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是瘋狂世界。
日本的青年只管對美國不滿,花盡心思反抗《美日安保條約》。
至於那可憐的第三世界國家則沒有選擇權,沒有娛樂,只有被剝削。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1921年2月6日 ,2014年病逝,享壽94歲。河南籍臺灣著名詩人,為臺灣「國家文藝獎」首位獲得者。出生於河南南陽。原就學於開封師範、宛西鄉村師範,由於家境及戰亂肄業。1948年去武漢求學未成,生活無著投軍,後隨軍撤到臺灣。1952年開始發表詩作,加入藍星詩社,1959年4月出版詩集《孤獨國》。1962年開始禮佛習禪,終日默坐繁華街頭。1980年因胃病開刀,結束二十年書攤生涯。周夢蝶是詩壇少有的蝸牛派,創作半個世紀,卻字字珍惜,至今只出版過五部詩集《孤獨國》、《還魂草》、《十三朵白菊花》、《約會》和《有一種鳥或人》。
馬英九說他:悉力投身藍星詩社,汲取西洋文學深微,簞食瓢飲,鬻書維生,運思振筆,辭無竭源,蓄積藝文創作能量。體現東方無我意度,允為臺灣文化史頁不朽傳奇。林清玄說他:周夢蝶是以坐在高山上的姿勢坐在那裡;那雖是萬蟻奔馳的馬路,他的定力有如在禪房打坐;有時候我覺得他整個人是月光鑄成的,在陽光下幽柔而清冷。▲馬英九與周夢蝶
周夢蝶築起了這座孤獨國,一旁的明星咖啡館自然成了孤獨國的友好邦交國。許多人見周夢蝶在此擺攤,如追「明星」一般地慕名而來,三毛、黃春明、林懷民、白先勇,他們都是孤獨國的僕人,也是孤獨國邦交國明星咖啡館的僕人。見完明星周夢蝶,上明星咖啡館發整天文學夢。
▲周夢蝶的書攤。老闆阿錐憶起,周夢蝶實在太過消瘦,時常昏倒,但他仍然堅持在這裡擺書攤。
但這些寫字的人多半沒錢,只喝得起一杯咖啡,午餐也是厚著臉皮把東西放在咖啡館,到樓下的滷肉飯攤子果腹。
「沒關係,反正寫作也不是壞事」
老闆阿錐見狀後也不曾去趕他們走,他心想,金錢可以計量,文學無可衡,給這些人們一個夏有冷氣,冬有溫暖的棲身之地,少賺一點錢也沒什麼。
因為阿錐的慷慨,和孤獨國王周夢蝶為文學屹立不搖擺攤數十年,使咖啡館出了許多文人明星。白先勇在咖啡館討論《現代文學》的編輯,寫了《臺北人》裡的好多故事;三毛在這裡等著初戀男友梁光明,經過了有婦之夫畫家鄧國川;少年林懷民還懷著跳舞夢,卻難以施展,苦悶青年在咖啡館寫了好幾篇散文。
三毛,如此像風一樣的女子,其實單純不過,白羊座再怎麼複雜也複雜不到哪去。她最初去咖啡館,不是為了周夢蝶,也不是單純的跟風,倒是為了她讀文化大學的初戀情人、戲劇系學長梁光明,他喜歡去找周夢蝶聊天,三毛就跟著他一起寫了段在咖啡館的日子。
但三毛的情史向來不順遂,或許是白羊座的熱情讓許多人招架不住。三毛終究跟她的初戀情人分手了。某天,老闆阿錐看到三毛一個人坐在咖啡館裡,眼神空洞,像是失去靈魂似的。店裡的〈晚安曲〉已經放了好幾回,但三毛仍不為所動,只是靜靜地看著,好像在等著誰的到來。
白先勇之於明星咖啡館,記憶可能是所有文人裡最深遠的了。他讀臺大外文系,喜歡文學,年少就編起文學雜誌,《現代文學》,咖啡館是他們的文學聚所。
豪門出生的白先勇,品味高尚,與其他在咖啡館寫作的人們不大一樣,少了點苦悶,多了些奢侈,他點得起咖啡館的蛋糕,吃得也講究,欣賞咖啡館蛋糕的清甜之氣。
但是這樣的文藝復興,也只是限於文人之間,對於大眾來說還是個高深的問題。寫現代詩、現代文學都還在開荒階段,旁人眼裡總有點怪異。來到咖啡館,有一群跟自己一樣的人,自然就不感到格格不入,還能夠心心相惜。白先勇的明星咖啡館,是文人的寂寞、一杯咖啡,和那塊奶油蛋糕。
年輕時的林懷民,跟白先勇很像,唇紅齒白,外表清秀。林懷民沒課的時候,到明星咖啡館去寫作,寫這些苦悶的文字,是個典型的「慘綠少年」。他的父親偶爾上臺北辦事,也喜歡去咖啡館買點蛋糕,他們擦肩而過,少有交流。林懷民與他的父親,隔著的不僅是咖啡館的那道樓梯,還有兩代之間難以化解的衝突。
林懷民知道他的父親希望他不要再想文學,也不要再想跳舞;但是他又沒辦法抑制自己的心,對於他來說,跳舞就像是他的初戀,寫作是他的妻子。
「你去幫我勸勸他,叫他不要每天都想這些」。
林父告訴老闆阿錐,希望阿錐能夠幫助林懷民「清醒」,但是阿錐看林懷民對跳舞有極大熱忱,實在不忍。
然而,素食店的那場大火,卻點燃了世人對明星咖啡館的關注。
媒體24小時不斷輪播明星咖啡館原址遭遇火劫一事,讓新人類們看見了曾經有個這麼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舊人類們則是想起了曾經在明星的過往,想在有生之年內再去回味幾回,怎麼樣也得吃頓當年吃不起的西餐。
「或許,正是時候到了吧?」
此時的明星咖啡館被眾人推回舞臺,在臺上的明星不得不高聲放歌,幸好老闆阿錐還有點情懷,不想讓曾經的「文學地標」就這麼消逝在時代的洪流裡,2004年明星重新營業。
如今又一個15年過去,時間來到了2019。現在的臺北早不像當年,咖啡館遍地都是,甚至連便利店都來搶這市場,用一杯咖啡坐一下午也不會有服務生在嘮叨。
臺北儼然成為一個為咖啡館而在的城市,但卻少有像明星咖啡館如此雅致、充滿文藝氣息的。現在的咖啡館所提供的咖啡和餐點,多半都是微波而成,在咖啡館裡的一切全是生活中的消遣。
或許是我的偏見,這些新興的咖啡館,豪華是豪華,但太過炫耀了,有點暴發戶。我還是喜歡武昌街上那間灰撲撲的「明星」,「明星」的咖啡,「明星」的蛋糕,二十年來,香醇依舊。幸好有些懷舊之人,喜歡過去時代的美好,所以像明星咖啡館這樣的時代證明,才得以繼續被保留下來。但明星咖啡館不甘只為歷史而在。過去作為時代先鋒的明星咖啡館,現在也不願成為之於這社會的「老人」,新世紀她依然要做時代的先鋒。「明星咖啡館的重生,是要為社會注入一股新的力量。」老闆阿錐如是說。本文轉載自:誰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