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有什麼作用

2021-01-13 三九養生堂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元素,細胞分為很多種如紅細胞、白細胞等,在這之中還有一種細胞名為中性粒細胞。可能很多朋友會很納悶,什麼是中性粒細胞,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話題便是中性粒細胞的作用、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值。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是在瑞氏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0.2~0.4微米)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細胞核呈杆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中性粒細胞具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中性粒細胞來源於骨髓,具有分葉形或杆狀的核,胞漿內含有大量既不嗜鹼也不嗜酸的中性細顆粒。

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參考值

參考值:0.40~0.75(40%~75%);(1.80~6.30)×109/L。

中性粒細胞的作用

中性粒細胞在血液的非特異性細胞免疫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處於機體抵禦微生物病原體,特別是在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線,當炎症發生時,它們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症部位。由於它們是藉糖酵解獲得能量,因此在腫脹並血流不暢的缺氧情況下仍能夠生存,它們在這裡形成細胞毒存在破壞細菌和附近組織的細胞膜。

由於中性粒細胞內含有大量溶酶體酶,因此能將吞噬入細胞內的細菌和組織碎片分解,這樣,入侵的細菌被包圍在一個局部,並消滅,防止病原微生物在體內擴散。當中性粒細胞本身解體時,釋出各溶酶體酶類能溶解周圍組織而形成膿腫。

中性粒細胞的細胞膜能釋放出一種不飽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在酶的作用下,由它再進一步生成一組旁分泌激素物質,如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這類物質對調節血管口徑和通透性有明顯的作用,還能引起炎症反應和疼痛,並影響血液凝固。

1、 趨化運動活性

中性粒細胞受到某些化學因子的作用以後,可以朝因子源方向移動,這種現象稱為趨化作用(chemotaxis),該化學物質稱為趨化因子(chemotacticfactor)。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因子有兩類:一是自身組織損傷釋放的因子,例如膠原和纖維蛋白片段、補體活化產物及免疫細胞因子等;另一是微生物來源的含有N-早醯蛋氨酸殘基的多肽。

受趨化因子作用後,中性粒細胞表面的L-選擇素(selectin)數量增加,血管內皮細胞開始表達P-或E-選擇素;這兩類選擇素結合可使細胞貼向血管壁,稱為著邊作用(margination);這時中性粒細胞迅速表達整合素(intergrin),例如MAC-1和LFA-1等,與內皮細胞的配體結合可使中性粒細胞變扁,緊密粘貼內皮細胞;繼而中性粒細胞變形移出血管外,以阿米巴運動的方式向趨化源移動。這種過程多發生在毛細血管微靜脈血流緩慢處。

2、吞噬殺傷效應

到達損傷感染部位後,中性粒細胞可對細菌、細胞碎片或其他顆粒表現活躍的吞噬作用;但如合識別這些目標尚不明了,可能與被吞噬物表面的親水性有關。吞入的方式有以下幾種:①吞噬作用(phagocytosis),這是捕獲大型顆粒抗原的主要方式,例如對同種細胞、細菌等微生物,都可以吞噬,吞噬後在胞漿內形成吞噬體;②胞飲作用(pinocytosis),與吞噬作用相似,只是針對微小顆粒;胞飲後在胞漿內形成吞飲小泡;③受體介導的內攝作用(receptormediatedendocytosis),可藉助細胞表面的某些受體連接被吞噬物;例如對那些結合有IgG或補體片段的抗原顆粒,中性粒細胞可通過其表面受體增強吞噬活性,這種現象稱為吞噬調理作用(opsnization)。

顆粒被吞入後,由細胞膜將其包繞形成一個吞噬體,吞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形成吞噬溶酶體(phagolysosome),這時溶酶體酶就會活化,通過一系列的代謝機制將吞入的微生物殺死並進行降解。完成這一過程後細胞本身也衰老死亡。

3、抗感染和應用激作用

當機體遭受急性損傷或休膿性細菌感染時,會有大量的中性粒細胞向受體部位集中;同時骨髓的儲備庫釋放和造血功能增強;機體表現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顯著增加;局部死亡的白細胞和受累細胞液化形成膿汁。

