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於我還是有些特殊的情感的。在北京時總覺得這不好那不對,總是難適應。等真的搬到上海來了,又念起北京一些好來了。
在北京時整個人特別充滿了想成功想奮鬥的昂揚鬥志,絕不僅僅只是我一個人,身邊的很多人都這樣。每次和朋友吃完飯聊完天,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就連回家路上的步伐都更堅毅了,抱著一顆大步向前為明天奮鬥、努力努力再努力工作工作再工作的心。
記得搬離北京那天我還發了條朋友圈說什麼「北京這座充滿奮鬥感的城市,每個年輕人都應該來闖闖」之類的感慨哈哈,想起來是真挺懷念的。突然才發現,北京是座讓人有融入感和期待感的城市。
有人說食物是大腦中最忠實的記憶,所以每次想到一個城市我腦子裡總會連帶一堆美食.大概吃貨都這樣???剛好之前不是有微博說北京不時髦嘛,所以今天就寫幾家我在北京常去的既時髦又好吃的餐廳吧!
📍酒仙橋三街坊13號
Green Cow是唯一一家不走外秀路線的餐廳,說實話我估計就算天天從這菜市場路過的人也不一定注意到這綠色掉漆門後面會有一家餐廳。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還趕上了北京風沙特大的一天,直接走在菜市場裡一邊吃沙一邊瑟瑟發抖,吃貨的人生好艱辛。
進門後裝潢也非常古早簡約, 周末有很多老外喜歡舉家直接坐在戶外吃Brunch。室內除了基本的桌椅也就櫥窗後的點餐牌還比較耀眼。
它時髦的點在於它是全有機餐廳,你們也知道時尚圈人士和老外們最愛推崇有機食品了,在ins上發美食照多加個#organic 都會比平時多一倍的贊。而這家餐廳的很多原材料據說都是老闆自給自足的。
主打各種bagel,和subway很像,先選自己想要的麵包類型,再選topping。全麥貝果配三文魚我心中無法動搖地最好吃!
還可以買一袋袋裝好的bagel自己回家DIY,Michael說這裡的bagel很有他從小吃到大的熟悉味道,所以每次他想家的時候就會去買一袋回來啃.
我必須要說green cow是我見過真.有機到骨子裡的餐廳,尤其是在我去了它家洗手間以後.
現在要見到無抽水的馬桶也是太難了吧,但用木屑也完全沒有任何味道,這點蠻好的。就連洗手池上放的洗手液也是用咖啡渣調製的。
我覺得這個idea完全可以借鑑到生活中。以後我寫稿困了也不用喝咖啡了,直接去洗個手,一邊聞一邊精神抖擻地繼續寫,牙齒還不黃,一舉n得。
寫完這家餐廳發現其實最值得去的是洗手間???
📍五道營胡同2號
年輕時候的我是個對下午茶熱愛到骨子裡的小姑娘,在香港三年就把幾乎所有大酒店的下午茶喝了個遍。到北京以後也一直心心念念想找一個環境和食物都有特色的地兒,但是兩者兼具的地方真的是少。
還好,去了京兆尹。
我覺得在北京就應該去這樣極具傳統美的地方喝下午茶,假裝自己是公主的時候太多了,偶爾也裝一下自己是古代格格嘛。看,連貓都比我們深諳此道。
進門後的長廊古樸大氣,牆上刻著很多來這裡吃過飯的名人名字,想把我的名字也刻在章子怡旁邊呵呵呵。
雖然京兆尹是素食餐廳,下午茶也是全素,但是真的好好吃!!!特別是鹹點,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鹹點一定要含肉才OK,其實完全不是,只要手藝精細怎麼都不會差的。反正我一連追加了6次鹹點.
楊枝甘露也很值得一試,口感細滑香甜,新鮮的芒果丁和酸味剛好的布丁絕配了。
除了東西好吃,環境也很清幽,桌上的食物全都散發著仙氣,我就是被仙氣籠罩的格格啊。
我一直覺得中式點心遠比西點更考手藝也更精緻,只不過現在這樣去做中式點心的餐廳越來越少了。北京我也吃過幾家走中式路線的下午茶,出品那叫一個敷衍,比京兆尹確實差遠了。
📍沙灘北街23號
TRB兩家我都吃過,反而更喜歡便宜些的bites,現在直接改叫故宮了.朋友說是因為bites更改良化一些,所以吃起來會更對我的中國胃。
「故宮腳下的法餐廳」,整個餐廳還真對得起這麼大是噱頭。白天去窗邊景色之迷人。
圖via大眾點評
法餐廳嘛,環境和服務這些基本必備的方面就不多提了。但並不會像很多高級餐廳那樣不鹹不淡臉,我去的兩次都遇上餐廳的一位小哥,聽口音應該是馬拉西亞人,全場很熱情地和大家寒暄,看見前菜小食快沒了,就馬上請人補給我們。有人評價說「這裡的服務和微笑讓人感覺是發自內心的」,不謀而合。
它的小食組合精美又好吃,所以也不怪我吃得很快.
