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音樂愛好者,怎麼能看普通遊記呢?一定要去音樂景點啊,小編馬上帶大家提前做好旅遊攻略。
讓我們隨著BBC紀錄片《偉大的城市和音樂》Classical Destinations II: Great Cities and their Music一起來惡補吧。這部唯美又實用的音樂紀錄片共13集,所到每座城市極美的風光和代表本城市的音樂家的古典音樂完美結合。
第一集,倫敦和哈雷--喬治·弗裡德裡克·亨德爾
解說詞:
讓我們踏上音樂之旅尋幽探秘,到訪歐洲風光旖旎的歷史名城,體會世界傑出作曲家的事跡和音樂。亨德爾、德彪西、羅西尼、蕭邦、埃爾加、拉赫馬尼諾夫……音樂之都將介紹的這些著名作曲家。
大家好,我是西蒙卡洛,歡迎收看音樂之都。我們將到訪很多歐洲名城,參觀風景如畫的鄉野之地,探索部分古典作曲名家的生平事跡。作曲家從不關在象牙塔裡與世隔絕,他們從居住的地方吸收能量、意念和靈感。這些地方長存在偉大的古典樂中,部分建築物自樂曲面世後變化很大,但其能量活力維持不變。這個說法是否有點誇張?我認為不會。我們介紹的作曲家主要來自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這些作曲家強烈認同環境和境況,而大部分人是狂熱的愛國分子。我們也介紹17、18世紀巴洛克時期充滿國際視野的古典作品。跟隨今次音樂旅程的是澳洲室內樂團,以及著名指揮理查託戈尼提。他們被譽為全球最佳室內樂團,兼經驗豐富的旅者。
我們的旅程由英國首都倫敦開始。這個城市有二千年歷史。我們將一連兩集介紹才華橫溢的德國人,他成為英國偉大的古典樂作曲家,這就是喬治·弗雷德裡克·亨德爾。
倫敦擁有悠久的歷史:自羅馬人在公元45年定居到搖擺的60年代,時代變革影響音樂、時裝以及社會價值觀。不論你的興趣屬於政治、藝術、科學、軍事、舞臺、文學,倫敦能讓你接觸重要的地點及人物。數之不盡的歌曲、電影、畫、小說以倫敦為主題。但不知怎麼的,捕捉到倫敦內涵的確是有著250多年歷史的古典音樂——這些曲目至今仍保有活力及宏偉感——而它們的作曲家竟然是外籍人士,一位德國人!要了解整件事,先要離開倫敦一會兒,回到亨德爾的出生地:德國哈雷市。
哈雷因盛產鹽而富強起來,稍後成為化學工業的重鎮。這個古城的歷史文物保全得很好。亨德爾在這間小屋的簡陋房間出世,時間是1685年2月23日,比另一位古典樂巨匠巴赫早一個月(巴赫在相距不遠的艾森納赫出世)。亨德爾的父親是理髮師兼外科醫生——這是當年常見而奇特的職業組合;亨德爾的母親鼓勵兒子學習音樂。幾經爭論,位於這條街角的房屋,終於在20年代被證實為他的出生地,並在1948年修葺為博物館對外開放,展出亨德爾極齊全的收藏品。靠後的房子與相鄰建築物連接,以容納大批書、畫、手稿以及紀念品,還有這個用作修復樂器的工作室,還特設小型音樂廳演奏亨德爾的作品。館內展品介紹他各階段生活及行旅。博物館每年6月舉行亨德爾音樂節,世界各地遊客參加為期10天的盛事。
哈雷亨德爾故居
亨德爾的父改變初衷鼓勵兒子學音樂,年輕亨德爾接受聖母堂風琴師訓練。教堂的哥德式主樓,夾在兩座羅馬式高樓之間。羅馬式高樓曾被居民毀壞,除保留現存的兩座高樓,更在舊建築中間建了一座新教堂,亨德爾在這裡演奏風琴。(巴赫在這裡為風琴師一職面試,出乎意外,他落選了。後來他在魏瑪獲聘較高薪的職位。)其他事情不用多說,教堂保留一前一
後的風琴傳統。改革者馬丁·路德·金曾在這個布道壇傳道。附近的紅塔建於1418至1506年,是一座84米高的鐘樓。亨德爾的父親在大宅內是一名醫生,亨德爾就在臨近的教堂學習風琴,他多次走過這些階梯練琴,雖然原來的風琴已不復存在,但音樂在這裡已演奏超過700年。今時今日,這座教堂仍在使用,每年的亨德爾音樂節都在這裡舉行。
