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性粒細胞會減少?

2021-02-12 三個敏娃一個幫

如果說,養孩子就是不斷的打小怪獸升級,那我們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個什麼樣的小怪獸什麼時候會出現。做媽媽的,要身經百戰,除了內心足夠強大,必要的時候,還要去研究學習各種醫學知識。等孩子病好了,媽媽也成了半個專家。

當艾米媽媽寫下下面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她帶著艾米,已經跑了多少趟醫院,問了多少醫生,查了多少資料,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

       我們向偉大的母愛致敬!

Aimee九個月常規體檢時,指端末梢血常規顯示病毒感染:淋巴細胞極高,中性粒細胞極低。值得說明的是,嬰幼兒在出生之後很長一段成長過程中,淋巴細胞比率會高於成年人區間,而粒細胞比率會低於成人區間,醫院檢驗單參考區間是成人區間,嬰幼兒區間請參考下圖。(Aimee的血象較相應月齡區間來看,顯示病毒感染。)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插播一段引自網上的解釋:

在人類的免疫系統中,中性粒細胞們算得上是最「悲壯」的群體之一。它們佔人體內白細胞總量的60%左右,在骨髓中生長直至成熟,隨血液流動週遊全身。當病原微生物侵入體內造成感染時,中性粒細胞會第一時間聚集在感染的發生部位,試圖驅趕和殺滅那些進入人體的不速之客。在未經活化的狀態下,最多兩三天的時間,這些細胞就會死亡,然後被免疫系統清除。與此同時,新的中性粒細胞會從骨髓中分泌而出,代替它們的前輩執行監察和守衛的職責,死而後已。

 

當時醫生開了一堆中藥,針對感冒咽喉痛等。我並不認為這些藥對症,因為Aimee並沒有任何病毒感染的症狀(感冒發燒流涕皮疹咽喉紅腫咳嗽等),為何血象顯示病毒感染?我翻看她三個半月時因便血查的血常規,當時除了便血也沒有任何病毒感染的症狀,可當時的血象也顯示病毒感染,這讓我心頭一緊。我在來問醫生諮詢了一個兒全科大夫,他的回答讓我淚奔。回答的關鍵字包括,白血病骨髓衰竭等等。當時的我回憶起Aimee因便血醫生讓我停母乳的那一夜,我感覺這一夜,更讓我覺得挨了當頭一棒,我頭頂的天,塌了。為了找準原因,我還是決定抽血做排查。當媽的總有這樣那樣的擔心,總不想抱有任何僥倖心理。我就是想確定,不然心裡總有一塊石頭。可是看到Aimee才九個月大就做了骨穿,抽了這麼多血,真的也很恨自己。以下是Aimee排查的順序和我們的問診記錄,供參考。

 

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原因大致有:病毒感染、血液系統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和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一,病毒感染任何病毒感染都會消耗外周血粒細胞導致其減少,待病毒感染自愈,粒細胞會恢復。比如你的寶寶出現感冒發燒咳嗽等,此時粒細胞減少是正常的,等病好了再查血常規確定中性粒細胞是否恢復。如果發現無症狀的粒細胞減少,需要排查是否存在常見病毒感染,因為某些病毒感染(比如Eb病毒)是毫無感染症狀的。常見病毒還包括微小病毒b、Eb病毒、弓形蟲和皰疹病毒等。當然,病毒的篩查是有的放矢的,病毒種類成千上萬,而人們已知的可查的病毒只有幾種,所以粒細胞減少時,常見病毒篩查陰性,也不排除有被未知病毒感染的可能。

 

二,血液系統疾病一般來講對於血象三系(白系、紅系和血小板),如果其中一系顯示不在區間,不用太緊張,如果兩系或兩系以上不在區間建議骨穿檢查。但是針對粒細胞(屬白系)減少,血液科和免疫科也會建議直接做骨穿。骨穿報告會有骨髓池各細胞分布動態和增生情況。如果粒細胞增生活躍,血象裡紅系和血小板沒有減少的情況,那說明粒細胞是到了外周血被佔用和消耗的,基本可以暫時排除血液系統疾病。