主菜們都小而美,證明自己是優雅精緻女孩的時候到了。雖然分量小,但該有的什麼分子料理啊也是完全沒在馬虎。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它家各種擺盤和菜品的造型,獨具匠心小巧可愛。鳥窩配鳥蛋,怎麼會有這麼match菜品的餐具啊!再重複一次,一家餐廳的細節美真的很能打動人,
有一年生日我也是在這裡過,除了會送蛋糕以外,還會專門拿出餐廳裡的相機為我們拍照再列印出來,real貼心。
📍北京瑰麗酒店1F
雖然是不愛吃火鍋的成都人,但有時候還是會嘴饞一下。在北京就不指望能吃到我喜歡那種風格的火鍋了,反而我喜歡去找更有特色的餐廳。
在朋友圈裡就見過好幾次各路朋友們發表對赤火鍋的讚美,說它家裝潢有多時尚啦食材有多高級啦附帶的酒吧有多棒啦.總之就是能吃吃喝喝大半天的地方就對了。
本以為它就是家路邊的火鍋店,結果人是瑰麗酒店裡自帶的餐廳。見慣了五星級酒店裡有法餐西餐中餐,但帶火鍋的我真的是第一次見!
剛走進去我差點就以為這是酒莊,各種酒裝滿了兩排大酒櫃。
吧檯裡的調酒師蓄勢待發,隨時準備馬上給我來個五杯,且長得也很帥。希望赤火鍋早日開通讓調酒師和客人一邊喝酒一邊火鍋的業務。
火鍋湯頭可以自選兩種拼接組合,親測麻辣湯底+壽喜鍋湯底最好吃。麻辣鍋也是改良過的,不會勁辣,帶點微酸。壽喜鍋真是怎麼都不會出錯,我前後喝了不下七八碗,非常鮮甜。
據說這裡的廚師以前是做日料出身,所以在火鍋裡加入了很多日式元素。菜品非常日系,各種魚丸芝士丸,和壽喜鍋湯底絕配。奉勸大家千萬不要點蟹柳,一旦點了你會和我一樣,被它的鮮嫩所折服,會開始進入瘋狂掃蕩蟹柳模式。
其實我很少在北京吃涮羊肉,因為它們的湯不能喝。完全失去了成都人吃羊肉湯的意義!還好這裡不存在這個問題,激動得我追加了三份肉來彌補在北京羊肉吃得少的遺憾 。
最讓我這個嘴刁女孩震驚的是它家飲品,已經被我評為全國火鍋店第一名。荔枝蘇打和加了八角的赤.金湯力,升華了我整個用餐體驗(絕對不是調酒師帥我才這麼說)。
據說很多明星住瑰麗酒店的時候也喜歡去赤火鍋吃吃喝喝,我還特意去他們吃飯的大包間裡參觀了一番。嗯,我也是有王菲同款的女孩了。
📍通盈中心7F
雖然三裡屯吃得很多,我也把大大小小餐廳差不多都吃了個遍,但是每次朋友說到三裡屯吃飯我第一反應還是不知道該吃啥。因為真的重口難調!有人愛吃辣,有人不愛吃海鮮.最後終於選中小川為我們的固定聚會班底。
它主打時髦臺菜+川菜的結合,裝修是很像80年代的復古酒吧。
通常我們都是點臺灣菜比較多,目前還沒踩過雷。比如滷水拼盤;
比如滷肉飯。它的米真的用得很好,我最怕米飯裡的米黏黏糊糊的,但它吃起來是鬆軟但不是嚼勁,還粒粒分明。
臺式熱炒愛好者的我強烈推薦大家試試它家的熱炒,鍋氣十足,調味地道。我在北京的長期飯友是個嘴非常叼的臺灣小哥,這裡的熱炒是被他欽點的好吃。
川菜相對沒那麼驚豔,看這清花椒魚這麼寡淡應該就知道是適合臺灣人吃得川菜了吧哈哈。
總的來說這裡是一個非常適合天南地北朋友一起吃飯的地方,每個人的口味都能照顧,環境和氣氛也很適合聊天。
(寫完全文在做double check的時候才發現,小川最近已經關門了.猶豫了很久要不要刪,還是保留了,因為這裡也有很多在北京美好的回憶,更不想為了湊數去勉強寫另一家自己不喜歡的。嗯,希望它有一天還會重新開業吧)
📍曙光西裡甲6號
最後順帶提一家小店,極其樸素與時髦毫無關係,也是我在北京的食堂之一,一家非常地道的韓國簡餐館。
店面很小,小到我在附近住了很久才偶然注意到它。
我都是三道菜輪著點:參雞湯、辣牛肉湯和烤牛肉。沒什麼特別花樣,就是樸實的好吃。喝一口熱乎乎的湯,再挖一勺米飯,吃再多次也不膩!
上個月去北京,到了第一件事先叫了這老三樣的外賣到酒店,可見我對它真的愛得深沉了。
寫美食文章最痛苦的地方在於,一邊寫一邊味蕾就不自覺跟著打開了.雖然我立下本年度要減肥10斤的宏偉計劃,但寫文章過程中還是沒忍住煮了兩碗幹溜小面😓 現在可已經是三月了啊!!
(主要是想發這個拼圖app,我覺得好可愛哦)
所以下篇我想寫寫我愛在家煮的一些瘦身啊美白啊長頭髮的湯湯水水食譜分享,大家一起抓緊夏天來之前變瘦變美啊!也可以先在留言裡分享給我們你的食譜,到時候一起造福給大家啦~
哪裡可以找到我們?
▼
Wechat:流浪美少女
Weibo:流浪美少女S
小紅書:流浪美少女
Email: liulangmeishaonv@doper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