中性粒細胞以其龐大的數量和迅速的行動發揮抗感染和創傷修復的作用,當中性粒細胞缺陷時,機體容易發生化膿菌感染和創傷修復緩慢。

中性粒細胞的監測意義

1、增多

急性和化膿性感染(癤癰、膿腫、肺炎、闌尾炎、丹毒、敗血症、內臟穿孔、猩紅熱等),各種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鉛中毒、汞中毒等),組織損傷、惡性腫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2、減少

見於傷寒、副傷寒、麻疹、流感等傳染病、化療、放療。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通常拿到一張血常規化驗單,醫生主要看三個數據:白細胞計數(WBC)、淋巴細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而白細胞計數就是常說的血象,後兩者則是白細胞的分類。眾所周知,白細胞是人體的「衛士」,專門幫助人體抵禦細菌等外來入侵。不過,其實在這些衛兵裡,有一隊「精兵強將」更需要關注,那就是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進行戰鬥時總是衝在最前面,在人體免疫系統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醫生來說,看血液化驗單不僅僅看白細胞有沒有低於正常值,還要關注中性粒細胞的數量。

中性粒細胞是什麼?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在瑞氏(Wright)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0、2~0、4微米)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細胞核呈杆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其顆粒表面有一層膜包裹,可分1~4型,顆粒中含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酸性磷酸酶、吞噬素(phagocytin)、溶菌酶、β葡糖苷酸酶、鹼性磷酸酶等。中性粒細胞具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

專家說,如果白細胞數量高於1萬,炎症比較厲害,可以使用消炎藥物、打吊瓶,白細胞數量低於4000,說明抵抗力比較低,退燒藥等要少用。如果淋巴細胞百分比高,則是病毒感染;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高,則是細菌感染。白細胞主要為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高的話一般白細胞也高,常見為感染,一般感冒都會導致增高。

感冒會導致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

如果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高,說明是細菌感染;白細胞計數低,淋巴細胞百分比高,則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則可能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細菌感染。當然,這是基本判斷方法,具體情況還需醫生確定。

