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擊隊歌》誕生在臨汾 第二段歌詞「銷聲匿跡」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遊擊隊歌》原稿

聽當年的學兵團成員唱紅歌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1937年「八·一三」事變之後,上海的進步文藝工作者紛紛組織抗日救亡演劇隊,奔赴祖國各地,以文藝的形式宣傳抗日。其中一支來到了八路軍總部駐地山西臨汾,一首經典的抗戰歌曲在一間煤倉中誕生。《遊擊隊歌》自此風靡全國,成為抗戰時期的「流行曲」,成為20世紀中國最經典的合唱單曲之一。

  5月初,《遊擊隊歌》作者賀綠汀的兩個女兒賀逸秋、賀元元從上海來到臨汾,與中央電視臺二十集《抗戰歌曲》紀錄片攝製組一起追溯那個烽火年代。本報記者隨同一起找尋那首「爸爸的歌」。

  戰場槍聲催出經典旋律

  5月4日,臨汾一中正在舉行「五四青年節」歌詠比賽。而比賽的最後一曲大合唱是《遊擊隊歌》。密集的鼓點響起,經典的唱詞從清揚的旋律中飄出,「我們都是神槍手……」。

  在舞臺下,原作者賀綠汀老人的兩位女兒哽咽著說不出話來。大女兒賀逸秋告訴記者,「父親講過,當時這首歌是先由學兵部的學生娃娃們唱起來的。」

  臨汾一中的劉書記說,他們選擇把《遊擊隊歌》放在最後來演唱,就是因為這是一首在臨汾創作的抗戰歌曲。賀綠汀的女兒回憶,按照父親生前的口述:1937年10月,由馬彥祥、塞克、聶紺弩、崔嵬、歐陽山尊、宋之的、賀綠汀等一批著名文藝家,組成了抗日救亡第一演劇隊。他們由上海出發,走一站,演一站,號召全民抗戰。年底,演劇一隊到達八路軍總部的駐地山西臨汾,和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會合。在堯都區劉莊村一個小煤倉裡,賀綠汀創作了《遊擊隊歌》。

  在當地黨史和宣傳部門幫助下,很快確認當年的劉莊就是現在的劉村。5月5日,記者一行從堯都區出發,在西邊不遠,找到了劉村。但賀綠汀口中的那個「小煤倉」現已了無痕跡。

  據賀綠汀女兒回憶,當時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主任彭雪楓等領導住在「徐家大院」,而賀綠汀應該是和學兵部學兵們住在一起。

  抗戰開始後,全國大批青年來劉村報名當學兵。1937年10月中旬的一天,賀綠汀隨丁玲率領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來到劉村,聽了彭雪楓講的遊擊戰術後,激動不已,徹夜未眠,眼前總是浮晃著高山密林、青紗帳和機智英勇的遊擊健兒……

  「這首歌和別的歌曲不一樣,別的歌是先有詞再來譜曲,而這首歌是先有的曲子。」賀元元說,他父親在老鄉家的煤倉裡創作時,首先想到的是從上海到臨汾來的路上,在防空洞裡聽到的高射機槍的聲音「噠噠噠……噠噠噠」,由此觸發了他的靈感,創作出了《遊擊隊歌》歡快的前奏。

  創作手稿背後的秘密

  找到了創作地劉村,賀逸秋、賀元元非常興奮,她們決定尋找下一個地方高莊。根據兩位老人的記憶,賀綠汀講過,這首歌的首演地是高莊的八路軍總部。而遍尋臨汾所有地圖,卻沒發現有個叫「高莊」的地方。

  會不會是老人記錯了,當地宣傳部門的人員想起,在臨汾洪洞縣的白石村,有一個八路軍的總部所在地「溫家大院」,那裡會不會就是高莊?

