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帶你「唱遊」香港:每個人心中, 都有一條忘不掉的喜帖街

2021-02-17 建道築格ArchiDogs

「唱著粵語歌,就不會在香港迷路」

2008年,LV與Soundwalk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有聲導遊指南,旨在對全世界宣傳,LV的品牌DNA來源於旅行。

 

這趟聲音的旅行,以香港、上海、北京為主題,用音樂、環境音效和獨白組成了這三座城市中的三個愛情故事,分別由舒淇、陳衝、鞏俐聲音出演

在香港系列裡,一共收錄了八首舒淇的旁白。她的聲音像海水一樣潮溼,像綢緞一樣絲滑,又像玫瑰花瓣一樣綿軟,讓人情不自禁的跟隨她走進香港的街巷。

現實與虛構通過音樂和聲音的魅力融為一體,陸羽茶室、春回堂藥行、威靈頓街...城市中的各種細節都因故事和情感而生動地浮現在眼前。舒淇帶著她久遠記憶與深厚的感情,娓娓道出了對老香港的依戀與不舍。

👀 掃掃二維碼

聽 舒淇 香港專輯

撰文 | 可達

編輯 | Winnie

舒淇陪你,換一種方式打開香港街巷離開陸羽茶室,途經春回堂藥行,從士丹利街到缽典乍街,舒淇帶我們走過了香港最古老的幾條街道。往山上走的一段鋪滿了石板,狹窄,陳舊,偶爾會有電視臺或婚紗店的工作人員在這裡拍攝外景。再往西走,摩羅上街及樂古道昔日多為海員聚居,附近青樓林立,粉黛三千,龍蛇混雜。而如今,已變成了古董和雜貨市場。摩羅上街還有一個更接地氣的名字——貓街。據說有的古董店裡面會出售一些「老鼠貨」,就是小偷從別處偷來,在這裡轉手的贓物;而那些來這裡購買「老鼠貨」的人,像貓一樣,所以摩羅上街又被稱為「貓街」或「貓街市場」。最後,舒淇帶著我們踏上了一部叮叮車(有軌電車)。狹窄的樓梯,木製的座椅,搖搖晃晃,慢慢悠悠,駛過半個港島,就是大半天的時間。西環石塘咀的舊社區、中環的高樓林立、灣仔的中西交融,銅鑼灣的人山人海。想在任何一個車站下車細品香港的街巷風情都可以,沿著鐵軌走累了,再跳上下一部電車。
舒淇的香港Soundwalk,帶著大家走過了不少別具特色的街巷,比如上文提到的士丹利街、貓街。與此類似的街道,在香港還有很多,像港島的日、月、星街。100多年前,這裡曾坐落著香港首座發電廠──灣仔發電廠,於是便取了《三字經》中的「三光者,日月星」,來命名附近的街道。如今,安靜文藝的日月星街,開滿了文藝的咖啡廳、餐廳、獨立設計師小店、vintage古董店。

