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藝開年大戲《阮玲玉》首演 苗馳回歸話劇舞臺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人藝開年大戲《阮玲玉》首演 苗馳回歸話劇舞臺
2017-03-06 14:43:46來源:北方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鮑文玉

2017年03月06日 14:43 來源:北方網

參與互動 

  上周五(3月3日),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林兆華、任鳴執導,匯集徐帆、濮存昕,孫星、苗馳等眾多人藝實力派演員參演的《阮玲玉》在首都劇場順利完成首場演出。

  本次演出作為2017年人藝開年大戲,除了徐帆和濮存昕是大家熟知的演員以外,慈文傳媒青年演員苗馳在《阮玲玉》中的表現也備受關注和認可。

  顏值口碑雙在線,螢屏舞臺輪番秀

  雖然早在2006年苗馳就參演過人藝李六乙導演的《北京人》,但對於很多觀眾而言,真正熟悉他是在其2015年加入慈文傳媒後,飾演《花千骨》中「暖男」上仙儒尊笙蕭默開始的。

  近兩年,苗馳在影視劇中也有不俗的成績。劇版《致青春》中「不一樣的渣男」趙世永、《神犬小七》裡「萌爸」牛嘉良、《定製幸福》的「痞子弟弟」田亮。

  而在本次的話劇《阮玲玉》中,苗馳所飾演的張四達,不僅是阮玲玉的初戀男友,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從積極向上的富家少爺,到家族破落後不學無術的街頭混混,從深情的君子到無情的痞子。苗馳通過自己的表演,將這個並不討巧的角色,一個可恨又可悲的男人的一生刻畫的入木三分,令在場觀眾驚呼:「苗馳將張四達這個敗家子演活了!」

  作為國內知名影視製作公司慈文傳媒旗下的藝人,對於演戲,苗馳有他的一番見解:「我認為不是演員去挑角色,而是他人之所以挑選他,就是因為是看中他符合角色特質。而演員需要做的,是如何去塑造角色。一個好演員必須具備的的能力應該是通過自己詮釋,把一個看起來並不是很好的角色,出色的完成。」

  不忘初心回歸話劇舞臺,苗馳深情演繹張四達

  舞臺表演是一門藝術。電視劇更偏重於劇本,電影則是導演的藝術。話劇相對電視劇和電影來說,難度更大,也是最考驗演員功力的。話劇的表演稱得上牽一髮而動全身,演員同觀眾零距離交流,沒有NG和重來的一氣呵成,每一分一秒都要充滿激情,一個走神或許就會前功盡棄。所以在這一前提下,很多影視演員對於話劇舞臺都會有點「犯怵」。

  可苗馳對於話劇卻從一而終的保持著熱情:「作為在舞臺上成長起來的我,對於舞臺的感情已經不是一般的熱愛了。舞臺儼然已然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無論以後的路怎麼走,舞臺是我永遠不會放棄和離開的聖地。」

  影視圈從來不缺好看的臉,也不缺會演戲的人,更不缺對戲劇的激情,缺的只是三者都具備的藝人。所以,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明星很多,真正的演員卻很少。

  有句話叫「祖師爺賞飯吃」,藝術世家出身的苗馳,自身的藝術氣息再加上多年沉澱得來的舞臺經驗,使得其表演張弛有度,情感拿捏得當。有人好演戲,也都想演好戲,但所有的前提應該是演戲好。《阮玲玉》這樣一部歷久彌新的好劇,值得擁有像苗馳一般的好演員。