 

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人的基因成千上萬條,基因的測序和檢查屬於遺傳和免疫綜合比對的結果。這複雜到有些大夫也講不清,再加上就算得知有某方面先天免疫缺陷疾病,就算得知幾歲會發病,但基因是不可逆的,結果也許是不可逆的。所以要不要做基因檢測,請慎重選擇。如果要做,關於粒細胞減少,可以做基因檢測免疫包,查出和粒細胞減少相關的基因突變點,結合父母基因比對,查看是雜合突變(致病性不確定)還是純合突變(有致病性),從而確定粒細胞的減少是否由於先天免疫缺陷疾病所致。

 

四,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引起粒細胞減少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家族良性遺傳、種族因素、藥物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等(細則如圖)。一般醫生會建議做的檢查有:免疫球蛋白、抗中性粒細胞抗體、t細胞亞群分類等。

 

烏魯木齊兒童醫院血液科認為Aimee是未知病毒感染,讓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可我覺得不對症。而免疫科認為是was(Aimee基因免疫包檢測的和粒細胞減少相關的一個雜合突變位點,但該位點99%+在女孩身上沒有致病性)。

 

後來我好大夫電話問診了天津兒童醫院免疫科主任胡堅大夫(中國兒科免疫副組長),他認為:類似的孩子有很多,大多是藥物引起的良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這裡所說的藥物是指孩子接種的多種疫苗,都可引起。尤其是出生第一針卡介苗,它是疫苗中唯一一針活細菌疫苗。疫苗還分為活的病毒疫苗和滅活疫苗。當活細菌或者活病毒甚至滅活疫苗,被注入體內,會引發身體對細菌或病毒的模擬感染反應,從而刺激身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以至於今後可以抵抗該類感染。這也是打完某些疫苗後會發燒的原因。他認為粒細胞減少似乎和疫苗後的發燒性質差不多,都是身體對疫苗的免疫反應。他建議停止一切疫苗接種,觀察一到三年,也許會恢復。

 

我還帶Aimee去了重慶兒童醫院(有獨立的兒童粒細胞研究小組,還有和澳大利亞兒童粒細胞研究組的合作關係)。重兒免疫科主任趙曉東(中國兒科免疫組長):首先否定了未知病毒感染這一結論,他認為無論什麼病毒感染,都會在一個時間區間內自愈,如果時間區間超過半年甚至一年,粒細胞還極低保持不變,就不會是未知病毒感染。另外他也否定了藥物(疫苗)引起的自身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在世界研究範圍內,可以引起粒細胞減少的藥物沒有這些被接種的疫苗,如果接種的疫苗會引起身體的不良免疫反應,那麼不應該只有粒細胞減少,還會有類似接種部位潰爛等情況。結合Aimee在發燒感冒時,粒細胞絕對值反而比平時高0.2+,最終他認為,Aimee是特殊was,雖然外周粒細胞絕對值極低,但在生病時不喪失其功能,也許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自愈。

 

我個人認為中性粒細胞減少,是免疫系統的事兒,而且Aimee小時候便血(牛奶蛋白過敏),也是免疫系統的事兒,也許就是她免疫系統發育不夠成熟。我不知道粒低和過敏二者的相關性(雖然大神醫師都說不相關),但曾經在一篇百度文庫搜來的文字裡看到過:中性粒細胞減少,有可能也因為身體對異體蛋白的過敏反應,消耗了粒細胞。(如圖)

 

目前我們沒有任何治療和用藥。按照趙曉東醫生的建議:觀察隨訪,必須停止一切減毒活疫苗的接種,滅活疫苗可正常接種。

 