還有旺角的花墟道,整條街都售賣花卉植物或是盆景花瓶。鮮花從世界各地空運而來,多不勝數,質量好而新鮮。

油麻地廟街,自上世紀40年代起,就成了江湖人物和各色閒雜人等的落腳地。這裡的夜市,除了有攤販售賣商品,還有職業棋手的地攤,歌手演唱粵劇、廣東歌等,所以又叫「平民夜總會」。此外,還有女人街(原名通菜街)專賣平價的服裝配式。這些主題公園一樣的大街小巷,是香港的特色城市景觀,遊客絡繹不絕,生意風風火火。但是他們有一條兄弟街道,如今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不少當地人唏噓不已。它就是喜帖街。2009年,香港詞人黃偉文用心良苦創作的歌曲《喜帖街》獲得年度十大勁歌金曲大獎。這首歌堪稱近年香港流行音樂之典範,將「情感」與「社會」結合得天衣無縫。歌曲一出,彷佛把人們帶入時間隧道,聽歌手謝安琪娓娓道來關於這條街巷的如煙往事。時而講老街的拆遷,時而講愛情消失的歌詞,兩種關於逝去的悲傷氣氛纏繞在一起,極易引起聽者哀傷的共鳴。但是,假如不了解「喜帖街」是什麼的讀者、聽眾,恐怕難以理解其深意。詞作者黃偉文在頒獎典禮上臺致辭時,特別強調這首歌是獻給香港的。因為喜帖街,講述的是香港一段關於拆遷的歷史以及幾代香港人的集體記憶,是不可磨滅的香港往事。
利東街(Lee Tung Street),俗稱喜帖街或印刷街,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約在1911-1920年間建成,是香港印刷品製作及門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聞名。由於城市重建計劃,利東街道的業權被收回,復歸政府所有。 如今,舊時代印刷店絕跡,利東街變成一條歐式風格商業購物步行街。二十世紀早期,利東街曾經雲集不少製作長衫的裁縫,因此民間稱為裁縫街。1950年代,港英政府決定在利東街發展印刷業,集中經營信封、信紙、名片等。在密集的印刷商鋪的競爭中,各商戶奇招百出,而一些印製喜帖、紅包、揮春的商家逐漸勝出。於是,利東街在1970年代就變成了人們口中的「喜帖街」。喜帖街的建築主要是唐樓。唐樓是中國華南地區、香港及澳門一帶於19世紀中後期至1960年代的建築風格,混合了中式及西式建築風格,多為3層至4層高,前面設有柱或無柱的騎樓。 印刷店利用唐樓的特點,發展出廠店合一的經營方法:店鋪外部的場地為陳列場地,內部為接待處,樓上則為加工廠房。也是非常典型的店鋪+地攤經營模式。由於印刷店琳琅滿目,獨具特色,吸引了很多本地人光顧,亦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參觀。1999年,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有意將利東街重新建設為一個綜合發展區。2004年初,香港政府開始重建計劃,但引起了不少市民反對,他們認為喜帖街具濃厚歷史價值,應要保留。
然而反對未能阻止城市發展的腳步,政府於2005年11月5日開始回收利東街的業權,還在短期內「清場」、清拆及開展招標工作。到了2010年2月25日,利東街關閉,代表灣仔舊區的重要地標正式落幕。城市學家簡雅各布斯曾經說過,在好的小區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雅各布斯反對政府對城市進行鳥瞰式的功能化分區改造,推崇多中心、混雜型的城區。香港早期發展起來的老區以及新興的衛星城,都不僅僅是行政分區,更是混雜型的生活社區。它們既有主要的經濟支柱,以便在城市的經濟發展中佔有一席之地,不會被輕易替代;又有完整的配套設施,學校、醫院、車站、球場、商店、食肆、廟宇,等等,一應俱全。一個孩子,完全可以在讀大學前不踏出所在區域半步,而盡享與全港其他地區齊等水平的生活。 灣仔區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由當初的小漁村,到英國政府的軍事重點,至戰後難民蜂擁而至的聚居地,如今成為國際大都市,百多年來,灣仔印證了香港的生死榮衰起跌。因此有人說,灣仔是一條時光隧道,每走過一條街就是一個年代。而喜帖街則是灣仔一個更微型的社區。