  當地老人講,這裡並沒有一個具體叫高莊的地方,賀綠汀及其女兒們所說的高莊應該指的就是這個八路軍總部,因為離這裡不遠有一個村子叫高公村。而在抗戰年代,因交通不便,相近的地方都以一個地名統稱的情況也是有的。由此推斷,賀綠汀所說的高莊,指的就是白石村和高公村一帶。

  進入白石村,來到「白石八路軍總部紀念館」。館長熱情地介紹說,這裡便是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在紀念館的展板上,兩位老人看到了由抗戰時期的手抄歌本複製而來的《遊擊隊歌》歌譜,賀逸秋拿出她複印的《遊擊隊歌》賀綠汀原始手寫譜來對照,一模一樣。這份手寫歌譜是「上海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一級文物,是應家屬和紀錄片拍攝的要求得以首次複製的。

  看到這份74年前的手稿,記者發現,這首《遊擊隊歌》並不是如大家流傳的那樣,而是由兩段組成,第一段是大家熟知的歌詞,而第二段則很陌生。紀錄片導演牟衛紅告訴記者,這是他們最大的一個發現,這個隱秘的第二段歌詞並沒有被傳唱,其中的歌詞為:「哪怕日本強盜兇,我們的兄弟打起仗來真英勇,哪怕敵人的槍炮狠,找不到我們的人和影。讓敵人橫衝撞,我們的陣地建在敵人側後方,敵人戰線越延長,我們的隊伍越擴張。不分窮,不分富,四萬萬同胞齊武裝;不論黨,不論派,大家都來抵抗!我們越打越堅強,日本的強盜自己走向滅亡,看那最後的勝利日,世界的和平現曙光!」

  談到因何第二段歌詞「銷聲匿跡」,賀綠汀的兩個女兒也沒統一答案。

  在這份手稿上,記者還有了更「驚奇」的發現。在這份手寫譜的後面,竟然是一首日文歌曲——《致日本兄弟歌》,據賀綠汀的女兒介紹,這是一首日本詩人寫的反戰詩歌,賀綠汀把它譜成了曲,然後用日語演唱,作為戰時對日宣傳的武器。

  首批學唱者之一已有86歲

  在白石村,一位老人無意談起,首批學唱《遊擊隊歌》的學生兵,村子裡還有一位,他叫蘇新志,今年已經86歲了。

  在村民的帶領下,一位穿著中山裝的瘦小老人拄著拐棍來到了記者面前。他回憶說:「當年,最早教唱《遊擊隊歌》,就在八路軍的總部。那個時候我還小,他(賀綠汀)在這個地方,那個時候我們不知道他的姓名,反正都是叫八路軍。後來才知道,他是作曲家賀綠汀。」

  據蘇新志老人回憶,當年賀綠汀教了他們20幾個學生,很多戰士就是聽著這首歌上前線的。蘇新志老人跟著部隊去了陝北,最終獲得了三枚勳章回到了故土。說到這裡,老人用拐杖敲著拍子,唱起了那首自己出發前的歌:「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仇敵……」,雖然把歌詞中的「敵人」錯唱成「仇敵」,但調很準確。

  賀元元說,父親曾告訴她,當時在這裡演出的時候沒有樂器,只能用口哨來伴奏,有時候士兵們找不著調,父親就用一種音叉敲一下頭然後開始唱,就把調給唱準了。現在聽這些老人唱,還是很準確的。

  5月6日,記者一行來到高公村。在一處破舊的民宅前,村長王明發說當年八路軍曾駐紮在這裡。賀逸秋、賀元元兩位老人走進院子時,看到了遺留的老炕,賀逸秋激動地說:「和爸爸說的一樣。」

  至此,《遊擊隊歌》創作者賀綠汀談起創作時的地點全找到了,兩位老人的夙願也得以完成。最終,兩位老人決定將《遊擊隊歌》手稿的複印件捐贈給臨汾,在這份手稿結尾,清晰寫著幾個大字「最前線最前線」。