如果你有粒細胞減少的相關問題,或者恰巧也有過敏的問題,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我們一起學習討論,互相陪伴!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有什麼作用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元素,細胞分為很多種如紅細胞、白細胞等,在這之中還有一種細胞名為中性粒細胞。可能很多朋友會很納悶,什麼是中性粒細胞,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話題便是中性粒細胞的作用、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值。什麼是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是在瑞氏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0.2~0.4微米)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
  • 炎症的自述:發生、機理和結局|中性粒細胞|炎症|機理|損傷|-健康界
    機體內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統稱為吞噬細胞,人類的吞噬細胞有大、小兩種,小吞噬細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細胞,大吞噬細胞是血液中的單核細胞,以及多種器官、組織中的巨噬細胞。而急性炎症中涉及到的主要為中性粒細胞,顧名思義,中性粒細胞內含有很多小顆粒,裡面包有許多能將細胞殺死的酶和蛋白。
  • 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靶向衰老血管系統在視網膜病變組織重塑中的作用
    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靶向衰老血管系統在視網膜病變組織重塑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6:18:53 加拿大蒙特婁眼科Przemyslaw Sapieha研究團隊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CD71和CD117的共表達確定人類骨髓中早期的單能中性粒細胞祖細胞
    CD71和CD117的共表達確定人類骨髓中早期的單能中性粒細胞祖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0 18:04:01 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Catherine C.
  • 嗜鹼性粒細胞增多診斷思路
    上次分享了嗜酸細胞增高的診斷思路,昨在國際實驗血液學雜誌看到了一篇如何管理嗜鹼性粒細胞升高的文獻。細細讀了幾遍,對於日常臨檢工作中嗜鹼性粒細胞升高的情況相對不多見,我們對它的檢測與臨床意義往往缺少一定認識,有必要對嗜鹼性粒細胞進行學習了解。
  • 急急如律令,血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四部曲
    以FAB分型的M3a多見白細胞減少,甚至全血細胞減少,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多為嚴重,主要原因是異常增殖的白血病細胞排擠了紅細胞和血小板的生成,血小板減少更為明顯;M3b和M3v多見白細胞增多,M3v (即微顆粒型 APL)白細胞數非常高,倍增時間快,並可伴有脾大。但是粗顆粒變異型APL可能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增高的。其實不管什麼病案,絕大多數都是臨床和診斷符合的,但是總有不按常理出牌的。
  • 為什麼打了升白針後,白細胞會越來越低?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白細胞不是一個均一的細胞群,根據它的形態、功能和來源部位一般分為三大類: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其中粒細胞又可根據胞質中顆粒的染色性質不同,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和嗜鹼粒細胞三種。
  • 《工作細胞》工作細胞知識科普筆記
    1.今天有約37兆2千億個細胞在精神十足地工作。2.紅血球:因含有大量血紅素而呈紅色,通過血液循環輸送氧氣和二氧化碳。3.白血球(中性粒細胞):主要工作是清除從外部入侵體內的細菌及病毒等異物。中性粒細胞佔血液中白血球的半數以上。4.紅血球的工作:在體內來回奔走,把氧氣輸送到身體各個角落的細胞中,將二氧化碳輸送到肺部。