相關焦點

  • 《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英達再度回歸人藝舞臺執導話劇
    攝影:李春光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 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今天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這樣一部對觀眾來說頗具新鮮感的外國戲會如何呈現在大家熟知的舞臺上,導演英達和演員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張福元、王寧、陳紅旭、阿楠、王堃等主創在首演當天給了觀眾一個驚喜的答案。《陽光下的葡萄乾》是非裔美國劇作家洛倫·漢斯貝瑞的名作,於1959年在百老匯上演即大獲成功。
  • 話劇《哈姆雷特》成功首演 苗馳詮釋旁觀者「霍雷肖」
    11月28日,由著名導演李六乙執導的話劇《哈姆雷特》在國家大劇院迎來世界首演。作為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經典作品,李六乙版本的《哈姆雷特》是中國藝術家與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合作的最新演出版本,相比以往版本,這版《哈姆雷特》做出了許多新改變,其中一項便是哈姆雷特的好朋友霍雷肖的身份,既是事件參與者又是事件旁觀者,全程目睹故事的起承轉合。霍雷肖這一角色則由慈文傳媒藝人苗馳所飾演。
  • 時隔十四年經典重現 《阮玲玉》粵語版話劇上海首演
    原標題: 上海國際藝術節:時隔十四年經典重現 《阮玲玉》粵語版話劇上海首演  >>>專題: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今天,粵語版話劇《阮玲玉》首次登陸上海,作為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這位民國女神可以說從電影走到了現實舞臺中,為觀眾呈現了阮玲玉短暫而又絢麗的一生。
  • 英達執導新劇首登人藝舞臺《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李春光 攝《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李春光 攝中新網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高凱)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9月1日晚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此番執導《陽光下的葡萄乾》,對於被稱作「中國情景喜劇之父」的著名導演英達而言,不只既是對人藝舞臺的致敬,也是對這部作品的翻譯者——北京人藝演員、翻譯家,自己的母親吳世良的紀念。
  • 探班丨時隔22年,北京人藝「重現」《古玩》傳奇
    那邊廂有國話老戲骨重聚舞臺,將復排上演風靡一時的小劇場經典之作《玩偶之家》,這邊廂北京人藝2019年的首部「新排」大戲《古玩》也正式揭曉。近日,北京人藝導演唐燁攜王雷、荊浩、傅迦、雷佳、苗馳、藍盈瑩、李小萌、張萬昆等主要演員及《古玩》劇組其他主創首次正式集體亮相。
  • 北京人藝2017年演出日程發布
    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正是基於對於藝術的這份執著,去年又有一批演員在舞臺上堅守,觀眾的肯定是他們最大的收穫。2016年演員中共有67人次在「我喜歡的演員」評選活動中獲得觀眾最喜愛演員稱號。新一年的大幕已經拉開,今年恰逢中國話劇誕辰110周年與北京人藝建院65周年,北京人藝全年的大小劇場演出及各項紀念活動將更加豐富多樣。
  • 濮存昕:期望以「曹禺」之名命名北京人藝新劇場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作為中國最傑出的劇作家和北京人藝的首任院長,曹禺對於北京人藝和中國戲劇來說都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為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9月24日至9月25日,北京人藝、北京文聯、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中國話劇理論與歷史研究會聯合主辦召開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座談會暨學術研討會。
  • 四川人藝話劇《蒼穹之上》如論講堂首演圓滿成功!
    四川人藝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創作的優秀現實題材話劇《蒼穹之上》,由世紀明德&劇萌文化聯合主辦,於2019
  • 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 《雷雨》等作品重登舞臺
    作為中國最傑出的劇作家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首任院長,曹禺對於北京人藝和中國戲劇來說都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雷雨》今晚(24日)開始在首都劇場亮相,顧威、龔麗君導演,張培、王斑、劉智揚、吳珊珊、白薈、張萬昆、孫大川、趙正添等《雷雨》的新老成員共同演繹曹禺筆下的永恆經典。
  • 開啟「懷舊+懸疑」的九月,四川人藝小劇場話劇《晴空萬裡》首演