當父親去世後,亨德爾謹尊父訓報讀法律課程,不過他沒有放棄音樂。1702年他成為哈雷大教堂的風琴師,當時他只有17歲,但這樣仍未能滿足他對音樂的渴求。在1703年中他終於全情投入到音樂中,他離開大學及哈雷,向音樂發展。然而哈雷從未忘記亨德爾,在鎮上的市集廣場,亨德爾的塑像是眾人聚集的地方,這是紀念亨德爾的好方法。其後7年,他曾到訪漢堡,更在義大利接觸到歌劇,之後他才到訪歐洲音樂之都——倫敦。他所見的倫敦不太宜人:18世紀初,貪汙腐敗隨處可見、道德淪亡、街道骯髒,垃圾堆積,入夜後盜賊橫行更是普遍現象。亨德爾必然接觸到這種社會問題,日後他參加多個濟貧組織的工作。但他眼下首個難關是如何娛樂貴族。
亨德爾立刻創作貴族喜歡的音樂,歌劇《裡納爾多》只兩個星期便完成,他創作的速度極快。這作品十分成功,他很快得到同樣有德國血統的皇室青睞。《感恩贊》於1713年7月在聖保羅大教堂首次表演,獲得英女皇的讚賞,並使亨德爾他獲得終身恩俸,每年200英鎊。
亨德爾在倫敦首個家是伯靈頓大宅,他是伯靈頓爵士的上賓。他未滿30歲,就已是明星作曲家,他不斷創作出大受歡迎的作品。這座建築物現為皇家藝術學院院址。
伯靈頓大宅
亨德爾畢竟是劇院中人,當他在1710年移居倫敦,當時義大利歌劇大行其道,他在羅馬有創作歌劇的親身體驗,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300年後,倫敦的劇院仍廣受歡迎。倫敦西區生氣勃勃,充滿新奇刺激,是全球最大劇院區,可欣賞到音樂劇、話劇、喜劇,演出者不乏著名電影及舞臺演員。這兒又有「劇院國」之稱,整個地區有超過30間劇院。以維多利亞晚期及愛德華時期為主,每年門票銷售高達1200萬。
這座宏偉的維多利亞時期劇院(her majesty's theatre )建於19世紀末,1914年首演蕭伯納的《賣花女》,80年後首演韋伯的《劇院魅影》。300多年來,這裡見盡了劇院興衰。但在18世紀,這裡是英皇劇院所在地,亨德爾不少傑作在這裡首演。
現在的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改建於1850年代中期。但在1750年代,這裡是修建了第一所劇院的約翰·裡奇所修建的第二所劇院」皇家劇院「所在地 。亨德爾的作品失意於英皇劇院,搬到這裡重振聲譽——在這裡演出他最偉大的歌劇作品,亦曾在這裡慘敗。後來第一劇院被火災燒毀,重建的劇院亦毀於火海。現在的劇院在90年代斥巨資大肆重建:古舊的主堂用了1億7千8百萬修建,同時加添兩個新的表演場地。科文特花園與皇家歌劇院相連。本身就是大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科文特花園劇院
21世紀的倫敦是完全現代化大都市,但亨德爾仍會認得大部分建築物。每個角落都充滿歷史感,倫敦塔便是一例。它在1078年由徵服者威廉一世興建,多個世紀以來用作皇宮及監獄——今天遊客可欣賞到這兩極感覺。在參觀手工精巧的皇宮珠寶之餘,體驗3位皇后被斬首的寒顫感。
泰晤士河歷史最悠久且是倫敦血脈,成為亨德爾水上音樂的歌頌對象,倫敦依傍著名的泰晤士河成長,它是英國最長的河流,對倫敦的歷史地理環境及想像空間均影響深遠。泰晤士河全長346公裡,貫穿英國東南,源頭位於肯布爾的小泉,泉水由這裡向東流向阿賓頓,經過的市鎮有:裡丁、亨裡、伊頓…以及溫莎,最後流入大倫敦地區。當西敏鎮被確立為皇家首都以及政府行政中心,泰晤士河遂成為重要的交通要塞,連接發展為商貿中心的倫敦城。亨德爾名作與泰晤士河有密切關係,這作品確立亨德爾成為皇室的寵兒,亦是日後音樂會觀眾最喜歡的樂曲。