中性粒細胞偏低的原因

1、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如傷寒、副傷寒。

2、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

3、慢性理化損傷、機體長期接觸鉛、汞、苯等;某些藥物如氯黴素、合黴素;長期接受放射線及放化療患者。

4、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役性疾病。

5、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等血液病。

6、脾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

7、某些寄生蟲病如瘧疾、黑熱病。

中性粒細胞偏低的危害

中性粒細胞偏低會導致骨髓發育不全、骨髓入侵(成少突神經膠質細胞的造白細胞組織增生、部分成髓細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傷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蟲病(瘧疾、黑熱病)、甲狀腺機能亢進、脾功能亢進、瓦爾登斯特倫病、多發性骨髓瘤、費爾提症候群、貧血(缺鐵、缺葉酸、維生素B12缺乏)、放射線(如:定位治療)、粒細胞缺乏症(中毒:匹拉咪痛、吩噻嗪、保泰松、抗甲狀腺藥等;免疫-免疫變態反應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總結:很多疾病總會導致中性粒細胞出現波動,但不論中性粒細胞偏高還是偏低,都不要太過於擔心,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檢查便可以保護身體健康,避免病情加重。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性粒細胞會減少?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插播一段引自網上的解釋:在人類的免疫系統中,中性粒細胞們算得上是最「悲壯」的群體之一。當媽的總有這樣那樣的擔心,總不想抱有任何僥倖心理。我就是想確定,不然心裡總有一塊石頭。可是看到Aimee才九個月大就做了骨穿,抽了這麼多血,真的也很恨自己。以下是Aimee排查的順序和我們的問診記錄,供參考。 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原因大致有:病毒感染、血液系統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和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 炎症的自述:發生、機理和結局|中性粒細胞|炎症|機理|損傷|-健康界
    機體內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統稱為吞噬細胞,人類的吞噬細胞有大、小兩種,小吞噬細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細胞,大吞噬細胞是血液中的單核細胞,以及多種器官、組織中的巨噬細胞。而急性炎症中涉及到的主要為中性粒細胞,顧名思義,中性粒細胞內含有很多小顆粒,裡面包有許多能將細胞殺死的酶和蛋白。
  • 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靶向衰老血管系統在視網膜病變組織重塑中的作用
    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靶向衰老血管系統在視網膜病變組織重塑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6:18:53 加拿大蒙特婁眼科Przemyslaw Sapieha研究團隊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CD71和CD117的共表達確定人類骨髓中早期的單能中性粒細胞祖細胞
    CD71和CD117的共表達確定人類骨髓中早期的單能中性粒細胞祖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0 18:04:01 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Catherine C.
  • 嗜鹼性粒細胞增多診斷思路
    上次分享了嗜酸細胞增高的診斷思路,昨在國際實驗血液學雜誌看到了一篇如何管理嗜鹼性粒細胞升高的文獻。細細讀了幾遍,對於日常臨檢工作中嗜鹼性粒細胞升高的情況相對不多見,我們對它的檢測與臨床意義往往缺少一定認識,有必要對嗜鹼性粒細胞進行學習了解。
  • 《工作細胞》強勢科普,講述我們每個人體內細胞的故事!
    有細菌出現的地方,當然就有我們時刻衝在一線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戰士。不耍帥,不擺架子,哪裡出現危機,哪裡就有它們衝鋒在前的身影。在《工作細胞》中也有女主角紅細胞擠過狹窄小巷的畫面。紅細胞的樣子大家可能生物課上都已經看到過很多次了,是一個兩邊向內凹的圓盤形,很有辨識度。中性粒細胞追逐細菌
  • 超人氣電視動畫《工作細胞》
    某天搬運氧氣與二氧化碳的紅細胞,受到自體外入侵的肺炎鏈球菌襲擊,被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所救。為了守護名為身體的世界,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追擊肺炎鏈球菌。然而敵人卻藏身在意外的地方。第2集 擦傷過著安穩生活的紅細胞,突然見識到擦傷的發生。為了和從傷口入侵的細菌與病毒作戰,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緊急趕往現場,但卻和以金黃葡萄球菌為首的細菌們陷入苦戰。
  • 急急如律令,血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四部曲
    以FAB分型的M3a多見白細胞減少,甚至全血細胞減少,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多為嚴重,主要原因是異常增殖的白血病細胞排擠了紅細胞和血小板的生成,血小板減少更為明顯;M3b和M3v多見白細胞增多,M3v (即微顆粒型 APL)白細胞數非常高,倍增時間快,並可伴有脾大。但是粗顆粒變異型APL可能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增高的。其實不管什麼病案,絕大多數都是臨床和診斷符合的,但是總有不按常理出牌的。