    伴隨著一首張艾嘉演唱的《愛的代價》,9月5日在四川人藝黑螺藝術空間首演的原創小劇場話劇《晴空萬裡》,緩緩落下帷幕,讓不少觀眾意猶未盡。舞臺四周被淺淺的水池包圍,四周懸掛著發出簌簌聲的銀色細條,仿佛將人置身於電影裡不停地下著雨、擁有潮溼空氣的南方。《晴空萬裡》的故事,從1992年最後一天的一個雨夜說起。三個偶遇的警察遭遇一場車禍,開始了一場貓鼠追捕。
  • 北京人藝啟動曹禺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
    人藝供圖   中新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高凱)9月24日是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當日啟動系列活動,紀念這位戲劇大師。  北京人藝院長任鳴表示,作為中國最傑出的劇作家和北京人藝的首任院長,曹禺對於北京人藝和中國戲劇來說都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
  • 年輕人的《古玩》成人藝跨年大戲
    12月12日晚,北京人藝話劇《古玩》再度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這個年輕人唱主角的新排版《古玩》去年首演亮相就獲得肯定,此番再度歸來,不僅為北京人藝2020年度的演出畫上句號,也將開啟2021年的新年演出。  鄭天瑋編劇的《古玩》描述了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在一條古玩街上的一群買賣人,他們曾為了稀世珍寶明爭暗鬥,卻在最後關頭守住了做人的良心和民族的氣節。
  • 粵語舞臺劇《阮玲玉》在滬首演
    大公報記者孔雯瓊攝  此次《阮玲玉》陣容豪華,且不說監製高志森就是80年代香港電影的主流人物,李銘森亦是香港知名導演。而扮演主角阮玲玉的焦媛,是活躍在內地和香港的著名舞臺劇演員。  該劇目由一個改編自二十世紀中國影星阮玲玉的生平故事,講述阮玲玉這位三十年代中國影圈奇葩,在星光大道上的成功與歡樂,在感情生活上的磨難與悲傷。
  • 李宣:陝西人藝要講好陝西故事,打造有藝術良心的話劇
    與陳忠實先生合作的話劇《白鹿原》,劇本選用了中國著名劇作家,北京人藝版話劇《白鹿原》編劇孟冰的劇本,並邀請多次獲得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的總政歌劇團、國家一級導演胡宗琪擔任導演。陳忠實先生不僅在排練、首演和全國巡演中傾注了莫大的關心,甚至在病榻之上還偷偷打電話詢問演出情況,正是這份彌足珍貴的信任和支持,才有了陝西人藝版話劇《白鹿原》的成功。
  • 馮遠徵:希望《杜甫》成為北京人藝「別樣」的古裝大戲
    來源:中國新聞網「這一次的創作中我們確實進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希望能把《杜甫》做成跟從前不一樣的古裝大戲。」在北京人藝2019年原創大戲《杜甫》中兼任導演、主演,馮遠徵在「累」之外,感受更明顯的是自己身上的重任。作為北京人藝年度首部原創大戲,話劇《杜甫》從題材選擇到舞臺呈現都一直備受矚目。
  • 英達重返人藝舞臺:執導《陽光下的葡萄乾》,告慰母親吳世良
    導演英達的開場白不改幽默,他介紹說《陽光下的葡萄乾》是美國著名黑人女劇作家洛林·漢斯貝裡創作的戲劇,「這是一部黑人文學、戲劇中的經典,寫成於1947年,1950年首演於百老匯。我的母親(翻譯家吳世良)生前,在1963年時把這部戲翻譯了過來,當時的環境條件沒能允許這部戲排演甚至發表。冥冥之中,特別機緣巧合我拿到了這部戲原始手稿,人民文學出版社即將出版。
  • 大戲來襲||北京人藝攜經典大劇《李白》正式登陸杭城!
    19日-21日攜經典大戲《李白》正式亮相杭州大劇院帶領杭州觀眾在傳統文化浪潮中乘風破浪~1991年首演一炮走紅,一舉攬獲中國舞臺藝術最高獎文華獎的五項大獎,同時,主演濮存昕也因準確把握人物及高超的表演技巧,分別獲得文華表演獎、上海市白玉蘭獎以及中國戲劇界的最高獎項——戲劇梅花表演獎。2007年,《李白》更是與《茶館》等32部話劇入選中國「百年經典」話劇之列,經過20多年的沉澱,《李白》已成為人藝無可爭議的經典之作。
  • 好戲即將開演|陝西人藝話劇《白鹿原》、李宗盛作品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將在淄博大劇院上演
    轉眼間,十一月已經悄悄的向我們走來;相信你也漸漸發現,清晨,又可以吹出肉眼可見的寒氣;要說寒冷的日子裡最溫暖的事,大概就是能看幾場心儀的演出了;淄博大劇院這兩場重磅演出你一定不能錯過陝西人藝話劇《白鹿原》、李宗盛作品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一起來感受劇場的溫暖吧。
  • 再演《家》苗馳:做演員不能怕角色
    來源:北京日報 9年後再演《家》裡的覺慧,從曾經牴觸到如今享受苗馳:做演員不能怕角色北京日報記者 牛春梅北京人藝話劇《家》剛剛落下帷幕,暌違九年再度歸來的這部作品生長出新的枝葉,這部劇中的演員大都是以前的原班人馬,時隔9年他們帶著自己對人生體驗重新融入這個「家」中,讓這部作品更有時間的質感。在劇中飾演覺慧的苗馳正是他們中的一員,戲外升級當爸爸的他在這部戲裡不僅飾演覺慧,還擔綱副導演。有理想、有熱情又勇敢,敢於打破桎梏去尋找新生活……在很多劇中都有這樣的角色,需要有點娃娃臉、少年感的演員去演。
  • 英達回歸北京人藝執導母親譯作《陽光下的葡萄乾》
    北京人藝執導母親譯作《陽光下的葡萄乾》 富田 攝中新網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 高凱)「這次一方面是這是我對我母親的‌‌‌‌償還心願;其次是我自己身為人藝人30年,‌‌沒有給人藝導過一個完整的戲,這是‌第一個,當然我希望不是最後一個;最後一層,是對觀眾,說實在話,‌‌北京人藝‌‌是鐵打的營盤,‌‌再偉大的演員,‌‌最終也將離去,‌‌不變的只有觀眾,人藝和觀眾之間建立的那種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