18世紀的泰晤士河比現在更廣闊,若你站立在堤岸,靠近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時間是1717年7月17日傍晚,會看到懷特霍爾宮內英皇喬治一世——他和亨德爾同為德國裔——登上皇家遊艇前往上流的切爾西。那不是像現代土褐色運貨的躉船,而是更像一艘巨型的划船,遊艇上布滿皇室徽號,色彩繽紛的旗幡飄揚。有關這次活動的報導指出,國王專船由其他載著貴賓的船隊伴隨,另有拖船載著帶著50件樂器的樂團,演奏三套弦樂器和管樂器組曲,演奏的組曲特別為這次出遊而寫——那就是亨德爾著名的《水上音樂》。這次國王出遊的場面很壯觀,組曲大受歡迎,國王龍心大悅,下令重奏兩次。船隊盡歡至凌晨4點半才打道回宮,亨德爾的終身恩俸立刻提升,達到每年400鎊。
泰晤士河
1727年6月英王喬治一世駕崩,4個月後其子喬治二世登基,亨德爾受委託譜寫加冕進行曲,其中一首雄壯激昂的《牧師扎多克》,自此成為每次英王加冕必奏的樂曲。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擁有300年歷史的建築物、13世紀英法哥德式建築的傑作。自1066年開始,這裡是所有加冕慶典的場地,也是國王、詩人、名伶的長眠地,亦包括幾位顯赫一時的作曲家。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西門兩邊塔樓的歷史比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短,1745年由霍克摩亞完成。這時候亨德爾跟隨大眾口味,由歌劇創作轉寫格調較高的清唱劇,並完成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水上音樂》及首批歌劇,在英國獲得成功。
此後亨德爾受聘於布列治布列治其後成為查恩多斯公爵,位置在倫敦北部埃奇威爾大宅。亨德爾為他譜寫12首查恩多斯讚美歌,當中包括他最出色的教堂音樂,以及假面劇《以斯帖》。
假面劇混合歌劇及清唱劇的特色,《以斯帖》是為慶祝公爵教堂重建而寫。它雖名為聖勞倫斯韋特教堂,實際上位於斯坦摩爾村內。自12世紀以來,這兒一直有教堂。這座紅磚塔建於16世紀,是現存建築中最古舊的部分。伯爵穿過私家通道進入教堂,自亨德爾至今,此通道仍然使用。亨德爾更有私人鑰匙可從後門進入教堂。這裡甚少改變,這部1994年的風琴已算很新,但上面的一些部件確是老東西包括:琴箱、前管、三支八度音栓和琴鍵——來自1716年的原本樂器——亨德爾受聘於查恩多斯公爵時就用的這架管風琴。專家可能對教堂內一些物件感到疑惑,跟這塊碑文上的說法不同,威廉·鮑威爾不是那個「鐵匠」(那鐵匠啟發亨德爾,創作了他的大鍵琴組曲第五號《詠嘆調與變奏》,後改名為The harmonius Blacksmith,又名快樂的鐵匠),鮑威爾其實是一位教堂文員,那鐵匠其實是一位叫威廉·林登的學徒,在樂曲出版後借其名作為主調。這首曲子是亨德爾為威爾斯王妃其一女兒作曲(她是他的學生)。此事證明縱使是石刻也不能盡信。
下集帶大家參觀亨德爾家居博物館,他在那裡度過生命中最後36年。我們還會多見倫敦城的面貌,我們將深入了解亨德爾的傳世傑作——僅僅3個星期便完成的彌賽亞,更會到訪該曲首演的城市--都柏林。
====歡迎轉發====
歡迎關注庫客音樂素養系列App「孩子的鋼琴筆記」 請至蘋果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下載「庫客音樂」移動客戶端,馬上用手機聽更多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