相關焦點

  • 鮮為人知,《遊擊隊之歌》還有一段歌詞
    可是,當《遊擊隊之歌》剛剛創作完成時,賀綠汀心裡並沒有底。第二天一早,他便拿著寫在一張小紙片上的《遊擊隊之歌》找到負責接待他們的八路軍駐臨汾辦事處秘書處秘書及八路軍學兵隊音樂教官周巍峙。賀綠汀興奮地說:「我昨天寫了個新曲子,唱給你聽聽,有什麼意見儘管提。」
  • 戰士需要這樣的歌!為你講述《遊擊隊歌》背後的故事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首反映遊擊戰的歌——《遊擊隊歌》誕生了,很快便得到了戰士們的喜愛。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說「戰士需要這樣的歌」,並將這首歌的歌詞親手抄寫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有空時就拿出來唱。誕生在抗日前線的戰歌在全民族抗戰救國的高潮中,文藝工作者也紛紛組成宣傳隊,奔赴前線宣傳抗戰。
  • 紅色音符抗戰歌曲|《遊擊隊之歌》《歌八百壯士》《在太行山上》的...
    在抗戰時期,誕生了大量優秀的抗戰歌曲,這些歌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對山河破碎的悲憤、對家鄉的懷念……這些用血淚凝成的歌聲,讓人激情澎湃、血脈僨張,激發了中華兒女保家衛國、抗戰到底的決心和鬥志。讓我們一起了解《遊擊隊之歌》《歌八百壯士》《在太行山上》的來歷。
  • (即《遊擊隊之歌》)
    (即《遊擊隊之歌》)       義大利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在世界流傳比較廣,那就是《美人,再見吧!》(即《遊擊隊之歌》)。這首歌曲的傳播 這首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地被抵抗義大利法西斯和德國納粹軍隊的義大利遊擊隊員以及進步力量傳唱,成為了戰鬥的歌曲(《遊擊隊之歌》),遊擊隊員是吟唱著這首歌曲去戰鬥去犧牲的……
  • 電影《鐵道遊擊隊》誕生始末
    那麼,電影《鐵道遊擊隊》是如何誕生的呢?它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筆者就此作一披露,以饗讀者。  一  電影《鐵道遊擊隊》是根據劉知俠所著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說起這部小說的創作,還得追溯到1943年夏天。當時,劉知俠參加在濱海抗日根據地召開的全省戰鬥英雄模範大會。會議期間,魯南地區鐵道遊擊大隊的抗日事跡激起了他的創作欲望。
  • 跟著遊擊隊欣賞《滑雪歌》 CC生活詩歌(108)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這歌詞熟悉嗎?看見這熟悉的歌詞,有沒有馬上想起它那熟悉的旋律?聽著那個熟悉的旋律長大的我們,看到這句歌詞有沒有一點感動?從小到大,我們聽過無數次這首《遊擊隊歌》。那高亢激昂快速的旋律令人激動,催人奮進,不管什麼時候聽,都感覺有一腔熱血湧上心頭。最近用這個旋律填了一首新詞,叫做《滑雪歌》,是為滑雪愛好者寫的歌。下面是此歌的音頻和視頻。
  • 一班長演唱的歌曲(五):《遊擊隊之歌》
    《遊擊隊之歌》是中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在1937年所作。《遊擊隊之歌》節奏活躍,富於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
  • 李增援和《黃橋燒餅歌》的誕生
    一首抗戰中誕生的歌曲,傳唱了整整80個年頭,它美妙的旋律與激昂的歌詞,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為穿越時空而不朽的經典之作。它記錄著那個拯救民族危亡的如火如荼的年代,記錄著一個民族不屈不撓、團結抗戰的勇敢奮鬥史。
  • 孝歌歌詞: 《好散歌》第二段
    點上方藍色字農村孝歌,再點【關注】按鈕,看更多歌詞
  • 你聽過臺灣合唱團演唱抗戰歌曲《遊擊隊歌》嗎?
    這首《遊擊隊歌》是最經典的抗戰歌曲,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今天的這個版本來自1993年臺灣崇廉合唱團在第29屆文藝金像獎比賽演出中的珍貴錄像。雖然演唱少了一些氣勢,但這首好聽而有意義的歌曲得到傳唱,也非常值得讚揚哦!《遊擊隊歌》是電影《鐵道遊擊隊》的主題曲,它是概括了一個歷史時期的不朽名曲,由中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於1937年所作。