生意上,材料物資互通有無,互借水電,訂單太急時還會分給隔壁店家做等,商戶之間雖然是競爭關係,但互幫互助也一直都是傳統。喜帖生意形成後,其他與結婚有關的生意,自然聚攏而來。鮮花、對聯、小禮物、水晶製品、過大禮傳統物品、回禮精品和紅酒的店鋪,於喜帖街周圍四面開花,成行成市。人們來一趟喜帖街,便可以置辦齊所有結婚物資。而生活上,多數居民在本地生活了數十年,甚至兩三代人,鄰裡熟悉,守望相助,具有濃厚的社區歸屬感和集體認同感,培育出了趣味盎然又關係緊密的小社區。在地鋪做生意的人,店裡時常有這棟唐樓上託管的小孩;臨時有事外出的店主,也會請街坊照看店鋪。
從裁縫街到喜帖街,利東街與其他老街一起見證了香港本土經濟及其社區網絡的發展和轉變。不少店主在街內經營謀生,一做就二十年。而舊喜帖街的拆除,使得居民遭受了地域、時間、文化的三重剝奪。拆遷後,喜帖街原來的店鋪老闆,很多因為年紀大、找不到新店鋪、沒有其他特長,就不再做生意了,有的則離開了自己的故鄉。雖然喜帖街的唐樓是普通的,行業是普通的,居民中沒有達官貴人,但結婚的事情,無論普通人還是明星名人,一輩子可能只有一次。所以對於整個香港社會,喜帖街是一個特別珍貴的記憶,它的消失格外的令人傷心。2004年中,香港市區重建局舉行設計競賽,徵求利東街重建計劃的設計概念,選出了5個優勝方案。Urban Design & Planning Consultants Limited
Philip Liao & Partner Limited
2006年, H15關注組的「啞鈴」方案被灣仔區議會採納。4座20~40層的住宅大樓,如「啞鈴」般分布在利東街南北兩端入口,避免形成「屏風」效應。住宅的總建築樓面達78.5萬平方英尺,提供1415個面積約600平方英尺的中小型單位。街道中央重建成樓高4層的低座商場建築群,約10萬平方英尺的樓面將劃分成約100間樓上鋪和40間地鋪,讓不同特色的街鋪自由入主經營。而昔日喜帖街的印帖商戶可再入標,重返喜帖街經營。方案還規劃了3個共3.2萬平方英尺的休憩廣場,以改善區內綠化和通風。重建項目於2015年11月完工。據總建築師呂元祥介紹,利東道重建項目的設計靈感來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傳統街景,在捕捉灣仔豐富文化遺產的同時配合香港的現代化發展。錯落有致的建築高度,與各式各樣的飾面、油漆、石頭和瓷磚,形成了鮮明的顏色和變化的紋理。古色古香的城鎮燈柱排列在林蔭大道上,賞心悅目,風情萬種。公共開放空間和購物商場以其歐洲風格的設計理念,旨在加強城市社會、文化和遺產的聯繫。利東街採取了最佳的自然採光和通風策略,利用當地的微氣候促進建築節能性能。材料的選擇、建築的幾何形狀、照明、通風和聲學設計均有助於提高室內環境質量。此外,該項目還選用了創新高效的環保裝置,例如水流式小型水輪機、多種循環再造系統、高效率太陽能光伏板、具能源效益的電器及固定裝置,以及回收食物廢物以獲取免費可再生能源的機器,以促進可持續發展。林蔭大道的綠色植物被用於緩解城市熱島效應,而混合能源(太陽能和風能)燈杆安裝在商業平臺頂部。
重建的利東街提供了一個可以容納眾多引人入勝和備受矚目活動的空間,為各界人士帶來最佳的娛樂和生活方式。在這個充滿活力的中心,不但令鄰近的灣仔區煥然一新,更令整個灣仔區充滿特色和活力。除了本身商鋪住宅創造的商業價值,利東街每年還會與全球的藝術展覽合作,吸引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喜帖街》第一句歌詞裡提到了「忘掉種過的花」,這個說法來自一位街坊。他太太喜歡種玫瑰花,而玫瑰花需要很好的陽光;利東街合和中心建起後,奪去了他陽臺上四個小時的陽光。玫瑰花少了,沒那麼豔了。《喜帖街》看似是寫愛情的消失,但深層裡映射了香港城市文化的衰落,它代表眾多港人心中被現代文明吞噬的「老城情結」。舊區保護與城市發展的衝突是永恆話題。從興起到鼎盛,從衰落到轉型,利東街作為極具特色的城市空間,豐富的展現了人與建築,人與社會的關係。然而,這些景象並不是由建築師設計出來的,而是經年累月,由市民的生活模式和實際需求自然衍生而來的。城市從來就不止是鋼筋水泥,城市中的大街小巷,更是人們的記憶。只要有記憶,無論走多遠都不會迷路。

