic cell behavior

Author: Valeria Venturini, Fabio Pezzano, Frederic Català Castro, Hanna-Maria Hkkinen, Senda Jiménez-Delgado, Mariona Colomer-Rosell, Monica Marro, Queralt Tolosa-Ramon, Sonia Paz-López, Miguel A. Valverde, Julian Weghuber, Pablo Loza-Alvarez, Michael Krieg, Stefan Wieser, Verena Ruprecht

Issue&Volume: 2020/10/16

Abstract: The physical microenvironment regulates cell behavior during tissue development and homeostasis. How single cells decod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geometrical shape under mechanical stress and physical space constraints within tissue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Here, using a zebrafish model, we show that the nucleus, the biggest cellular organelle, functions as an elastic deformation gauge that enables cells to measure cell shape deformations. Inner nuclear membrane unfolding upon nucleus stretching provides physical information on cellular shape changes and adaptively activates a calcium-dependent mechanotransduction pathway, controlling actomyosin contractility and migration plasticity. Our data support that the nucleus establishes a functional module for cellular proprioception that enables cells to sense shape variations for adapting cellular behavior to their microenvironment.

DOI: 10.1126/science.aba2644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4/eaba2644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細胞核決定細胞對空間限制的反應
    細胞核決定細胞對空間限制的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3:02:50 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M. Piel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D. J. Müller課題組合作取得一項新突破。
  • 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ECM的機械性質介導這些相互作用,導致細胞機械轉導並影響細胞行為。 表1.與生物組織和細胞外基質有關的機械行為 模型顯示,對於軟質基材,在最佳粘度水平下可實現最大的細胞擴散,對于堅硬的基材,該模型預測粘度不會影響細胞擴散,因為所結合的離合器會因剛度增加而飽和。
  • 「變節」的NK細胞:蛻膜樣NK細胞極化
    蛻膜NK細胞(dNK)繁殖是任何活有機體的最高優先事項,因此,與生殖有關的生物機制是細胞功能的強大驅動力。母體-胎兒界面經歷了動態變化,使半同種異體胎兒在子宮中生長發育,儘管母體免疫細胞認為它是外來的。
  • Neuron發表論文:「星爆無長突細胞」控制細胞命運之路
    能夠欣賞光在瞬息間的千百般變化,要感謝我們的視網膜。視網膜上緊湊排列著近百種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它們連結成複雜的神經網絡,飛速傳遞信號和整合信號,讓大腦實時感知到眼睛所見的盛景。在這些視網膜細胞中,有些成對存在的神經元,其中一個在光亮增強時有所反應,另一個在光亮減弱時有所反應,這樣的設置對我們感知光的明暗變化至關重要。
  • 醫學英語:細胞通訊
    多細胞生物是由不同類型的細胞組成的社會, 而且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這個社會中的單個細胞間必須協調它們的行為,為此,細胞建立通訊聯絡是必需的。如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分化、各種組織器官的形成、組織的維持以及它們各種生理活動的協調, 都需要有高度精確和高效的細胞間和細胞內的通訊機制。   2.
  • 日本團隊:僅激活8個基因,小鼠幹細胞直接轉為可受精細胞
    只要激活8個基因來產生基因控制蛋白,就足以將小鼠幹細胞直接轉化為類卵細胞,這些細胞成熟後甚至可以像卵細胞一樣受精。生命科學史上科學家認為操縱它們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體細胞克隆,將體細胞的細胞核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這一過程被稱為體細胞核轉移(SCNT)),通過人工方法激活後再移植到代孕母體,就可以產生一個新的生命,著名的「多莉」羊就是這樣誕生。
  • BBC震撼紀錄片:人體細胞大戰!面對病毒,我們的細胞戰士真的很拼!
    而這個計劃就儲存在細胞的中心——細胞核內。 如果把人體內所有的DNA連成直線,可在地球月球之間折上幾千來回。 它們聽從其核心細胞核的指揮,永不停止的執行著DNA的指令。
  • 《工作細胞》中,比魔性東北話更真實的,還有……
    當工作細胞們說東北話,老帶勁了,還沒看的觀看視頻感受一下是不是很魔性?那麼,輸血進來的紅細胞為啥要說東北話呢?)最後再來談一下紅細胞的形態吧,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紅細胞呈雙面凹的圓餅狀,邊緣特別厚,中間很薄,是不是很像一個沒有洞的甜甜圈?這種形狀可以增大紅細胞的表面積,使氧氣和二氧化碳等物質更容易通過紅細胞的細胞膜。