  • 第71集團軍「臨汾旅」給救人英雄王祥寫了一首歌
    受連續強降雨影響,第71集團軍「臨汾旅」2000餘名官兵聞汛而動,分批奔赴抗洪第一線。在馬鞍山含山縣抗洪陣地,「臨汾旅」排長王祥在洪水中連救6名地方群眾的事跡,受到軍地媒體廣泛報導。該連指導員趙雨桐第一時間集合連隊文化骨幹,以王祥排長的故事為素材,創作了一首《乘風破浪的兵》,教育官兵時刻不忘軍民魚水深情,堅守軍人初心使命,動人的旋律在大堤上廣為傳唱。
  • 繼侯馬市之後,臨汾又添一員「猛將」,第二大瀑布在此境內
    相信很多山西的小夥伴對臨汾這個城市一定不陌生,這是一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這裡可以說是孕育出黃河文明的搖籃,臨汾處在山西的西南部地區,東邊則是倚靠著太嶽山脈,和晉城、長治為鄰,西邊則是瀕臨黃河,和陝西的延安、渭南隔著這條黃河相望,而且也是因為處在汾水之濱才取名叫做臨汾。
  • 黑河市歌《親親的黑河》誕生記
    黑河市歌《親親的黑河》誕生記 2020-07-26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命運多舛的德國國歌為何從3段變成1段
    第二段Deutsche Frauen, Deutsche Treue,Deutscher Wein und Deutscher SangSollen in der Welt behaltenIhren alten schönen Klang,Uns zu edler Tat begeisternUnser ganzes Leben lang:
  • ①義大利遊擊隊歌曲《啊!朋友!再見!》(南斯拉夫電影《橋》插曲)
    此歌曲是義大利遊擊隊歌曲,流傳甚廣,後被引用為前南斯拉夫電影《橋》電影的插曲。是一首委婉連綿、曲折優美, 豪放而壯闊的歌曲,表達了遊擊隊員離開故鄉去和侵略者戰鬥的心情。歌曲讚頌了遊擊隊員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隊員們對家鄉的熱愛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啊!朋友!再見!
  • 山西省臨汾市長李雲峰赴上海為臨汾「代言」
    在上海均和集團考察座談時,集團總裁肖傳甫介紹了上海均和基本情況、到臨汾投資合作意向。上海均和集團有限公司位於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以大宗商品貿易、產業地產、金融服務等為主營業務的中國500強企業。上海均和集團有意到臨汾投資,成立區域性貿易總部,建設區域供應鏈總部基地及生態社區,開發文旅特色街區,打造生態康養小鎮。
  • TFBOYS第二首團歌來襲!歌名或將暗示第三首團歌的誕生日期
    我們知道現在他們三個人都挺注重個人的發展的,三個人都會有新專輯發出,而對於組合今年就發了一首歌,去年是發了兩首的,所以大家猜測今年肯定會有其他的團歌,果然不出所料,組合的第二首歌將在8月5號發出,但是官博只發了一個預告,預告的題目是《第一次告白》,歌詞也是三個人齊聲唱的「第一次告白」。
  • 一首歌改變了阿寶,銷聲匿跡後,身份被揭曉,是得不償失的冠軍
    現在卻銷聲匿跡後,又怎樣了呢?一首歌改變了阿寶,銷聲匿跡後,身份被揭曉,是得不償失的冠軍一首歌改變了阿寶,銷聲匿跡後,身份被揭曉,是得不償失的冠軍一首歌改變了阿寶,銷聲匿跡後,身份被揭曉,是得不償失的冠軍
  • 臨汾舉辦2019年「幸福臨汾」元旦文藝晚會
    由市委、市政府主辦,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承辦的2019年「幸福臨汾」元旦文藝晚會在這裡舉辦。市領導李雲峰、周計偉、李朝旗、郭行傑、王金珍、王國平、馮建寧、陳忠輝、閆建國、張翔等與廣大市民群眾一同觀看了晚會。  整場晚會精彩紛呈、歡樂祥和,歌舞《俏花旦》開場,歡快的舞蹈把臺下觀眾帶進了新年歡樂的氛圍。
  • 他曾紅過鳳凰傳奇,憑一首歌紅透半邊天,如今卻已銷聲匿跡被遺忘
    他曾紅過鳳凰傳奇,憑一首歌紅透半邊天,如今卻已銷聲匿跡被遺忘「我和你纏纏綿綿翩翩飛,飛越這紅塵,永相隨」,相信大家對這句話都不陌生,這句歌詞出自歌曲《兩隻蝴蝶》,當初這首歌可謂是紅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都不停循環播放著,輕鬆歡快的語調朗朗上口,這也要多虧演唱者龐龍精湛的實力,那時的他單憑這首歌就紅透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