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儀式感,就像平凡的日子需要一束光。野餐就是平凡生活中一件幸福的事,它可以讓人從日常平庸的生活中逃離片刻。最近朋友圈野餐並曬照的熱情便空前高漲了起來。在整個疫情期間,大家對室內的聚會活動相對謹慎的,而對戶外聚餐,無疑保持著放鬆的態度。所以野餐在今年就成為了一個安全又時尚的聚會方式。
野餐的英文單詞picnic,最早起源於17世紀的法國。在野餐當中每一位參與者都應該為餐點做出自己的貢獻。所以這種人參與籌備的模式讓野餐兼備情感的交流、考究的裝備和享受自然野趣的多重意義。在英國野餐就是百姓生活最日常的一種方式,在每個周末,許多家庭都會前往戶外,在開放草坪中席地而坐享受大自然與食物帶來的片刻寧靜。
如今在中國,野餐在近幾年也成為了一種新的周末出遊方式。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野餐的行列。雖然野餐看似不像我國的內生文化,但其實在我們傳統文化中也有與野餐相對應的詞語,那便是踏青。踏青同樣也是表達著接近融入大自然的風俗和養生文化。
不過中國姑娘對野餐的熱愛不在大自然和美食上,這一代人出門野餐的第一大目的其實是拍攝美美的照片,發上朋友圈。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中國姑娘往往會花費大價錢。好看不實用的野餐器具售價可不便宜。顏色亮麗的野餐墊,擺滿水果的果籃,色彩斑斕的鮮花與造型優美的香檳酒瓶,木質菜板和考究的西班牙火腿,一下就能花費上千元。
蛋糕和麵包就能花上300元,飲料100元,公園門票再加100元。一個極簡的野餐就要花費500元。如果再加上葡萄酒那可能花費就更大了。而在戶外野餐,天氣熱氣溫高也是一個不利因素。而如果坐在陰涼處野餐,除了照片拍出來不好看之外,還會有很多蚊蟲。除此之外野餐的可玩性也比較低,女生往往喜歡拍完美照才開始用餐,而男生則一心想著吃東西。結果自然是男生在一邊玩手機等著女生把照片拍好。看完這些,你還依舊想去野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