  • 細胞毒性T細胞居然能釋放「小炸彈」
    細胞毒性T細胞居然能釋放「小炸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8 13:55:20 近日,英國牛津大學M. L.
  • 《工作細胞》工作細胞知識科普筆記
    7.莢膜:位於某些細菌表面的結構,保護細胞本體免受白血球等細胞的攻擊。(莢膜會粘附於細胞表面。)8.肺炎鏈球菌:是引起肺炎等呼吸器官疾病的病原細菌,是有莢膜包裹的毒性極強的細菌。是對營養要求高的α溶血性細菌,因為細菌會在血管中逃竄,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疾病不僅僅是肺炎,還有名為「肺炎鏈球菌菌血症」的疾病。他們的行動很快,大約24小時就能侵略全身。
  • 幹細胞,人體的保鮮劑
    電影中,有一個通過人體細胞,可以再生、修復人體自身的「再生搖籃」。再生搖籃是什麼?我們通過電影中這位韓裔女遺傳學家的對白,感受一下:再生搖籃,可以說是一種再生、自生、自製造技術。以我們自體的組織細胞為基礎,融合基因技術、納米技術、智能技術綜合應用在醫療領域。可以修復創傷、再造組織器官、乃至再造人體。
  • 經典力作|卞修武-癌幹細胞的鑑定(U87細胞系)
    但是,iNature認為,作為經典文章,肯定使用的人很多,而且看的人也是拍手叫絕,所以我們是根據總引用量,來客觀的評價一篇文章。今天就推出卞修武高引用量的一篇文章(非綜述類),以饗讀者。然而,U87(最常用的膠質瘤細胞系)中CSC的存在仍然存在爭議。在這項研究中,卞修武等人證明U87細胞系含有一小部分可以形成腫瘤球體的腫瘤細胞。這些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性的能力,這是CSCs的確定的特徵。此外,二次球形成的腫瘤呈現典型的人類膠質母細胞瘤的組織學特徵,包括細胞多形性,周圍壞死假核,高染色核,高密度微血管和侵入腦實質。
  •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有什麼作用
    細胞核呈杆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中性粒細胞具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中性粒細胞來源於骨髓,具有分葉形或杆狀的核,胞漿內含有大量既不嗜鹼也不嗜酸的中性細顆粒。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參考值參考值:0.40~0.75(40%~75%);(1.80~6.30)×109/L。
  • 162例新冠患者研究:淋巴細胞比例可作病情指標
    >當地時間3月3日,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布的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淋巴細胞減少可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後的指標。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是中部戰區總醫院疾病預防控制科譚力、王棋,通訊作者為陸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繆洪明和中部戰區總醫院疾病預防控制科王瓊書。需要指出,發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的論文尚未經過同行評議,也未在正式期刊上發表。medRxiv認為,這些預印本不應被用來指導臨床實踐或與健康相關的行為。
  • 《人體細胞大戰》感人紀錄片——自愈力的秘密!
    而這個計劃就儲存在細胞的中心——細胞核內。細胞核是用來存放指導生命運作的說明書——DNA。DNA雙螺旋結構有兩萬多條不同的蛋白指令。每個細胞中含有約一米八長的DNA。如果把人體內所有的DNA連成直線,可在地球月球之間折上幾千來回。每個細胞就像是一個社區,社區與社區之間也需要交流互動。
  •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分為T和B細胞。T細胞的主要功能是調節B細胞製造抗體,當外來抗原增多時,T細胞就促進B細胞製造大量抗體,當外來抗原減少時,T細胞就抑制B細胞的功能,從而起到免疫監控作用。此外,T細胞還能分泌一些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2、轉移因子、幹擾素等來調控免疫反應和直接殺傷有害的抗原性物質。
  • 醫學最前沿005|肌肉細胞的再生「密碼」
    若把海星撕成幾塊拋入海中,每一碎塊會很快重新長出失去的部分,從而長成幾個完整的新海星來。海星的腕、體盤受損或自切後,都能夠自然再生。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星。由於海星有如此驚人的再生本領,所以斷臂缺肢對它來說是件無所謂的小事。海星的組織可以再生,那麼人類的組織呢?
  • 《工作細胞》第二季,你的37兆個細胞,今天也在努力工作哦
    2季#今天正值周日,工作細胞第二季也準時開播。雖然劇中它一臉兇惡,對待病毒也是毫不留情,三下五除二就把入侵的病毒消滅了,可正是這樣才讓我們感到可靠。再次登場的就是我們可愛的血小板了,雖然身材嬌小,可是團結起來卻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就比如這集裡人體遭遇的是腫塊,大量細胞匯集在一起,也沒有外敵入侵,這時候發揮最大作用的就是血小板了,它能止住你的內出血,防止腫塊擴大。還有血小板真的很可愛啊,真的能萌出你一臉血的那種。
  • 《工作細胞》為什麼作品裡的細胞不會死
    動畫裡沒有講到細胞壽命的內容,但是在漫畫中是有這方面的解釋的。漫畫中對壽命終結的定義是衣物受損或破裂,此時需要到骨髓處更換,還有27章核左移等影響壽命的其他原因。真正視覺上的「死」是只有被細菌、寄生蟲殺死;被病毒感染;被藥物副作用毒死或因傷口流出體外時才會發生的。如果將死亡定義成這樣,那白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的壽命就很容易解釋了。
  • 公衛·科普 | 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的臨床意義
    流式細胞儀是利用流式細胞術原理,集雷射技術,流體力學技術,光電測量技術,單克隆抗體技術,光電測量技術和細胞螢光化學技術為一體的新型高科技檢測儀器。流式細胞儀以其快速,靈活,高通量,高靈敏度和定量的特點,廣泛應用於臨床實踐,基礎細胞功能研究、免疫學研究,免疫功能評估、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幹細胞研究和檢測等各學科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