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南京第九初級中學的張家妮、王玥瓏參加第八屆江蘇省少年科學院院士的評聘活動,他們的項目為「關於初中網課的調查與建議」。全省各中小學共有58個項目入圍,分為環境保護、人工智慧、社會科學、生活創意四類。瞧,00後開始「興風作浪」玩科技了!
「科研,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裝備,為了認識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和運動規律而進行的調查研究,實驗等活動。聽上去是不是很生澀難懂呢?」南京第九初級中學初一(5)班的張家妮告訴記者:「當我走進科學社團的那一刻,新的畫卷向我緩緩展開。在老師們通俗易懂的教導和開放性的引導下,我開始學習關於模塊,邏輯,電路等相關知識,了解創新方法。這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但可以從數學,物理,語言甚至是音樂美術上得到啟示,逐漸領略到科研的風採和其中蘊含的思考。」
在一學期課程後,張家妮跟隨初二學長們參加「科技模型大賽」。
在觀摩組裝小車,改造優化,設置程序後,她也得到了莫大的成長。「科研,好像並非離我們那麼遠,沒有人天生就會科研,在科研的路上,我們可以更完整地理解到學習的核心、學科的貫通、生命的詮釋和自己探索的理論。」張家妮頗有感悟地說。
五一小長假期間,張家妮和同學參加了科學小論文的比賽。在和老師的交流下,他們選定了最近的熱門話題「疫情中的網課」來進行研究。「我們各出了一份面向教師和同學們的問卷調查,並在網絡上傳播問卷,得到了寶貴的數據,並結合學生心理和網絡教學優點針對性地提出建議。設計問卷,查找資料,整合數據,深入分析,完整地經歷這個流程考察了我諸多方面的能力,也讓我體會到了較為獨立地進行科研的驕傲。」張家妮自豪地介紹道,「我們獲得了一等獎,入圍『省級小院士』評選,下周就要去鎮江答辯了!」
這群00後表示:「我們之所以前赴後繼地仰望真理,孜孜不倦地佇立,是因為一個根本性的原因——進行『科研』是我們每個人刻在基因裡的智慧和追求,只要輕輕一推,便可成城——為什麼不試試呢?」
據了解,南京第九初級中學現為南京市科技創新實驗學校、玄武區星光基地學校,科技教育是學校辦學的一大特色,學校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市星光基地學校。學校現已開設機器人課程、意賦科創課程、3D列印等科技課程、木工坊手工創意製作課程,為更多的學生科技愛好者提供更加多維的發展平臺。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堯 通訊員/韓燕 編輯/趙夢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