Reference:

http://design.yuanlin.com/HTML/Article/2013-8/Yuanlin_Design_11869.HTML 

https://www.sohu.com/a/258704732_100291009

https://www.world-architects.com/zh/ronald-lu-and-partners-hong-kong/project/lee-tung-avenue

http://www.constructionplusasia.com/hk/lee-tung-avenue-redevelopment/

https://www.joinprint.com.hk/blog/%E3%80%90%E5%96%9C%E5%B8%96%E8%A1%97%E3%80%91%E7%81%A3%E4%BB%94%E5%96%9C%E5%B8%96%E8%A1%97%E7%9A%84%E6%AD%B7%E5%8F%B2/

相關焦點

  • 每個人的心裡,都深藏著一條喜帖街
    喜帖街原是香港的一條老街,在20世紀80年代逐漸為人所知,街上開了一家又一家印刷喜帖,以及各種操辦喜事所需要物事的小店,幾乎每一對舉辦婚禮的新人都會去喜帖街選購新婚用品。該街大部分建築為20世紀50至60年代的唐樓,整齊劃一,極具傳統特色。
  • 喜帖街
    忘掉種過的花重新的出發放棄理想吧別再看塵封的喜帖你正在要搬家築得起人應該接受都有日倒下其實沒有一種安穩快樂永遠也不差就似這一區曾經稱得上美滿甲天下但霎眼全街的單位快要住滿烏鴉好景不會每日常在天梯不可只往上爬愛的人沒有一生一世嗎大概不需要害怕忘掉愛過的他當初的喜帖金箔印著那位他裱起婚紗照那道牆及一切美麗舊年華明日同步拆下忘掉有過的家小餐檯沙發雪櫃及兩份紅茶溫馨的光境不過借出到期拿回嗎
  • 《喜帖街》這是一首單純的情歌,鼓勵人們逆境中積極面對人生
    喜帖街是香港的一條舊街區,那裡有很多印刷公司,他們主要印刷喜帖,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賣結婚用品的店鋪。所以很多香港人結婚的時候都會到這條街選購新婚用品還有印喜帖。這是一條承載著一代香港人感情糾葛的老街。最終喜帖街還是被毀了,這不是一首單純的情歌,而是在鼓勵人們逆境中積極面對人生。
  • 香江漫記⑦|喜帖街:一條舊街的新生
    在廣為傳唱的歌曲《喜帖街》中,利東街曾經「美滿甲天下」。利東街被規劃重建後,於2016年再次開張,廣告牌錯落、石階爬滿青苔的舊利東街已成為歷史,一條嶄新的步行街呈現在世人面前。儘管唐樓變大廈,但「喜帖街」的特色得以保留,而利東街所代表的街坊情誼,仍然被一代代香港人守望與傳承。
  • 晚安曲 |《喜帖街》
    《喜帖街》忘掉種過的花重新的出發 放棄理想吧別再看 塵封的喜帖你正在要搬家築得起 人應該接受 都有日倒下其實沒有一種安穩快樂)小餐檯沙發雪櫃及兩份紅茶溫馨的光境不過借出到期拿回嗎等不到下一代 是嗎忘掉砌過的沙回憶的堡壘 剎那已倒下面對這浮起的荒土你註定學會瀟灑階磚不會拒絕磨蝕窗花不可幽禁落霞有感情就會一生一世嗎又再婉惜有用嗎(忘掉愛過的他)當初的喜帖金箔印著那位他
  • 謝安琪《喜帖街》:有感情就會一生一世嗎?
    喜帖街,是香港一條老街,上個世紀80、90年代,那裡是所有結婚新人回去選購結婚用品的地方,後來被政府清拆。在你的過去,有沒有一條街或者一棟建築讓你印象深刻?你記得它所有的繁華,也見證了它的沒落。在某天路過這裡的時候,空剩一聲嘆息。
  • 一首《喜帖街》唱斷過往,解開心鎖
    香港有一條利東街,位於港島灣仔區。1997年回歸後,特區政府開始制定香港市區重建計劃,利東街首當其衝,成為重建計劃裡的一部分。2005年香港政府宣布街道全面復歸政府所有,利東街被全面清拆改造,這條曾經滿是幸福喜帖的街道,徹底消失在市民的眼裡。
  • 謝安琪:喜帖街
    築得起人應該接受,都有日倒下 其實沒有一種安穩快樂 永遠也不差 喜帖街原是香港的一條老街,20世紀80年代逐漸為人所知,幾乎每一對舉辦婚禮的新人都會去喜帖街選購新婚用品
  • 「一天一句粵語歌詞」喜帖街·謝安琪
    ——《喜帖街》 主唱:謝安琪 作詞:黃偉文 作曲:Eric Kwok歌曲簡介:《喜帖街》是謝安琪08年推出的歌曲,收錄於專輯《Binary》。這首歌堪稱近年香港流行音樂之典範,將「情感」與「社會」結合得天衣無縫。但是,假如不了解「喜帖街」是什麼的讀者、聽眾,恐怕難以理解其深意。創作背景:喜帖街(正名是灣仔的利東街)原是香港的一條老街,在20世紀80年代,幾乎每一對舉辦婚禮的新人都會去喜帖街選購新婚用品。該街大部分建築為20世紀50至60年代的唐樓,整齊劃一,極具傳統特色。
  • 黃偉文《喜帖街》:要如何才能忘掉她
    那是一條舊的街,坐標香港灣仔,利東街,著名的印刷品門市集中地,裡面有很多印製和販售喜帖的店家,於是大家都叫它喜帖街。喜帖街又短又窄,住的都是尋常人家。可每年都會有無數年輕的新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之色手牽著手到來,買一些鮮紅喜慶的喜帖回去,見證將要到來的婚姻。