  • 《工作細胞》強勢科普,講述我們每個人體內細胞的故事!
    在《工作細胞》中也有女主角紅細胞擠過狹窄小巷的畫面。紅細胞的樣子大家可能生物課上都已經看到過很多次了,是一個兩邊向內凹的圓盤形,很有辨識度。中性粒細胞追逐細菌《工作細胞》的男主角就是一個中性粒細胞。在中學階段,老師對「白細胞」的講解是相對粗略的,而白細胞中其實還可以細分出很多種類,在其中中性粒細胞是數量最多的一種。中性粒細胞變形運動
  • 強推這個日漫——工作細胞
    劇情套路《工作細胞》共有13集,劇情之間不連續,就像西遊記那樣,每一集都會有一個大反派(通過各種方式入侵體內的細菌或者寄生蟲等),而它們的攻擊目標便是像唐僧一樣手無縛雞之力的紅細胞。在最危急的時刻,有時候中性粒細胞會像孫悟空一樣及時出現。
  • 超人氣電視動畫《工作細胞》
    某天搬運氧氣與二氧化碳的紅細胞,受到自體外入侵的肺炎鏈球菌襲擊,被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所救。為了守護名為身體的世界,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追擊肺炎鏈球菌。然而敵人卻藏身在意外的地方。第2集 擦傷過著安穩生活的紅細胞,突然見識到擦傷的發生。為了和從傷口入侵的細菌與病毒作戰,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緊急趕往現場,但卻和以金黃葡萄球菌為首的細菌們陷入苦戰。
  • 《工作細胞》一個科普番居然這麼燃這麼萌
    嗜鹼性粒細胞一出場必然要說中二語錄。雙馬尾嗜酸粒細胞妹子的武器,是不是很像閏土?在吃了生魚片導致寄生蟲入侵胃壁,引發食物中毒,中性粒細胞全線潰敗的時候,嗜酸妹子以一人之力擊殺寄生蟲,這逆襲太燃了!嗜酸妹子被其他細胞說好帥時候的表情激萌。反應過來我居然在大家面前露出這種表情以後一秒變回嚴肅臉也激萌。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細胞,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
    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免疫細胞,不僅可以挽救受損神經細胞免於死亡,還可以再生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此外,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具有類似特徵的人類免疫細胞系,可促進神經系統修復。當人體出現炎症時,中性粒細胞就會奔赴「戰場」,吞噬細胞和細菌。儘管過度活躍的中性粒細胞活動在多發性硬化症、視神經脊髓炎、阿爾茨海默病和中風的情況下會加劇炎症損害,但是越來越多證據表明,這也可能是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突破口。
  • 《工作細胞》完結!出現哪些細胞你可還記得?血小板真是男孩子!
    紅血球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動漫的男主角,形象是一身白色,一次次的解救紅細胞,小時候的他就很勇敢,在年幼的紅細胞遇到危險後救了她,兩個人的命運從小就糾纏在一起了。他屬於中性粒細胞,在白細胞中佔一大半的數量,是人類身體裡的戰士。當有細菌,病菌侵入人體時,他們會通過遊走迅速找到入侵者並殺死,是非常靠譜的存在。
  • 強勢科普動畫,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體內的細胞故事.
    在《工作細胞》中也有女主角紅細胞擠過狹窄小巷的畫面。紅細胞的樣子大家可能生物課上都已經看到過很多次了,是一個兩邊向內凹的圓盤形,很有辨識度。中性粒細胞追逐細菌《工作細胞》的男主角就是一個中性粒細胞。在中學階段,老師對「白細胞」的講解是相對粗略的,而白細胞中其實還可以細分出很多種類,在其中中性粒細胞是數量最多的一種。中性粒細胞變形運動
  • JMT|難以治癒的蓄膿症——嗜酸粒細胞性副鼻竇炎,惡化後還會形成息肉
    在鼻腔和周圍的空間(鼻竇)形成,慢性鼻竇炎(蓄膿)中也有容易得「嗜酸粒細胞性副鼻竇炎」。 ▽因哮喘和阿司匹林不耐症而發病 嗜酸粒細胞性副鼻竇炎是多合併哮喘的難治鼻竇炎,日本國內的推算患者數約2萬人
  • 豆瓣9.2的科普神作《工作細胞》,說的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故事
    一段非常經典的素材(原片拍攝時間是1950年代,所以畫質也沒辦法要求了……),展現了中性粒細胞通過化學信號追趕細菌(前面的小黑點)的樣子。工作細胞這個片子的男主角就是一個中性粒細胞。在中學階段,老師對「白細胞」的講解是相對粗略的,而白細胞中其實還可以細分出很多種類,在其中中性粒細胞是數量最多的一種。中性粒細胞變形運動來源:UC San Francisco (UC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