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1年以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加速,累計確診病例8970萬例(世界衛生組織1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南北半球同時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國內多地報告本土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疫情呈現持續時間長、涉及範圍廣、傳播速度快、患者年齡大、農村比例高等特徵,防控形勢複雜嚴峻。
1月13日,就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的社會關注,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給予回應。
病毒變異引發傳染性增強 毒力尚未發生變化
最近,在英國、南非發現了新的變異病毒,在巴西也有類似情況,受到密切關注。
「這個問題確實是全世界都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是新冠病毒大流行過程中出現的新的問題。」馮子健表示,各國的研究初步證實,變異病毒導致傳染性增強了。在整個歐洲,特別是英國,這個病毒流行的比例也成了主導毒株,相關國家疫情增長的態勢也比較強。在排除了人的行為因素之後,仍然看到它有增強的現象,所以這個疾病的傳染性增強了。
就病毒導致疾病的嚴重性是否增強的社會關注,馮子健表示,病毒變異發生國做了比較系統的研究,感染了變異病毒的人群和感染其他非變異病毒的人群相比,住院率、病死率並沒有上升,這表明病毒毒力沒有發生變化。另外,也沒有看到抗原性變化。過去,通過感染或者接種疫苗之後產生的抗體,是否喪失保護力,目前還沒有看到非常明確的跡象。
隔離14天後被檢出陽性 病毒潛伏期是否延長尚待研判
最近,有些地方出現了病毒感染者集中隔離14天以後,被確診或是檢測出陽性。對此,王貴強指出,當前,潛伏期基本是14天以內,大部分是在3-7天。個別病例超過14天,既往也是有的,目前看還是個別現象。是不是潛伏期延長,還需要進一步的研判。
對這種現象,應採取怎樣的防控措施呢?王貴強表示,針對可能出現的14天以後仍然具有傳染性的個別現象,不同地區都採取了非常有效的手段,包括「14+7」的方式,也就是說,除了14天的隔離以外,還要加上7天的居家隔離,並且在隔離期間要進行核酸檢測,隔離結束後也要進行核酸檢測,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潛在的傳播風險。
王貴強強調,居家隔離不是在家裡隨便待著,而是做好嚴格防護,包括個人和家人的防護,以及居家要求,不要隨意外出等。
「1傳33」超級傳播現象出現 並不意味著疾病發生根本變化
在人際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裡面,「超級傳播現象」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疾病傳播現象。馮子健解釋說,從流行病學角度來解釋,是指一個病人或者是感染者傳播的數量導致二代病人數量超過大家都知道的基本傳播數,或者是顯著地超過這個數,就是超級傳播者。
他介紹說,目前,國際流行病學研究發表了很多研究報告。但在疫情控制過程中,其實沒有辦法識別哪個感染者會扮演超級傳播者,所以只能事後來觀察,看在什麼場所、什麼樣的環境下容易出現超級傳播現象。對這些場所、這些人群的活動,可以採取更多的防範防控措施。
「現在我們看到的超級傳播現象,包括大連出現的「1傳33」的情況,也並不意味著這個疾病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馮子健表示。
他指出,現在這個階段高發的狀態主要跟氣溫有關,寒冷天氣有利於呼吸道病毒在外環境的存活時間。同時,境外現在的疫情處在非常高強度的傳播狀態,不管是通過人還是通過物品,輸入到我國的機率大大增加,境內人員接觸暴露感染風險增加。
大部分感染者可快速康復 重症患者康復時間要長
近期,《柳葉刀》雜誌發表了中國的一項研究成果,評估了武漢金銀潭醫院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在出院6個月後的健康狀況,發現有76%患者仍存在一個持續症狀。
對此,郭燕紅表示,對患者的康復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視。在去年2月,我國已頒布實施了關於出院患者健康管理的相關指導性文件。隨著經驗不斷積累和出院患者不斷增多,還頒布實施了有關病人康復的指導原則以及針對特殊康復患者加大指導和支持的要求。同時,康復的內容也在不斷豐富,比如針對呼吸功能的康復、心臟功能的監測和管理,還運用中醫方式以及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確保患者得到全面全程的健康管理。
王貴強補充說,研究顯示,目前應該說大部分感染者是快速康復的,沒有後遺症。但對於重症、危重症患者,康復時間要長,同時心理方面也需要進行康復。比如,金銀潭醫院當時是收治病情比較重的患者。在《柳葉刀》刊發的文章裡,研究對象年齡都比較大,平均年齡57歲,其中70%多的患者需要吸氧,病情較重,康復時間需要更長。
大部分農村地區醫療條件薄弱 各地要建立縣、鄉、村三級指揮體系
根據河北發布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行動軌跡,多個村衛生室或小診所曾接診感染病例。對此,王斌表示,和城市地區相比,大部分農村地區的醫療條件薄弱,防控能力相對比較弱,特別是隨著春節的到來,大量人員陸續都會返鄉過年,城鄉之間的人員流動會進一步加大,這給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帶來很大的挑戰。
她強調,國家衛健委會同相關部門要求各地要建立縣鄉村三級指揮體系,壓實疫情防控的責任,嚴格落實各項措施。「要提高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對新冠疫情的發現報告意識。加強對發熱、乾咳、咽痛這些呼吸道症狀病例的監測,要強調首診負責。」
同時,她指出,希望農村地區提前組建由市和縣兩級人員組成的流調隊,提前確定集中隔離場所、定點醫院、機動支援隊伍、配備運輸車輛,備足疫情防控物資;要做好重點人群摸排;繼續加大對農村公眾的宣傳,加強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宣傳,繼續倡導村民養成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的衛生習慣。同時,也提倡在節慶期間文明舉辦婚慶等活動,儘量少擺席,避免人群聚集。
全國有1個高風險和73個中風險地區 落實措施可防止大規模疫情反彈
截至目前,全國有1個高風險地區和73個中風險地區,春節即將來臨,面臨人員大規模的流動,疫情會不會進一步反彈?
對此,馮子健表示,當前我國呈現多地局部暴發和零星散發狀態。經過與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一年多,我們對新冠病毒有了較多的認識,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已經印發了相關的防控措施,能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控制,應該不會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規模流行。
春節期間的人員流動大、聚集性活動多,將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春節期間的物流也加大,低溫條件下確實需要警惕進口冷鏈食品和其他貨物被病毒汙染引起輸入疫情的風險。」馮子健介紹說,為了應對風險,國家已經部署了今冬明春防止疫情反彈的各項措施,落實好這些措施就可以確保不發生、不出現大規模的疫情反彈。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金振婭)
來源: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金振婭