  • 《工作細胞》工作細胞知識科普筆記
    ### 第一話今天我們學到了什麼呢?1.今天有約37兆2千億個細胞在精神十足地工作。2.紅血球:因含有大量血紅素而呈紅色,通過血液循環輸送氧氣和二氧化碳。3.白血球(中性粒細胞):主要工作是清除從外部入侵體內的細菌及病毒等異物。中性粒細胞佔血液中白血球的半數以上。
  • 強勢科普動畫,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體內的細胞故事.
    有細菌出現的地方,當然就有我們時刻衝在一線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戰士。不耍帥,不擺架子,哪裡出現危機,哪裡就有它們衝鋒在前的身影。在《工作細胞》中也有女主角紅細胞擠過狹窄小巷的畫面。紅細胞的樣子大家可能生物課上都已經看到過很多次了,是一個兩邊向內凹的圓盤形,很有辨識度。中性粒細胞追逐細菌
  • 《工作細胞》完結!出現哪些細胞你可還記得?血小板真是男孩子!
    紅血球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動漫的男主角,形象是一身白色,一次次的解救紅細胞,小時候的他就很勇敢,在年幼的紅細胞遇到危險後救了她,兩個人的命運從小就糾纏在一起了。他屬於中性粒細胞,在白細胞中佔一大半的數量,是人類身體裡的戰士。當有細菌,病菌侵入人體時,他們會通過遊走迅速找到入侵者並殺死,是非常靠譜的存在。
  • 強推這個日漫——工作細胞
    (圖片來源於動漫截圖)面對病毒、細菌,我們身體內的細胞將與我們一道,共赴時艱。或許你只知道人體有免疫系統,但免疫系統的細胞如何發揮作用?免疫系統如何與有害物質鬥智鬥勇?它們怎樣工作,怎樣協調,怎樣牽一髮而動全身?
  • 豆瓣9.2的科普神作《工作細胞》,說的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故事
    有細菌出現的地方,當然就有我們時刻衝在一線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戰士。不耍帥,不擺架子,哪裡出現危機哪裡就有它們衝鋒在前的身影。在《工作細胞》中也有女主角紅細胞擠過狹窄小巷的畫面。紅細胞的樣子大家可能生物課上都已經看到過很多次了,是一個兩邊向內凹的圓盤形,很有辨識度。中性粒細胞追逐細菌來源:David Rogers
  • 人體免疫細胞原來是這樣追殺腫瘤細胞的!
    這個系統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臟、淋巴結、扁桃體、小腸集合淋巴結、闌尾等)、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單核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補體、免疫球蛋白、幹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等)組成。免疫系統是機體防衛病原體入侵最有效的武器。
  • 儲存免疫細胞有什麼好處?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導致免疫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睡眠不足、晚睡、熬夜的人,自身抵抗力會下降;節食、偏食、暴飲暴食、愛吃油炸和燒烤類食物等都會造成營養不良,對免疫系統產生負面影響;精神緊張、壓抑、悲觀等情緒會影響糖皮質激素等的分泌,進而影響到免疫力;不經常運動的人自身免疫系統功能也會受到影響,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自身的免疫細胞出場了。
  • Cell重磅:神經免疫之瘙癢篇——嗜鹼性粒細胞的新角色
    然而,長期慢性瘙癢(臨床工作定義為持續超過六周及以上的瘙癢)卻常常代表一種病理狀態,多種皮膚病、內臟功能不全等均有慢性瘙癢的表現。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一種疾病只可能出現一種瘙癢形式呢?這裡順便提一句,Kim實驗室也是世界上首次發現IL-4、IL-13可作用於感覺神經元上受體IL-4Rα並介導慢性瘙癢的團隊哦(Oetjen et al. Cell. 2017)。
  • 《工作細胞》中,比魔性東北話更真實的,還有……
    血細胞的來源,圖片來源知乎水印淋巴樣幹細胞與高等動物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在發育、增殖、成熟之後,經過抗原的刺激,最終轉化為具有免疫活性的T細胞和B細胞(也稱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T細胞來源於胸腺,而B細胞則來源於骨髓。這兩種細胞在機體的特異性免疫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細胞,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
    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免疫細胞,不僅可以挽救受損神經細胞免於死亡,還可以再生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此外,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具有類似特徵的人類免疫細胞系,可促進神經系統修復。當人體出現炎症時,中性粒細胞就會奔赴「戰場」,吞噬細胞和細菌。儘管過度活躍的中性粒細胞活動在多發性硬化症、視神經脊髓炎、阿爾茨海默病和中風的情況下會加劇炎症損害,但是越來越多證據表明,這也可能是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突破口。
  • 《工作細胞》一些小筆記記錄
    好看 很有想像力的一部動漫從動漫中學習hhh第六話骨髓中的成紅血細胞脫核真的強紅血球喜歡糖分:和白血球等一般細胞不同,紅血球是沒有線粒體的細胞。葡萄糖是他們唯一的養分。輔助t細胞:接到外敵入侵的消息後,基於敵方情報制定正確攻擊戰略的司令官向殺手t細胞下拿出擊命令。
  • 《工作細胞》登頂B站暑期檔,擬人番劇待突圍
    目前《工作細胞》已經更新至第八話,總計13話,前三話平均播放量破千萬,口碑亦不俗,豆瓣評分9.1、B 站評分 9.7分。不出意外《工作細胞》已經鎖定B站暑期檔新番冠軍。誠如大家所知,人體是由37萬多億個細胞組成,而《工作細胞》就是將細胞擬人化,科普生物知識。有粉絲戲稱《工作細胞》就是打著科普名義的日常戰鬥戀愛番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