  • 謝安琪《喜帖街》live
    歌中所唱喜帖街原是香港的一條老街,幾乎每一對舉辦婚禮的新人都會去喜帖街選購新婚用品。在2004年初,這條街被全面清拆改造。最終昔日人來人往的街道,敵不過時代巨輪的吞噬,轉眼一片蕭條。這首歌是黃偉文寫給香港的,《喜帖街》代表了那個老牌的香港,那個熱熱鬧鬧,滿是人間煙火氣的香港。
  • 香港最紅街道爆改後成變身城市地標?居民:我們幾代人的記憶全沒了!
    點擊文末「在看」「贊」,我們將第一時間出現在你面前想必大家都過謝安琪的《喜帖街》這首歌,黃偉文在頒獎典禮上臺致辭時,特別強調這首歌是獻給香港的。因為喜帖街,聯繫著香港一段關於拆遷的歷史以及幾代香港人的集體記憶,是不可磨滅的香港往事。 假如不了解「喜帖街」是什麼的讀者、聽眾,恐怕難以理解其深意。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伍佰
    我最喜歡聽伍佰的情歌,他沒有華麗的詞藻,有的只是平鋪直敘,但大道至簡,伍佰將他對愛情的思考融入在歌曲中,再加上慵懶的嗓音,他不是在給你講愛情的浪漫,而是講愛情的真實,就像他在歌中所說的「簡單愛你所愛,所以世界也變得大了起來」。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張雨生
    同年張雨生發行電影原聲專輯《六個朋友》,這也讓華語樂壇留下了第一首張雨生的金曲——《我的未來不是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張雨生#他說:「你唱得不錯。」後來他又和我聊音樂,唯獨沒說讓我去唱歌的事。以後的一個多月裡,他每天都來聽我唱歌。有一天,他突然問我有沒有興趣去錄歌。那是我第一次進錄音室,很興奮,可什麼也不懂。唱歌時怕喘氣聲被錄進去,連呼吸都不敢。唱得臉通紅,青筋爆起。張雨生得知原因後樂壞了。張雨生是個很輕鬆的人,他認為唱歌應該輕鬆。一天晚上,他突然很興奮地問我要不要去錄音。
  • 《喜帖街》裡的理想與現實,讓多少人感慨萬千!
    文字|洛神圖片|網絡一條老街的消失,導致一首經典好歌的誕生——這種情況相當少見。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消失或正在面臨消失的老街有千千萬萬條。香港的喜帖街(利東街)就是其中之一。像喜帖街這樣「美滿甲天下」的老街,對於某些有些某種特殊情結的人來說,似乎意味著一種落葉歸根、安穩守成的理想。「忘掉種過的花,重新的出發,放棄理想吧。別再看塵封的喜帖,你正在要搬家……」好多沒有理想的人,大概是很難、甚至無法理解心中有理想的他人不得不放棄理想的痛苦吧。理想再多美好,現實永遠都是——「其實沒有一種安穩快樂永遠也不差。」
  • 香港「喜帖街」往事: 輝煌時「印紅包袋如印鈔票」
    管制很嚴,因怕你印假銀紙、假郵票。那時間印刷廠很困難,印刷牌很難申請,因為臺底要給很多錢。要印刷機的管制處、消防處、勞工處等各方面都同意了,警務處才最後發牌。每個部門都要給錢,給少了,他就說你不合規格。於是有些沒牌的個體戶,就向有牌的人租機位;一個鋪位,分分鐘同時有四、五間印刷廠在經營。到1974年左右,這牌照才取消」.
  • 經典的「情懷歌曲」《喜帖街》
    ——事實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首堪稱2008年香港樂壇「年度之歌」的《喜帖街》,已足可令萬千粵語歌迷一生一世忠心到底!由黃偉文填詞的《喜帖街》屬於那種「銜一枚橄欖口齒噙香」的經典之作,聽的次數愈多,愈是能夠細細咀嚼出其中蘊藏的味道。只是,其中有深意,欲辯已忘言。
  • 央視紀錄片《黃河流過的村莊》導演常世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奔騰的河流
    題記: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奔騰的河流,無論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住它前行的腳步。無論走的多遠不應忘記出發時的初心,總有一種力量激勵著你前行,總有一種感動溫暖你的內心,不管時間如何推移環境如何改變,我一直奔波在西部農村採訪的路上。
  • 黃偉文能寫出《喜帖街》這首歌,多虧了謝安琪一時興起的一通電話
    畢竟在樂壇上要有大作為,一首金曲的作嫁是絕對不可缺的。就算是王菲、鄭秀文這些曾經在樂壇呼風喚雨的天后歌手,誰能否認她們成功開始能離得開《容易受傷的女人》、《捨不得你》呢?努力與實力始終還是要跟在運氣之後才能說話的。而謝安琪不過是那麼合適又那麼巧,遇到了一首好歌然後就順利完成了從二線歌手到一線歌手的上位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